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崔春丽  顾锡镇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1978-1978,1980
头痛既是中医病名,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之中。传统中医学认为头痛之病因多端,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等感受六淫之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阻痹脉络而致头痛。  相似文献   

2.
<正>"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出自清代医家汪昂的《医方集解·发表之剂》:"此足三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白芷治阳明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巅顶之上,惟风药可到也。"因风为百病之长,属于阳邪,易袭阳位,且善行而数变,故临床上风药的应用较为常见,然则大多医家过分拘泥于风药可达巅顶之效,多用以治疗头痛、面痛等,大大缩小了风药的应用范围。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教授精晓医理,  相似文献   

3.
顽固性头痛治愈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为诸阳之会,若外邪入侵,致使颅内外血管舒缩发生障碍,神经调控失常,气机阻滞,脑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清浊相干,则见周期发作的头痛。《素问·五脏生成篇》:“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骨。”《紊问·风论篇》:“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头痛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内伤两类。六淫之邪外袭。或内伤诸疾均可发生头痛。  相似文献   

4.
川芎对药治疗头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 ,头痛的成因复杂。六淫外袭 ,七情所伤 ,饮食劳倦 ,跌仆损伤皆可致病。但概括起来不过外感、内伤二类。头为诸阳之会 ,凡五脏六腑清阳之气 ,皆上会于此。外感六淫 ,上犯巅顶 ,或寒遏络脉 ,或热拢清空 ,或湿蔽清阳 ,均可致病。因“风为百病之长” ,故一般感受外邪 ,必多挟风 ,六淫外袭 ,必风邪为引 ,或风挟寒邪 ,阻遏络脉 ,血郁于内伤而为头痛 ;或风挟热邪 ,蒙蔽清阳 ,使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而为头痛。内伤头痛 ,考其病因 ,多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于肝者 ,一因情志不和 ,肝失条达 ,郁而化火 ,上扰清空 ,而为头痛 ;…  相似文献   

5.
正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之为"首风"、"脑风",并指出外感和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病因。《内经》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少阳胆经之脉,邪气沿太阳经进入少阳胆经,使胆火随经上逆,上行至头部,经络受阻,经气不畅,故见头痛。这种头痛的特点是脉象弦细[1]。少阳头痛,其部位多以头的两侧为主,甚则波及正额及巅部,或者兼有咽干、口苦、目眩的症候。故临  相似文献   

6.
<正> 头痛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病证,病因繁杂,证候亦变化多端,有急性剧烈头痛而危重者;有慢性头痛而缠绵不愈者;或钻痛刺痛;或阵发加剧;或痛无休止……。头痛在古代医书中,有真头痛、脑痛之称,亦有首风、脑风之名。一般认为浅而近者为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头痛的病因病机,古籍阐述甚多。《内经》认为本证受风邪侵袭,主要责之风邪;而体内上虚下实,厥气上逆亦可发生。如《素问·方盛衰论》云:“气上不下,头痛巅疾。”《外台秘要·头风及头痛方》提出体虚  相似文献   

7.
颜德馨治疗脑病用药经验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乾麟 《中医杂志》1996,37(11):665-666
颜德馨教授行医50余载,临床擅治疑难杂证,对顽固性头痛、眩晕以及痴呆等脑病有着独到的用药经验。兹选其要介绍如下。1 羌活配川芎,祛风通络治头痛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向上,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大凡头痛之证,当责之于风。颜老治风寒、肝火、痰浊、瘀血等引起的顽固性偏正头痛,辄取羌活为君。羌活辛苦性温,气味雄烈,上升发散,能直上巅顶,长于搜风通络。配以川芎辛温香窜,活血行气,尤能上行头目,乃取“治风先治  相似文献   

8.
头痛又称“头风”,是临床常见病,它可单独出现,也见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中,最早记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中称为“脑风”、“首风”。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注于头。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肾精亏虚、饮食劳倦、跌仆外伤皆可导致头痛。外感六淫之邪,上犯巅顶,使经脉阻滞,清阳不得疏发可致外感头痛;内伤情志,忧郁恼怒,气郁肝阳或肝郁化火上扰清窍可致肝阳头痛;肾精不足,髓海空虚可致肾虚头痛;饮食劳倦,  相似文献   

9.
王立忠 《河南中医》2007,27(5):77-78
头痛为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因外感或内伤诸因,以致气血不和,清浊相干,表现为以全头或某一局部疼痛为主症的脑病疾患。而顽固性头痛为临床上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痛苦万状的一种疾病。包括偏头痛(血管性头痛)、雷头风、巅疾、头风等。头居人体最高部位,脏腑清阳之气上注于头,三阳经均上至于头,风、寒、湿、痰、瘀之邪,内脏虚损均可导致头痛。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之理,凡能瘀阻清阳气血运行之邪,均可发为头痛。  相似文献   

10.
正张喜奎教授善治头痛,以病因、以病机为本,辨病、证、症三位一体,灵活运用经方,用药强调从肝论治,贯穿治风、祛痰、化瘀,注重养心安神,健脾益肾,顾护脾胃。现将笔者跟师学习整理的张喜奎教授治疗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1以病因、病机为本张喜奎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头痛的主要病机为"不通则痛"。头痛的致病因素多为风(外风、肝风)、火(肝郁、肝阳)、痰(痰浊)、瘀(瘀  相似文献   

11.
1 风药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对于偏头痛的病机,笔者认为,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1]。因此,风药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如下。 1.1 发散风邪 引药上行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此为运用风药的病因依据。李东垣善用风药,并谓:“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 李中梓发挥曰:“在风寒湿者,固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假引经。”另外,外感风邪是偏头痛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故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李春华主任医师,系全国第二批名中医带教指导老师,笔者为李老学术继承人,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老师运用四逆散治疗头痛的经验总结如下。1头好肝郁凤疲瘀作祟头痛是一多发病、常见病,分为外灌头痛与内伤头痛,病程长者多为内伤头痛。头痛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疼痛时轻时重,且屡发迁延,故治疗难愈。吾师认为,现今生活节奏加快,精神负担过重,使肝气郁结,气滞不在,郁而化火,上抗情空,若火盛灼明,阳亢生风,风热上抗巅顶;肝气横逆、克犯牌上,或过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内生,阻遏清阳,清阳不升,浊阴下…  相似文献   

13.
张丽  刘昆  潘璐 《环球中医药》2013,(12):932-933
安效先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五十年,临床经验丰富。接种后脑炎、脑囊肿术后顽固性头痛均为儿科临床少见、难治之证。安效先教授在诊治疑难病时常从其病因病机入手同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遣方用药。在治疗接种后脑炎时辨病属于中医惊风,结合其肝经风热之病机治以平肝柔肝,化痰活血,使肝气平,气血调而病痊。脑囊肿术后头痛为风痰瘀阻于脑窍所致,故选用风药达于巅顶,结合润肝及化痰之药共奏平肝化痰之功而收佳效。  相似文献   

14.
头痛是多种疾病早期出现的症状之一,如颅内疾病,五官、心血管疾患及各种急性感染病等。中医认为,不论六腑清阳之气,还是五脏阴经之血,皆朝会于高巅,故称“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脑为髓海,不任受邪。不论六淫外侵、七情内伤、脏腑虚损或经络郁塞等,皆可引起头痛。所以对头痛一症,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四诊,细心辨证,不可粗疏。尤其对病因不明的头痛,更要辅助各种检查,达到明辨病因,然后依症论治,精选方药。现就一般外感和内伤性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巅顶头痛,以其“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冷庐医话·头痛》),又称厥阴头痛.其为厥阴经气逆乱,循经上冲巅顶,故曰“肝气逆则头痛”(《脏气法时论》),或谓“气不上下,头痛巅疾”(《方盛衰论》).临床上以  相似文献   

16.
头痛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由于病因病机不同,历代有不同的命名。比如《内经》有“眩风”“首风刀,“厥逆”(头痛、齿亦痛)。后世将急性剧烈头痛而危重者称为“真头痛”急性发作而伴有雷鸣之响声者称雷头风,经久不愈,隐隐作痛的为久头痛;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称为“头风”;偏于一侧痛者为偏头痛;痛在头顶者叫巅顶痛;头痛由脑后连至巅顶及眉间者,称为冲头痛。头为诸阳之会,诸阳之府,又为髓海所  相似文献   

17.
从瘀论治血管性头痛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范畴。血管性头痛的病因多端,病机虽较复杂,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因于外感者,“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经络,经络不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风”、“类脑风”、“偏头风”范畴。其症反复发作,疼痛或左或右,如劈如裂,目胀似脱,甚则痛不欲生,与现代医学中的血管神经性头痛相吻合。临床用药一般不外其养血祛风、活血化淤、潜阳定惊、豁痰开窍一类,然往往收效甚微,其痛经久不愈,治疗颇为棘手。因头为诸阳之会、居诸脏之上,多由血虚有风、上扰巅顶、内入脑海而发,高巅之上,非风难入。近二年来,笔者运用大剂量川芎并辅以细辛、葛根、蔓荆子等治头痛之专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方剑乔教授从事针灸基础与临床研究三十余载,主攻针刺镇痛与免疫调节的相关性的研究,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师数载,现将方师针刺治疗偏头风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对偏头风的认识偏头风,中医学中又称"偏头痛""厥逆头痛"。方师认为偏头风病因虽复杂,但不外乎外感、内伤和不内外因三大类。外感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头痛的发病特点,认为头痛是由外感六淫之邪、或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导致气滞血瘀、痰浊瘀阻脑络,清窍不利而发病。病位在巅,病机为风和瘀,治疗当治风与治血相须为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