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小儿胃肠道处理285ml/㎏.d液体,而排出5-10g/㎏,24h大便,如排大便量超过10g/kg.d,则为腹泻,症状持续两周或以上称为慢性腹泻。1病因1.1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二者多见,尤其是病毒,寒冷季节腹泻80%由病毒引起的,近年来已证实的病毒有轮状病毒,星状、杯状、肠道、诺沃克、冠状病毒。细菌:①由致腹泻性大肠杆菌它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产  相似文献   

2.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小儿药证直诀>有"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之说.其病因多由于受凉、饮食不节、肠道菌群失调或腹泻治不得法而致.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1日数次,甚则十几次.大便呈蛋花状或水样,间或夹杂有未消化食物或黏液.小儿脏腑娇嫩,一旦发生腹泻,若不及时就医,往往因大量水液脱失,严重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笔者运用推拿手法辨证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4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腹泻亦称消化不良,是2岁左右小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最为多见,由于患儿脾胃不足,故无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毒等感染,均可引起脾胃功能失调而致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或兼有不消化的乳食残渣为主症,病情严重如治疗不当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津液耗损阴竭阳脱的危症,临床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4.
鲍春  郭鲜贞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98-1698
小儿腹泻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患儿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其特征,尤其以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且年龄愈小,其发病率愈高.笔者近年采用小儿止泻合剂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腹泻是一组多病、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颜色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多见于6月-2岁婴幼儿,多发生于秋冬季.而2010年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相对往年多,而伴惊厥者7例,可能和病毒感染强,病毒穿过血脑屏障有关.  相似文献   

6.
王克 《西部中医药》2004,17(9):22-23
小儿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的小儿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起病急,呕吐、厌食、腹泻黄色或黄白色稀水样便,多伴有中高度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常有脱水和酸中毒表现。大便常规检查于高倍视野下多无红白细胞或仅见少量白细胞,病毒血清抗体测定可确诊本病。由于多发于1.5岁以下小儿,并在10月、11月多发,故名“小儿秋季腹泻”。笔者用自拟双香二石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21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腹泻的推拿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儿腹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如水样便,多见于1岁以下婴儿,四季均可见,但多发于夏秋季节,本病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暑、湿之邪,寒湿困脾,脾失健运;或内伤乳食,损伤脾胃或脾胃虚弱,水谷不能运化,下趋力弱,而致腹泻,病因一般有感冒伤食泻、肾虚泻、惊泻、热泻、寒泻、脾肾阳虚泻、湿热伤阴泻和脾虚泻.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腹泻除与饮食、气候等因素有关外,尚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毒及细菌感染有关.本文就推拿治疗小儿脾虚泻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腹泻病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病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在感染性腹泻中尤以细菌和病毒为最常见病原,病毒性腹泻虽在秋冬季发病率较高,但全年均有散在发病。病毒所致的腹泻,大便次数可多达十几甚至二十几次,大便性质以稀水样便多见,极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临床上以粪便性质改变、粪便次数增加、腹痛、呕吐为主要症状,甚至出现发热、便血,轻者可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重者则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故早干预早治疗极  相似文献   

9.
小儿迁延型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综合征,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兼未消化食物或粘液为主症的胃肠功能紊乱,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由于迁延不愈,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近3年来笔者采用按摩疗法治疗小儿迁延型腹泻3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制止泻方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腹泻为儿科常见病症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常伴有腹痛、食欲下降等,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机体脱水和水电解质严重紊乱,甚至危及生命.近年笔者采用自制止泻方治疗小儿腹泻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点刺四缝、会阳为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玫  王声强  赵甫刚  白亚平 《河北中医》2010,32(5):727-727,730
小儿秋季腹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发生在6个月~2岁的婴幼儿,病毒感染或寒凉刺激是其主要致病因素,临床表现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倘若经久不愈,可造成小儿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中医学将小儿秋季腹泻分为风寒型、湿热型、食滞型和脾肾阳虚型^[1]。  相似文献   

12.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杰 《吉林中医药》2008,28(7):544-545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如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粘液等[1].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很高,每年5岁以下的儿童患腹泻平均约为2-2.5次/人,2岁以下小儿约占75%.在夏秋季节为高发期[2].西医以纠正脱水及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多采用抗生素及微生态制剂等.近年中医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在临床取得了明显疗效,具有无副作用、患儿易接受、无痛苦,不影响小儿的生长节律等特点.现将近期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索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现笔者就工作多年来在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方面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又称小儿肠炎或消化不良,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恶心或呕吐。腹泻原因很多,如能确定其病因为某种特异性细菌或病毒,可称之为该种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如病原微生物不能确定,或由其它原因引起者,统称小儿腹泻,本病多见于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15.
小儿秋季腹泻,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综合症。每年秋、冬季节较多见,临床多以呕吐、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样时有泡沫及粘液,大便呈黄色或绿色,每日数10次,常伴有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自拟中药贴脐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水样为其主要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好发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几年来,我们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小儿穴位推拿疗法,治疗本病82例,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便下稀薄或水样为主症,是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尤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年龄愈小发病率也愈高.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笔者采用艾灸止痢穴配合大肠俞拔罐治疗小儿腹泻2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谷雪莹  蔡江 《光明中医》2008,23(6):749-749
小儿腹泻是一种四季均可发生的常见病,尤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在婴幼儿腹泻中,又以消化不良性腹泻最为常见。其临床症状主要有腹胀、腹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水样便伴有不消化食物或奶瓣。笔者近年来运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消化不良性腹泻,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婴幼儿腹泻可因婴幼儿机体发育不成熟所致消化不良或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婴幼儿腹泻临床症状常见小儿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至如水样,或消化不全,一般不夹有脓血,也无明显的里急后重。中医认为证候风寒腹泻与湿热腹泻,或伤食腹泻与湿热腹泻,皆为实证,临床应加以甄别,辨证施治。我院从2011年10月,研究应用珠芽蓼止泻颗粒为主,并且按100ml/(kg·d)进行补液,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泻病是指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可有效改善患儿腹泻症状,临床疗效具有独到之处,且其操作简便、效果明显、无毒副作用。本文通过检索维普、万方医学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近10年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