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组织追踪显像(CTTI)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壁心肌运动异常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组织追踪显像对36例心力衰竭患者(异常组)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左心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运动位移进行检测和分析,并将异常组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健康人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运动位移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同一室壁从基底段到心尖段逐渐减低,心力衰竭患者可检出运动异常节段,表现为位移值的减低及其彩色编码显像和曲线波形的改变.异常组的运动位移值均低于对照组的相应节段,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组织追踪显像通过定量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壁异常心肌运动的位移值及观察彩色编码显像变化和曲线波形的改变,能够快速及无创的定量评价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和左室壁心肌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资料与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临床确诊的射血分数正常的32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2名正常受检者进行检查,存储胸骨旁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图像进行斑点追踪分析,记录左心室上述3个短轴切面共18个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结果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及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各节段径向应变率曲线形态与正常受检者相似,且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同一水平不同节段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较正常受检者相应室壁节段减低,其中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节段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受检者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节段性室壁径向应变率减低,提示射血分数正常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局部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非同步性运动及其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4例冠心病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者,应用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技术获得心尖四腔切面组织速度图,获取左心室6个壁共12个节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Tp)、达峰速度(Vp),并计算Tp、Vp的标准差(Tp-SD、Vp-SD)及12个节段中任意2个节段Tp、Vp的最大差值( Tp-maxD、Vp-maxD).同时采用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V).结果 冠心病组LVEDV、LVESV较正常对照组增加,LVEF较正常对照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Tp、Tp-SD、Tp-maxD均明显延迟,Vp、Vp-SD、Vp-maxD均明显降低(P<0.001);Tp与LVEF呈负相关(r=-0.559,P<0.001);Vp与LVEF呈正相关(r=0.801,P< 0.001).结论 三平面组织同步成像可用于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非同步运动,Tp、Tp-SD、Tp-maxD、Vp、Vp-SD、Vp-maxD 可作为定量评价左室收缩运动同步性的有效指标,且左室运动同步性异常加重左室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DTI)频谱速度图测量肥厚性心肌病(HCM)二尖瓣环4个节段的运动速度,以评价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对HCM组(n=30)和正常对照组(n=25)分别测量射血分数(EF)、室壁厚度、二尖瓣血流速度(E、A、E/A)、等容舒张时间(IVRT)及肺静脉血流速度(S、D、A),并用DTI脉冲频谱速度图分别测量两组二尖瓣环4个节段(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a)和舒张期峰值速度(Ea、Aa)以及IVRT。结果常规超声检查:HCM组室间隔、后壁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IVRT、DT延长,EF、二尖瓣血流速度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别。DTI检查:HCM组二尖瓣环4个节段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速度都较正常对照组减低,IVRT延长,提示心肌主动收缩和舒张功能都减弱,E/Ea比值增加,提示左房充盈压增高。另外,HCM组二尖瓣环的各节段中,室间隔段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速度最低,且与平均收缩期、舒张早期速度相关性最强,提示心肌越肥厚,对局部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影响越明显。结论D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并且比常规超声指标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不同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研究尿毒症患者右室局部和整体功能。方法:本研究选取20例尿毒症患者,30例健康成人。用应变率成像及组织速度成像获取右室侧壁各节段的组织速度曲线、位移曲线、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脉冲组织多普勒获取三尖瓣环运动频谱曲线。测量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及整体功能参数。结果:尿毒症组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均较正常组增快,基底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和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中段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明显增快,心尖段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明显降低,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明显增快。右室Te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射血时间缩短、等容舒张时间明显延长、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减低、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增加。结论:尿毒症患者右室整体功能明显受损,右室侧壁多个节段的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也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6.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冠心病节段舒张功能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冠心病左室节段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QTVI检测40名正常人与30例冠心病患者左室长轴方向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节段心肌运动速度VIR、VE、VA和VE/VA比值以及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和E/A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节段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较正常人降低,VE/VA比值小于1。提示QTVI能敏感定量评价左室心肌节段舒张功能导演,对冠心病节段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位移成像在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运动时效性中的价值。方法应用GE Vivid E9超声诊断仪及Echopac高级心血管分析工作站对45例正常人及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心肌17节段长轴位移及位移达峰时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组左心室长轴基底段位移最大,心尖段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长轴各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位于AVC(主动脉瓣膜关闭)之前。扩心病组左心室长轴各节段位移均减低,心尖段位移小于基底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长轴大部分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位于AVC之后。正常组左心室长轴位移均大于扩心病组并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长轴节段位移达峰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维斑点追踪位移成像能为临床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心肌运动时效性提供新的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评价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材料和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20例健康老年人及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各节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达峰时间(Ts)、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e、Va和Ve/Va比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高血压组基底段前间隔、前壁及中间段左室前壁、后壁的心肌收缩期峰值速度较正常组低(P〈0.05),高血压组基底段后间隔、侧壁、后壁的心肌达峰时间较正常组慢(P〈0.05)。高血压组其底段左室前壁、后壁及下壁Ve低于正常组(P〈0.01,P〈0.05),基底段后间隔、后壁及下壁Va低于正常组(P〈0.05),中间段后间隔、后壁Ve及Va均低于正常组(P〈0.05),Ve/Va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QTVI可于同一时相对不同的节段心肌进行多点取样,获得局域性心肌运动速度曲线,为评价左室整体和局域性收缩及舒张功能提供了新手段,但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Ve/Va比值无法评判局域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谷青  卢川  陈克彪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5):682-685,689
目的探讨组织同步成像(TSI)对糖尿病心肌病(DCM)患者左心室舒张同步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糖尿病心肌病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维模式下测量左心房(LA)、左心室(LV)内径、室间隔厚度(IVSd)及左室射血分数(EF)。用脉冲频谱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期E峰流速(E)和舒张晚期A峰流速(A),计算E、A峰比值。在TSI模式下测量12个心肌节段舒张期达峰值速度时间(time to peak diastolic velocity,Te)、计算12个心肌节段Te的最大差值(Te-dif)和标准差(Te-SD)。结果 DCM组心肌各节段Te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Te-SD和Te-dif与正常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DCM组不同性别之间Te、Te-SD和Te-dif无差异性(P>0.05)。50岁以上患者Te-SD和Te-dif较50岁以下的患者明显延长,差异显著(P≤0.05)。结论 DCM患者早期即出现心肌舒张不同步,年长者舒张不同步较年轻者显著。TSI技术可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0.
彩超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舒张运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舒张功能以及同步性运动的价值。方法:采集3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38例正常人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将心尖部左室三个切面测得的六个室壁共十二个节段之间的速度指标和时间指标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包括Ve、Va、TQ-E、TQ-Q、a(A峰结束至下一个E峰起点时间)、b(S峰持续时间),以及TQ-E/TQ-Q。心功能指标:包括Ve/Va以及Tei指数。此外还分析了左室内同步性指标,包括Inter-TQ-E(同一节段6个壁间的差值),Intra-TQ-E(同一壁内2个节段间的差值)以及Max-△TQ-E(左心室12个位点间的最大差值)。结果:正常人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部分节段的TQ-E以及TQ-E/TQ-Q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肥厚型心肌病患者Inter-TQ-E,Inter-TQ-E及Max-TQ-E均明显延长。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速度指标Ve,Va较正常人均有降低,尤其是Ve和正常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Tei指数,Va/Ve均明显增高。结论:QTVI可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的舒张功能及室壁非同步运动,为临床准确评价其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评价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差异及其与传统超声心动图评价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3DE、QTVI分别测量20例正常人和20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重量(LVM)、充盈率(PFR)、二尖瓣环最大位移(TMAD Midpt)、左室室间隔和侧壁基底段的舒张早期组织速度(Ve)及舒张晚期组织速度(Va),计算其比值(Ve/Va),并与传统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进行比较.结果:40例受测者均获得了具有清晰内膜边界的实时三维图像和二维图像,2组间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PFR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MAD Midpt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间隔、左室侧壁基底段的Ve、Va及其比值(Ve/V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室PFR、左室间隔及侧壁基底段Ve/Va值、TMAD Midpt测值与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得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比(E/A)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0.961,0.434.结论: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左室舒张功能存在差异,RT-3DE、QTVI是可行的、准确定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徐鑫  黎春雷  李红洲  孙杰  邓又斌   《放射学实践》2010,25(5):563-56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右室纵向收缩功能。方法: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记录右室舒张末期横径,右房收缩期横径。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高帧频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右室游离壁三个节段收缩期的峰值应变(ε),应变率(SRs)及速度(Vs)。测量右室游离壁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和速度(Ve),右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a)和速度(Va)。结果:肝硬化组右房收缩期横径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右室游离壁三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及右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肝硬化组右室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右室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右房收缩期峰值速度较对照组减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右心功能,提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性心肌病以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在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观察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患者组)及50名健康人(对照组),常规超声检查指标包括房室腔大小、左心功能(收缩、舒张功能)测定;超声心动图TDI条件下,于心尖两腔心、三腔心、四腔心切面获得基底段、中段的室间隔、侧壁、后壁、下壁、前壁、前间隔室壁运动达到最大位移时间,通过Q-分析软件(quantification analysis system)计算同一短轴切面不同节段达到最大位移的延迟时间。结果病例组较对照组时间明显延迟。结论 TDI测定同一短轴切面不同节段达到最大位移延迟时间对于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右心室容量负荷过重时右心室功能评估价值。方法:采集18例正常儿童,28例房间隔缺损(ASD)患者和14例Amplatzer介入治疗后患者心尖四腔心右室长轴切面和腹部剑突下右室短轴切面组织多普勒图像,应用室壁运动速度定量分析技术测量长轴方向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室间隔基底段、短轴方向右室游离壁中段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V)、平均峰值应变率(SR)和平均峰值应变(S)并进行比较。28例ASD患者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右室等容收缩期最大压力上升速率(max dp/dt)作为右室收缩性能的金标准。结果:ASD长轴方向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V、SR、S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室间隔基底段室壁运动速度指标也高于正常,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短轴切面右室游离壁中段收缩期V、SR和S与正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4例ASD介入治疗后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V、SR和S明显下降。与dp/dt相关分析表明,右室壁基底段和中段V、SR和S与dp/dt显著相关(基底段r分别是0.3398;0.4315;0.7055;中段r分别是0.3051;0.3692;0.5081)。结论:组织速度显像技术可定量估测先心病右室室壁运动功能,长轴方向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是无创性定量估测右室收缩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组织多普勒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室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 (DTI)测量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的心肌运动速度频谱 ,评价心功能的价值。方法 :5 3例CRF ,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分成尿毒症组 34例 (A组 )和氮质血症组 19例 (B组 ) ,2 8例正常对照组 (C组 ) ,在左室侧壁二尖瓣环、间隔二尖瓣、右室游离壁三尖瓣环 ,以及左室后壁心内膜、心外膜五个位点 ,记录收缩期S波、舒张早期E波、舒张晚期A波峰值、速度时间积分 ,以及时间指标。结果 :A、B组各瓣环E波及积分、E/A比值及E/A积分比值 ,左室后壁舒张期最大跨壁速度梯度均较C组显著降低 ,左室侧壁二尖瓣环S峰及S积分、间隔二尖瓣环S积分也较C组显著降低。心电图Q波至三处瓣环E峰的时间间隔在A、B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CRF患者左右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左右心室间舒张不同步 ,左室收缩功能也有减退证据。DTI技术可以很好地评价此类患者的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不同组织多普勒技术定量研究陈旧性室间隔心肌梗死患者的右室局部和整体功能。方法:20例陈旧性室间隔心肌梗死患者,30例健康成人。采用应变率及组织速度成像获取右室侧壁各节段的组织速度、位移、应变及应变率曲线。测量收缩功能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Vs)、最大位移(D)、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应变率(SR);测量舒张功能参数:舒张早期充盈速度(Ve)、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Va)、舒张早期充盈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充盈应变率(Asr)。脉冲组织多普勒获取三尖瓣环运动频谱曲线,计算右室Tei指数。结果:陈旧性室间隔心肌梗死组右室侧壁基底段的S和D以及心尖段的SR和D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基底段及中间段的Ve和Esr均较正常组明显减低;右室Tei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陈旧性室间隔心肌梗死患者右室侧壁多个节段的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受损,此外右室整体功能也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评价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扭转和解旋运动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改变与左室舒缩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心尖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10例LVEF<35%的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和10例正常对照组使用EchoPAC工作站的2D Strain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算左室基底段和心尖段心肌旋转率、解旋率、旋转达峰时间、解旋达峰时间以及两者的达峰时间间期,测量收缩末左室整体扭转角度。结果: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组左室旋转率、解旋率及左室整体扭转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尤以左室心尖部旋转率的差异最为显著(P<0.001)。两组时间参数的比较显示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组左室旋转及解旋达峰时间提前,旋转及解旋时间间期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左室旋转参数与 LVEF 相关性良好(r>0.60,P<0.01),尤以左室心尖部旋转率与LVEF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73,P<0.01)。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通过分析左室心肌扭转和解旋的相关参数,可准确评价严重心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为临床正确认识心功能障碍程度和性质提供一种可信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舒张功能,并与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对比研究。方法:肺动脉高压患者31例,正常对照组33例,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得右心室各个节段舒张期纵向应变率及运动速度。结果: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段舒张早期应变率(SRe)有显著性差异(P〈0.05);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舒张早期应变率(SRe)平均值与右室游离壁厚度、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好。结论:舒张早期应变率与右室游离壁厚度及肺动脉收缩压相关性较好,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为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超声的不同方法评价健康成人左心房机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的不同方法检测健康成人左心房整体心肌舒缩功能及与年龄的关系,并对不同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方法对128名健康志愿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取标准心尖四腔切面。①二维超声应用Simpson法测量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收缩末期容积(LAESV)、左房容积变化率即左房射血分数(LAEF)。用体表面积(BSA)标化上述各测值,得到左心房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AEDVI)、左心房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AESVI)。②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的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计算e/a比值。③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软件中的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测量左心房侧壁及房间隔基底部收缩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心肌组织运动速度(VA),计算VE/VA比值。用线性分析法检测各测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①LAEF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LAEDV、LAESV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经体表面积标化后,与年龄的相关系数明显提高。两性之间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e/a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a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③VS、VE、VE/VA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VA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④上述3种评估左心房功能的方法间均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结论超声的不同方法可以评价左心房机械功能,但QTVI技术使定量评价左心房的机械功能更加简便、精确。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he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LV) segmental 3D velociti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MR) tissue phase mapping (TPM).

Methods

LV radial, long-axis and rotational myocardial velocities were assessed by TPM in patients with LV hypertrophy and preserved EF (n?=?18, age = 53?±?12 years) and volunteers (n?=?20, age = 51?±?4 years). Systolic and diastolic peak and time-to-peak velocities were mapped onto a 16-segment LV model. 3D myocardial motion was displayed on an extended visualisation mode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calculated to investigate differences in regional dynamics.

Results

Patients revealed diastolic dysfunction as expressed by decreased peak long-axis velocities in all (except apical) segments (basal, P?≤?0.01; two midventricular segments, P?=?0.02, P?=?0.03). During systole, hypertrophy was associated with heterogeneous behaviour for long-axis velocities including an increase in anteroseptal apical and midventricular regions (P?=?0.001), a reduction in mid-inferior segments (P?=?0.03) and enhanced septal velocities (P?<?0.05). Segmental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altered dynamics of LV base rotation and increased dyssynchrony of lateral long-axis motion.

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demonstrated alterations in systolic long-axis motion, basal rotation and dyssynchrony. Longitudin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regional wall motion abnormalities regarding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outcome.

Key Points

? Magnetic resonance tissue phase mapping enables segmental evaluation of 3D myocardial velocities. ?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demonstrated new alterations in systolic long-axis motion. ?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left ventricular long-axis dyssynchrony and an altered rotation. ? MR may provide new, sensitive diagnostic markers concerning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