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摸清陕西绒山羊育种工作的进展情况,对906只陕西绒山羊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陕西绒山羊在体尺、体重及产绒量等方面均比其母本子午岭黑山羊有了很大程度地改善,尤其是产绒量,周岁及成年公、母羊分别是子午岭黑山羊的3.3、1.8、3.4、2.2倍,育种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辽宁绒山羊对子午岭黑山羊绒用性能的杂交改良效果,以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和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的杂种绒山羊(简称F_1代杂种绒山羊)作为试验对象,系统测定3个群体的体尺、抓绒后体重、产绒量和绒品质等指标,比较3个群体间的生产性能差异,分析不同羊绒性状之间的表型相关性。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的体高、体长、胸围、平均纤维直径、抓绒后体重和产绒量均高于F_1代杂种绒山羊和子午岭黑山羊,F_1代杂种绒山羊的体高、体长、胸围、平均纤维直径、抓绒后体重和产绒量分别比子午岭黑山羊高9.5 cm、9 cm、7.1 cm、1.7μm、15.97 kg和424 g。绒山羊抓绒后体重与产绒量(r=0.880)、平均纤维直径(r=0.773)和粗毛数(r=0.354),羊绒平均纤维直径与产绒量(r=0.775)、绒层高度(r=0.475)、粗毛数(r=0.600)和纤维直径标准差(r=0.557)等羊绒性状间呈正相关;平均纤维曲率与体高(r=-0.304)、抓绒后体重(r=-0.395)、产绒量(r=-0.418)、绒层高度(r=-0.547)和平均纤维直径(r=-0.584)等表型性状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由此表明,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黑山羊效果明显,后代的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明显提高,但羊绒纤维直径也略微变粗。  相似文献   

3.
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黑山羊的效果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用辽宁绒山羊杂交改良子午岭山羊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绒纤维品质及遗传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代杂种羊的各个指标均较子午岭山羊有提高。杂种羊体重比子午岭山羊体重提高10%以上,子午岭成年母羊产绒量为115克,杂种一、二、三代分别为282、330、355克,产绒量显著提高(P<0.01),接近当地辽宁绒山羊(370克)。本文估测了高代杂种F_3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体重、产绒量、绒纤维细度的遗传力分别为0.562、0.138、0.455。产绒量与体重、绒纤维的长度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674、0.882。绒纤维细度与体重的遗传相关为-0.086。根据估测的遗传参数,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选择指数I_8=-0.00425x_1+0.1898x_2+0.8785x_3,其中x_1=产绒量(克);x_2=体重(千克);x_3=细度(微米),可在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4.
<正> 辽宁绒山羊是优良的地方品种。它的主要经济性状是产绒量,而产绒量又受许多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建场以来育种资料的统计分析和生产试验,探讨影响辽宁绒山羊产绒量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为今后研究绒纤维生长与品质变化规律及辽宁绒山羊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遗传 对原种场4只种公羊60只女儿的180只儿女用父系半同胞法和子亲法分别进行了遗传力测定,结果是  相似文献   

5.
日前,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将山西省岢岚县“晋岚绒山羊产业化开发”项目列入2012年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可获得国家183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晋岚绒山羊是以岢岚县为主要育种基地而培育的绒山羊新品种,该羊遗传稳定、产绒量高、绒细度好、适应性强。2011年该品种通过了全国畜禽品种遗传资源委员会认证,这是继柴达木绒山羊、陕西白绒山羊之后,我国第三个绒山羊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的7个联合育种场内的1748只辽宁绒山羊进行后裔测定,主要测定项目为绒密度、毛色、绒型等外貌鉴定与产绒量、体重等性状。并以后裔测定的外貌评分、产绒量、体重等性状成绩为基础数据,应用BLUP方法,对种公羊进行产绒量、体重等性状的育种值估测,从而对种公羊的种用价值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7.
绒山羊超数排卵和胚胎冷冻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绒山羊是我国珍贵的畜种资源,其产绒量及羊绒品质居世界领先水平。根据内蒙古白绒山羊地方标准,“八·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已培育出产绒量500g以上达标母羊3226只,并形成一个产绒量达800g以上的育种核心群,培育出产绒量800g以上的达标公羊37...  相似文献   

8.
岫岩县是辽宁绒山羊基地县之一,是辽宁绒山羊数量最多的县,是辽宁省联合育种八市(县)之一,年饲养量为55万只,现存栏43万余只。岫岩辽宁绒山羊具有体大、绒长、绒细、产绒量高、易饲养、抗病力强等特点,岫岩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为辽宁绒山羊的大力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辽宁绒山羊以产绒量高、绒质好、适应性强、耐粗饲而闻名于世。目前,辽宁绒山羊已推广到全国十多个省(区),深受饲养者的欢迎。山羊绒素有软黄金之称,产绒量是辽宁绒山羊的重要经济性状。产绒量高,绒质好,养羊的经济效益就高。绒山羊的产绒量是受品种和饲养管理条件两大因素制约的。现结合绒山羊管理工作实践,浅谈提高绒山羊产绒量的技术措施。1 以产绒量为主要经济性状,选留好种羊进行繁殖。辽宁绒山羊的遗传性稳定,种羊能将次级毛囊和羊绒密度特性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产绒量的遗传力为0.5。选留产绒量高绒质好的公母羊配种繁殖,…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些现代育种技术,使内蒙白绒山羊生产性能大幅度提高,据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建场时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365.19 g,成年母羊270.28 g,绒纤维长公母分别为5.42 cm、4.28 cm,细度14.5 μm,净绒率65%;现在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成年公羊平均产绒量924.38 g,最高个体产绒量1 980 g,绒自然长度7.55 cm,绒细度15.15 μm,成年母羊平均产绒量700.08 g,最高个体产绒量1 600 g,绒自然长度6.15 cm,绒细度14.95 μm,净绒率65.76%;母羊产羔率达到145%.为今后内蒙古白绒山羊的优化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试验测定了舍饲陕北白绒山羊多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陕北白绒山羊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旨在为陕北白绒山羊疾病诊断和基础研究提供数据。结果表明,陕北白绒山羊公母之间的血液生理生化测定值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一定的变化,公羔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和球蛋白显著高于母羔(P<0.05),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蛋白、尿素和无机磷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低于母羔(P<0.01);育成羊母羊血液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胆固醇和钙含量显著高于育成公羊(P<0.05),育成母羊无机磷极显著低于育成公羊(P<0.01);成年母羊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成年公羊,而白蛋白、肌酸激酶和无机磷显著低于成年公羊(P<0.05)。研究结果提示,舍饲陕北白绒山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测定值的变化范围主要因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差异引起的,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的变化情况,该试验采用国标方法,利用全自动纤维细度仪,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测定了洪格尔鄂楞地区阿拉善白绒山羊绒纤维的细度,比较、分析了不同年度绒山羊的绒纤维细度之间的差异及绒纤维细度的分布情况。试验结果表明,2010年阿拉善白绒山羊绒平均细度分别为公羊(16.60±1.63)μm、母羊(16.93±1.58)μm,2014年平均细度分别为公羊(13.83±0.79)μm、母羊(14.52±0.74)μm,2014年测定的公、母绒山羊绒平均细度均极显著小于2010年测定的公、母绒山羊绒平均细度(P0.01)。结果提示,近年来采取的相关措施显著地减小了阿拉善地区阿拉善白绒山羊绒纤维细度。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应用EXCEL2004软件和SAS6.12软件对辽宁绒山羊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为:辽宁绒山羊的产羔数、产活羔数、断奶只数、断奶窝重、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个体重等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147、0.126、0.182、0.250、0.318、0.384、0.369,说明除产羔数、产活羔数、断奶只数外,其他性状均属中等遗传力;繁殖性状中,产羔数、产活羔数、断奶只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等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为强正相关,窝性状与个体性状呈负遗传相关;初生个体重、断奶个体重与其他5个性状间呈弱正相关或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究旨在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发育一个完整周期内的表达规律及体内埋植褪黑激素(Melatonin,MT)后对其表达的影响。选取背景相同的内蒙古绒山羊成年母羊8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1~3组为埋植MT的试验组,第4组为不埋植MT的对照组,采集12个月的体侧部皮肤样品,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BMP2基因在发育毛囊周期内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毛囊发育兴盛期和休止期,BMP2基因的表达量呈缓慢增加。且休止期的表达量高于生长期的表达量;埋植MT后降低了该基因在休止期的表达量,且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表达量差异不显著。内蒙古绒山羊皮肤中BMP2基因的表达量与毛囊周期性生长密切相关,埋植MT后改变了BMP2基因在毛囊生长周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推测该基因参与调节内蒙古绒山羊皮肤毛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辽宁绒山羊的生态环境、生态特征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辽宁绒山羊的产区生态环境,辽宁绒山羊的生态特征及其在全国各地的利用情况,并指出了在利用辽宁绒山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阐明藏西北绒山羊血液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指标偏高原因,选取血液γ-GT指标偏高的藏西北绒山羊个体,利用电子血压计测定其血压,采用试剂盒法和肝脏穿刺等方法对其进行乙型肝炎、戊型肝炎、肝包虫病、胆结石等疾病的诊断,同时观察应激因素对其γ-GT指标的影响,研究血压、相关疾病及应激因素与藏西北绒山羊血液γ-GT指标偏高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血清γ-GT指标偏高的25只实验羊中,有4只血压高,有11只呈HEV-Ig G阳性,无HBV抗原阳性羊只,有12只呈肝棘球蚴(包虫)抗体阳性,有3只胆囊胆管结石,应激因素刺激后有7只羊血清γ-GT指标偏高。综上提示,戊型肝炎病毒、肝棘球蚴(包虫)所引起的肝炎、胆结石以及应激因素等是引起藏西北绒山羊血液γ-GT指标偏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辽宁绒山羊的产区生态环境,辽宁绒山羊的生态特征及其在全国各地的利用情况,并指出了在利用辽宁绒山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南疆白绒山羊是通过对当地山羊的选育和杂交改良,经过近20年的努力育成的。通过本品种选育,横交固定,饲养管理等技术的实施,培育出了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的新品种白绒山羊7.6万余只,并且建成年生产种羊达1000只的种羊生产基地,采取边培育边推广的方法,使阿克苏地区绒山羊平均个体产绒量达175.6g,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的陕北白绒山羊辅助育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陕北白绒山羊多性状选择育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以动物模型BLUP法为核心的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为依托,在Windows XP平台下利用ASP技术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陕北白绒山羊辅助育种管理系统-ABMS.该系统能实时地管理分布在不同地域种羊场的生产性能测定信息,并能方便地导入和导出选择性状的育种数据.ABMS在陕北白绒山羊种羊场实际应用中体现了技术先进、易于操作、网络化管理等特点,其推广和应用对实现种羊场育种工作和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