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渐新统—更新统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珠江口盆地渐新统至更新统中28个重要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划分出20个超微化石带,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下第三系恩平组和珠海组,上第三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等岩石地层单元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特征。NN1带内的Dictyococcites bisectus末现面,与珠海组顶界基本一致,为本区上、下第三系分界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其绝对年龄值为23.6~24.0Ma。本文还讨论了本区与邻区渐新统一上新统含超微化石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苏北盆地三垛组时代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小李  赵正忠 《石油学报》1992,13(2):150-153
在建立苏北盆地三垛组主要微体化石门类生物地层剖面的基础上,首次发现介形类标志性化石EChinocypris,它为盆地间地层对比提供可靠的古生物依据.根据主要门类化石组合特征,明确三垛组一、二段分别与大仓房组、核桃园组、潭头组的对比关系,并借助哺乳类动物群和海相微体化石作为确定时代的依据,提出三垛组为中始新世,苏北盆地缺失晚始新世—渐新世地层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盆地渐新统—更新统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虑生  钟碧珍 《石油学报》1992,13(2):170-177
依据珠江口盆地渐新统至更新统中28个重要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划分出20个超微化石带,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下第三系恩平组和珠海组,上第三系珠江组、韩江组、粤海组和万山组等岩石地层单元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特征.NN1带内的Dictyococcites bisectus末现面,与珠海组顶界基本一致,为本区上、下第三系分界的钙质超微化石生物地层事件,其绝对年龄值为23.6~24.0Ma.本文还讨论了本区与邻区渐新统一上新统含超微化石地层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汤原断陷早第三纪介形类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汤原断陷下第三系中新发现的介形类化石进行了研究。新建了两个介形类化石组合。并对含介形类化石的达连河组和宝泉岭组的地质时代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介形类的演化与构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地叙述了苏北盆地泰州组 Cypridea(女星介)化石组合、阜宁组Sinocypris(中华金星介)-Parailyocypris(似土星介)化石组合以及戴南组 Cyprisdecaryi(德卡里金星介)化石组合的特点,并试图从介形类化石自身的兴衰、消长来阐述它与潮盆的发展、水进水退、沉积旋回、构造运动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戴南组早期出现的介形类化石再沉积的现象,给这期构造运动提供一个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86属157种孢粉化石,讨论了孢粉组合特征,将该组合与邻区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和黑龙江鸡西盆地城子河组等孢粉组合进行了对比;结合共生的植物、双壳类和昆虫化石提出并论证了霍林河组下含煤段的时代属于欧特里夫-巴雷姆早期的观点。此外,本文根据孢粉植物群面貌探讨了当时的古气候特征,根据孢粉化石的色变指数,讨论了孢粉化石的热变质成熟度。  相似文献   

7.
湖北松滋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生物群的生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松滋县刘家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化石丰富,按生态特征可划分为亮相化石组合、礁相化石组合及滞流水体化石组合等三个生态组合,包括五个群落和埋藏群。其中礁相化石组合下部为蓝绿藻群落,上部为 Calathium-Arcluieoscyphia 群落,构成本区红花园组中、上部十分发育的岩隆礁。化石生态表明,本区在早奥陶世红花园期应处于低纬度区陆表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大体上位于开阔台地至台地边缘相带。  相似文献   

8.
民和盆地侏罗系生物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和盆地侏罗系所产生物化石可划分为4个生物化石组合,2个亚组合。它们分别分布于下侏罗统大西沟组、中侏罗统窑街组、上侏罗统上部享堂组和大通宵可组下部。2个亚组分布于中侏罗统窑街组一般和窑街组二段。据上述古生物化石的2上分布组合,划发侏罗系下界位于大西沟组与元古界灰绿色千枚岩或白云岩化大理岩之间。  相似文献   

9.
在大兴安岭北部塔河县北沿江林场西发现一个产热河生物群的化石点,化石产于依列克得组中.依列克得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是一套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局部含煤、油页岩等沉积夹层的地层.该组一般整合覆于上库力组之上,与上覆大磨拐河组煤系地层整合接触.其沉积夹层多为湖相沉积,产热河生物群化石.在沿江林场附近胜利煤矿出露的本组沉积夹层中发现大量孢粉及植物大化石,还有少量鲟鱼类、昆虫、叶肢介化石.经初步分析,此孢粉组合接近于海拉尔盆地南屯组至大磨拐河组下段之间的孢粉组合,化石群总体相当于热河生物群的中、晚期组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霍林河盆地霍林河组下含煤段86属157种孢粉化石,讨论了孢粉组合特征,将该组合与邻区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和黑龙江鸡西盆地城子河组等孢粉组合进行了对比;结合共生的植物、双壳类和昆虫化石提出并论证了霍林河组下含煤段的时代属于欧特里夫巴雷姆早期的观点。此外,本文根据孢粉植物群面貌探讨了当时的古气候特征,根据孢粉化石的色变指数,讨论了孢粉化石的热变质成熟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近20年来古生物学研究,准噶尔盆地北缘的古新世和始新世地层可划分为依希伯拉组和化石沟组。前者时代依植物群归入占新世,后者据哺乳动物化石其时代应为中、晚始新世。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姚家组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姚家组5类8属12种的遗迹化石研究,划分出Scoyenia、Skolithos、Planolites和Gordia 4个遗迹化石组合,并分析了每个遗迹化石组合代表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摘要研究区白垩系下统贾店组(五龙组)的轮藻化石计有4属7种、10新种、1比较种、1未定种和4新型,建立1个化石组,即Aclistochara mundula - Maedlerisphaera jiadianensis组合,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14.
甘肃玉门地区石炭系仅发育上石炭统,是一套不含煤层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包括羊虎沟组和太原组,与下伏奥陶系和上覆新近系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在该区石炭系首次划分出羊虎沟组,并新发现了蜓类和牙形类化石。这套地层牙形类化石较为丰富。可构成Idiognathodus delicates-I.primulus组合带和Streptognathudus elegantulus带。根据化石组合特征确定了这套地层的具体层位和时代。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白垩系嫩江组的介形类化石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嫩江组的介形美化石类型和数量都很发育,保存完整,壳饰特征明显,分带规律清楚,纵向上将其划分为16个化石带,并将相应的地层划分为17层,对黑帝庙油层的细分层研究很有意义。同时根据介形类化石属、种数量变化、壳饰特征研究了嫩江组的介形类化石的演化特征,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认为嫩江组的介形类化石壳饰有两种类型,即:蜂孔—网状类型;小瘤状—刺状瘤—瘤状类型。壳饰的变化,明显地反映了生物生活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北部井下下石炭统有孔虫及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北部井下下石炭统自上而下分为3个组:央拜希组、卡拉沙依组和巴楚组。前两个组产有丰富的和有孔虫化石。科化石有4属18种,为一个带-Eostaffella带。有孔虫共计25属近60种,分成两个化石组合,即:2.Endothyranopsis cassus-Archaediscus krestovnikovi;1.Endothyra inflata f.minima-Archaesphaera minima.其中各有1新种。带和有孔虫组合2时代为中晚维宪期一早纳缪尔期。有孔虫组合1时代为中杜内期。   相似文献   

17.
羌塘盆地岗尼乡达卓玛下始新统牛堡组介形虫化石十分丰富,计有7属3种3个比较种。可建立1个化石组合,即Sinocypris reticulata-Limnocythere cf.hubeiensis组合;该化石组合可与湖北江汉盆地、河南南阳盆地等下始新统的化石组合进行对比,所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始新世。  相似文献   

18.
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4年首次在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地面上的上克拉玛依组及白碱滩组中发现了大量的鲎虫化石。根据与其共生的鱼化石、昆虫化石及植物化石分别定名为克拉玛依鲎虫化石组合和白碱滩鲎虫化石组合,前者的时代属中三叠世晚期,后者属晚三叠世早期。这些鲎虫化石群又相继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被发现,从而为上述地区三叠纪地层的对比与划分提供了新的线索。根据鲎虫化石产出层位的沉积岩相特征判断,鲎虫属淡水一微咸水水生生物,生活在清洁、透明、温暖、安静、有机质丰富的浅水区,可作为浅湖相、充水沼泽相、牛轭湖相、河流三角洲相的指相化石。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了东濮凹陷早第三纪沙河街组四至三段以轮藻、介形类为主的生物群面貌及其在国内外的分布情况,并较详细地讨论了沙河街组四段下部轮藻化石种 Obt-usochara jianglingensis,Gyrogona qianjiangica 与介形类化石 Cyprinotus igneus 共生为特征,可与南阳盆地中始新世大仓房组的生物群相对比;沙河街组四段上部至三段的具反迭覆的介形虫化石优势种 Cyprinotus altilis 的类型,在南阳盆地核桃园组三至二段也十分繁盛,两者亦可进行对比。另外,对地质时代富有指示性的植物化石和鱼化石 Palibinia pinnatifida,P.latifolia,P.korowinii,和 Knignlia sp.分别与沙河街组四段上部和三段的标志性介形类化石 Austrocypris levis,Huabeinia chinensis共生,其时代为晚始新世为宜。  相似文献   

20.
江汉盆地三叠系中统巴东组轮藻化石,计有4属17种3未定种,其中包括2新种和1相似种。划分出1个化石组合,即Stellatochara sellingii—Stenochara yuananensis—Cuneatochara mira组合.化石组合所反映的地质时代为中三叠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