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数字技术变革引发的创新创业浪潮,直接推动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对数字转型新情境下的创新扩散理论发展进行系统研判,有助于深刻理解创新过程的变革从而持续推进数字化创新价值的全面实现。通过研究创新扩散研究的源起与概念,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和文献分析法对2000—2020年创新扩散研究的发展脉络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系统性梳理与对比国内外代表性文献,从研究现状分布、理论演化脉络、研究热点聚焦三个角度围绕创新扩散在数字转型背景下的研究内涵拓展、研究框架演进、应用情境迁移与创新方法进行研究,提炼出整合式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扩散理论研究范式正在发生转变,跨学科交叉研究日益增多,在数字转型背景下创新扩散领域的研究分布情况由国内外高度一致的知识基础向多元分散的本土化研究转变。第二,从数字转型背景下创新扩散的研究脉络来看,创新的概念内涵边界由技术属性向社会属性流动,创新要素的数字化属性增强,创新主体的协同机制与组织环境的数字化、平台化、网络生态化趋势明显;研究主线逐步清晰,研究发展动态趋向于数字转型影响下复杂社会网络交互下对创新采纳决策的影响。第三,研究热点聚焦于创新扩散的数字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基于复杂社会网络视角的新产品竞争微观扩散模型,应用计算实验的方法分析局部网络效应下用户基础、产品内在价值以及初始种子用户的选择等因素对产品竞争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局网络效应不同的是,在局部网络效应中,影响新产品竞争扩散的关键因素不是用户基础而是社会网络中消费者的交互作用,该作用加快了信息传播、产品扩散的速度;产品自身内在价值的加大可以弥补局部网络效应强度较弱的产品竞争弱势.此外,选择hub节点作为初始种子用户将有利于产品的扩散并最终占有更有优势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12):60-65
基于小世界网络分析了单一扩散和竞争扩散情境下,个体采纳者形成的社会网络结构和网络中的创新先驱者比例对创新扩散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扩散规模随时间呈"S"型曲线变化,创新先驱者比例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扩散,但其对扩散规模的促进作用随创新先驱者比例的提高边际递减。社会网络越聚集,越有利于创新扩散。创新先驱者比例调节社会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规模的关系,创新先驱者比例越高,社会网络结构变化引起的创新扩散规模的变化越小。竞争扩散情境下,先发产品与后进产品的扩散规模随网络结构改变分别呈类似"S"型和反"S"型曲线变化,高创新先驱者比例下,先发产品和后进产品的扩散规模受网络结构的影响被削弱。当社会系统中的创新先驱者比例较高时,拥有明显技术优势的后进产品有相当大的可能性战胜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先发产品。  相似文献   

4.
创客空间作为公众参与创新的新模式需要不断发展并要实现产业对接,因此,要注重合作创新网络的构建并防止其萎缩。在考虑网络结构性质、成员节点特征、合作策略选择、内外控类型等因素的基础上,从动态网络演化视角出发,建立动态仿真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从节点连接数和合作连接分布来分析创客空间与企业合作网络的建立和扩大,从去边率和去点率来探讨违信行为在创新合作网络中的扩散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的合作连接对创客空间与企业的创新合作网络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并且连接关系强度对违信行为在网络中的扩散产生正向影响,同时,网络规模、控制系数、承受阈值等对这种影响具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网络激发技术创新的机理及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开明  王亚丽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99-1411,1440
城市相对于乡村的诸多优势使其成为创新中心,城市间联系的网络化趋势对创新网络形成、创新主体间知识流动及创新扩散模式与效率产生影响,有利于激发城市技术创新。依据中国城市之间的航空流数据,利用复杂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城市网络的整体特征及个体特征,进而考察城市网络对技术创新的实际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网络绝对密度扩大及城市间关联度的增强推动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城市间强联结影响知识流动并促进技术创新;网络中心性水平决定着城市间连接的分布,影响网络内创新扩散和知识流动的潜力;度中心性高的城市具有更高的创新潜力和创新绩效,介中心性高的城市节点拥有对知识和创新成果扩散的较强控制力。结论对于明晰网络时代的城市发展动力及方向、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明晰网络嵌入性对知识管理过程的影响,对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构建展开研究。[方法/过程]以区域创新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网络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节点位置特征、节点联结特征、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型,并且提出了企业层面和区域层面的风险治理措施。[结果/结论]不同层次的网络嵌入性对企业知识吸收和知识扩散均具有重要影响,有针对性地优化网络嵌入特征能够提升知识管理绩效。企业通过知识吸收和扩散与区域创新网络形成了双向循环促进机制。研究可为有效制定知识管理和风险治理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苏屹  曹铮 《科研管理》2023,(3):43-55
以2006—2020年京津冀区域联合申请专利数据为样本,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协同创新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对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技术邻近性、地理邻近性、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进行必要性检验与充分性检验,构建二次指派程序(QAP)回归模型研究五个邻近维度对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京津冀区域各节点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最大节点在三个阶段内吸收资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对其他节点无明显变化,协同创新网络满足以北京市为核心的小世界特征,北京和天津分别占据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中第一、第二核心位置,协同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在网络中地位、控制能力和自主性方面呈现不同梯度且十年间均有所提高,网络由核心节点为主转变为多节点协同发展的态势;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余邻近维度均为影响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空间交易成本邻近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影响的显著程度逐阶段降低,技术邻近性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的影响较为显著且显著程度呈现出倒U型态势,社会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  相似文献   

8.
企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推动自身的转型和发展,专利作为技术创新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技术创新的研究中。本文基于企业合作专利数据构建创新网络,在传染病传播SI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创新活动在复杂网络中的扩散机制和规律,以及不同参数对创新扩散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合作专利的创新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特性;创新扩散的速度和规模与网络结构、网络规模、节点属性以及感染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创新主体技术引入与技术开发的协同效应及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与演化规律,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通过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技术创新机制,改进技术扩散函数,并以是否进行技术开发为依据,分为两个阶段对技术创新过程进行模拟仿真,以探究创新网络中技术引入与开发的协同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在特定的创新网络环境下,技术创新绩效在一定时期后会趋于稳定,同时,技术引入与技术开发能够协同提升网络整体技术水平,两者的比例关系存在相对有效值,并随着网络中技术水平的提升呈倒U型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创新扩散是由潜在采纳者的微观采纳决策所共同涌现出的宏观动力学行为。以复杂社会网络为创新扩散建模载体,通过建立潜在采纳者在社会学习和规范压力双重影响下的创新采纳决策及扩散机制,运用基于多智能体的仿真研究方法,研究微观层面因素是如何影响创新的宏观扩散。研究发现:无标度社会网络下的创新扩散深度最大及扩散速度最快;潜在采纳者的创新信息评价策略会显著地影响创新扩散深度;初始采纳者比例的提高可加快创新扩散速度,但无法持续提高扩散深度;过强或过弱的观念领导者创新性,均不利于创新扩散的深度;不同的初始采纳者类型对创新扩散深度、以及观念领导者创新性的强弱对创新扩散速度的影响取决于社会网络的拓扑结构。研究结果对于制定创新推广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微观扩散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创新扩散,研究表明网络效应特征、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特征是决定网络外部性市场创新扩散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因素。网络效应特征对创新扩散正向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网络效应的类型(直接或间接网络效应)和强弱。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特征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直接网络效应下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程度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间接网络效应下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程度的影响则存在"临界点"现象,且上述因素对网络外部性市场中创新扩散的影响还会由于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与创新绩效相关的874篇文献为样本,绘制我国创新绩效研究前沿知识图谱,可以看出其有3个研究阶段包含4个知识群,即概念引入阶段的"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评价知识群";发展阶段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及其内外影响因素知识群"和"开放式创新与吸收能力知识群";成熟阶段的"社会网络下的企业创新知识群"。通过对关键节点被引文献的内容及施引文献关键词词频与内容分析,推断出创新绩效的研究主题及其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13.
赵良杰  姜晨  鲁皓 《软科学》2011,25(8):6-9
在考虑创新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运用微观扩散模型研究创新扩散。仿真分析表明,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强度以及创新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共同决定创新扩散的过程。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影响创新扩散的程度和速度,即使局部网络效应强度很强,也有可能因为网络结构的影响而导致创新扩散最终失败;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弱时,偏好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扩散。与之相反,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强时,偏好异质性则会抑制创新扩散,且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也会随着复杂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4.
余谦  朱锐芳 《情报科学》2020,38(5):65-72
【目的/意义】知识扩散是企业创新过程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创新网络中多维邻近性作为外部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知识水平增长有重要作用。【方法/过程】定义了多维邻近创新网络,并将邻近性因素纳入扩散函数,建立了不同邻近性网络中知识扩散的过程模型,探讨产业发展不同阶段多维邻近性对知识增长水平的影响及其形成原因,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所构建的知识扩散机制在真实网络中的有效性。【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邻近性网络中的平均知识水平呈S形曲线演化规律;地理邻近因素在产业发展初期对网络中知识扩散发挥主要作用;技术邻近性是网络中知识增长的核心因素;网络中知识扩散受社会邻近性影响最小,但时间持续最长。  相似文献   

15.
新兴技术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兴技术合作创新成为规避创新风险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选择。为探索新兴技术合作创新网络及其演化路径,本文采用中国LED照明技术2004-2015年的专利数据,依据共同专利权人信息,识别不同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创新关系,分阶段构建合作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合作创新网络演化过程及其各阶段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合作创新网络规模的扩大和较低的密度为知识的转移和扩散提供较好条件,网络结构整体呈现小世界性向无标度网络演化的特征;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对整个创新网络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网络评价指标,着重考察高技术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两个网络节点,结合分区域回归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创新网络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 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区域创新网络的提升而减弱;在不同的创新网络水平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影响的途径不同.在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创新网络对区域创新主要表现为直接促进作用,节点间的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影响不大;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创新网络有助于将节点间知识溢出扩散至区域层面,从而间接促进区域创新.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提高网络联系强度、建立孵化园以及加强地区主导产业作为“创新增长极”作用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PM2.5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间科研合作的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科研人员间科研合作网络规模、密度、节点位置等,以及探究其对学术合作联结路径、科研信息沟通速度和扩散范围的影响等问题。研究表明,PM2.5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间合作现象普遍,科研信息的交流传递以合作网络结构为基础,但合作网络紧密程度偏低。网络结构与节点位置决定科研人员的学术控制力,处于关键节点的科研人员主要来自高校。要提高对PM2.5污染控制能力,需强化重要科研人员之间和不同机构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18.
从众效应下的创新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考虑采纳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网络基础上,建立一个基于从众效应的微观扩散模型,采用仿真和计量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创新扩散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采纳个体的采用阈值分布异质性程度是决定从众效应下创新能否扩散成功的关键。当采用阈值分布的异质性程度太小时,从众效应无法产生,创新扩散失败;当采用阈值分布异质性程度较大时,从众效应的正反馈机制使得创新扩散成功。局部从众型和从众敏感型这两类采纳个体均有利于创新扩散。此外,社会网络联通度和节点度分布异质性也有助于创新扩散,但网络的社群结构特征却会对创新扩散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起到了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作用。网络金融是网络技术与金融的相互结合,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从网络金融的概念入手,介绍了网络金融的发展现状,网络金融环境下传统商业银行的功能定位,提出网络环境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网络营销是一个全新的、不断变化的领域,它创新了传统的商务模式,也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购物方式。网络营销是对传统营销方式的创新,它具有特殊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然而,由于我国的网络营销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网络对企业营销的巨大优势与潜力尚未被挖掘出采。发展网络营销需要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协同努力,改善网络消费环境,更新网络消费观念,积极创造条件,推动网络营销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