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医药     
南开大学多肽合成新方法研究获重大突破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孙怀林领导的课题组近期研究成功新的多肽合成方法,他们不用氨基酸而合成了多肽,打破了国际上沉睡一百多年的繁琐陈旧的多肽合成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孙怀林教授领导的课题组日前在多肽合成上获得突破,他们不用氨基酸成功合成出多肽,打破了繁琐陈旧的多肽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多肽及其衍生物在医药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医疗发展对多肽及其衍生物的大量需求,目前,绝大部分多肽及其衍生物均是采用化学的方式合成的。本文将从化学合成的角度,介绍组合化学法、液相分段合成法以及氨基酸羧内酸酐法等方法来对多肽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合成进行综述,并对多肽及其衍生物在医学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孙怀林领导的课题组近期研究成功新的多肽合成方法,他们不用氨基酸而合成了多肽.打破了国际上沉睡一百多年的繁琐陈旧的多肽合成研究。  相似文献   

5.
环肽是较线状多肽更为稳定并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的环状多肽.综述了近年来一些抗菌环肽合成方法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多肽药物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肽是由氨基酸缩合连接而成的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多肽药物是现代医药研究的前沿方向,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综述了多肽生物合成法(天然原料提取法、酶解法、发酵法、基因重组法)和化学合成方法(液相合成法和固相合成法)的研究进展,重点综述化学合成法中的固相多肽合成工艺,介绍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过滤色谱法、亲和层析法在多肽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多肽制药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多肽的合成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两个方面综述了多肽的合成,对氨基酸的羧内酸酐(NCA)法、液相分段合成法、组合化学法、酶解法、基因工程法、发酵法等进行了评述,概述了多肽在多肽药物、多肽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材料及多肽营养食品方面的应用,并对我国多肽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多肽因结构丰富多变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合成容易、靶向性强、亲和力高、代谢产物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被广泛关注,然而膜透过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等缺点极大的限制着多肽类药物的开发。多肽环化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环化的类型主要有多肽自身氨基酸之间成环和小分子辅助成环等,多肽自身成环由于反应活性低、选择性差、产率低、产物稳定性差等缺点,近年来开发了小分子辅助成环策略。小分子辅助成环主要采用一些专属的化学反应如点击化学、亲核取代、碳碳键连接等反应,有效提高了环肽的合成产率和产物稳定性。鉴于该技术在多肽类药物开发中的重要潜力,极大吸引了有机化学和药物研发人员的关注,从而有效推动了该领域新技术的开发。为了系统阐述小分子辅助环肽合成方法的最新进展,本文将对各方法近十年的发展进行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9.
建立在化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交叉学科基础上的噬菌体展示技术,为合成、组装新颖纳米材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噬菌体作为一种信息载体,能模拟自然进化过程产生特异性多肽,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识别靶材料并进行自组装.噬菌体的单分散性和长杆状外形,造就了特定的识别部位,使各种纳米材料有序地组装成规则的层次结构.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来的特异性识别肽,可以指导多肽介导的矿化过程,从而合成具有应用价值的一系列无机和有机纳米材料,进一步制成的纳米装置将应用于电子、光学、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10.
免疫毒素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一)临床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毒素和 /或融合蛋白毒素 ,是用化学方法或基因工程方法将肿瘤选择性配体与经修饰的多肽毒素共价连接而成的肿瘤治疗药物。这种药物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诱导细胞凋亡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二十多年来 ,人们已进行了很多临床试验 ,但在药理学及毒理学方面的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令人兴奋的是 ,美国FDA首次批准了ONTAK(DAB389 IL2 )用于治疗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 ,还有很多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的其它靶向药物 ,均已呈现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预期这些药物在未来的十年将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A novel peptide–peptide ligation strategy is introduced that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peptide libraries of linearly or branched coupled fragments and will be suited to introduce simultaneous protein modifications at different ligation sites. Ligation is assisted by templating peptide nucleic acid (PNA) strands, and therefore, ligation specificity is solely encoded by the PNA sequence. PNA templating, in general, allows for various kinds of covalent ligation reactions. As a proof of principle, a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strategy was elaborated. This PNA‐templated ligation includes easy on‐resin procedures to couple linkers and PNA to the respective peptides, and a traceless photocleavage of the linker/PNA oligomer after the ligation step. A 4,5‐dimethoxy‐2‐nitrobenzaldehyde‐based linker that allowed the photocleavable linkage of two bio‐oligomers was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10年螺压反应挤出改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分4部分介绍了螺压挤出加工聚合物的研究。分别为螺压接枝反应技术和提高产物接枝率的方法;螺压交联反应技术和加快交联速率的方法;螺压聚合物嵌段反应技术和聚合物嵌段反应改性后生成嵌段物的细微结构;加入改性剂的螺压控制降解反应技术以提高降解物的物理性能和表观质量。最后展望了反应挤出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Affinity molecules labeled with different reporter groups, such as fluorophores or radionuclides, are valuable research tools used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One class of engineered affinity proteins is Affibody molecules, which are small (6.5 kDa) proteins that can be produced by solid phase peptide synthesis (SPPS), thereby allowing site-specific incorporation of reporter groups during synthesis. The Affibody molecules are triple-helix proteins composed of a variable part, which gives the protein its binding specificity, and a constant part, which is identical for all Affibody molecules. In the present study,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NCL) has been applied for combinatorial assembly of Affibody molecules from peptide fragments produced by Fmoc SPPS. The concept is demonstrat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hree different Affibody molecules. The cysteine residue introduced at the site of ligation can be used for directed immobilization and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the function of the investigated proteins. This strategy combines a high-yield production method with facilitated preparation of proteins with different C-terminal mod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蒸汽裂解技术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以及目前的现状。介绍了目前裂解技术在与辐射炉管相关技术、与节能环保相关技术、大型化、裂解炉改造、先进控制及优化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并介绍了哪些技术效果好、哪些技术仍然存在问题。简要回顾了中国石化北方炉(CBL)裂解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工艺国产化、设备国产化、工程设计国产化以及大型化的情况。介绍了CBL裂解技术在裂解炉节能改造、天津与镇海1000 kt/a乙烯装置中的工业应用情况、150 CBL-Ⅶ型kt/a裂解炉的工业应用情况及200 kt/a裂解炉的开发情况。最后指出了蒸汽裂解技术取得突破进展所存在的瓶颈在于防止结焦,总结了CBL技术经历30年发展并最终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每个阶段所解决的问题。介绍了CBL裂解技术特点,并指出了其与国外技术相比所占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夹点技术及其基本原理,对比了夹点技术与传统方法在节能降耗及工艺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分析了夹点技术在化肥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Repetitive polypeptides, defined as a protein consisting primarily of tandemly repeated blocks of amino acid sequence, are widely used biomaterials. These repetitive polypeptides can be used in diverse biological fields including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drug delivery systems, biomaterials, and DNA separation systems. The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petitive polypeptides can be improved by changing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peated amino acid sequence. In this study, we introduced genetic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petitive polypeptides. By using recursive directional ligation (RDL) and controlled cloning method (CCM), multimerized genes were cloned and identified. Also, we compar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ursive directional ligation (RDL) with those of controlled cloning method (CCM). This work was presented at 13 th YABEC symposium held at Seoul, Korea, October 20–22, 2007.  相似文献   

17.
赵玉军  李红英 《山西化工》2010,30(1):34-37,49
综述了催化精馏技术的原理和催化精馏塔的结构,介绍了国内催化精馏技术在催化精馏塔、催化剂和数学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众多企业实际考察和国外文献资料调研,分析了国内外螺压工艺技术发展现状。国外部分着重介绍了含能材料双螺杆工艺发展状况,国内部分重点介绍了双螺杆工艺在民用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发展现状,通过对比了解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含能材料双螺杆工艺方面的技术差距,指出了国内含能材料双螺杆工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防漏堵漏固井工艺技术及新型设备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些油田的固井前准备工作以及固井用水泥浆、固井设备、固井工艺进行筛选,介绍了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固井工艺技术及设备,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的漏失井应用的防漏堵漏工艺技术,为了提高井壁的稳定性介绍了几种井壁稳定技术;MTC矿渣体系是一种新型的胶结剂,其不但具有水泥浆的特性,而且具有一些特殊性质(浆体稳定、失水小、易与水泥浆相容等);对于固井设备我国的海上油田与陆上油田相比,空间相对狭小,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开发出了GJQ系列双机双泵模块化新型多功能棍装固井设备,其体积小巧、拆装方便、功能齐全、工作效率高。在油田对固井工艺的不断研究中,探索出内插管正循环固井工艺技术,这种技术完全可以避免日前上窜(飞出来)、下沉、埋地部分泄漏等储气井安全隐患。这些技术设备对油田的固井技术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油气回收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介绍了国外和国内油气回收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讨论了传统的热氧化法、冷凝法、吸收法、吸附法和膜法油气回收工艺的缺点,指出今后油气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种回收工艺的组合工艺,并分别列举了欧洲和美国以及国内的一些成熟的组合工艺,同时指出以后油气回收行业的发展也是"硬件"和"软件"的同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