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DFPP)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36例患者均给予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每次间隔7d,连续3次.同时患者既往应用药物激素或非甾体抗炎药和(或)免疫抑制剂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1次后视病情逐渐减量.结果 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94.45%.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治疗后均明显下降.结论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对治疗肝衰竭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8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综合治疗基础上,根据人工肝治疗模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行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对照组43例患者行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之间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谷草转氨酶(AST)的变化以及人工肝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好转率分别为85.7%(36/42)、88.4%(38/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主要生化指标中ALT、AST、TBIL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较治疗前下降明显,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ALT、PT、TBIL、AST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ALT、PT、TBIL、AST值对应性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共103例次,最少1例次,最多5例次,人均2.45次,发生不良反应36例次(34.95%);对照组43例患者接受单纯血浆置换共99例次,最少1例次,最多4例次,人均2.3次,发生不良反应25例次(25.3%)。结论:胆红素吸附联合血浆置换能有效改善肝衰竭患者的肝功能,与单纯血浆置换比较,能减少血浆的用量,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我院63例重肝患者实施血浆置换治疗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措施,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对63例重肝患者分别给予3~12次血浆置换治疗。其中53例好转出院,无效5例,死亡5例,治愈率84%。在219次血浆置换过程中,有45人次发生不良反应(20.15%),其中恶心、呕吐9人次(4.1%),皮肤瘙痒18人次(8.2%),寒战6人次(2.7%),肢体麻木12人次(5.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是安全性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不良反应轻微,而良好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整个治疗过程顺利进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磨红 《广西医学》2011,33(5):644-645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甲氨蝶呤治疗16周后仍未达到临床缓解标准的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6例,改用来氟米特口服,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血沉、C反应蛋白、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变化,评价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经改用来氟米特治疗后,临床缓解20例,临床缓解率为55.6%;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纳差等胃肠道反应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结论对应用甲氨蝶呤效果差的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来氟米特治疗部分患者也取得较高的临床缓解率,可单独用于经济上难以承受生物制剂,或者联合应用慢作用药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要点。方法:4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每间隔2~7天治疗1次,治疗期间进行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及术后护理。结果:42例在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最终病情好转出院36例(85.7%),死亡6例(14.3%)。血浆置换78例次,出现不良反应10例次(12.8%)。结论:对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和并发症处理,术后留置静脉导管护理和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指标及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不良反应。随访3~12个月的存活率判断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治疗组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ALT、AST、总胆红素、肌酐均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P<0.01);40例次治疗中仅有3例次出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治疗组总存活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35.0%(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是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时的不良反应,探讨其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通过记录、分析我院2001年3月1日~2008年12月31日近8年间住院的137例各型重型肝炎患者208次应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资料,探讨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本组208例次应用血浆置换疗法过程中,累计发生不良反应202例次(97.12%),其中过敏反应198例次(95.2%),最为常见,1例次发生过敏性休克(0.48%).其余依次为低血钙样表现178例次(85.58%);血压下降21例次(10.1%);穿刺部位渗血19例次(9.14%),其中经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者为15例次(11.54%),78例次改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穿刺部位加8字型缝合后,仅4例次(5.13%)有局部轻微渗血;导管感染4例次(1.93%).结论 运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型肝炎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较高,但在操作过程中如能密切观察,妥加应对,可使治疗顺利完成,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平  沈正枝  张俊 《中国医疗前沿》2011,(16):25+33-25,3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严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疗效。方法采用德国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程序性血浆单采患者血浆,回输正常人新鲜灭活冰冻血浆和血浆代用品,治疗12例患者,男5例,女7例,每次置换血浆量1375±256ml,置换2-3次,间隔3-4d。结果 10例患者置换治疗后1周、2周、3周血红蛋白逐渐上升,溶血现象逐渐减少,置换过程有轻微不良反应,都能耐受,顺利完成。结论血浆置换对难治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过程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其相应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014年9月—2017年12月我院所实施的102例199次血浆置换中的主要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32例(47次)发生不良反应,占23.6%,经妥善处理,均顺利完成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血浆过敏、低血压和低血钙、管路凝血及破膜、机器报警导致体外循环暂停等。结论:针对血浆置换术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与护理,可提高护士观察病情能力及应变能力,提高护理质量,确保人工肝血浆置换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阳和汤加减联合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在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抽取病例80例,并将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治疗。其中一组设为对照组,病例数40例,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另外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给予阳和汤加减联合雷公藤治疗。对比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对照组)、9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观察组)、15.00%(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χ~2=2.22 P=0.13。结论阳和汤加减联合雷公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建议临床上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时,选用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云克对6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治疗的效果。结果: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为95.8%。结论: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改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远期疗效好,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应用淋巴细胞单采术和血浆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8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液学指标(Hb、WBC、淋巴细胞绝对值、UA)、免疫学指标(RF、ANA、IgG、IgM、IgA、C_3)检测恢复接近正常,复发率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辅助T淋巴细胞(OKT_4)以及辅助T淋巴细胞与抑制T淋巴细胞(OKT_8)的比值OKT_4./OKT_8.明显增高.经治疗后OKT_4;的量与OKT_4./OKT_8的比值明显降低.说明该疗法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具可探讨性,OKT_4;/OKT_8的比值变化是评价其疗效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34-37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胶囊的佐治效果及对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肝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8~1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治疗2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和DAS28评分结果,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和治疗后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10.00%、超敏C反应蛋白(6.12±1.66)mg/L、类风湿因子(101.82±2.36)U/mL、DAS28评分(2.18±0.71)分;对照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36.67%、超敏C反应蛋白(9.65±2.07)mg/L、类风湿因子(145.74±2.69)U/mL、DAS28评分(3.98±0.84)分,观察组各项评价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可以降低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并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提高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托珠单抗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于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诊治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7例,按2颐1的比例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给予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每4周静脉滴注1次托珠单抗8 mg/kg,联合甲氨蝶呤10 mg每周口服;对照组同等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12周。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后第1、12周评价疗效。疗效评价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 20、ACR 50。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第1周达到ACR 20为80.6豫,ACR 50为77.8豫,分别均高于对照组的36.9豫和15.8豫,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同样,治疗12周后,试验组ACR 20为92.1豫,ACR 50为86.1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9豫和31.6豫,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试验组患者临床症状,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3例,症状较轻,对症治疗好转。结论托珠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且起效快,疗效较持久,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56-58
目的探讨免疫净化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56例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8)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n=28)在其基础上给予免疫净化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28个关节肿痛活动度(DAS28)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关节压痛数为(3.14±0.32)个,关节肿胀数为(2.19±0.55)个,低于对照组的关节压痛数(5.45±0.38)个、关节肿胀数(3.46±0.51)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ESR为(21.00±5.21)mm/L,RF为(42.37±8.12)U/mL,DAS28评分为(2.33±0.54)分,低于对照组的ESR(35.57±5.32)mm/L、RF(58.88±8.07)U/mL、DAS28评分(3.67±0.5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免疫净化治疗难治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提高临床有效性,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6.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对照组50例予芬必得加甲氨蝶呤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理化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8.00%,关节疼痛总数和关节疼痛度、关节肿胀数和关节肿胀度及晨僵时间等观察指标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寒热错杂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血浆置换治疗240例难治性风湿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应用血浆置换疗法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风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40例难治性风湿病患者,应用血浆置换疗法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浆置换每周1~2次,每次去除血浆830~1500ml,4次一疗程,总量达3~6L。在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AS)和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RA)患者,在血浆置换同时应用环磷酰胺(CTX)200mg静点,隔日1次,利美达松4mg静注,每周1次,连用4周为1个疗程。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用CTX 500mg/m^2每周静点1次,4周后改为每3月1次;同时设立对照组,45例AAS和30例RRA仅用NSAIA和SAARDs,在LN对照组14例单用iv—CTX。结果:治疗组在AAS、RRA和LN总有效率分别为97.41%、96.67%和94.74%;对照组分别为82.22%、78.13%、64.3%。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皮肌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牛皮癣脊柱炎关节病和重叠综合征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6.66%、66.66%、100%和100%。结论:应用血浆置换结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风湿病疗效高、见效快、缓解期长,且副作用无明显增加。是抢救风湿病危象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5例)单纯给予免疫抑制剂实施治疗,观察组(25例)实施免疫净化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比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实验室指标水平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净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Intermittent cyclophosphamide in refrac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ree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rheumatoid arthritis were treated with oral cyclophosphamide; in two cases this was supplemented with pulse treatment with methylprednisolone. Long term remission was induced in all three patients and was sustained until follow up at least nine months after the methylprednisolone was stopped. Leucopenia occurred but resolved when cyclophosphamide was reduced from daily to intermittent dosing. Intermittent treatment with cyclophosphamide, possibly in conjunction with pulses of methylprednisolone, may induce re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efractory to other forms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藤痹痛颗粒联合中药熏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的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1月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患者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3例,对照组8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地藤痹痛颗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法,连续治疗30 d,观察治疗后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血清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介素1β(IL-1β)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为48.1%,有效率43.3%,总有效率91.5%;对照组痊愈率为34.1%,有效率45.1%,总有效率79.2%,两组痊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指标(关节肿胀度、压痛程度、关节疼痛数目、晨僵持续时间)与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TNF-α、NF-kB、IL-1β、RF、CRP、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藤痹痛颗粒联合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痹)确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