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四灵是南阳汉画像石中常出现的形象,主要刻画于画像石墓的墓顶、墓门、门楣等处,含有天文指向、驱魔辟邪、羽化升仙等不同内涵.对汉画像石中的四灵图像进行分析,有助于研究汉代科技水平以及人们追求死后升仙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2.
对汉代画像石墓分布形态的考察,学术界大多侧重于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宏观分布形态研究,而对其在局部地域的细微分布形态特征的研究明显不足。本文以南阳地区为中心,并以宛城区、卧龙区以及唐河县业已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墓为考察对象,以期对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墓分布的微观特征做一描述。同时,对其呈现此种形态的原因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3.
汉画像石墓是为死去的人建造和服务的,表达了墓主人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状态,画像思想反映了生者寄希望于死者的目的,是按活着的人的意愿而做的,而这一切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伴随着汉代社会思想的统一、社会精神信仰的形成而产生发展的,因此说汉代社会信仰的确立是汉画像石墓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金沙县汉代画像石墓是贵州省出土的为数不多的汉代画像石墓葬,该墓葬中出土的"人首龙身交尾"画像,在该墓葬画像中具有典型性,本文以"人首龙身交尾"画像石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画像表现的内容、画像的源流、画像的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对该画像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5.
南阳汉画像石(南阳汉画)是中华远古本土文化的形象载体,也是汉代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它是佛教全面影响中国之前的比较纯净的中国本土文化的集中展现。南阳汉画像石根植本土,上承浪漫、强悍的楚秦文化;下启魏晋佛教造像艺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本土文化的总结保护和传承发展起到了独特作用,这对当前我国所进行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以史为鉴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阳汉画像石(南阳汉画)是中华远古本土文化的形象载体,也是汉代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它是佛教全面影响中国之前的比较纯净的中国本土文化的集中展现.南阳汉画像石根植本土,上承浪漫、强悍的楚秦文化;下启魏晋佛教造像艺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本土文化的总结保护和传承发展起到了独特作用,这对当前我国所进行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以吏为鉴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汉代画像石的分布分为五个区,其中南阳汉代画像石属于二区。该区的汉代画像石分布之广,已经超越了南阳的地理范围。其广泛分布于整个南襄隘道,呈现出以南阳市为中心,南北长约400千米,东西宽约150千米的广阔地理空间内。在这个区域内,画像石也有着诸多差异,即以唐河县湖阳镇为中心的一区、以南阳市宛城区为中心的二区和以方城县城关镇为中心的三区。  相似文献   

8.
有关汉代私有兵器的管制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根据文献判断,认为对私有兵器管制非常严格;另一种根据出土实物分析,判断两汉时期私人持有兵器是被当时法律允许的。两种观点互相矛盾,又难以互驳。笔者结合南阳汉画像石所出现的持兵器武士图像的种类、数量及其在两汉时期的变化情况,以及两汉时期南阳当地的冶铁制造状况,推断出汉代对于私有兵器并不是持松懈和无管制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中对麒麟形象特征的描述,考察了山西、陕西、四川、江苏、山东等地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麒麟形象,分析了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麒麟的主要形象特征,通过比较,说明南阳理工学院博物馆所收藏的一汉画像石中的动物形象为麒麟,填补了南阳汉画像石中麒麟形象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表现了汉朝的方方面面。本文从弥补考古资料的空白、提供历史研究资料、艺术成就和发展社会文化等方面,论证了汉画像石这一艺术品类的考古、历史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穷奇是汉代画像砖(石)墓葬中占据画幅较多的神兽,并且以两种形象出现在不同时期的汉代墓葬中。似虎形象的穷奇出现在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墓葬中,但多数汉代画像墓葬中却是把穷奇刻画成牛的形象。似虎而非虎,似牛而非牛,因此人们常把它们称之为神兽。本文对穷奇作以探索考释,求证于从事汉画研究的同仁。  相似文献   

12.
南阳市博物馆现存一方宋崇宁四年(1105年)丕师塔记碑。此塔记为南阳县崇胜寺毗卢院住持僧惠海为其师前住持宗丕撰写的塔记铭文。塔记系前人草书诗文碑碣改制而成。同时出土的还有一方《住持僧惠海塔铭》,该塔铭也是前人碑刻改制,背面为汉代持笏门吏画像石,两方铭文碑皆是一石二用,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本文试通过对塔记铭文的考释,了解宋代佛教对南阳地方的影响以及前人的书法艺术等。  相似文献   

13.
南阳作为汉代的名邑,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的文字石刻。2003年南阳邓州汉代水利巨石的发现丰富了南阳汉代石刻文字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这批石刻文字的考释、研究,旨在让人们更多的了解南阳汉代的文化,从而全面的认识南阳。  相似文献   

14.
在数量众多的南阳汉画像石中,角抵图像占据了重要位置,可分为人与兽斗、兽与兽斗、人与人相搏三种形式。汉代工匠艺人观察细微,善于选取典型动作和捕捉最精彩瞬间,使稍纵即逝的生动角抵表演完美体现,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的能工巧匠不局限于复制自然,而是更倾向于采用形象记忆和默写的方法进行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5.
汉画像石里面有许多军事题材或已经流传于民间带有民俗性质的军事题材内容。这些画面以前大多研究者都认为是表现墓主人生前曾参加过的胡汉战争场面,刻绘于墓内是为了给墓主人歌功颂德。其实不然,这些画面在墓主人的地下世界里,有其自身的思想内涵,即防范功能、驱魔逐疫功能和护佑墓主升仙功能。  相似文献   

16.
汉代的面具分为假面、假头、面罩、面像四种。汉画百戏中的面具主要有防护头部、扮饰角色的功能;汉代傩仪中的面具多为假面,具有征服鬼蜮魍魉、通神震慑的功能;丧葬礼仪中的面具主要有缀玉面罩、玉衣面罩、木质漆面罩、青铜人面像、镇墓吞口等,其功能是镇守墓室、延缓尸体腐烂、纪念死者威仪。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汉代独特的艺术形式,对我国后来的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古埃及石刻艺术在世界上也独具艺术魅力。总结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及特征,我们发现,虽然我国汉代画像石刻艺术与古埃及石刻艺术相差千年,但他们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有很多极其相似之处;而且形成这些艺术的社会背景、宗教思想也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当然它们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把汉阙画像的内容分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社会生活、舞乐百戏四大类,并进行分析研究。汉阙的雕刻技法主要有浅浮雕、深浮雕、透雕、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