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Ba CO3示踪法标定20Cr Mo钢大颗粒夹杂物的来源。示踪标定方法包括(1)LF炉精炼初期加入示踪剂和(2)VD结束加入示踪剂两种。扫描电镜分析结果示出:示踪标定方法(1)LF炉精炼过程含Ba夹杂物逐渐向钢中转移,VD之后和棒材中夹杂物全部含有Ba元素;示踪标定方法(2)的软吹结束和棒材中检验未发现含Ba夹杂物。以上说明20Cr Mo钢中夹杂物的来源为LF精炼和VD处理钢包顶渣卷入钢水中的细小渣滴,再与钢水发生化学反应,未及时上浮去除,形成了最终的大颗粒夹杂物形态。  相似文献   

2.
董方  邓浩华  郄俊懋 《工业加热》2014,(1):32-35,47
在实验室利用MoSi2高温管式电阻炉研究了LF炉精炼渣的成分和粒度对Q345钢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精炼渣碱度较高的条件下(R=3~5),随着碱度增大,脱硫率逐渐增加;w(Al2O3)在18%~28%,w(BaO)在6%~14%,w(CaF2)在0~10%的范围内,实验渣有一最佳脱硫率.在精炼渣成分不变的条件下,脱硫率随着精炼渣粒度的减小而升高.运用正交分析法对精炼渣进行优化,得出高碱度精炼渣的优化渣系为:R=5,w(Al2O3)=23%,w(BaO)=10%,w(CaF2)=5%.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钢铁冶炼终点预报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地综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在“烧结-炼铁-炼钢(铁水预处理、转炉、电炉)-炉外精炼(LF精炼、RH精炼)”整个钢铁冶炼工艺过程的各生产环节中的终点成分和温度预报方面的开发应用工作。还简单讨论了人工神经网络与回归模型和专家系统的特性。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冶金过程终点预报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气体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扫描电镜、大样电解等方法,对20CrMnTi生产过程的中非金属夹杂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F炉渣黏度高时使得炉渣结壳,钢水易造成氧化,同时VD到中间包的过程钢液的二次氧化严重;精炼过程显微夹杂物主要为钙铝酸盐、硅铝酸盐复合夹杂及氧化产物,硫化物较少;大样电解结果显示连铸坯中大型夹杂物含有较多的TiO2和K2O,是钢液的二次氧化和卷入的结晶器保护渣所致;连铸坯中心弧线大型夹杂总量高,大型夹杂物平均总量为1.592mg/10kg.  相似文献   

5.
LF炉精炼过程钢液温度预报及控制是炼钢工艺过程优化的主要内容,它不但影响能否为连铸提供温度合格的钢液,能否实现节奏调整及多炉连浇,而且对整个炼钢过程的节能降耗以及现场的操作影响很大。通过LF炉精炼过程钢液温度预报及控制研究,建立LF炉升温期钢液目标温度数学模型,给出LF炉热效率公式及确定损失能量的方法,将供电制度与钢液温度控制结合在一起,给出LF炉精炼过程供电原则。其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LF炉精炼过程,增加LF炉对电炉-连铸流程节奏的调节能力,实现多炉连浇及高效节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LF精炼炉炉渣料构成及精炼功能的研究,开发出成渣时间短,脱硫效率高,吸附夹杂能力强使用方便的新型合成渣,使得钢液在精炼炉中的各项冶金功能得以有效实现,确保了品种钢开发和质量提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强  曹刚  苟智峰 《工业加热》2011,40(1):34-37
通过对LF精炼工艺流程及冶金机理的分析与研究,利用计算机语言和数据库技术,编程实现了LF精炼过程控制系统.系统功能不但包括数据通信,冶炼计划管理、冶炼过程跟踪记录、曲线报表生成管理等,还实现了合金计算模型与温度预估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完善,模型可靠性高,运行稳定等优点.现在已经在某钢厂宽厚板LF炼钢线上正常使用,受...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方法,针对LG960QT钢LF-RH精炼过程夹杂物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F炉采用85~90 L/min(标准)底吹气量时对夹杂物的去除作用最佳。RH炉采用浸渍深度600 mm,匹配提升气体气量160 m~3/h(标准)时能达到比较理想去除夹杂物效果,实际处理时间一般为25 min。工艺优化后,精炼结束后钢液氧含量降低到(11~15)×10~(-6)。  相似文献   

9.
概述渣在钢包精炼中的作用后,指出要是炼钢过程中未能自然形成渣,则推荐采用合成渣。给出矿渣  相似文献   

10.
成功开发了X1215易切削钢100t转炉-1 00t LF炉-150mm× 150mm连铸-高线轧制生产工艺.通过LF期不完全脱氧及出钢时钙线调氧,控制LF精炼渣二元碱度在1.0~2.5与底吹氩气100~120L/min的工艺措施,确保了在不同工位钢中存在适当的氧含量.对X1215钢中夹杂物的检测表明,该工艺条件下钢中硫化物形貌和含量控制合理.实践表明,准确预判终点氧含量以确定脱氧剂加入量,合理的控制不同工位氧含量是达到线材产品质量稳定控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冯巍  黄健  姜茂发 《工业加热》2010,39(6):17-20
通过工业试验及取样分析,系统研究在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薄板坯连铸生产工艺条件下IF钢中成分及炉渣成分在转炉冶炼、精炼、薄板坯连铸等各个工序的变化规律,比较了三种不同精炼路线对成品成分含量和生产可浇性的影响,从而为本钢实现生产汽车板用IF钢薄板坯的目标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管线钢在高硫化氢( H2S)环境下的抗HIC及SSCC的能力,避免腐蚀性气体造成的裂纹,对钢中w(H)进行了分析.通过采取减少电炉出钢及精炼过程渣料的加入量;合理控制电炉电极喷淋水的开启;优化VD过程Ar气流量控制等措施,使冶炼抗HIC及SSCC管线钢的精炼终点w(H)达到1.5×10-6以下.  相似文献   

13.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critical crack nucleation size and the hydrogen trapping capability of inclusion were discussed with a numerical simulation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inclusion/matrix heterojun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lusion composition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hydrogen capacity and its critical nucleation size of hydrogen-induced cracking (HIC). The MnS inclusions exhibited a larger critical size tolerance of HIC nucleation (approximately 2.5 μm), but for some typical oxide inclusions, it ranged between 0.1 and 0.4 μm. In addition, two sheets of steel contain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of inclusions were studied by the standard-based test and thermal desorption spectroscopy (TDS) to evaluate the HIC susceptibility and hydrogen trapping behaviour. The results complementarily demonstrated that when controlling the non-metallic inclusions into the proper size and compound with MnS into the sphere, the HIC resistance of steel could be efficient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20#碳钢连铸管坯的产品质量,通过对气泡和非金属夹渣的形成机理以及对中间包内钢水流场数值模拟的研究分析,发现中间包的结构与操作对20#钢连铸坯的生产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对中间包的结构与操作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对中间包的结构优化提高了中间包的钢水液面高度,增加了钢水在中间包内的滞留时间,有利于夹杂物和气泡的消除,从而提高了钢水的均匀性;(2)改进钢水流入、流出中间包的操作,能避免钢流与空气的直接接触,减少钢水的二次氧化;(3)连铸钢水过热度的严格控制,有利于减少钢水的二次氧化和对包衬耐火材料的浸蚀,从而起到降低铸坯中非金属夹渣物的效果。采取这些措施后,2#钢连铸坯的质量取得了显著提高,设备寿命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钢厂中厚板卷厂采用铁水倒罐→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出钢脱氧合金化→LF精炼炉→RH真空炉→钙处理→连铸生产X70管线钢生产工艺,采取系统取样分析,对P、S等杂质元素,N、H、O等气体的脱除规律以及夹杂物的控制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成品成分可以稳定控制水平为:w([P])≤0.004 5%,w([S])≤0.001 00%,w([O])≤0.000 85%,w([N])≤0.003 00%,w([H])≤0.000 15%,夹杂物以小于10μm的CaO-CaS为主,且单位面积总夹杂物数量小于12个/mm~2,成品钢具有很高的洁净度水平。  相似文献   

16.
LF精炼过程的钢水温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LF能量平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150tLF温度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纯考虑供电制度的选择无法满足LF的温度控制要求,必须进行综合控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