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从系统角度出发,运用系统观念对氨合成塔进行了模拟和优化。认为TopsΦeS-200型氨合成塔是由反应床和换热器组成的不可再分块,并针对实际生产操作时的特点,较为详细地考察了入塔温度、氢氮比和冷却气体分率对整个合成塔性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合成塔作了优化研究,为合成氨装置的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氨合成塔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柏泉  白兰莉 《化肥设计》2004,42(6):14-16,32
通过数学模拟计算,定量地分析和讨论了三套管氨合成塔在一定的设计压力、热点温度和氢氮比条件下,催化床进口氨含量、惰气含量、温度、空速和催化荆活性系数对氨合成反应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在最优调节参数下实现氨合成塔优化操作和确定较适宜工艺设计参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结果表明,催化床进口温度是实现氨合成塔优化操作的最优调节参数。  相似文献   

3.
平惠强  丁宏 《化肥设计》2004,42(2):29-31,44
对氨合成和甲醇合成的反应热及平衡曲线进行了计算,通过对最适宜温度的计算结果,对平衡曲线、最适宜温度曲线和操作线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冷管型甲醇合成塔和氨合成塔内件的结构差异,对甲醇合成塔内件进行了工艺和结构设计方面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何秀娟 《辽宁化工》2009,38(5):335-336
氨合成塔是合成氨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关键设备,在不改变生产装置的条件下,对布朗氨合成塔入口气体温度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以便进一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在氨的合成反应中,氨合成塔触媒层温度对产量和转化率影响较大.该厂在 DESKTOP-10/SP 微机上,采用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预测控制方法用 CAR 和 CAMAX 模型实现氨合成塔触媒层温度预测控制,采用搜索法寻找最佳温度给定值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运行效果良好,控制精度达±1℃以内,比手动增产1.8%以上.  相似文献   

6.
李绵庆 《化肥设计》2006,44(4):8-13
运用氨合成化学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建立了轴径向型氨合成塔拟均相一维的催化床层内氨浓度和反应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利用正常生产运行的操作数据反算得到了各段催化床层的催化剂活性系数;逐一对单元工艺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模拟计算出系统压力随氨合成塔工艺操作条件变化的情况,从中确定出一组工艺操作条件的优化值;通过实际生产运行,对优化前后氨合成塔工艺操作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实明,生产操作工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多段绝热段间冷激式氨合成塔的操作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吕待清 《化肥工业》2001,28(5):21-26
通过计算机模拟工况分析及操作优化原结果,表明多段绝热床段间冷激式氨合成塔的工况优劣取决于合成塔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是否优化。外部条件包括入塔气流量,组成(氨浓,氢氮比和惰性气体含量)和温度,内部条件是各段床层的入口温度。  相似文献   

8.
DN2500氨合成塔在更换南京聚拓科技有限公司的DC-C型内件后,运行中存在合成塔内换热器气量无法进一步增加、催化剂第一轴向层温度偏低、出塔温度不易调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有效的优化手段,优化后氨合成回路的吨氨电耗较之前有所下降,合成废锅产气量也较之前有所提高,产生不错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根据流程特点,分析引起氨合成塔温度大幅度波动的原因有微量CO+CO2超标,催化剂筐出现裂纹,入塔气带氨严重等。通过系统检查及计算、分析,合成塔内漏是造成氨合成塔垮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忠长  张树春 《大氮肥》2008,31(4):227-229
介绍液相氨碳比分析系统的原理、构成,在尿素生产装置中实际应用后,尿素合成塔中的氨碳比被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生产一直处于优化的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11.
马跃 《大氮肥》2014,(3):169-171,178
KBR卧式氨合成塔在运行中,氨合成反应曾出现过2次床温骤降造成合成塔垮温的情况,多次出现回路压力上升、循环量增大、压缩机蒸汽耗量增加等反映氨合成反应不佳的现象.分析其各种可能的原因,并通过在开停车、正常运行以及工况异常时采取的不同对策措施,保证氨合成反应的良好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上向流生物膜反应器进行了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的启动及运行研究。在常温下,以含氨氮模拟废水为进水,采用反硝化菌成功地培养出ANAMMOX菌,启动期间进水氨氮和亚硝态氮浓度分别为8-36mg/L和8-43mg/L,启动结束氨氮去除率稳定在52%以上。研究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适宜温度在20℃以上,pH值为7.3~8.2,氨氮容积负荷处于0.14~0.25kg/(m^3·d)之间,C/N比在2.6—4.7之间。根据Monod方程和实验,得到ANAMMOX反应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相关关系显著,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安广禄  刘永忠  康丽霞 《化工学报》2021,72(3):1595-1605
可再生能源合成氨技术不但有利于解决传统合成氨工业高能耗高排放的问题,还为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和消纳提供新途径。从氨的季节性需求特性出发,构建了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系统的优化设计模型,确定了系统的最优配置及其操作方案,阐明了氨的季节性需求对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系统设计和操作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与将氨作为储能介质的场景相比,在将氨作为氮肥原料,考虑其季节性需求时,所需可再生能源合成氨系统的规模显著增大,使得单位合成氨的成本增加约21%;化工生产单元和储罐的负荷也随着氨的季节性需求变化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淡季和旺季;在两种应用场景下,系统中电池储能单元的操作都主要由下游的化工生产单元决定,且储能电池单元的主要作用在于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以保证化工生产单元在可再生能源不足时的持续稳定运行并维持其低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合成塔出入口气的分析方法加以改进,提高了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和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此方法分离效能高,稳定性好,分析速度快,能够满足合成氨生产中控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柯真  邹应超  符君 《大氮肥》2021,44(1):40-43
分析合成氨回收单元出口氨含量超标的原因,认为再生塔底部温度低是造成氨回收单元出口氨含量升高的主要症结.通过有效解决再生塔底部温度低的问题,达到降低氨回收单元出口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马跃  金涛 《大氮肥》2013,(2):108-111
介绍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氨合成装置自开车投产以来的运行控制情况.合成氨采用KBR塔后分氨15.5MPa低压氨合成工艺,使用了新型卧式合成塔、组合式氨冷器,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热利用率。降低了系统阻力,应用辽宁盘锦南方化学辽河催化剂有限公司生产的Amomax-10/10H型氨合成催化剂.提高了合成效率。该回路还具有无弛放气、能耗低、操作简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中小氮肥企业合成氨生产系统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以提高氨净值为目标,将整体优化问题进行合理有效的分解,采用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实现氨合成塔热点温度自动调节,以保证在线优化调节的稳定;抽取单向优化因素进行卡边操作,最终实现合成氨生产操作条件的自适应在线操作优化,氨净值提高0. 4%,系统压力降低1. 2 MPa,实现节能降耗,说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氨络合法制备无水氯化镁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络合法,以菱镁矿为原料制备出了高纯无水MgCl2,研究了温度、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对制备工艺关键步骤的影响. 结果表明,菱镁矿粉在750℃下煅烧2 h生成高活性MgO;活性MgO与NH4Cl在乙二醇中氯化反应的最佳温度应控制在130~150℃,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40.7 kJ/mol;MgCl2×6NH3的最佳反应结晶温度约为15℃,MgCl2×6NH3晶体是白色正八面体,初始浓度、温度等显著影响晶体质量;MgCl2×6NH3的热解过程可分为55~97, 97~182和182~297℃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脱去2个氨分子.  相似文献   

19.
王晨 《山西化工》2013,33(2):34-37,60
综述了国内外工业上生产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技术现状和最新进展,指出了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对比了几种技术的优缺点,对其应用前景和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