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以“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探讨了土壤侵蚀模数的监测方法。针对项目施工期动土量大,地形、地貌变化迅速、剧烈,扰动地表类型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用了标桩法、径流小区法、侵蚀沟量测法、人工模拟降雨法四种监测方法进行了各种不同地表扰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监测。结果表明,四种方法基本可以囊括工程所有地表扰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监测效果较为理想。可为类似项目的土壤侵蚀模数监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模数确定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是编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关键,是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和设计的基础,其重要内容就是项目区背景及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本文通过对现有土壤侵蚀模数确定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其不足,并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同时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开发建设项目对地貌的破坏最严重,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最大,是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难点。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已成为检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根据监测规程要求,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应布设相对固定的监测设施。在点面工程、线状工程建设中都有涉及施工平台区,其土壤侵蚀是一个相对不稳定的连续建设过程,土壤侵蚀形态复杂,常规方法很难监测,为此提出了施工平台区土壤侵蚀模数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与工程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近年来西北地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涩宁兰输气管道、兰成渝输油管道、公路312国道风平段改建"等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与工程防治成果,对线形开发建设项目的土壤侵蚀特点、侵蚀量预测中的侵蚀模数取值、防护工程的对位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探讨,提出了区域土壤侵蚀模数的取值范围,并根据土壤侵蚀原理及河流动力学原理提出了对位配置的工程措施,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达到在开发西北的同时,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弃渣场区、施工场区、料场区、主洞及支洞口区4个主要区域土壤流失量的动态监测,得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模数和水土流失危害面积随水土保持措施的恢复情况而变化.在施工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大,由于每年的施工强度及扰动面积大致相同,土壤侵蚀模数保持基本稳定.施工结束后,根据各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通过恢复和完善合理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浙西南山地保土生态维护区某抽水蓄能电站弃渣场水土保持监测为例,对径流小区建设、施工期监测和监测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弃渣场料场监测区是工程产生土壤侵蚀的第二大监测分区,土壤侵蚀模数为1 495~3 989 t/(km~2·a),属轻度至中度侵蚀;受施工扰动强度和水土保持措施影响,土壤侵蚀整体呈现先增强后减弱趋势;缺少大规模集中强降水及蓄水池受损是个别年份出现土壤侵蚀强度低值的主要原因。针对径流小区法在弃渣场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应用RS和GIS技术,在实现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的基础上编制土壤侵蚀模数图,利用土壤普查成果资料编制土层厚度和土壤密度图,编制土壤抗蚀年限图,借助GIS方法,评价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为水土保持规划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选择较合理的植被指标,对提高植被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精度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12个土壤侵蚀试验小区2007年和2008年2 a的降雨、径流、泥沙数据及各小区的植被叶面积指数(LAI)、植被覆盖度(VFC)资料,利用对比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2种植被覆盖类型(纯马尾松林、马尾松林草)和不同覆盖度(80%、60%、45%、30%、15%和5%)的红壤水土流失特点,探讨了LAI与VFC定量表征水土流失关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与裸地小区比较,马尾松纯林覆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侵蚀模数,对径流的减少作用并不明显;而马尾松林草覆盖可显著减少25%左右的径流,土壤侵蚀模数减少也在90%以上,林草结合的植被覆盖结构具有更强的水土保持功能。以LAI表征2种植被覆盖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均能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以VFC来表征土壤侵蚀模数,仅马尾松林草覆盖类型达到了显著水平。选择LAI表征土壤侵蚀模数来评价植被水土保持效益,将更为稳定和可靠。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土壤侵蚀防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对项目区土壤侵蚀的防控作用,以淮河流域沂蒙山大峪小流域项目区和大别山桃岭小流域项目区为对象,采用遥感调查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重点工程实施后,项目区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分析不同措施对土壤侵蚀的防控效果,以期为认识和评价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实施效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个项目区在重点工程实施后,土壤侵蚀面积和土壤侵蚀模数大幅度降低.沂蒙山大峪项目区和大别山区桃岭项目区土壤侵蚀面积消减率为88.9%和76.3%,侵蚀模数降低率76.7%和72.1%,侵蚀模数降低到243和314 t/(km2·a).土壤侵蚀防控效果以沂蒙山大峪项目区高于大别山桃岭项目区,主要原因与2项目区实施的防治措施配置不同,以及与不同防治措施对土壤侵蚀防控效果的差别有关.2)重点工程不同防治措施对土壤侵蚀的防控效果,以梯田工程措施和水平阶工程措施明显大于封禁补植措施.2项目区中,坡耕地梯田工程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82.5%和83.8%,坡式林地水平阶工程区(大别山区桃岭项目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70.3%,疏林地封禁补植区的土壤侵蚀模数降低率39.5%和55.2%.  相似文献   

10.
利用侵蚀模型普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状况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土壤侵蚀普查对于土地资源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测试抽样方法和土壤侵蚀模型在土壤侵蚀普查中的适用性,该文以陕西吴起县为试点,采用1%均匀抽样方法,调查39个抽样单元的土壤侵蚀影响因子,使用中国侵蚀预报模型CSLE(Chinese soilloss equation)估算土壤侵蚀模数,并与基于遥感数据的水蚀分级分类方法进行比较。两种方法估算的全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571和5504t/(km2a),但不同分级侵蚀强度的面积和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抽样方法在土地利用与覆盖、水土保持措施及土壤特性方面获得的信息量大于遥感方法,同时对于区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使用模型估算土壤侵蚀考虑的影响因子与分级方法相比,还包括了土壤可蚀性、坡长因子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等,由此计算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强度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因此,虽然基于抽样方法和土壤侵蚀模型的土壤侵蚀普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与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CSLE模型的东北漫川漫岗区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土壤侵蚀正日益破坏着宝贵的黑土资源,严重威胁到中国粮食生产安全。土壤侵蚀评价是土壤侵蚀防治的依据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估的重要途径。土壤侵蚀的多尺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对土壤侵蚀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探讨土地利用和地形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及更好地呈现土壤侵蚀评价的结果,该研究以位于东北漫川漫岗区的拜泉县为例,运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定量评价了拜泉县的土壤侵蚀状况,分析了土地利用和地形因素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并提出了实现区域土壤侵蚀评价"落地"的方案。结果表明:拜泉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77 t/(hm~2·a),土壤侵蚀面积比例为39.35%,极强烈和剧烈侵蚀的高侵蚀主要分布于拜泉县的东南部丘陵区和西北部的漫川漫岗区。坡度越大,土壤侵蚀模数越高。但随着坡长的变长,土壤侵蚀模数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对侵蚀量的贡献,来源于1~2°的坡度范围侵蚀量最大,其次为3~5°和2~3°。100~200 m的坡长对侵蚀的贡献最大,其次为200~400 m和50~100 m的坡长。坡耕地应该是土壤侵蚀防治的重点区域。在小流域的尺度上,选取土壤侵蚀面积比例进行土壤侵蚀评价,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是实现区域土壤侵蚀评价"落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袁家村铁矿采选工程项目区地处岚县梁家庄乡,属太钢所属的新建工程。采矿场、尾矿库地处土石山区,选矿场、排土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年采选能力2 200万t。工程总占地3 129.53 hm2,其中永久占地3 066.85 hm2。工程建设期挖方量10 184万m3,填方量2 771万m3,弃方7 413万m3。据设点监测,土石山区原地貌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2 100 t/km2左右,扰动地貌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 314.4 t/km2;黄土丘陵沟壑区原地貌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3 500 t/km2左右,扰动地貌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为8 500 t/km2左右;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土石山区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为1 115 t/km2,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年土壤侵蚀模数下降为1 225 t/km2。监测成果说明了工程建设扰动加剧水土流失的严重性,采取措施后防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08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对福清渔溪至平潭大桥高速公路及江阴港疏港支线工程,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在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监测滞后情况下,提出监测内容、方法、侵蚀模数确定及监测成果分析与评价,检验水土流失防治“六项标准”,为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泽州县北桑坪水土保持径流监测场,始建于2011年,2013年正式运行,属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站点之一。地面坡度11°-15°,共设6个监测小区。整理分析了2013-2015年的径流泥沙观测成果,发现存在年径流深、年土壤侵蚀模数与年产流降雨量的关系不明显。通过分析相关原因,对搞好水土保持监测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详细了解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通过对径流小区资料的广泛收集、整理和标准化分析,对干热河谷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和水土保持措施效益进行定量评价,并将当地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平均坡度下的土壤侵蚀模数与容许土壤流失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灌草地、农地、园地和裸地等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标准坡长坡度条件下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10.88,389.58,320.66,507.87 t/(km2·a),呈现出裸地最大,农地和园地次之,灌草地最低的特点。(2)封禁、水平阶整地、梯田和植物篱等水土保持措施均能较好地发挥水土保持效益,平均可以减少72%的土壤侵蚀量。(3)各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特别是农地和园地在当地平均坡度下的土壤侵蚀模数明显高于容许土壤流失量,说明该地区土壤侵蚀状况仍相当严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侵蚀规律的认识,并为后续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江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省份之一,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是江西省的迫切需要。为了探索和实践生态修复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安远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为例,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监测内容、方法以及提交的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依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的特点在确定该修复工程监测内容的同时,确定了监测的重点,如土壤侵蚀环境因子状况监测的重点项目为土壤和植被,水土流失状况监测的重点是水土流失面积、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强度变化等。  相似文献   

17.
流域侵蚀控制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王茂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的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沟流域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的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573t/(km^2·a);使用王茂沟流域2004年土地利用图,计算得出王茂沟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7413t/(km^2·a),王茂沟流域侵蚀控制度为0.35,造成王茂沟流域2004年流域侵蚀控制度较低的原因是王茂沟流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坡耕地以及林地面积较少。建议将流域停饨榨制摩作为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在土壤侵蚀研究方面,以往对侵蚀模型及模型中各因子及其相应算法的研究较多,但对基于过程的物理模型系统研究较少。江西省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江西省进行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的可用性强的土壤侵蚀评估系统。在USLE模型的指导下,采用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包,通过C++和IDL混合编程,编写土壤侵蚀模型算法和程序代码,建立了江西省土壤侵蚀评估系统,实现了对江西省土壤侵蚀模数的定量计算,其成果可应用于江西省及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RS、GIS技术支持下的小流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遥感监测,是实现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高精度动态监测和预报的重要手段。以黑龙江省宾县的三岔河小流域为例,探讨了小流域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遥感监测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四川省水土保持监测点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监测点作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的神经末梢,承担着观测、试验、数据采集和传输的任务.监测点规划布局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整个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运行效果.从土壤侵蚀分布、流域分布、水土流失"三区"划分及与科研机构结合等方面论证了四川省水土保持监测点布局的合理性.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监测点的重点建设内容进行了阐述.根据四川省水土保持监测点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