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股沟直疝疝囊突入阴囊的原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疝与腹壁外科治疗及培训中心收治的417例次腹股沟直疝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417例次腹股沟直疝病人,疝囊突入阴囊7例(突入阴囊组),发生率为1.7% 。与未突入组相比,突入组病程更长,疝囊及疝环口更大,多有慢性咳嗽等致长期腹内压增加因素。结论 腹股沟疝直疝疝囊可突入阴囊,其发病与高龄、病程长、疝囊巨大以及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致长期腹内压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阴囊水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2组均未出现复发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均有良好的效果。但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后疼痛较轻且阴囊水肿的发生率低。可酌情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关闭疝环缺损的手术流程和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行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的80例腹股沟直疝患者资料,根据对疝环缺损的不同处理方式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中用3-0倒刺缝线5针法缝合疝环缺损,“十”字法贯穿缝合假疝囊;对照组术中旷置假疝囊。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血清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5.291,P<0.001),两组间住院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7、-0.493,P=0.055、0.623);研究组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 22.5%,χ2=5.165,P=0.023)。结论 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倒刺线改良缝合关闭疝环缺损的方法操作简便且安全,能够有效预防血清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腹股沟复发疝修补术65例临床资料,65例均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23例采用腹膜前修补术.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全部治愈,7~9 d出院,术后急性尿潴留7例,阴囊积液4例,慢性疼痛2例,术后2个月网塞感染1例.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股沟直疝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由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固定组(53例)与常规组(53例)。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局部异物感、阴囊肿胀、伤口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发生率、术后2年疝复发率。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血清肿及局部异物牵拉感的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阴囊肿胀、伤口感染、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2组均无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固定直疝假性疝囊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及术区异物牵拉感,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网塞腹膜前张开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式的优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2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共计130例网塞腹膜前张开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式治疗原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0例,斜疝90例,直疝34例,斜、直复合疝6例。Ⅱ型疝84例,Ⅲ型疝46例。123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4.6%,随访时间7—60个月,平均45.3个月。术后伤口疼痛17例,2例阴囊积液,无切口及深部感染、复发、腹股沟区皮肤感觉异常、慢性疼痛、腹股沟区异物不适感、睾丸萎缩、射精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网塞腹膜前张开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式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复发率,减少腹股沟区持续疼痛和异物不适感的发生率,作为疝环充填术式的补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囊部分横断治疗腹股沟复发斜疝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12例复发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部分横断疝囊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其中原手术行传统巴西尼术8例(男6例,女2例),使用无张力修补术4例(男3例,女1例)。结果:12例复发腹股沟斜疝患者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术中采用部分横断疝囊后完全剥除疝囊的方法,效果良好。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70.0±11.5)min,术后3~5 d出院,平均(4±1)d;术后随访6~24个月,发生阴囊水肿2例,均吸收;1例术后疼痛,经理疗及止痛治疗约1周好转痊愈。目前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部分横断疝囊治疗复发腹股沟斜疝在完全剥除疝囊方面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缝合腹膜时无张力、复发率低等优势,且手术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总结2007年1月以来798例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导致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二次手术的原因。结果:798例腹股沟疝患者于全麻下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术后随访3~36个月,共27例患者因术后复发或手术并发症行二次手术,再手术率3.38%。其中12例术后复发,复发率1.50%;11例为腹股沟斜疝疝囊残端血肿或积液(1.38%);2例腹股沟斜疝于钉合处疼痛(0.25%);直疝术后疝外被盖突出与脂肪瘤各1例(0.13%)。27例患者再次手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结论:腹股沟疝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如巨大阴囊疝腔镜下结扎横断疝囊导致的残端血肿或积液)及术后疝复发是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直疝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治疗腹股沟斜疝、直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总结我院自1998年2月至2001年6月行平片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直疝1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股沟斜疝154例,直疝9例.初发疝155例,复发疝8例.疝环直径<2.5 cm 148例,疝环直径≥2.5 cm 15例.急诊手术12例.年龄65岁以上占30.1%.结果本组随访6~36个月,术后5例复发(3.1%),无死亡,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无局部牵拉感,疼痛轻,5~10 d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复发率较低.结论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在腹股沟斜疝、直疝的治疗中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复发率较低,比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费用低等优点.适用于初发性或复发性腹股沟斜疝、直疝和疝环较大但腹横筋膜无明显薄弱的腹股沟斜疝、直疝以及嵌顿性斜疝的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7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的临床经验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72例共84侧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腹股沟斜疝42例,单侧腹股沟直疝18例,双侧腹股沟疝12例;初发疝64例,复发疝8例.结果 72例患者共行84次TEP术,3例中转行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时间35~155 min,平均73 min,住院时间3~8 d,平均5.5 d.术后并发症5例(侧),占6.9%,均为腹股沟区或阴囊的血肿或血清肿,随访3~63个月,无复发.结论 TEP手术安全可靠,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且费用相对较低、易被患者接受,同其他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优势明显,应成为腹腔镜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月,对24例3~14岁(平均6.6岁)患儿阴囊包块直径≥6 cm,内环直径≥2 cm的巨大腹股沟斜疝行TAPP术。经脐及稍下两侧腹直肌外缘置入5 mm trocar,在内环外上缘剪开壁腹膜,游离疝囊,将补片覆盖整个缺损,用3-0可吸收线缝合补片边缘在腹直肌、耻骨梳韧带及联合腱上,4-0可吸收线缝合腹膜。结果 24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70 min。术后住院2~4 d,无并发症。随访7~24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6例>12个月,无复发。结论对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行TAPP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腹股沟疝的腹腔镜手术主要有完全腹膜外疝修补(totally extra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和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2种。TAPP有良好的手术视野,术中有效处理疝囊及疝内容物,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标准术式 [1] 。但对进入阴囊的斜/直疝、嵌顿疝等疝囊内粘连严重者,通过腹股沟区小切口前入路处理疝囊及疝内容物,可以减少单纯TAPP牵拉嵌顿内容物所致的副损伤 [2,3] ,基于此,我们针对这些特殊类型腹股沟疝增加腹股沟小切口,使远端疝囊处理简单、安全。我院2020年5月~2021年6月行TAPP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治疗腹股沟疝26例,包括进入阴囊的斜/直疝12例,股疝8例,难复性疝3例,嵌顿疝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股沟直疝疝囊进入阴囊的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胃肠外科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0例疝囊进入阴囊的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腹股沟直疝疝囊进入阴囊的发生机制.结果 20例患者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手术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41±5) min,平均住院时间(3.4±0.6)d;术后无慢性疼痛、阴囊水肿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10年,未见复发.结论 高龄患者组织退行性变,加之病程长、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导致逐渐增大的腹股沟直疝疝囊不断挤压并突破外环口而进入阴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腹膜前入路平片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平片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方法 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均获随访,前入路腹膜修补组随访24.7个月,疝环充填式修补组随访25.9个月,两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阴囊积液及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异物感疝环充填式3例,腹膜前入路1例,疝环充填式复发1例,前入路腹膜前修补复发3例(P<0.05).结论 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治疗中,提倡治疗的个体化,选择性应用平片及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15.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并发症的预防50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目的探讨腹膜前修复对防止疝复发等并发症的作用。方法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501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其中232例采用疝环充填法术式,269例采用腹膜前修补术式。观察随访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501例患者的术后随访资料显示,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出血、血管神经损伤、膀胱损伤)及术后并发症(阴囊积液、切口感染)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术后异物感和慢性疼痛、复发方面,腹膜前组比疝环充填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膜前耻骨肌孔的修复,构成完整腹股沟管后壁,能有效预防疝复发,可减轻术后局部异物感和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应用改良套扎法处理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改良套扎组(n=39)与缝合组(n=43)。对比分析两组假性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肿、补片感染)、复发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年龄、疝环直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套扎组假性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短于缝合组,疼痛评分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补片感染及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改良套扎法可有效处理直疝假性疝囊,是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应用.方法 采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普理灵疝装置、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Kugel补片及网塞和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大号自主成型补片作为疝修补材料,对2002年2月至2005年6月间收治的1723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近期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28 min,未出现尿潴留,阴囊浆液肿46例.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3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下血肿14例,术后慢性疼痛5例,平均住院日3 d,平均手术费用4766元.平均随访45个月,复发4例,异物感不明显.结论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下的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疝环或腹横筋膜缺损较大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完全性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优越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分析疝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复发疝患者64例,采用完全性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对其复发的原因、初次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4例手术全部成功,初次手术采用传统手术修补56例,无张力修补8例。手术时间平均70 min。术后出现脂肪液化3例,阴囊水肿6例,伤口区疼痛3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完全性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特点,是治疗复发疝的首选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善愈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善愈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的疗效。方法对150例腹股沟疝患者行局部神阻滞麻醉下的善愈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平均住院日和近期随访腈况。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手术时间平均25min。所有患者手术后疼痛轻微,未使用术后止痛药,术后未出现尿潴留和阴囊浆液肿,无切口感染和切口下血肿,无术后慢性疼痛,平均住院3d,平均手术费用4266元。平均随访16个月,无复发,异物感不明显。结论善愈腹膜前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尤其适用于疝环或腹横筋膜缺损较大及复发的腹股沟疝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研究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经腹股沟切口腹膜前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施行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98例(网塞组)、经腹股沟切口腹膜前疝修补术308例(腹膜前组)的临床资料,随访分析二种手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并对疼痛采用数字评分量表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网塞组为9.9%(18/182),腹膜前组为3.1%(9/29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0,P=0.002);疼痛评分:网塞组为(5.1±1.3)分,腹膜前组为(4.0±0.9)分,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2)。结论与疝环充填式修补术相比,腹膜前无张力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较低,且疼痛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