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密不可分。审视中华民族精神本身,为科学精神的融入提供了根据和条件。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中寻找科学精神的渊源,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而上"的伦理精神落实到"形而下"的科学事业上;转变教育理念,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活动与社会活动的良性互动;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保护激励创新精神和成果;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营造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把科学精神融入中华民族精神,任重道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学术乃民族之魂,以理性方式针砭流弊,是医治民族之疾、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开展"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与救治之方"等讨论的意义在于:一、唤起学术界之良知,肩负起重铸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二、探寻学术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开辟学术塑造社会生活的新路径,有助于增强学术生命力,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典是文字产品中的精品,是一个时代的最高精神创作,因而是文明的"支点”和"路标”.上一世纪之交1900年的一些经典曾强烈地影响过20世纪,百年后千纪之交的2000年能有相似的经典问世吗?在经典日稀的时代,究竟哪个学科或领域有出产经典的可能呢?中国会有自己新的经典吗?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精神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古老的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而不衰,源于中华民族强大的自我再生能力,而这一强大自我再生能力的终极动力源则是以"贵和"、"中庸"、"仁厚"、"适度"为主要内涵的和谐理念.正是对全方位、多层面和谐的崇尚,使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和谐哲学与和谐精神.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作为中华民族基本民族精神的和谐精神成了黏和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动力.儒家思想实际上是对和谐精神的集中阐释.和谐理念表达了人们对所有人类和非人类存在最佳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向的期盼,事实上成了真善美的最恰当表述.在人类面临生存困境的严峻形势下,以和谐思维弘扬和再造和谐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术乃民族之魂,以理性方式针砭流弊,是医治民族之疾、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开展“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与救治之方”等讨论的意义在于:一、唤起学术界之良知,肩负起重铸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二、探寻学术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开辟学术塑造社会生活的新路径,有助于增强学术生命力,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是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正确评价科学技术成就的前提。个人如果缺乏科学精神,这个人不但得不到可靠的科学知识,甚至有可能把迷信、神秘主义、伪科学和经验判断作为科学甚至“超科学”来膜拜,或通过伪造实验数据等作弊行为来冒充最新科学,或把似真性的哲学等同于科学。一个民族如果缺乏科学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认真学习先进民族的勇气和信心。由之,民族的文化就将走向封闭,甚至倒退。从历史的角度看,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缺乏科学精神的民族文化,不可能在世界民族文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8):125-128
易道文化的反思,找回两千五百年的易道文化基因;阐明传统文化的整体结构;探索用现代人文理念和科学的精神研究易学经典,树立建设现代易学的使命感。讨论全面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试论日本工匠精神的中国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工匠精神是日本工业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考察日本工匠精神之历史形成、宗教内涵和其与中国民间信仰民俗的关系,可以发现,日本工匠精神中对职业、对工具的崇敬与感恩皆为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承继与发扬。对日本工匠精神之中国起源的探讨,能够启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而促进当今工匠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9.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科技新名词不断涌现,一个个承载着科技内涵的名词,描绘出我国科技发展的轨迹。栉风沐雨七十载,薪火相传科学魂。有"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有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为解决中国粮食自给和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有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有"神舟"飞天创造的"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的"中国深度","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刷新的"中国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曾一度领先于世界,但科学精神并未在中华大地萌芽、生根。传统文化注重"实用理性"致使求真精神被遮蔽;儒家伦理中心主义禁锢理性、怀疑精神;传统文化致思方式重思辨体悟轻实证精神。只有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更好地培育和弘扬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科学起源的技术传统与精神传统为科学植入了技术意志和人文理想的双重文化基因.正是这双重文化基因,使科学具有了对于技术和人文的双向推动和中介转化作用,进而为科学在适宜的社会条件下扬弃技术和人文两者片面的对立性存在,实现对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的超越提供了可能.为此,我们必须洗清附加在科学身上的工具理性"原罪",赋予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内的人类科学活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观念层面的文化是一种"无网之网",为科学提供了最初的精神动力,并且规定着不同的科学结构的不同参照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悄然间,催生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始和中华民族再觉醒之初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已走过30载春秋,历经这三十年的不倦耕耘与艰辛跋涉,它依然以其特立独行和从不媚俗的格调,伫立在"灯火阑珊处",默默坚守这一片精神净土.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并遗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古文化资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传承和利用好这些特色古文化资源,可以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发展壮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5.
"慕萨莱思"是新疆维吾尔族人取地方葡萄(环塔里盆地主要本土酿酒葡萄)取汁、熬煮、自然发酵而成的一种纯天然酒精饮料,为民族传统食品之一.慕萨莱思保留有葡萄酒的保健功效.慕萨莱思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葡萄酒的活化石,是刀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之重任.随着我国经济及人民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传统慕萨莱思逐步暴露出其产量不足,质量层次不齐等先天性缺陷,已经不能保证慕萨莱思的规模化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此文为祝贺斯焦宾院士80华诞而作。斯焦宾是世界著名哲学家,俄罗斯(苏联)科学哲学的奠基人。在苏联时期,他主要研究了科学的结构和发生、科学基础等问题。他建构性地引入了抽象客体并建立起它们之间的联系即理论图式,阐明了理论知识的结构和发生机理;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的理想与规范、文化共相等概念,论证了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基础的启发和预见功能。苏联解体后,斯焦宾主要关注了科学理性的历史进化、文明发展的类型等问题。当从传统文明向技术型文明转变时,经典理性和非经典理性找到了生存的文化土壤;当技术型文明的基本价值观被打破时,后非经典理性才是我们克服全球危机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7.
作为科幻经典,电影《阿凡达》在场景预设、故事和思想内涵几个层面都表现了极强的原创性。潘多拉星球上的场景预设,包括紧密关联的"人"与动物和植物,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自盖娅理论。电影中呈现了两种自然观的冲突,即地球人的机械自然观与纳威人的盖娅自然观;也展示了两种文明模式的冲突,基于机械自然观的工业文明与基于盖娅自然观的"原始文明",或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0):111-115
以"自然"拒斥"自由",是"自然中心主义"生态思潮的一个偏颇,这种观点否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根据与人学意义。"自然中心主义"以"自然"拒斥"自由",是对现代性文明所内蕴的"自由"殖民"自然"特性的一种激进批判和矫枉过正;科技、工业、资本、市场等,是现代性文明"殖民"自然的最主要的引擎和推进器。古典思想会通"自由"与"自然",蕴含丰富的生态智慧,是生态文明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追求和实现"自然自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愿景;这种"自然自由"体现为自然的自由性与自由的自然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引发了全球生物学家、生命伦理学者和社会公众等激烈的伦理论争。反对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突破了不可逾越的伦理"红线",应当"全面禁止",理由主要有:改写人类进化方式;存在严重技术风险;违背后代自决权;导致人类社会新的不平等;损害人类的"基因完整性"与"人种完整性"。而支持者认为,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有利于探究生命奥秘和促进人类健康,具有科学及道德合理性,应当"全面开放"。面对这一巨大而深刻的伦理悖论,本文提出了"有限开放"的解悖路径,即实现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差异性发展,使之"弃恶扬善",同时,构筑立体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监管体系,为其伦理悖论的化解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考古,一个"冷门"领域,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关注. 考古,为什么如此重要?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从中,我们不难体会出考古学既是观察历史的"望远镜",又是观察历史的"显微镜",在帮助国家和民族恢复历史记忆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考古学诞生百年来,考古学人在中国版图上追寻中国走过的路,寻找中华民族发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探寻华夏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的内在机制,为中华振兴寻找历史依据,真可谓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