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气管切开时机及临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单节段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且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患者65例。根据从气管插管到初次气管切开的时间将患者分为早期组(从插管到气管切开≤7d,n=31)和晚期组(从插管到气管切开>7d,n=34),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和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早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3.9±16.5)d,较晚期组(37.3±25.7)d明显缩短(t=?10.310,P=0.025);早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19.7±5.5)d,明显短于晚期组(26.8±12.4)d(t=?9.058,P=0.021);早期组患者拔管时间(51.0±27.1)d,明显短于晚期组(73.1±46.8)d(t=?10.039,P=0.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90d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短时间不能脱离机械通气的急性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在插管后7d内进行气管切开,可减少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邝碧娟  包世敏 《吉林医学》2006,27(6):600-601
目的:评价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观察组12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与同期对照组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的肌力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120例脑卒中患者的肌力恢复时间为(14.2±2.3)d,对照组(20.5±4.5)d,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18.2±3.2)d,对照组(28.6±4.2)d,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能使患者缩短肌力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提高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前、后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经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经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197.2±25.3)min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359.20±45.68)mL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住院时间(7.76±1.33)d、植骨融合时间(11.23±0.45)周,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Cobb角(6.42±1.03)°、椎体间滑移距离(2.56±0.17)mm明显小于对照组,而JOA评分(15.28±1.26)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9.726,P<0.05);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采用前后路联合方式进行手术稳定性更强,术后近期颈椎解剖结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不会增加并发症,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出血量,应在严格把握适应症情况下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在治疗中应用流量CPAP呼吸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漳州正兴医院接诊的84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流量CPAP呼吸机下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分析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给氧时间(91.20±10.24)h、住院时间(8.24±1.10)d和使用呼吸机时间(60.34±10.15)h,均短于对照组的(120.20±10.20)h、(12.44±1.20)d、(86.14±10.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流量CPAP呼吸机应用于肺透明膜病新生儿治疗中,可控制患儿病情,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肺泡灌洗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乐东县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院至乐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6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解毒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体温(T)、呼吸频率(R)、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变化以及治疗后1 d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胸片双肺实变影吸收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预后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aO2水平分别为(11.54±0.56)kPa和(8.77±0.57)kPa,均较治疗前的(6.33±0.52)kPa和(6.29±0.54)kPa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R、WBC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4.1±1.1)d vs(8.3±1.2)d]、胸片阴影吸收时间[(14.6±1.3)d vs(23.5±1.6)d]和ICU住院时间[(6.2±1.1)d vs(12.3±1.4)d]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为12.5%(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1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支镜早期肺泡灌洗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治疗,能够早期清除气道异物,及早恢复气道通畅与呼吸功能,缓解机体缺氧状态,有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老年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应用。方法:把80例行肺叶切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FTS组和对照组,FTS组实施快速康复措施,包括麻醉、液体控制、镇痛、微创手术及早期下床活动等,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术后肺功能、术后肺部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结果:FTS组术后早期肺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P<0.01),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0% vs 40%, P<0.05),FTS组下床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早(1.9±1.2 vs 4.4±2.1, P<0.05),胸管留置时间(2.4±1.4 vs 4.3±1.9, P<0.05)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10.6±3.1 vs 16.2±5.5,P<0.01)。结论:在老年肺叶切除患者中应用FTS可以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间歇呼吸机膨肺技术(VHI)在重症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医医院重症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并发SAP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气道管理和肺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间歇呼吸机膨肺治疗,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肺感染指标[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肺通气氧合指标[动脉血气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维持指尖血氧饱和度≥95%以上的最长脱氧时间、平均日吸痰次数]、治疗结局指标(气切套管拔管率、气切套管带管时间、出院时APACHEⅡ评分)、治疗期间肺不张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平均日吸痰次数、气切套管戴管时间、治疗期间肺不张发生率分别为(7.46±1.52)×109、(65.96±11.26)%、(9.55±1.58)次/d、(25.38±8.37)d和3.33%,低于对照组的(8.45±2.21)×109、(72.12±7.38)%、(12.11±1.18)次/d、(28.82±11.62)d和2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动脉血气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维持指尖血氧饱和度≥95%以上的最长脱氧时间分别为(69.94±6.43)mmHg、(333.05±30.61)和(3.24±0.72)h,高于对照组的(66.20±4.32)mmHg、(315.22±20.58)和(0.95±0.04)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气切套管拔管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0.08±2.81)分和(9.98±2.0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歇呼吸机膨肺能促进重症卒中后并发SAP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液排出,增加肺部通气和氧合功能,预防改善肺部感染,加快拔管进程,促进SAP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探讨复方丹参处理对压迫性颈髓损伤减压后继发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复方丹参在减压术前及术后静脉注射治疗行减压术的兔颈髓压迫损伤动物模型,通过动物的运动功能评分、颈髓组织学检查、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检查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复方丹参对压迫性颈髓损伤减压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结果 减压第1d及28d时复方丹参处理+减压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5.33±0.58)及(6.00±0.00),均显著大于减压组(3.67±0.58)及(5.00±0.00)。组织学检查显示,复方丹参处理+减压组颈髓神经元水肿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较减压组轻。颈髓组织的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在第28d时,复方丹参处理+减压组的血管数为(12.33±2.12),显著多于压迫组(5.67±2.50),且多于减压组(9.78±2.17)。细胞凋亡检测显示在减压术后第1d及第28d时,复方丹参处理+减压组颈髓组织的凋亡指数分别为(0.89±0.33)及(0.56±0.53),显著小于压迫组(2.22±1.56)及(4.00±2.12)及减压组(1.78±0.67)及(1.67±0.50),与正常对照组(0.78±0.44)及(0.56±0.5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复方丹参处理可改善压迫性颈髓损伤减压术后脊髓的微循环,减轻减压术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强减压术的疗效,促进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韶关市新丰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V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疗程为7 d.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时的简化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脱机成功率以及ICU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简化CPIS评分分别为(4.86±1.25)分、(5.77±2.34)分,均较治疗前的(7.23±2.36)分、(7.15±2.42)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天数分别为(9.23±3.26)d、(10.25±1.2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77±3.97)d、(12.36±1.38)d,脱机成功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肺部感染,提高脱机成功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在ICU的监护要点。方法总结42例颈髓损伤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在ICU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按最终预后分为良好转归组(完全脱机拔管,拔除气管插管或留置气切套管,自主呼吸平稳,PaO2/FiO2≥300)及最终死亡组。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血钠、心率、营养支持时间的差异。结果良好转归组呼吸机使用时间、血钠、心率、营养支持时间与最终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支持、营养支持、调节血钠、心率监护能改善颈髓损伤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在ICU内的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机械通气患者98例,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照组仅用早期肠内营养,两组各49例,对两组VAP发生率、30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078,P<0.05);撤机后对照组再次发生VAP多于研究组(χ2=4.4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住院时间(8.90±2.43) d少于对照组(12.09±3.67)d;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53.8±3.90)h也少于对照组(62.90±4.90)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以显著减少VAP发生,缩短ICU病房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内机械通气患者进行院内早期肺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行机械通气的4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进行两次肺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床旁坐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出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住院总费用和住院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APACHEII评分、住院病死率分别为(10.0±2.8)分、13.0%,对照组分别为(9.9±3.0)分、16.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床旁坐位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6.2±1.7)d、(6.2+2.3)d、(11.5±3.8)d、(10.7±2.1)万元,较对照组的(12.5±4.6)d、(8.1±3.2)d、(14.7±4.2)d、(13.7±3.5)万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掌握严格适应证的情况下,机械通气患者行早期肺康复训练是安全有效的,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利于肺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康复治疗对膝关节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膝关节及周围组织损伤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抬高患肢及随意活动;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手段,包括物理因子、中药熏蒸、局部按摩及被动运动(CPM机)和主动运动等。结果治疗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达90°时需要时间为(66±11)d,对照组为(117±14)d,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小腿肿胀(小腿周径)的恢复时间2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膝关节及其周围手术后患者应尽早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避免膝关节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颈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其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80例颈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预见性护理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对照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1.5±3.5)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6.2±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脊髓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肠外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 研究肠外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需人工通气且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影响,探讨呼吸功能不全患者合理使用肠外营养的方法。方法 选择近5年因COPD急性加重予呼吸机支持且合并营养不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予肠外营养(PN)治疗,B组未行PN治疗,予普通膳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及呼吸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时间(19.7±8.24)d,平均带机时间(7.57±4.34)d;B组平均住院时间(23.2±7.7)d,平均带机时间为(9.53±5.47)d,B组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营养指标及呼吸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适当的营养支持有利于COPD患者的康复,是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南  张学利 《吉林医学》2011,(8):1466-1467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68例颈髓损伤患者按是否并发低钠血症分为低钠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其中包括年龄、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感染及使用呼吸机,同时分析低钠血症的治疗。结果:不同颈髓损伤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外伤、合并感染及是否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各项比较及各组别之间低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低钠血症患者经限制水摄入量和适量的补钠治疗,低钠症状1~2周内改善。结论: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生与颈髓损伤的平面、损伤程度、合并颅脑损伤、合并感染及使用呼吸机相关。限制水摄入量和适当补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 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8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儿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0.92±0.33)d、(3.32±0.98)d和(9.66±2.24)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8±1.02)d、(5.12±1.42)d和(12.89±2.3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手术婴幼儿采取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缩短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郑小虎  李学玲  翁丽珍  林宇  黄恒灿 《吉林医学》2012,33(25):5408-5409
目的:探讨支气管灌洗术对老年人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合并症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实施支气管灌洗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热、咳痰、痰液性质、X线胸片等改善情况,记录两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6.2±3.9)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4.1±4.3)d;观察组住院时间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灌洗术治疗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效果显著,促进患者预后,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何小花  王雪峰  曾学清  王瑛  王科英 《黑龙江医学》2009,33(10):780-781,784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直立床站立及下肢弹力绷带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直立性血压产生的影响。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后患者6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早期(损伤后卧床4~6周),即开始直立床站立及下肢缠绕弹力绷带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允许患者自行在病床上摇床坐起,治疗1个月后比较各组患者由卧位到站立的时间(平均天数)及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的频率,分析方法计数资料采用成组资料的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组由卧到站的平均过渡天数为(19.3±1.7)d,对照组为(29.4±1.3)d,P<0.05,有显著性差异。同时,治疗前两组间收缩压(卧位及立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立位收缩压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病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早期使用直立床、下肢弹力绷带等康复训练干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直立性低血压有效。结论早期使用直立床等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直立性低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在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呼吸机脱机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脱机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6/40),低于对照组的45.0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呼吸机脱机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