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由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中医急诊工作在近20年的时间内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10个中医急症协作组的攻关科研成果在临床上的推广和实践、多个全国中医急症医疗中心的相继建立、专业的中医急症学术期刊--<中国中医急症>的公开发行和中医急症专著--<中医急诊学>和<现代中医急诊内科学>的出版,现代中医急症的学术体系得以建立并初具规模,具备了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百花园     
本刊问世4年以来,收到了大量来自基础第一线的稿件,充分显示了中医急症临床与学术讨论的繁荣形势.显然,基层中医急症工作是反映中医急症整体水平的一个方面,是急症研究成果的最后归宿,也是急症研究的种子和山花.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特辟“百家园”一栏,以反映中医急症工作的基层动态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黄星垣研究员对中医内科急症情有独钟 ,而且很有成就 ,影响深远 ,是著名的中医急症专家。现将其对内科急症的贡献简介如下。1 著书立说在 60年代初期 ,黄老开始涉及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在丰富多彩的临床研究中 ,他积累了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1 978年再度受命 ,深入开展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工作 ,主攻温热病急症。主编了《中医内科急症——全国中医内科急症学习班教材》、《中医内科急症证治》、《中医急症大成》、《温病求新》、《中医内科急重症手册》等系列专著。这是他将古人的急症经验继承与发扬的体现 ,是中西急症融合的…  相似文献   

4.
急症在中医临床中不曾独立为科,在中医典籍中也没有专述,而散见于某论某篇章节中的论治内涵,却形成了中医治疗急症的体系构架.现将笔者临床所治急症归纳如下,以期抛砖引玉或为中医治疗急症所有裨益,则不胜为荣.  相似文献   

5.
从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特点、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代表性病证-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经验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名老中医殷克敬教授针灸治疗中医急症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期传承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促进针灸在中医急症治疗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医急症是以中医药治疗病情急、病势重等急性病证的学科,中医急症用药以速效、高效、可靠、安全为基本点,必须着眼于"急"而区别于其他慢性病证的用药.为探讨应用速效、高效的急症中药制剂治疗中医急症的疗效,进一步提高中医学治疗急症的水平,现就如何评价急症中药制剂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医急症护理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急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人们对此问题在认识上还不一致,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清这一问题,对加快发展中医急症护理科学,提高各种急症治疗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护理在急症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1、中医急症护理是中医急症治疗的一部分。中医急症护理已有悠久的历史,其理论与实践经验同中医其它学科一样,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与疾病的斗争中创造的。现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系统化、理论化。中医急症护理与中医急症的治疗是在同一理论体系指导下并列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8.
中医诊治急症,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医治疗急症的优势,对其临床研究的几个问题有必要了解,今分述如下。一、古代中医急症发展的特点古代对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研究,一般而论,可概为外感和内伤。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目前利用中医治疗内科急症的现状,探究发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临床现状分析,进行归纳探讨。结果:目前在内科急症治疗方面,中医存在其临床的不足,但是,中医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监测、整体治疗方法,治标治本,临床效果较好,但需要加入当代医学新技术,研发新药品,加大投入,培养人才,争取中医在内科急症治疗方面取得突破。讨论: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与中医的复苏,传统的中医对于治疗内科急症优势逐渐体现,中医在治疗内科急症方面必将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0.
张学文教授业医四十年来.治学严谨,勇于索源创新.他强调提高中医急症救治疗效是发展中医学术的关键.长期致力于中医急症之临床和新药研究,为振兴中医急症事业呕心沥血,是我们后学者的楷模.幼承家学多勤奋 湿热急症创新说张学文教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一个中医世家.自幼耳闻医道,目染家学,深得其父张致东先生(字金山.汉中名医)嫡传.十六岁时已能熟诵《脉经》、《本  相似文献   

11.
急症虽然起病急骤,病势危急,变化多端,证情复杂,但其发生发展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要掌握其基本规律,紧紧抓住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知常达变,就可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急症的诊疗水平。 1 急症的基本特点 急症的各个病证虽然涉及多脏器、多  相似文献   

12.
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94年度组长例会于1995年2月27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中医药管局医政司司长陈佑邦,医政司城市处处长潘筱琴及各急症协作组组长.陈佑邦司长首先在会上讲话,他说:急症工作抓了10年,很有成效.各协作组在组织机构建设,人材培养,药品开发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急症工作在整个中医工作中仍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如果不能提高中医急症水平,增强中医院的应急、应变能力,中医院就不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医疗服务的需求,就不能很好地生存、发展.他认为中医急症工作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材问题,目前中医急症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多.其次是药品问题,中医急症治疗手段单一,虽有15种急症科(室)必备药,但真正具有高效、速效的急救药品极少.95年急症协作组的工作:第一要继续完善组织体系,建立急症协作网络;第二要搞单病种研究,一个组选若干病种,组织深入地协作攻关,一个病一个病地突破;第三要培养科学头  相似文献   

13.
会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主办、《中国中医急症》杂志编辑部和重庆市中医研究所承办的全国中医急症工作暨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4月7~11日在四川省彭州市召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陈士奎司长、潘筱秦处长及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南北高热证、血证、厥脱等11个全国急症协作组组长,部分中医药大学和部分省、市中医管理局的负责人及全国20个省、市从事中医急症工作的专家80余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中医院校学生到中医急诊科实习,是临床实习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医急症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医家们的重视.在历代名医典籍中,有关急症理论、证治经验、急救技术和急救剂型等都有不少论述,对今人研究和诊治急症仍有借鉴和实用价值.为此我们以三步教学法培养中医实习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医在妇科急症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迄今仍有重要的临床参考、指导意义。在学习有关文献基础上,结合跟师临床经验,指出中医药治疗中医妇科急症源远流长,其简便廉验特色鲜明,临床关键在于准确辨证,分清标本先后、邪正主次,以及治急三要诀(准、稳、狠)。作为中医学子,应打好中医基本功,总结、整理中医妇科急症治疗经验,传承中医妇科急症精髓。  相似文献   

16.
中医急症思维是中医思维在中医急症领域的具体表现,既能体现中医思维的一般性,又能体现中医急症的特殊性。本文通过阐述中医急症思维的概念、基本特点、具体形式、培养方式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全面的展现了中医急症思维,这有助于系统理解、培养与运用中医急症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强中医医院的应急、应变能力,发挥中医急症作为中医学术发展突破口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全国中医急症协作组对1990年7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的《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第一辑)》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将于1994年3.月1日起在全国各级各类中医医院正式实施。 此次修订和补充工作吸收了近年来中医急症的新进展,采纳了各地的良好意见和建议,对  相似文献   

18.
涂晋文教授系我省名中医,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急症研究所所长、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涂师在内科急症、心脑血管病、老年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将其有关高血压病治疗的经验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9.
从对中医急症的认识、中医急症范畴、急症病理因素、急症的病机与证候特征、急症的辨治思路与方法、急症临床经验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张学文教授诊治中医急症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以期更好地传承名医学术思想精髓,促进中医急症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中医只能调理慢性病,不能治疗急症。”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中医治疗急症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其一定特点。当前,如何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扬长补短,大力开展中医急症研究,是至关中医学术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有关问题略陈已见,藉此与同道切磋讨论。一、中医治疗急症有悠久的历史有人类就有急症,有急症就有研究治疗急症的要求。中医治疗急症的历史悠久,现有据可查者,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中就已有高热、暴厥、急腹痛、出血等急症的记载。如《素问·举痛论》列举了“五脏卒痛”(指胸腹部的急性疼痛)有十四种临床表现,并对其病因病机——予以剖析,指出“寒气”入客是引起“卒痛”的主要原因,气血凝滞不通是其病机特点。《灵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