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惊慌失措的果蝇在自然界中,如果捕食者捕杀了太多猎物,就可能导致这个物种的灭绝——这个道理可谓显而易见。但除此之外,捕食者还在通过一些罕为人知的方式,影响猎物的生存,有研究表明,仅仅是捕食者的气味就可以增加整个猎物种群的灭绝概率。而另一项研究则更加出人:仅仅是对捕食者的恐惧,就能影响一个物种的命运。圭尔夫大学的生物学家瑞恩·诺里斯表示,传统生态学  相似文献   

2.
伪装术可谓动物的一大本领。这种本领可帮助它们"欺骗"捕食者,从而实现生存大计。本文介绍的9种动物均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础科学》2005,7(4):42-42
动物在感知过程中存在不同模态感觉之间的相互促进或排斥的相互作用,但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相互作用并不很清楚。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郭建增和郭爱克在973计划项目“脑发育和可塑性的基础研究”的支持下,通过对模式动物果蝇进行视嗅觉双模态实验,发现在果蝇的学习过程中,相对于单模态信息刺激,给果蝇同时予以视觉和嗅觉双模态信息刺激。  相似文献   

4.
戴夫·摩根和克里克特·桑斯几年前在刚果热带雨林扎营时,听到一群雄性黑猩猩在远处发出刺耳的吼叫。他们听出这群黑猩猩正在树冠上迅速移动而且叫声越来越大。他们很快意识到黑猩猩们正朝他们的营地冲来。几秒钟后,他们听到从正上方的一棵树上传来一声温和的"呼!"。抬头向上看去一只表情疑惑的成年黑猩猩正向下窥视。当野生黑猩猩遭遇人类,通常会惊恐地落荒而逃——鉴于两个物种之间通常是猎物和捕食者的关系,这样的反应不难理解。因此这种戒备是野生黑猩猩研究工作难以展开的因素之一。在动物成为研究对象之前,它们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9,(1):16-16
美国科学家近日通过对果蝇的研究发现,多与年轻人相处有助于长寿。据报道,这项研究是针对果蝇展开的,并依据早些时候的研究得出结论。这些研究表明,与年轻成员在一起,显然是保持健康长寿的一个因素,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遥控不再是电子产品的专利,科学家新培育出一种转基因果蝇,可以用激光照射来遥控它们的行为,让懒散的果蝇活动起来,开始爬行、跳跃或飞走。有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细胞》杂志上。虽然遥控这种果蝇还不能像开遥控汽车那样方便,但有关方法对研究动物的神经和行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一组照片,展现生活在北极油田附近的动物,其中包括北极狐、雷鸟、白额雁、大灰熊以及驯鹿。由于能源基础设施的存在,当地动物的生存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北极狐等捕食者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些筑巢鸟类则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白额雁对抗北极狐  相似文献   

8.
果蝇想要靠节食来延长寿命,就需要有适当的活动。同理,那些希望通过限制热量摄入来活得更久的人们,黑需要确保充足的饮食来避免疲乏了。根据巴克研究所的研究,处于节食状态下的果蝇会加强体内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尤其是在肌肉组织中。研究所的工作人员PankajKapahi博士说:"我们知道,对于包括灵长类在内的许多动物,节食能够增强它们的自主活动,而我们的研究,是首次探究运动是否是获得节食好处的必要条件。该研究把节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四季变迁、物种衰老和昼夜更替都在提醒着人们的时光在流逝,使人类逐渐建立起来时间的概念。时间的感知不仅是人类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甚至对于其他动物群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机能。它们虽然不能深入思考时间的概念,但仍然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做出好的决策,如对一些动物来说,其运动的快慢直接决定它们成为捕食者抑或被捕食者,因为时间的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每日科学网站发表了题为《"聪明"的头足纲动物牺牲基因组进化来换取大量RNA编辑》的报道。章鱼、鱿鱼和乌贼以能够完成复杂的行为而闻名,比如打开水族箱的盖子逃走或是迅速改变皮肤伪装色以躲避捕食者。一项新研究显示,它们的神经系统在进化至如此复杂的过程中包含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机制:牺牲基因组DNA的进化来换取大量的RNA编辑。这是由美国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11.
<正>很多顶尖的心理过程理论指出,大脑这一人体的主宰器官会以过往经验为基准形成一套内在模型,预测接下来的最佳行为。然而研究表明,在同样条件下遇到同一问题,人以及其他动物都可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这种波动往往被归因于"噪音"——系统中的一个偏差。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可这种结论。毕竟我们有时会受益于随机行为——当被捕食者的行为难以  相似文献   

12.
"监控社会"的不断扩张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其社会心理根源在于政府、市场和媒体三方联合操纵民众的恐惧情绪。其中,政府把民众的忧虑从系统性风险转移到恐怖主义和犯罪行为上,通过"转移恐惧"巩固了政治合法性;市场通过"夸大危险"和形塑"孤立的个人"来"塑造无能感",进而催生了日益增长的监控产品需求;媒体则通过刻画"可见又不可辨的他者"形象来"制造危险",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通过监控来缓解恐惧绝非治本之策,因为它最多只不过是一笔不划算的"恐惧交换",即用人们对监控者的恐惧(人造恐惧)取代人们对他者、对危险的恐惧(自然恐惧)。  相似文献   

13.
<正>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北部一间没有窗户的房间里,神经学家安东尼·莱昂纳多正准备打开一扇门。他说:"里面有成千上万的果蝇,而我们不想让它们都飞走。"这些果蝇并不是实验对象,它们其实是做食物之用。莱昂纳多正在研究蜻蜓是如何在飞行中捕捉猎物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0,(3):26-27
据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十大危险的海洋动物排行榜虽然有点主观,但却建立在相关研究基础之上。这些研究旨在寻找最令人恐惧的海洋动物。它们均具有非常可怕的进攻性,能够给人类带来巨大伤害甚至于死亡。通常情况下,这种伤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在跻身排行榜的海洋动物中,  相似文献   

15.
徐涛 《科学大观园》2012,(19):I0002-I0003
衰老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但对于我们的动物朋友来说,衰老不只是一个自然过程那么简单,同时也意味着噩梦降临。捕食者毕竟更容易猎杀行动迟缓的老弱猎物。与其他同类相比,生活条件优越的宠物以及动物园里的动物更有可能获得长寿。  相似文献   

16.
近几个月,东北虎、亚洲象、布氏鲸、雪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陆续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笑称:这是一个国家一级动物"群"出没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正>对我们的祖先来说,动物和人类在形态上的混合意味着恐惧,而这种恐惧一直延续到今天。在古希腊神话中,喀迈拉的典型形象是头部像狮子,尾巴像蛇,背部长着一个山羊的头。就像喀迈拉给古希腊人带来的恐惧一样,人一猪嵌合体胚胎首次培育出来时许多人感到惊骇的原因。不久前,美国加州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在猪的胚胎内培植人类细胞。这种人类与动物细胞的结合体就经常被称为“喀迈拉”,中文意译为“嵌  相似文献   

18.
蛇图腾     
蛇是很有诱惑力的动物。尽管在山上、树林里、田野中,甚至于在水里,都能看到它,但不论在哪里,只要有蛇出现,就会吸引着一大群人,老的小的都会围上来看,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万分。而且,不仅喜欢蛇的人要饱览一番。怕蛇的人也常常带着恐惧的心情远远地瞧着它。可见,在人们心目中,对蛇总还有几分害怕,也难免有些  相似文献   

19.
动物成了令人类恐惧的生存竞争者?动物真正的潜能究竟被人类认知了多少?动物的情感世界难道比人类更丰富?让我们带着疑问,关注动物们带给人类的一个又一个惊叹!  相似文献   

20.
<正>最新研究表明,至少有一个领域不仅无法控制蚊子,还会通过杀死它们的捕食者,让吸血害虫得以繁殖。近日发表于《生态学》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杀虫剂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新问题。哥斯达黎加的蚊子对杀死它们和其他害虫的常见化学物质已经进化出抗药性。但与此同时,蚊子的捕食者没有跟上进化的步伐,这使得蚊子的数量激增。美国犹他大学生态学家Edd Hammill在哥斯达黎加北部的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