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查波罗热铁矿公司正在480~560和560~640米阶段进行开拓和采准。这两个阶段的开采特点是,要在400~480米阶段的矿房底柱下部进行采矿和在此阶段的充填体中掘进水平巷道。在实际应用中,矿房底柱的回采难度较  相似文献   

2.
佩钦加镍公司开采倾角从0至60°~70°和厚度2~30米的矿体。这些条件不适于用分段平巷矿房法开采。因此,为进行放矿要在阶段间柱和矿块问柱(房间矿柱)下部于矿房底柱中补充掘进放矿漏斗天井。在崩落矿柱的放矿过程中,曾发生过混入上覆崩落岩石或死填废石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诺里尔斯克矿冶公司各矿主要用上向或下向全面分层采矿法采矿。回采工作面采用自行式凿岩台车凿岩和铲运机出矿。用上向分层回采时,盘区内的矿体划分为竖分条自下而上进行分层回采。这种采矿方法包括掘进切割平巷,沿矿体下盘接触带扩大切割平巷至竖分条边界,在下部拉底层顶板钻凿向上倾斜炮孔形成切割槽,然后进行落矿和出矿,用胶结充填料充填采空区。为了移动凿岩设备和进行通风,在充填体表  相似文献   

4.
自行设备大面积出矿和采后胶结充填的阶段矿房采矿法,盖依斯克采选公司从1976年起就开始采用。矿房长30~50米,宽15米,高60米;采准工作包括沿相邻矿房边界掘进从底盘运输平巷至顶盘运输平巷的横巷以及从横巷每隔10米掘进45~50°的装矿进路。凿岩水平通过斜坡道与脉外运输平巷联通。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坝头钼矿开采技术条件并对该矿的采矿方法进行了选择,对矿区内主要矿体(Ⅰ#、Ⅱ#、Ⅸ#矿体)采用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并从采场构成要素、采准切割工作、矿房回采、采场出矿及空区处理方面对该采矿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应用,坝头钼矿的生产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现场作业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可供类似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6.
古布金铁矿采用三种类型的底柱结构:用两条运搬巷道准备底柱,每条运搬巷道有两条平行布置的放矿漏斗天井连通,崩落矿石沿运搬巷道进入沿矿房长边布置的运输平巷内;用两条运搬巷道准备底柱,每条运搬巷道有两条平行布置的放矿漏斗天井连通,运输平巷沿矿房短边布置;用三条运搬巷道准备底柱,每条运搬巷道有两条相对布置的放矿漏斗天井(对75米长的矿房而言)连通,崩落的矿石进入沿矿房长边布置的运输平巷内。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矿在开采700多米深的倾缓斜矿体时,出现了大量的地压动态显现。该矿采用垂直分条的分层回采嗣后胶结充填采矿法全面开采矿体。用超前回采工作面沿矿体和厚大的侵入岩覆盖层的接触面掘进和充填平行超前切割平巷并建筑连续的钢筋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用单轨设备进行采矿时,沿逆倾斜用中央天井自下而上切割急倾斜矿体,沿走向用平巷从上和从下限定天井高度。从天井沿走向平行工作面和两条平巷向左右钻凿落矿深孔。往下部漏斗落矿。单轨设备包括:掘进天井用的(?)-6型爬罐,在回采盘区内进行凿岩和爆破用的KOB-25型采矿爬罐和(?)-1000型辅助提升机。  相似文献   

9.
有用矿物矿床的开采方法这种方法是先回采矿房,用胶结充填料充填采空区,随后开采房间矿柱,再充填采空区。为了提高矿体和充填矿体垂直暴露面的稳固性,以加大阶段高度和减少矿石贫化,在开始回采整个矿房矿量之前,沿矿房全长在矿房下部从两侧进行回采。随着矿房的回采减少空区的高度,并形成顶板暴露面,它与水平面所成的倾角要大于崩落矿石的自然安息角,用胶结充填料充填已形成的下部空区之后再回采矿房矿量。从矿  相似文献   

10.
房柱法采矿此法包括在矿体顶板掘进切割巷道,钻凿深孔,崩矿,形成定向放矿坡道,出矿,在切割巷道构筑隔墙隔离采空区,用胶结充填料充填采空区。此法的特点是,为了降低采矿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切割巷道中随着它的掘进形成定向坡道,坡道中的那部分矿石与矿房一起崩落,在这种情况下,切割巷道的端部被矿岩所覆盖,矿房矿石由定向爆破在此端部产生位移,而在构筑隔墙时,爆下隔墙前方的坡道岩石,在采空矿房侧由爆下的岩石形成岩堆。另一种方法是随着切割巷道的  相似文献   

11.
古布金铁矿采用以下三种矿房底柱结构: 用两条出矿巷道准备的底柱,每条出矿巷道各有两条平行布置放矿漏斗,采下的矿石沿出矿巷道运给沿矿房长轴布置的运输平巷(图1,a); 用两条出矿巷道准备的底柱,放矿漏斗的布置方式与图1,a所示的相同,运输平巷布置在矿房的短轴侧(图1,б); 用三条出矿巷道准备的底柱,每条出矿巷道各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放矿漏斗(矿房长75m时),采下的矿石运到沿矿房长轴布置的运输平巷(图1,B)。上述三种底柱结构的共同特点是用浅孔法进行拉底,拉底高度为1.9m,矿房的浅孔拉底工程量约为900m~3。用浅孔法形成拉底空间是低效而成本较高的工艺。例如,lm~3拉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玲南金矿原有采矿方法回采作业安全性差、矿石损失贫化大、通风条件差等问题,设计采用盘区交错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作为该矿的主体采矿方法。该法将盘区内矿体划分为矿房矿柱分两步进行回采,矿房矿柱交错回采又同时向上推进。生产实践取得了采场综合生产能力105~120 t/d、矿石损失率5.8%、贫化率4.6%、采矿成本96.29元/t、充填成本32.95元/t的良好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多层交替上升盘区采矿法回采过程中采场联络道掘进工程量和压顶量相对较大、采矿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提出单层房柱交替式盘区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通过沿矿体走向在采场下盘布置一条脉内联络巷联系各条房柱交替的采场,减少了采场联络道的条数和其他相关工程,每个盘区可节约工程量近3万m~3,既降低了采矿成本,又缩短了采准工期,提高了采矿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二维采矿设计方法的缺陷,研究了改变地下金属矿山采矿设计方式的基于三维可视化模型的采矿设计新方法。根据矿山开拓系统三维模型和矿体模型在三维可视化环境下对新盘区进行设计,并建立划分后的盘区三维模型。根据实测工程模型布置采切设计巷道并绘制出中心线,通过巷道建模方法建立600-40-I盘区采切工程模型。以600-40-I盘区采切模型和矿体模型为基础,根据爆破参数完成盘区的切割槽和矿房扇形中深孔设计,建立爆破模型计算爆破量。结果表明三维可视化的采矿设计能快速地确定巷道工程的位置,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瑞典采矿研究基金会(Svenska Gruv-f(?)reningen)于1980~1985年期间完成了一项大直径深孔崩矿空场采矿法试验。这项将露天采矿技术应用于地下开采的试验,系在基律纳矿区一个老矿井内进行的。长200m、厚20m 的盘区用高100m、宽35m 的矿房回采,房间矿柱嗣后回收。从上部平巷准确地下向钻凿炮孔。为了保证上盘的稳定性,从掘在矿体上盘内的两个平巷安装锚索预先加固顶板。根据岩石力学的初步研究结果,可以建立岩体地质力学状态模型。安装了高级数据处理系统,可以记录和存储在爆破瞬间测得的数据。这项试验还为采用新爆破技术提供了机会。经济分析表明:此采矿方法在费用方面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倾斜中厚矿体主要用全面法、房柱法和阶段矿房法开采。前两种方法的特点是矿柱的矿石损失大和作业安全性差,因为工人要在回采空间内暴露的岩体下作业。阶段矿房法的采准切割工程量大,因为要在整个矿块范围内沿矿体下盘形成底柱进行放矿。在这种情况下,要在围岩内掘进采准切割巷道,这会增加采矿方法的矿石贫化。用爆力运矿可提高倾斜中厚矿体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1960~1970年间,国内外许多矿山都成功地试验了这种方法。当时进行的研究能够确定采矿技术因素对矿石抛掷距离和运矿完全程度的影响和提出其适用范围。然而,爆力运矿并未得到…  相似文献   

17.
高中段大面积矿房底柱回收护顶层留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中段大面积矿房底柱回收时上覆充填体控制要求,建立了进路回采工作面顶板力学状态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模拟软件FLAC3D,计算了不同矿柱和进路宽度留设时矿体的稳定性,论证了采用超前注浆上向进路连续回采采矿法回采底柱的可行性,提出了底柱回采前的一系列安全技术措施:超前注浆造顶、打长锚索加强支护、留设护顶层。在此护顶层控制下,上覆充填体的下沉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底柱得以安全回收。  相似文献   

18.
采矿程序回采 B-Neath矿带用上向分段充填采矿法回采,此法也用于B-North和B-4矿带的开采。一步采场从该矿带底部向顶部交替回采,而中间的矿柱作为二步采场回采。采场用在采区的顶、底部从主平巷掘进的横穿矿体的横巷进行采准。所有平巷的掘进循环中,在良好岩层中的最终爆破的炮眼组以及不良岩层的最终爆破炮眼组和周边炮眼组内,均使用切边炸药(trim powder)爆破。拉底巷道通常开凿至遇到剪切带时止,以便从出矿样  相似文献   

19.
充填试验阶段沿分段巷道每隔20 m向矿体施工矿房石门,再沿矿体上盘施工脉内凿岩巷道。随着充填采矿法的推广运用,用沙坝矿将矿房石门的布置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由中对中20 m改为中对中40 m布置1条矿房石门。但若用1120中段1120底柱分层的充填体作为1070中段1110分层回采时的人工假顶,可能给回采带来安全隐患,故在1110分层需留设5~6m的隔离顶柱。所以,1110分层只能作为对1100分层的充填通道,基于以上情况,将1110分层的矿房石门优化为中对中80 m布置一条,而脉内巷道全线贯通,采用脉内充填1100分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苍山铁矿难采双层矿体盘区点柱式上向分层充填法采矿效率的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采充平衡技术管理措施,有效控制了整体盘区的开采时间,优化了盘区充填顺序及充填强度,使得盘区生产能力达到了2 000 t/d,基本实现了采充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