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38例患者,对不同手术方式的效果及术后生存率、复发情况、生存质量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5例,最长7年,最短6个月。2例复发,1例为患侧腺叶大部切除术,1例为患侧甲状腺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术。结论分化良好型甲状腺癌适于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术加中央区清扫术,对术前、术中未发现明显颈部淋巴结肿大者不主张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二科收治的7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8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对侧腺叶次全切除54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10例、患侧腺叶切除4例。20例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8例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选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临床分期进行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最佳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2010年间收治的20岁以下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60例,均为散发病例。结果:全组均行手术辅以内分泌治疗。60例青少年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51例,滤泡状癌9例。伴颈淋巴结转移者17例,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颈淋巴结转移2例,占3.3%。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45例(其中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扫8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13例(其中行单侧颈清扫5例,双侧颈清扫2例);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颈清扫术2例。术后均予甲状腺素内分泌抑制治疗。随访时间2-17年,其中25例获得10年以上随访。5年及10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多为乳头状癌,预后较好,彩超为首选诊断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确诊率高,治疗关键在于首次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及影响复发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Chen FJ  Li QL  Zeng ZY  Song M  Yang AK  Zhang Q 《癌症》2004,23(11):1311-1316
背景与目的:有关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包括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切除的合适范围、颈淋巴结清扫的适应证等。本文主要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及影响其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581例,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式和效果,分析影响其复发的因素。结果:在我院行首次手术治疗、以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加或不加颈淋巴结清扫为主要治疗方式的37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28例复发,复发率为7.43%,对侧腺叶的复发率为0.80%。在外院行首次手术治疗、以局部肿物切除加或不加颈淋巴结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的19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中,143例再行手术治疗,100例再次术后病理阳性,肿瘤残留率为69.93%,其中腺体阳性率为46.15%,颈淋巴结阳性率为48.95%,195例中有47例复发,复发率为24.10%。以局部肿物切除加或不加颈淋巴结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的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以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或不加颈淋巴结清扫为主要治疗方式的患者(P<0.05)。结论: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加或不加颈淋巴结清扫应作为原发灶局限于一侧腺叶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首次手术治疗方式。首次手术方式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106例青少年甲状腺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春 《肿瘤学杂志》2004,10(4):226-227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1999年间收治的20岁以下青少年期甲状腺癌106例.[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106例青少年甲状腺癌中,乳头状腺癌84例,滤泡状癌10例,髓样癌11例,未分化癌1例.伴颈淋巴结转移者81例,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颈淋巴结转移24例,占22.6%.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70例(其中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扫65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26例(行单侧颈清扫8例,双侧颈清扫14例);甲状腺全切术加双侧颈清扫术10例.术后均予甲状腺素内分泌抑制治疗.随访时间5年至24年,其中72例获得10年以上随访.5年生存率96.2%,10年生存率88.9%.[结论]青少年甲状腺癌预后较佳,治疗的关键是正确根据其病理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8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28例中20例合并甲状腺其他良性病变,3例伴有颈淋巴结转移.24例术中冰冻切片诊断甲状腺微小癌,另4例术后病理确诊.单发癌结节26例,多发癌结节2例.18例行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例加行患侧功能性颈清扫术,4例行患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例行双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术,1例行峡部切除加两侧腺叶次全切除术.随访22例,时间15月-144月,平均76月,2例复发,无死亡.结论:术前触诊、B超检查、术中探查及冰冻组织切片对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非常重要,患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为主要理想手术方式,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清扫术,不作全甲状腺切除.  相似文献   

7.
金永锋 《肿瘤学杂志》2007,13(2):134-135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MTC以手术切除患侧腺叶及峡部为主,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颈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3例,生存5年以上16例,术后复发8例。[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方法应以患侧甲状腺叶加峡部切除为主,有淋巴结转移者加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1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切除范围及颈部淋巴结清扫回顾。方法:选取1980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19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其中长期随访140例。结果:156例限于一侧腺叶内的肿瘤,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随访102例,仅1例对侧腺叶出现癌复发。96例肿物直径大于1.5cm,并且颈部淋巴结无肿大者,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54例发现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灶。结论:为了降低复发率和避免并发症,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是理想的术式;对于原发肿瘤直径大于1.5cm,无论术前、术中是否触到肿大淋巴结,均需作改良颈淋巴结清扫;对临床颈淋巴结阳性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功能或传统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甲状腺癌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06年间收治的18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25例。结果:乳头状腺癌21例,滤泡状癌2例,乳头滤泡状癌2例。均行手术治疗,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6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17例,甲状腺全切术2例,单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5例,双侧颈清扫术4例,术后病理示颈淋巴结转移19例。所有患者术后均予甲状腺素治疗。平均随访8年(1~14年),5年生存率92.0%,获10年随访患者10年生存率86.9%。结论:青少年甲状腺癌预后较佳,治疗的关键是正确根据其病理类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纯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全切+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和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侧大部切除术(P<0.05);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侧大部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切除范围越大,其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1.
1985年1月至1995年10月,4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施行了再手术治疗。其中男性7例,女性35例。再手术原因:原发癌灶残留;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灶残留;对侧甲状腺及对侧颈淋巴结出现癌灶。再手术方式:原发癌灶局切者应再次切除残叶及峡部;对肿瘤侵出包膜者,作者认为应放宽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有淋巴结转移者施行传统性或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对侧腺叶出现癌灶或对侧出现颈淋巴结转移者,应做对侧甲状腺癌的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相关临床特征,为甲状腺癌的诊治提供一个参考依据。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颈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的4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颈淋巴结转移特点。结果本组共41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38例;Ⅱ、Ⅲ、Ⅳ、Ⅵ区淋巴结转移常见(Ⅳ区转移率为56.1%,Ⅱ、Ⅲ、Ⅵ区均为46.3%)这四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区、Ⅴ区少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分别为9.7%、12.2%),与Ⅱ、Ⅲ、Ⅳ、Ⅵ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者Ⅱ、Ⅲ、Ⅳ、Ⅵ区转移常见,Ⅰ区、Ⅴ区少有淋巴结转移,建议手术中常规清扫Ⅱ、Ⅲ、Ⅳ、Ⅵ区颈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腔镜辅助下行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探索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新方法。方法:为7名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腔镜辅助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其中4例为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就手术的清扫范围、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术后病理结果、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清扫范围可以达到传统开放式手术范围。整体手术时长平均214分钟,平均失血量约137ml。病理显示颈部各区清扫组织均可见数目不等的淋巴结,并有部分癌转移。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患者满意度100%。结论:在腔镜辅助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可行的,较完全腔镜式和传统开放式手术,在美容、微创、疗效三方面互有补裨,相得益彰。该技术可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Disagreement still exists in relation to the extent of thyroid resection and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Twenty eight cases comprise the present study. Seventy four percent of all cases studied revealed metastatic regional nodes, even in t1-cases, 73% of the treated cases showed metastatic nodes. The present results suggest that a modified neck dissection of the ipsilateral nodes would seem necessary in treating this carcinoma. Lobectomy with modified neck dissection is feasible, if the tumor is localized, but if it is not, then a total or subtotal thyroidectomy, combined with modified neck dissection,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15.
We evaluated the risk of bilateral or contra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135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who underwent bilateral neck dissection. We confirmed that bilateral jugular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frequent in patients with obvious carcinoma in both lobes of the gland, in those with cancers arising in the isthmus, in those with clinically detectable bilateral lymphadenopathy, and in those with recurrent thyroid cancer. However, only 24% of the patients who had cancer clinically confined to one lobe with no bilateral or contralateral lymphadenopathy had histologically detected bilateral or contralateral jugular lymph node metastases. But the occurrence of contralateral jugular lymph node metastase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both clinical lymphadenopathy in the ipsilateral neck and contralateral paratrache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Bilateral lymph dissection might be beneficial for these patients. © 1993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附7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72例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病历资料,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与再次手术、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是否行颈清无关;喉返神经的损伤与上述因素无关。结论:影响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有:手术次数、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72例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病历资料,分析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与再次手术、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是否行颈清无关;喉返神经的损伤与上述因素无关。结论:影响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安全性的相关因素有:手术次数、原发肿瘤腺体外侵犯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疗效和安全性,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头颈外科2009年12月至2014年12月225 例cN0 期PTC 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全切组110 例,行甲状腺全切;腺叶切除组115 例,行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所有患者均予以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及住院情况、病理特征、并发症情况及随访和复发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2)全切组多发癌灶例数多于腺叶切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患者癌灶平均直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患者中央淋巴结清扫枚数、淋巴结转移总枚数、中央淋巴结转移例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两组患者误切甲状旁腺、一过性低血钙、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无永久性低血钙及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出现。3)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4.5 年,全切组患者无复发病例。腺叶切除组8 例患者在对侧腺叶出现癌灶的转移,加做对侧腺叶切除,4 例患者患侧颈部侧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给予功能性淋巴结清除。两组患者的转移和复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 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cN0 期PTC 患者,甲状腺全切联合清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可以减少微小病灶的残留,与手术范围仅包括患侧腺叶及峡部的手术相比,其癌灶残留、转移、复发的概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