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者非洲立克次体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蜱咬热(Africantick -bitefever)是一种由蜱传播的烈性人兽共患立克次体病。该病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传播媒介是钝眼蜱(Amblyommaticks) ,其宿主是牛(主要是非洲水牛)和有爪类野生动物,为一种地方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热、多发性皮肤焦痂、局部淋巴结炎和剧烈头痛为特征,新近证实其病原体是非洲立克次体(Rickettsiaaffricae)。2 0 0 3年8月2 3日国际兽医学会议在南非Durban市召开,与会代表5 3人,分别来自11个国家,于8月2 7在Hluhluwe野外宿营时有4人被蜱咬伤,而感染非洲立克次体。1 流行病学调查Hluhluwe位于南非东海岸的Kwazul…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采自广东省连平县的3种硬蜱进行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分析。方法斑点热立克次体的ompA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定扩增片段的DNA序列。结果20只蜱分为17组,其中15组PCR检测阳性。对4个测序成功的标本进行聚类分析,证实其中3个序列单独聚为一类,与引起Flinders岛蜱传斑点热的弗诺立克次体(R.honei)、非洲蜱咬热的非洲立克次体(R.africa)、未定名斑点热的斯洛伐克立克次体(R.slovaca)以及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0株等亲缘关系较近,另一序列与我国长白山地区检测到的JL-0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本研究提示该地区除了已证实的西伯利亚斑点热外,还存在新的蜱传斑点热。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媒介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状况。方法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特异引物,对我国广东省连平县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5组蜱标本中,14组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3.3%。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当地长角血蜱携带黑龙江立克次体及马赛立克次体近缘菌。结论我国南方地区除已证实的北亚蜱传斑点热外,还应加强当地其他斑点热的监测及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不明热患者血液,立克次体细胞培养物,疫区的微小牛蜱,野鼠脾脏等标本,应用Rr.190.70p和Rr.190.602n引物对,进行PCR扩增,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特异性DNA。检测结果1.20份不明热患者或疑似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标本,检出阳性结果的有7份(7/20阳性)。2.27份不明热患者或疑似立克次体病患者血液标本的细胞分离培养物,检出阳性结果的有14份(14/27阳性)。3.7组微小牛蜱有2组检出阳性结果(2/7阳性)。4.47组野鼠脾脏8组检出阳性(8/47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了解我国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存在的多样性,发现可能存在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潜在媒介和动物宿主。方法 建立了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90kDa rOmpA基因片段的PCR检测、鉴定方法,并用此方法检测了采用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蜱、动物和人血液标本。对扩增于越原血蜱、森林革蜱和FNH97未鉴定菌株的PCR产物采用PHYLIP软件包进行了序列分析。同时,为了寻找特异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类检测方法,建立了针对四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半巢式PCR方法,并对斑点热立克次体阳性标本进行了分类检测。结果 采用190kDa rOmpA.701/70p引物可以从7株斑点热群立克次体中的6株扩增出外膜蛋白A基因片段(小蛛立克次体除外)。并从采自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多种蜱及野生动物、人血液标本中扩增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其中越原血蜱、卵形硬蜱、中华硬蜱、豪猪血蜱、森林革蜱、野鼠血块和人群血块的阳性率分别为15.69%、56.94%、8.70%、7.70%、43.56%、82.51%和0.98%。对来自越原血蜱和森林革蜱以及FNH97菌株的斑点热立克次体190kDa外膜蛋白A630bp左右核苷酸片段序列分析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福建越原血蜱立克次体(福建立克次体)核苷酸序列与日本立克次体的该序列同源性最高(94%)。推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与该立克次体最高(94%)。推测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也与该立克次体最高(89%);内蒙古森林革蜱立克次体(森林革蜱立克次体)核苷酸序列与扇头蜱立克次的该序列同源性最高(97%),测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也最高(95%)。遗传发育分析,这两种立克次体分别与日本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均为同一个分支。序列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位点也显示了对应的相似性。但是它们的核苷酸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康氏立克次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以及内蒙古立克次体(HA-91)差别较大。提示,这两种蜱携带的立克次体可能是我国尚未发现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新成员。用初步分类引物对蜱标本、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以“福建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检测越原血蜱阳性率为8.49%,卵形硬蜱阳性率为20.83%,中华硬蜱阳性率为4.35%,豪猪血蜱为阴性;以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检测卵形硬蜱阳性率24.39%,越原血蜱阳性率为5.56%,中华硬蜱和豪猪血蜱均为阴性。以内蒙革蜱立克次体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森林革蜱阳性率为43.56%。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在以下方面获得了新的认识:越原血蜱、卵形硬蜱、豪猪血蜱和中华硬蜱是福建南方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的媒介或潜在媒介,其中卵形硬蜱、豪猪血蜱和中华硬蜱为我国首次证实的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福建的越原血蜱和内蒙古的森林革蜱分别携带一种未知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并分别与日本立克次体和扇头蜱立克次体近缘;取自斑点热立克次体rOmpA基因的引物用于PCR,作为一种快速简便手段可直接用于斑点热立克次体初步分类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我国可能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多个成员及其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斑点热(Spotted Fever)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中病原性立克次体引起的1组蜱、螨传立克次体病。该群立克次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菌,蜱、螨为保菌宿主,在节肢动物和小哺乳动物间维持着持久的感染循环,人类偶然接触到这个环链,发生感染和发病。SFGR通过媒介生物的叮咬而传染给人,待其侵入机体,主要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及网状细胞系统中繁殖,引起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器官病变,出现发热、发疹、头痛、虫咬溃疡、焦痂(Eschar)及局部淋巴结肿胀(Lymphadenopathy)等症状和体征。治疗药物为广谱抗生素,首选…  相似文献   

7.
斑点热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热(spotted fever)是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GR)中病原性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组以急性发热和皮疹为按症状的疾病的总称,包括落基山斑点热、北亚热、纽扣热、立克次体痘和昆士兰热等。斑点热分布很广,遍布于南极洲之外的世界各大洲。近年来,一些新的斑点热病种不断涌现,如日本的东方斑点热、前苏联的Astrakhan热、以色列蜱传斑疹伤寒、非洲蜱传热、Hinders岛蜱传斑疹伤寒及其他一些尚未命名的斑点热。  相似文献   

8.
从病人血液分离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H—5株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1996年5~6月在黑龙江省绥芬河、东宁地区进行斑点热病的调查。方法采用micro-IF、病原分离及PCR/RFLP等方法。结果(l)发现被蜱叮咬后斑点热临床指征的疑似病人7例,其中血清检测有4例早期与恢复期血清抗SFG立克次体lgM、IgG抗体滴度≥4倍升高;(2)从病人血液分离到1株SFG立克次体H-5株,经鉴定显示该分离株和黑龙江省立克次体54株一致,和SFG各标准株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患者为SFG黑龙江立克次体感染,从病原学角度证实该立克次体对人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黑龙江逊克地区蜱传斑点热自然疫源地,发现该地区蜱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的种类。方法 采用斑点热立克次体ompA和gltA基因特异的PCR,检测该地区森林革蜱的DNA样本,并对扩得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聚类分析。结果 从60只森林革蜱中检测有14只扩得斑点热立克次体ompA和gltA基因片段,阳性率为23.33%。随机选择2只蜱的阳性片段进行测序,二者同源性为100%,ompA基因序列与Rickettsia sp.JL-02同源性为99.30%, 与Rickettsia raoultii为99.18%。结论 黑龙江省逊克地区森林革蜱携带与Rickettsia sp.JL-02株亲缘关系相近的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斑点热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斑点热是由立克次体属中最复杂的一群立克次体——斑点热群(SpotedFeverGroup,SFG)立克次体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目前已知对人致病的有6种:立氏立克次体致落矶山斑点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致北亚蜱传斑点热;康氏立克次体(R.c...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斑点热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是立克次体属中种类最多的一群,《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年版收录了8种,包括立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rickettsii)、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ibirica)、康氏立克次体(R.conorii)、小蛛立克次体(R.akari)、澳大利亚立克次体(R.australia)、派氏立克次体(R.parkeri)、蒙他拿立克次体(R.montana)和扇头蜱立克次体(R.rhipicephali)。其中前5种对人致病,后三种的致病作用尚未肯定。  近年来,世界各地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和鉴定法国野猪身上Rickettsiaraoultii的流行情况以及野猪作为贮存宿主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法国2007年9月到11)1的野猪身上的边缘革蜱163只。应用柠檬酸合成酶基因和外膜蛋白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普通PCR技术及序列分析方法检测立克次体。结果113只(69.3%)边缘革蜱立克次检测阳性。进一步鉴定为斑点热的两类病原,其中R.raoultii占57.5%(存在于65只蜱中)和R.slovaca占42.5%(存在于48只蜱中)。结论证明R.raoultii是野猪身上边缘革蜱的主要病原,边缘革蜱中感染率较高。应警惕野猪对立克次体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北亚热地理流行病学研究陈国英,刘清淮,特孟,王维帮,刘生荣,王富昌,陈永林,白晓萌,李昕北亚热系斑点热群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主要通过蜱在蜱及哺乳动物中水平传播,也可经蜱卵垂直传播。本病在1934~1935...  相似文献   

14.
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4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恙虫病又称丛林热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立克次体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以高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为其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有多脏器损害,使临床表现复杂,而多变性及特征性的焦痂和皮疹并非所有病人均出现,易造成误诊。为加深对恙虫病并发多脏器损害的认识,现对本科1996~2004年收治的恙虫病引起多脏器损害45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用不同特异性的黑龙江斑点热立克次体(Rickettsialheilongjiangii)054株单克隆抗体(McAb)或PCR引物检测立克次体的结果表明:群特异性的mcAb2E1和mcAb4G2用微量免疫间接荧光抗体染法(MIIF)法可检测出文中所用各种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立氏(R.rickettsii)、康氏(R.conerii)、小蛛(R.akari)、派克(R.parkeri)、西伯利亚(R.sibirica)、澳大利亚(R.australia)和054株立克次体;F7单抗只能检测出R.rickettsii和054株立克次体。PCR扩增结果表明:引物Rt120和Rr120.2048p—1625n分别对恙虫病立克次体(R.tsutsug-amushi)和SFGR扩增出现388bp和523bp扩增带;Rr190.70p—602n和Rr190.4442—5664n两对引物扩增结果相同,即除R.tsutsugamushi外对Q热(C.burnetii)、SFGR、普氏(R.prowazekii)和莫氏(R.mooserii)均扩增阳性,分别为532bp和1222bp电泳带;引物Rpcs.977p—1258n则可扩增上述所有立克次体,电泳带381bp。这样,可在短期内同时检测和初步鉴定不同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16.
内蒙阿盟斑点热群立克次体Ha—91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我们于1991年从内蒙阿盟亚东璃眼蜱分离到一株斑点热群(SFG)立克次体,命名为Ha-91株。免疫荧光法及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表明Ha-91株立克次体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抗原性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明显不同于其它种班点热群立克次体。这是首次证实亚东璃眼蜱为SFG立克次体的贮存宿主,也是首次从内蒙发现抗原性与西伯利亚立克次体不完全相同的SFG立克次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部,与缅甸、老挝、泰国等接壤,属亚热带地区,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特有地理特征及气候条件易于各种媒介滋生,是各种媒介源传染病高发地区,尤其是立克次体病.以往资料显示该地区存在有恙虫病、斑疹伤寒、斑点热以及Q热等立克次体病,然而缺乏系统的流行病学资料,特别是新发立克次体病如无形体病和埃立克体病的资料十分有限.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当地临床及疾控部门报告每到夏秋季节,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聚增,临床医生高度怀疑立克次体病,因为多数病人非特异的外斐实验阳性(OX19≥1∶160或OX2≥1∶160或OXK≥1∶160),且临床应用抗立克次体药物有效.为了解当地人群及家畜动物立克次体感染状况,2009年3-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立克次体研究室与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进行了现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实验设计按地理位置,选择东北寻甸回族彝族自诒县、西北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及南部思茅地区3个调查点,分别代表山区半山区、丘陵、林区等地貌.按卫生部下发《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问卷,按注册户口单、双号随机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年龄、职业、居住地区、是否接触动物、是否被蜱叮咬等.每名调查对象抽取3 mL静脉血分离血清,--20℃当地保存,然后72 h航空运送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立克次体研究室进行实验室检测.按WHO推荐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法检测8种常见立克次体包括莫氏立克次体、黑龙江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Karp型、贝氏苛克斯体、横赛巴尔通体、Hainanl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及人粒细胞无形体.Excel录入数据,SAS9.1软件统计分析不同地区人群、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抗体阳性率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种类家畜抗体阳性率.具体方法使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寻甸、玉龙及思茅3个地区成人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发现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及贝氏苛克斯体血清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6.5%(39/237)、6.3% (15/237)和9.3% (22/237).同样,儿童莫氏立克次体IgG抗体阳性率最高(12.4%).而家畜动物莫氏立克次体IgG抗体总阳性率高达61.5%.8种立克次体在不同地区分布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存在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对于新发蜱传人粒细胞无形体及查菲埃立克体,尽管人群抗体阳性率很低,但家畜动物抗体流行率较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调查监测这类传染病的相关媒介、宿主以及发热病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强调加强当地临床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及时应用特效抗生素,避免病人多器官受累甚至死亡具有重要的临床及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内蒙古中部牧区成蜱体内首次分离Q热立克次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在内蒙古达茂旗腾格淖地区采集的亚东璃眼蜱、草原草蜱473匹,按照常规方法接种豚鼠和鸡胚卵黄囊,从亚东璃眼蜱分离出一株Q热立克次体。这是首次在内蒙古荒漠草原成蜱体内分离出的Q热立克次体,证实该地区存在Q热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省石渠县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集牦牛体表的蜱,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提取蜱总DNA,PCR扩增蜱16S rRNA基因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ompB基因,并对扩得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和构建进化树分析,从而确定蜱及其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种类。结果 在石渠县4个乡共采集到蜱818只,其中西藏革蜱占78.97%(646/818)、青海血蜱占21.03%(172/818)。在818只蜱中有408只扩得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A、ompB基因,总阳性率为49.8%。经比对分析, ompA基因总共得到4条序列(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R.raoultii.shiqu2、R.raoultii.shiqu3和R.raoultii.shiqu4),ompB基因也得到4条序列(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R.raoultii.shiqu2、R.raoultii.shiqu3和R.raoultii.shiqu4)。经遗传进化分析显示ompA基因的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与我国青海未定种的Uncultured Rickettsia sp.(MG228270)亲缘关系最近;ompB基因的uncultured Rickettsia sp.shiqu1与韩国未定种的Rickettsia sp.(KC888953)和Candidatus Rickettsia longicornii(MG906675)亲缘关系最近;ompA和ompB基因的R.raoultii.shiqu2-4与对人有致病性的劳氏立克次体(R.raoultii)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 首次在牦牛体表寄生的西藏革蜱中检出劳氏立克次体。石渠县存在西藏革蜱和青海血蜱,蜱传劳氏立克次体感染率较高并且具有感染人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沂源县无形体病实验室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山东省沂源县人粒细胞无形体及其他立克次体病疫源地小样本试点调查,为全面深入开展立克次体病调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2004、2005、2006年该地区调查收集的26例可疑患者标本进行血清IgG抗体及PCR回顾性检测分析.2007年7月进一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当地48名正常人、10只山羊及8只家狗的血标本以及170只蜱标本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结果 26例发热患者中,8例明确诊断为人粒细胞无形体感染,6例为可疑病例.当地正常人群人粒细胞无形体IgG抗体阳性率为26.7%,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IgG抗体阳性率为1.8%.检测的10份家养黑山羊血清标本9份阳性.8份家狗标本中,人粒细胞无形体抗体7份阳性,而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血清抗体全部阳性.来自发热患者、山羊及媒介蜱标本PCR扩增16S rRNA及部分序列分析结果显示高度同源性(100%).结论沂源县农业人群普遍存在人粒细胞无形体、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及其他立克次体隐性感染状况.当地主要优势蜱种为长角血蜱及嗜群血蜱,两者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的重要传播媒介.黑山羊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的重要动物宿主,而家狗可能是人粒细胞无形体及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两者兼顾的重要动物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