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压力超负荷下阿托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0)、阿托伐他汀组(n=10)及卡托普利组(n=10)4组。其中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采用结扎腹主动脉方法制作心肌肥厚模型。术后24 h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5 mg/(kg.d)、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50mg/(kg.d)溶于5 mL生理盐水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检测大鼠部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肥厚指数以及心肌组织中CTGF、NF-κB的表达。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舒张末压(LVEDP)、心肌肥厚指数和心肌组织CTGF、NF-κB表达明显增高(P<0.05),±dp/dtmax明显降低(P<0.05)。(2)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卡托普利组IVST、LVPWT、SBP、DBP、LVEDP、心肌肥厚指数和心肌组织CTGF、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5),±dp/dtmax明显增高(P<0.05)。(3)与卡托普利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SBP、DBP、LVEDP明显增高(P<0.05),而IVST、LVPWT、心肌肥厚指数和心肌组织CTGF、NF-κB表达、±dp/dt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延缓心肌肥厚的发展,这一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心肌组织中高表达的CTGF和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95在阿托伐他汀抗大鼠三叉神经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三叉神经痛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三叉神经痛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大鼠结扎右侧眶下神经远端制备三叉神经痛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暴露右侧眶下神经,不结扎。造模后,阿托伐他汀组大鼠每天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灌胃(10 mg·kg-1),共14 d;假手术组、三叉神经痛组大鼠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共14 d。分别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3、7、14 d检测各组大鼠机械痛阈。造模后第15天处死大鼠取前额叶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CD95、核因子-κB(NF-κB)、p-NF-κB、白细胞介素(IL)-1β蛋白表达量。结果造模前3组大鼠机械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造模后3、7、14 d,三叉神经痛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大鼠机械痛阈低于假手术组(P <0.05);造模后3 d,三叉神经痛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大鼠机械痛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造模后7、14 d,阿托伐他汀组大鼠机械痛阈高于三叉神经痛组(P <0. 05)。三叉神经痛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CD95、NF-κB、p-NF-κB、IL-1β蛋白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 <0. 05);阿托伐他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CD95、NF-κB、p-NF-κB、IL-1β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中CD95、NF-κB、p-NF-κB、IL-1β蛋白表达量低于三叉神经痛组(P <0. 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轻三叉神经痛大鼠疼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前额叶皮质中CD95、NF-κB、p-NF-κB、IL-1β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前额叶皮质神经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肥胖大鼠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深入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组、肥胖组和瑞舒伐他汀干预组,分别用普通饲料、高脂饲料以及高脂饲料+瑞舒伐他汀饲养12周,分别测定各组的心脏重量、TC、TG、HDL、LDL-C、NF-κB蛋白表达和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肥胖大鼠的血清TG、TC、LDL-C、心脏重量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瑞舒伐他汀干预可减少心肌NF-κB蛋白表达(P<0.05),显著降低肥胖大鼠的血脂及改善心肌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瑞舒伐他汀在调节血脂代谢的同时可能通过NF-κB蛋白信号通路减轻了肥胖大鼠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血管新生及心肌eNOS及Rho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急性心肌梗死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0.9%NaCl溶液)、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3 mg·kg-1·d-1)、中剂量阿托伐他汀组(12 mg·kg-1·d-1)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50 mg·kg-1·d-1),连续灌胃2周。2周后处死动物,α-SMA及vWF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血管密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eNOS及RhoA mRNA的表达。结果大剂量组α-SMA染色阳性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中剂量组vWF染色阳性微血管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中剂量组e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大剂量组RhoA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与剂量有关。eNOS、RhoA可能参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梗死心肌血管新生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30 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 10 只。对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大鼠建立非心源性缺 血性脑卒中模型,阿托伐他汀组大鼠连续灌胃阿托伐他汀(1 mg·kg-1·d-1)2 w,假手术组不阻塞颈内动脉,假手 术组和模型组连续灌胃等体积 0.9% 氯化钠溶液。观察各组之间神经功能评估、脑组织病理变化、神经元凋亡、 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和 IL-1β)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差异,Western blotting 法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元凋亡相 关蛋白 TLR4、核转录因子 NF-κB p65、p-IκB、Cleaved Caspase-3 表达差异。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神经功能缺陷 评分、HE 染色病理切片观察、细胞凋亡率、血清 IL-6、TNF-α和 IL-1β较模型组均明显改善(P<0.05)。Western blotting 免疫印迹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大鼠 TLR4、NF-κB p65、p-I κB、Cleaved Caspase-3 较模型组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6.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4):251-25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MI组和白藜芦醇组,每组10只;AMI和白藜芦醇组大鼠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制备AM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术后第1天白藜芦醇组大鼠开始腹腔注射白藜芦醇10 mg·kg~(-1)·d~(-1),假手术组及AMI组大鼠分别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用药至术后4周。然后处死各组大鼠,取梗死区域的心肌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IκB激酶α(IKKα)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AMI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IκBα和IKKαmRNA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IκBα和IKKαmRNA表达显著低于AMI组(P<0.05),白藜芦醇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IκBα和IKKα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IκBα和IKK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IκBα和IKK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AMI组(P<0.05);白藜芦醇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κB、IκB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2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KKα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AMI大鼠NF-κB信号通路表达情况,具有心脏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内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EAE发病的保护机制.方法 以豚鼠脊髓匀浆诱发Wistar大鼠建立EAE模型,采用量化评分法,比较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EAE发病率、潜伏期、临床症状和组织学的影响,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中NF-κB和GFAP的表达.结果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延长了大鼠发病的潜伏期,改善了大鼠发病的严重程度,下调NF-κB及上调GFAP在脊髓中的表达(P<0.05).结论 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对EAE大鼠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机制有一定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核因子(NF-κB)的表达,进一步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PH 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治疗组),每组8只.PH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一次性腹部皮下注射MCT(60mg/kg).治疗组自注射MCT之日起以阿托伐他汀(10mg/kg)灌胃,每日1次.3周后达实验终点,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肥大指数均较PH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PH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于PH模型组(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平均肺动脉压成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MCT所致的肺组织NF-κB的表达,具有抑制MCT诱导的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在压力负荷心肌肥厚大鼠中的表达以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正常对照加阿托伐他汀组(B组)、假手术组(C组),其余2组通过不完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构建心肌肥厚模型,并分为阿托伐他汀干预组(D组)[术前l周起灌胃给予5 mg/(kg·d )阿托伐他汀,直至术后4周]和非药物手术组(E组).术后4周检测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组织切片染色后光镜检查,并测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及胶原容积百分比,分别用实时RT-PCR法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CE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E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及胶原容积百分比较A组、B组及C组均显著增加(P<0.01),并且ACE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D组上述指标较E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心肌肥厚大鼠ACE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地延缓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肌肥厚,并能下调ACE2 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LPS模型组,每组再分为4 h和8 h两个亚组。尾静脉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检测血白细胞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蛋白含量,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肺组织NF-κB、MMP-2、TIMP-2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4 h和8 h时大鼠肺组织中的NF-κB、MMP-2蛋白染色阳性面积率及其mRNA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TIMP-2蛋白染色阳性面积率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出血及坏死。结论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可能与NF-κB、MMP-2蛋白及其mRNA表达升高、TIMP-2蛋白及其mRNA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对心房颤动(房颤)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细胞外信号调节酶1/2-核转录因子-κB(ERK1/2-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多酚酸防治房颤的可能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房颤组和丹参多酚酸组,每组16只。舌下静脉注射氯化钙-乙酰胆碱混合液建立房颤大鼠模型。丹参多酚酸组大鼠用丹参多酚酸(4 mg·kg-1·d-1)灌胃,对照组和房颤组大鼠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共4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形态表现,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CAM-1、ICAM-1、ERK1/2、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NF-κB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未见明显异常;房颤组大鼠心肌组织间质增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间质稍多,炎性细胞浸润不明显。Masson染色,对照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正常;房颤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间质胶原纤维较房颤组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房颤组和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VCAM-1、ICAM-1、p-ERK1/2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房颤组比较,丹参多酚酸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VCAM-1、ICAM-1、p-ERK1/2和p-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房颤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VCAM-1(r=0.435,P<0.01;r=0.512,P<0.01)和ICAM-1(r=0.486,P<0.01;r=0.579,P<0.01)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丹参多酚酸可通过抑制房颤大鼠心房组织ERK1/2-NF-κB信号通路激活,降低VCAM-1和ICAM-1水平,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发挥对房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间质纤维化(RIF)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苷组、贝那普利组及黄芩苷+贝那普利组,每组各8只.黄芩苷组给予黄芩苷溶液灌胃40 mg·kg-1·d-1,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混悬液灌胃10 mg·kg-1·d-1,黄芩苷+贝那普利组给予黄芩苷溶液40 mg·kg-1·d-1和贝那普利混悬液10 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造模第14、21和28天处死动物,取肾脏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第14、21和28天,肾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组、贝那普利组及黄芩苷+贝那普利组大鼠在造模第14、21和28天,肾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而黄芩苷组、贝那普利组和黄芩苷+贝那普利组3组之间各时间点肾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苷可能通过下调TGF-β1、减少α-SMA表达,从而延缓UUO大鼠RIF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灵芝多糖(GLP)进行硫酸酯化分子修饰,观察灵芝多糖硫酸酯(GLP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硫酸酯化修饰GLP,得到GLPS;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LP组(40mg·kg-1·d-1)、GLPS组(40 mg·kg-1·d-1)和尼莫地平组(1 mg·kg-1·d-1),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匀浆中核因子kappa 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LP和GLPS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1),脑组织含水量减少(P<0.05或P<0.01),SOD活性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降低(P<0.05或P<0.01),NF-κB、TNF-α、IL-1和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且GLPS组变化较GLP组明显(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模型组比较,GLP组和GLPS组大鼠脑组织中p-Ak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LPS组大鼠脑组织中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GLP组HSP-7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效果不明显。结论:硫酸酯化修饰可以明显改善GL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HSP70/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再灌注后继发的炎症反应,从而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毕明辉  程诚  李鹏  吴平生 《重庆医学》2015,(24):3334-3336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的主动脉壁细胞内核因子(NF-κB)、纤溶抑制物(TAFI)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水平影响,探讨黄芩苷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分为4组,每组10只,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黄芩苷高剂量组(黄芩苷150 mg·kg-1·d-1)、黄芩苷低剂量组(黄芩苷100 mg·kg-1· d-1)),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 TAFI 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主动脉壁细胞内核因子 NF-κB,ACE2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组大鼠 TAFI、ACE2活性升高,NF-κB 灰度值降低(P <0.05);黄芩苷高、低剂量组 TAFI、ACE2明显低于模型组, NF-κB 高于模型组(P <0.05)。结论黄芩苷可能通过下调 TAFI 水平,NF-κB 表达,上调 ACE2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严重烧伤大鼠心脏功能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清洁级成年SD大鼠72只,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A组,共8只),20%中长链脂肪酸对照组(B组,共32只),10%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组(C组,共32只)。采用大鼠30%TBSAⅢ度烫伤模型,A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1·d-1,B组每天定时经尾静脉注射20%中长链脂肪乳,1 mL·kg-1·d-1,C组在相同时间点经尾静脉注射与B组等氮等热量的10%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尤文),2 mL·kg-1·d-1。分别检测伤前(A组)以及伤后1 d、4 d、7 d、10 d四个时相点大鼠血清中TNF-α、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水平。结果 B、C两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在伤后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A组(P0.05);C组血清TNF-α水平低于B组,在伤后4 d、7 d、10 d与B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C两组心肌组织NF-κBp65表达增强;与B组相比,C组心肌组织NF-κBp65表达减弱(P0.05)。B、C两组血清中cTnI水平在伤后各时相均显著高于A组(P0.05);在伤后1 d、4 d、7 d、10 d,C组cTnI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NF-κBp参与了烧伤后由炎症所致的心肌细胞损伤过程;ω-3 PUFAs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各种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对严重烧伤后大鼠心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发生心肌缺血性纤维化后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及作用,阐明其与心肌缺血性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2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Iso)12 h组、Iso 72 h组和Iso 1周组,每组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皮下均注射 Iso (2 mg /kg体质量)。按对应时间点取心脏组织,采用常规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NF-κB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心肌排列整齐,横纹清晰,胞核明显,无细胞肿胀。注射Iso 12 h后,心肌出现较多点状坏死。注射Iso 1周后,出现界限清晰、多发散在坏死灶。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胶原仅有少量表达,而注射Iso 12 h后,胶原量明显增加(P<0.01),直至1周达到高峰。NF-κ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中可见呈浅黄色或综黄色阳性物质。注射Iso 12 h后,NF-κB阳性物质表达明显增加。注射1周后,NF-κB阳性表达达到最大值(P<0.05)。结论:NF-κB表达随Iso注射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加,提示NF-κB参与了大鼠心肌坏死后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间歇性低氧大鼠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OS-AHS模型,将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模型组、吡格列酮干预组,每组12只。干预组给予吡格列酮10ml·kg-1·d-1灌胃,模型、对照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于实验8周终点处死大鼠,硫代巴比妥酸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比色法、蛋白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血清TNF-α、MDA、GsH-Px、H(J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干预组大鼠血清TNF-α、MDA、FBG、FlNS、HO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表达均升高,GSH-Px水平降低(P〈O.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清TNF-α、MDA、FBG、FINS、HOMA-IR及胰腺组织NF-KB蛋白表达均降低,GSH-Px水平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通过抑制NF-κB核转位降低慢性间歇行低氧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肾白宁对糖尿病肾病大鼠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肾脏摘除+STZ诱发DN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中药组。中药组将肾白宁浸膏溶于生理盐水,配制成混悬液,予以2.97 g·(kg·d)~(-1),2 m L混悬液灌胃;对照组将盐酸贝那普利溶于生理盐水,配制成混悬液,予以中等剂量0.9mg·(kg·d)~(-1),2 m L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1,灌胃,观察12周。检测大鼠肾脏组织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对照组、中药组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中药组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ACE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2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白宁能明显升高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组织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从而起到拮抗肾脏纤维化,延缓大鼠糖尿病肾病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孕期和哺乳期暴露壬基酚(NP)对仔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 2E1 (CYP2E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孕鼠分为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分别给予50、100、200 mg·kg-1·d-1 NP染毒)和对照组,孕鼠受孕第6天到仔鼠出生21 d灌胃染毒NP.仔鼠出生90 d后处死,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及血脂水平,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测定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检测CYP2E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时照组比较,各染毒组仔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AST/ALT比值均升高(P<0.05),且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对照组仔鼠肝组织结构正常,低剂量染毒组仔鼠肝脏肝窦轻度扩张,中剂量染毒组仔鼠肝脏有轻度炎性细胞灶性浸润,高剂量染毒组仔鼠肝脏有大量脂滴存在.各染毒组仔鼠肝组织SOD、GSH-PX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CYP2E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孕期和哺乳期暴露NP,可致仔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及炎性损伤,可能与肝脏CYP2E1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及其炎症信号通路[HMGB1-Toll样受体4(TLR4)/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核因子κB(NF-κB)细胞因子]在大鼠扩张型心肌病(DCM)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DCM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以SD大鼠构建DCM模型,雄性大鼠42只,分为对照组(20只)和DCM组(22只).以腹腔注射阿霉素进行造模,DCM组腹腔注射阿霉素1.0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 mg/mL),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1周2次,用药6周,停药观察2周.造模后随机抽取2只大鼠行心脏彩超及病理检查证实造模是否成功,余大鼠行心脏彩超检查;留取血标本,进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测定;处死大鼠留取左心室心肌组织标本,进行心肌组织HMGB1、TLR4、RAGE、NF-κB的mRNA表达测定;进行心肌组织病理及电镜检查.结果 8周后对照组无死亡,DCM组死亡4只,其余18只随机抽取2只大鼠证实造模成功.DCM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收缩率(F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DCM组心肌组织HMGB1、TLR4、RAGE、NF-κB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MGB1 mRNA与TLR4 mRNA、RAGE mRNA及NF-κB mRNA呈正相关(r=0.873,P=0.005;r=0.949,P=0.000;r=0.898,P=0.002).血清IL-1、IL-6、TNF-α、CRP、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HMGB1 mRNA的表达分别与IL 1、IL-6、TNF-α、CRP水平呈正相关(r=0.944,P=0.002;r=0.988,P=0.000;r=0.968,P=0.000;r=0.961,P=0.000).结论 HMGB1及其炎症信号通路(HMGB1-TLR4/RAGE-NF-κB-细胞因子)在大鼠DCM中呈现高表达,并与心腔大小及心功能相关,提示其可能是DCM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