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在充分体现工具性的基础上渗透人文教育,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本文从两个误区入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要在坚持工具性的基础上铺陈宣染,顺势引入人文教育,坚持“品”至深处“情”自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必须在教学中落实贯彻的,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改革,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其在教学中的落实的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人文性必然晦涩、干瘪;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焕发语文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强化朗读训练,领略课文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5.
王益才 《科学咨询》2007,(16):22-22
语文学习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学习,是学生基础素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的重要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否丰富内容的基础性学习。新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必须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教学前首先要弄清并把握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涵,在人文基础上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才能更有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为此,科学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立足于人文性设计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詹梅 《科学咨询》2007,(20):36-36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史陛相统一的客观基础是人的完整性,即是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与种属、工具与目的、现实与可能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昭示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相似文献   

7.
王先炳 《科学咨询》2007,(12):35-35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的特点”。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的突出地位,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导向,突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不但应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而且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焕发语文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强化朗读训练,领略课文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了语文课程工具性这个根本属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焕发语文的生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诸如:“爱国主义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定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和“尊重多样文化”等等。语文课程中体现人文性,“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是指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互动过程。语文课堂如果缺少了  相似文献   

11.
唐琼 《科学咨询》2007,(10):36-3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2.
唐永红 《科学咨询》2008,(14):32-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是学生交际能力提高的学习,是学生基础素质与发展素质相结合的重要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有否丰富内容的基础性学习。新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依据新课标要求必须重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师教学前首先要弄清并把握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涵,在人文基础上进行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才能更有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为此,科学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立足于人文性设计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是十分重要的。一、理解小学语文学科人文性存在的现实问题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和技能的形成,即特别重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对于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想象力是重要的素养之一。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由此可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语文课程应该显现教师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尊重,把人文精神的养成作为课程目标的一种课程价值取向。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借助语文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16.
陈斌良 《科学咨询》2007,(22):25-26
&lt;语文课程标准&gt;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课程特点的这一表述,把人文教育提到了和语言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广大语文教师全面、科学施教,推行素质教育,作了导向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客观基础是人的完整性,即是灵魂与肉体、物质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与种属、工具与目的、现实与可能的有机统一。语文课程的本质特征昭示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刘登品 《科学咨询》2007,(18):43-4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语文课程特点的这一表述,把人文教育提到了和语言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位置.为广大语文教师全面、科学施教,推行素质教育,作了导向性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强调了语文作业的基本要求,即作业设计必须关注其人文内涵。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避免作业机械的布置,开发有效、充满智慧与情趣,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的作业。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作业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喜欢做作业,让他们觉得做作业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所以,作业的设计必须精心考虑,因人而异,分层设计,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