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育林 《甘肃医药》2009,28(2):119-120
目的:观察扩大牙弓在矫治牙列拥挤的效果。方法:本文总结了自2003年以来通过扩大牙弓矫治的26例牙列拥挤患者。结果:通过矫治器将牙弓的宽度或长度扩大、在牙弓上获得一定间隙,从而使拥挤错位的牙齿排列整齐。结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恒牙早期或替牙期,扩大牙弓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牙列拥挤在牙畸形中最常见,通常根据牙列拥挤程度来决定治疗方案,如拥挤度在6mm以下者不拔牙矫治,可采用邻面去釉、扩大牙弓或推磨牙向后等方法矫治。本文采用螺旋弹簧开展间隙排齐牙列法不拔牙矫治安氏I类错,经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显示达到了矫治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门诊工作中,常见牙弓狭窄,反(牙合)及轻度拥挤等错(牙合)畸形患者,可扩大牙弓来矫治或辅助矫治。方法有:双曲舌簧、菱形簧、成品分裂簧、固定矫治等。它们各有优缺点,其中分裂螺旋产生的矫治力较大,也便于控制,易于操作,在临床上有较广的用途。因此,我们自行设计和制作了一种分裂螺旋,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反(牙合)及轻度前牙拥挤的矫治中。经过近半年的临床观察,矫治效果良好。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并附一例矫治已获成功的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度牙列拥挤病例非拔牙快速扩大上颌牙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Hyrax矫治器对13例12岁~14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病例进行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非拔牙正畸治疗.每日将螺旋器开大0.5 mm(每日旋转2次,每次1/4圈),连续加力2周~3周后,配合方丝弓矫治器矫治牙弓所有畸形.结果:螺旋器加力2周~3周后,前牙即可出现间隙,伴有后牙反<牙合>得到解除.治疗前后上颌X线正中咬合片比较显示,楔形增宽腭中缝新骨增生,骨密度恢复正常.治疗前后模型测量结果显示,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一前磨牙间宽度增加最明显,上颌尖牙间宽度增加较少,扩弓后牙弓长度缩短.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观察,应用Hyrax矫治器快速扩大上颌牙弓,配合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矫治牙列拥挤的安氏Ⅰ类和Ⅱ类1分类青春发育前期的病例,且远期效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矫治牙列轻度拥挤常常采用扩大牙弓的方法获得间隙,排齐牙齿。螺旋扩弓器能快速、有效地扩大牙弓,增加牙弓的宽度,提供排刘牙齿所需的足够间隙。方丝弓矫器在一空间上能有效地控制牙齿移动,精细调整牙位,使攻列排成理想牙弓形态。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使矫治器的效能优势互补,缩短了矫治疗程。本研究将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矫治牙列轻度拥挤20例,通过对矫治前后牙He石膏模型的测量比较,观察此方法对牙弓、基骨的宽度和长度  相似文献   

6.
矫治牙列轻度拥挤常常采用扩大牙弓的方法获得间隙,排齐牙齿。螺旋扩弓器能快速、有效地扩大牙弓,增加牙弓的宽度,提供排齐牙齿所需的足够间隙。方丝弓矫治器在三维空间上能有效地控制牙齿移动,精细调整牙位,使牙列排成理想牙弓形态。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使矫治器的效能优势互补,缩短了矫治疗程。本研究将两种矫治器联合应用矫治牙列轻度拥挤20例,通过对矫治前后牙牙合石膏模型的测量比较,观察此方法对牙弓、基骨的宽度和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后比治疗前,牙弓、基骨的宽度增加,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而牙弓、基骨的长度增加甚微,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对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青少年,矫治牙列轻度拥挤,有限度地扩弓,增加牙弓、基骨的宽度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7.
牙列拥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多采用扩大牙弓、减数等治疗方法。减数治疗中为保持牙弓中线与面部中线一致及牙弓的对称和协调 ,多采用对称性拔牙。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如牙弓一侧拥挤、反牙合伴拥挤 ,患者要求少拔牙 ,此时 ,也可采用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本文现对不对称拔牙进行矫治的 2 0例病例进行总结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从临床就诊患者中选择牙列拥挤病例 2 0例 ,其中 ,男 8例 ,女 1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 15岁 ,最大 18岁 ,最小 13岁。病例选择分为 2类 ,标准如下。第 1类 :所选患者一侧磨牙关系为中性…  相似文献   

8.
牙列拥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轻度牙列拥挤常用扩弓的方法即可使拥挤解除,中度、重度牙列拥挤常常需要拔牙矫治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规遵循对称性拔牙的原则,采用单侧式单颌拔牙较少.但是,对于特殊病例,如中度拥挤,且拥挤在牙弓的一侧,矫治后中线偏斜较小,可采用非常规单侧上或下颌的拔牙模式矫正中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9.
牙列拥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轻度牙列拥挤常用扩弓的方法即可使拥挤解除,中度、重度牙列拥挤常常需要拔牙矫治法来解决.临床上常规遵循对称性拔牙的原则,采用单侧式单颌拔牙较少.但是,对于特殊病例,如中度拥挤,且拥挤在牙弓的一侧,矫治后中线偏斜较小,可采用非常规单侧上或下颌的拔牙模式矫正中度牙列拥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单纯牙列拥挤6mm内的错He畸形不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弓和牙轴的变化,探讨牙列拥挤不拔牙矫治的机理。方法:挑选8例单纯牙列拥挤6mm内的错He患者,在模型上测量每位患者矫治前、后上颌牙弓长度、牙弓前段宽度、牙弓后段宽度及测量每位患者矫治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上的SNA角,^1--AP矩、上唇-EP平面距。结果:矫治后牙弓长度、牙弓前段宽度及^1--AP距有明显改变(P〈0.05),牙弓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安氏Ⅰ类牙列中度拥挤错畸形病人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前后上颌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的变化。方法 60例安氏Ⅰ类牙列中度拥挤错畸形病人分为拔牙与非拔牙组,拔牙组采用MBT技术矫治,非拔牙组采用自锁技术矫治。收集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模型,测量上颌牙弓尖牙间、前磨牙间与磨牙间牙弓宽度及上颌牙弓长度。结果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尖牙间牙弓宽度及前磨牙间宽度增大,磨牙间牙弓宽度减少,牙弓长度减小,差异均有显著性(t=3.25~5.58,P<0.05);非拔牙组矫治后与矫治前比较尖牙及前磨牙间牙弓宽度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3.47、3.79,P<0.05);拔牙组矫治前后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变化量均大于非拔牙组,差异有显著性(t=3.27、3.33,P<0.05)。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Ⅰ类中度拥挤错畸形与非拔牙矫治比较磨牙间牙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减小。  相似文献   

12.
开展牙弓是矫治牙列轻度拥挤的一种有效方法,上颌分裂基托可摘矫正器开展上牙弓,具有显著疗效。但为了避免在开展上牙弓的同时,造成后牙覆盖增大或出现双尖牙区正锁,有时也为了解除下牙弓的轻度拥挤,往往在使用上颌分裂基托开展上牙弓的同时,对下牙弓需要进行同步开展。我们在临床上使用下颌可摘舌弓矫正器,相应地开展下牙弓宽度,以避免出现后牙关系紊乱,同时矫治牙弓的轻度拥挤,使上下牙弓保持协调和平衡,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就可摘舌弓矫正器的制作、临床应用以及矫治特点等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拔牙矫治中拔牙位置的选择和矫治效果.方法选择临床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患者25例,分为三组,第一组为骨性上颌前突,下颌发育正常或后缩,上下牙弓拥挤度在Ⅰ度以内的患者11名,拔牙模式为.第二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下牙弓拥挤度为Ⅱ~Ⅲ度的患者10名,拔牙模式为.第三组上颌发育正常,下颌发育不足,上牙弓拥挤度Ⅲ度,下牙弓轻微拥挤或无拥挤4名,拔牙模式为.全部病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系统矫治.结果所有病例均达到上下颌牙齿排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上下牙中线对齐.前两组病例磨牙关系为中性,第三组病例磨牙关系为完全的远中关系.结论拔牙矫治安氏Ⅱ1错(牙合),上颌一般选择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牙模式则与下颌后缩程度、下牙列拥挤度、下前牙唇倾度以及磨牙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4.
牙列拥挤是错?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造成错?畸形的原因是牙量与骨量或上下颌骨与牙弓的不协调,其受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牙列拥挤的治疗原则是减少牙量或增加骨量,减少牙量的方法包括拔牙与邻面去釉,增加骨量的方法包括扩展牙弓长度及宽度。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正畸治疗的舒适度及美观要求越来越高,临床上出现了自锁直丝弓矫治技术、生理性支抗控制技术及无托槽矫治技术。把握各方法、技术的适应证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正畸治疗效果及矫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牙列拥挤患者拔牙矫治及年龄因素对牙弓宽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收集28例16岁以下牙列拥挤拔牙患者,28例16岁以上牙列拥挤拔牙患者,在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上测量牙弓宽度,其中包括尖牙间和磨牙间宽度,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拔牙矫治后上下颌牙弓尖牙间宽度增大,磨牙间宽度减小;对比得出16岁以下组尖牙间宽度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列拥挤患者拔牙矫治不会导致牙弓狭窄;牙弓宽度的改变可能影响疗效的长期稳定性,尤其是16岁以下患者。  相似文献   

16.
钛镍方丝矫正器是一种高性能、回弹性好、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牙齿矫正器。对各种类型的牙颌畸形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特别对疑难病例为目前最有效的矫治方法。但是,在扩大牙弓,解除拥挤,打开咬合或矫治开袷时,需要在弓丝两侧各焊接一个“U”型簧,才能行使其功能。由于焊接处理时,U型簧焊接处的弓丝会变软而失去弹性,并易折断而影响矫治效果。因此.我们根据正畸需要,设计出一种钛镍方丝正畸弓丝固定调节器,并应用于临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牙列拥挤是口腔正畸科最常见的错(骀)畸形表现.一般来说,拥挤度超过8 mm的牙列重度拥挤[1],通常采用拔牙矫治,从而使牙弓与牙量长度相协调.但针对患者前牙重度拥挤,上牙(牙合)右侧尖牙完全唇侧错位,上颌骨发育不足,下前牙直立的病例,如果仍然采用惯用的拔牙矫治方案,会造成下牙列过度舌倾,软组织侧貌面型过凹等较不良后果.本文报道1例通过口外弓推磨牙向后装置增大牙弓长度,为前牙拥挤提供间隙从而避免了拔牙.  相似文献   

18.
正畸治疗中的拔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矫治错牙合畸形过程中 ,正确的诊断和设计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对于多数错牙合病例 ,诊断设计的关键则在于是否拔牙 ,拔多少牙和拔哪些牙。对此各派学者都有自成体系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即使是同一病例 ,其设计也会因医生而异。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石膏模型测量、X线头影测量分析 ,以及患者软组织侧貌分析并给合其生长发育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做出有关拔牙的诊断设计。本文拟对正畸拔牙设计的理论做一综述。1 正畸拔牙的确定确定一个患者是否需要拔牙 ,主要取决于患者错牙合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年龄与生长发育状态[1] 。而精确地确定拔牙与拔牙矫治计划需要进行定量的牙弓间隙计算 ,对此 ,不同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归纳起来正畸拔牙的确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1 牙量骨量不调的程度Pont早于本世纪初发表的人类学指数 ,就反映了牙量和骨量的关系 ,成为决定拔牙与否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后 ,又有学者得出结论认为牙列拥挤的主要原因不仅为牙齿过大 ,或牙弓过小 ,也可牙齿过大与牙弓过小同时存在 ,并提出 ,如因牙齿过大引起的严重拥挤应拔牙矫治 ,而畸弓过小引起的轻度拥挤应扩大牙弓 ,若两种因素同时存在 ,则应减数结合扩弓矫治[2 ]...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TOMY自锁矫治技术对非拔牙矫治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的疗效,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例前牙反(牙合)伴中度拥挤患者,诊断为安氏Ⅲ类亚类错(牙合)、毛氏Ⅱ1+Ⅰ1类错(牙合)、高角、面部不对称,应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非拔牙矫治,测量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以及牙弓长度、宽度、牙槽骨宽度及基骨弓宽度。结果: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列排齐整平,达到中性(牙合)关系;矫治后SNA、SNB和ANB无明显变化,上前牙唇倾度增加10°,达到正常值;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牙槽骨宽度、基骨弓宽度及牙弓长度均较矫治前有所增加。结论:临床上对于前牙反(牙合)伴牙列中度拥挤非拔牙患者,可考虑采用TOMY自锁矫治技术,通过增加牙弓宽度和长度来改善前牙反(牙合)牙列拥挤,以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量牙弓宽度变化探讨Damon自锁托槽矫治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21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安氏I类患者,采用Damon自锁托槽进行非拔牙矫治,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和牙弓宽度测量,分析牙弓宽度的变化特征。结果:矫治后患者牙列拥挤均解除,上、下颌牙弓宽度WU4、WU5、WU6、WL3、WL4、WL5、WL6在治疗后均明显增加(P<0.05)。上、下颌前牙治疗后唇倾度增加,UI-NA、LI-MP、LI-NB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mon自锁托槽对于治疗安氏I类非拔牙矫治有特殊的疗效,可通过增加患者的牙弓宽度解除牙列拥挤,从而达到非拔牙矫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