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动态观察胆红素钙结石成石过程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在成石过程中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将10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10),胆道不全梗阻组(BO组,n=45)和胆道不全梗阻加感染组(BOI组,n=45),动态检测实验组术后3、7、14和20天的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Ig) 及胆囊Ig分泌细胞的含量,并比较其变化.结果:实验组各时相血清IgA浓度均明显高于Con 组(P<0.001),血清中IgG浓度随结石形成增加而逐渐升高.胆汁细菌培养阴性者胆汁中IgA和IgG浓度高于Con组(P<0.05),胆汁细菌培养阳性者胆汁中Ig浓度略低于Con组 .Con组兔胆囊粘膜存在少量的Ig分泌细胞,BO组胆囊粘膜IgG和IgA分泌细胞无明显变化,B OI组Ig分泌细胞明显高于Con组(P<0.001),以IgG分泌细胞最为明显.以上结果提示 :兔胆红素钙结石成石过程中,血清和胆汁Ig有明显改变,而胆汁中Ig的含量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IgA在成石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自身抗体(ANA、抗ds-DNA、抗ENA)水平,并探讨两者与RA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等对40例初诊RA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清IgG、IgM、IgA和类风湿因子(RF)及自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用t检验和字2检验分析这些自身抗体与Ig水平的关系。结果RA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升高,与正常人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0例患者中有26例检出1种或多种自身抗体或RF,其中以RF检出率最高,为8例。患者中自身抗体或RF阳性组IgA水平高于阴性组(P<0.01);IgA水平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组自身抗体阳性率(83.3%,15/18)高于IgA水平在正常参考范围以内组(50%,11/22;P<0.05)。结论RA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与自身抗体阳性关系密切,血清IgA水平升高者自身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IgA水平在参考范围以内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浓度与胆汁成核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2例胆囊结石病人和22例正常对照组的胆囊胆汁进行观察及检测,以了解胆固醇结石组、胆色素结石组及对照组的胆固醇单水结晶(CMC)形成过程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 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胆汁中形成CMC,色素性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始终没有CMC的形成;胆固醇性胆囊结石组病人胆囊胆汁中IgM、IgG浓度高于色素性胆囊结石组及对照组,尤以IgG明显(P<0.001),三组胆汁中IgA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胆汁中IgG浓度与胆固醇单水结晶形成时间呈负相关(r=-0.899,n=25,P<0.001).结论:胆汁中作为促成核因子的IgG浓度升高可使 CMC形成时间缩短,其成核活性具有剂量效应关系.免疫球蛋白的增加可促进CMC形成,它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特异性胃动素(MTL)抗体,通过放射免疫法,对8例16~40周龄的人胎儿胃液、胆汁及胃粘膜、胆囊组织MTL含量进行探测。结果显示:MTL含量胃液为46.00±12.87pmol/L,胆汁为29.89±15.45Pmol/L;胃粘膜为1.34±0.45pmol/g,胆囊为0.87±0.32pmol/g.胃液、胃粘膜MTL含量分别高于胆汁及胆囊MTL水平(P<0.05)。相关分析显示:胃液与胃粘膜MTL含量,胆汁与胆囊MTL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N=8,r=0.8933,P<0.01;N=8,r=0.9016,P<0.01)。胃粘膜MTL含量与胎龄增长也呈显著正相关(N=8,r=0.7321,P<0.05)。  相似文献   

5.
四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分别用单免疫扩散法和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测定192例四种常见恶性肿瘤(胃癌、肺癌、乳癌和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IgG、IgA、IgM和IgE水平。结果显示,患者的IgG、IgA和IgE水平都增高,尤以IgG和IgE增高明显。发现肿瘤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IgG增高显著(P<0.01)。33例化疗后患者的血清Ig含量有明显下降,除IgE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外,IgG、IgA均在正常值范围。因而我们认为肿瘤患者的血清Ig含量与病情变化密切有关,对判断病情、疗效和预后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院自1957年1月——1963年8月在313次胆道手中,进行186次胆汁细菌培养,全部以第一次手术时,从总胆管或胆囊穿刺之胆汁培养为标准。其中151次有细菌生长,培养阳性率为81.2%。大肠杆菌单独生长者119次,占培养细菌生长中之78.8%,若将大肠杆菌与变型杆菌混合感染5例统计在内,大肠杆菌的总生长率占82.2%(表1)。  相似文献   

7.
应用显色基质法,对胆石症患者的结石,胆囊和胆管胆汁的内毒素含量进行了定量并与对照组胆囊胆汁做了比较。发现胆色素类结石内毒素含量显著地多于胆固醇类结石,胆石症患者胆囊和胆管胆汁内毒素也毒素也高于对照组胆汁。从而进一步证实细菌感染在胆色素类结石形成中的重要意义。作者提出细菌内毒素在胆色素结石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隔药饼灸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血清IgG、Ig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对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含量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核酪液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G、IgA的含量。结果隔药饼灸组和核酪液组血清IgG、IgA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饼灸组血清IgG、IgA的含量均高于核酪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能通过提高慢支模型大鼠血清lgG、IgA的含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从而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高复制,抗HBc阳性与抗HBc阴性的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指标,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把患者分为抗HBc阳性组和抗HBc阴性组,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ALT、HBVDNA定量、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mIL2R)、红细胞膜补体受体1型分子(CR1)的数量表达、血清IgM和IgG水平测定。结果:两组HBVDNA复制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ALT活性抗HBc阳性组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两组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IL2R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抗HBc阳性组血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抗HBc阴性组(P<0.01),mIL2R的表达显著低于抗HBc阴性组(P<0.01);血清IgM和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红细胞膜CR1分子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抗HBc阳性组红细胞膜CR1分子表达显著低于抗HBc阴性组(P<0.01)。结论:两组患者细胞免疫和RCIA功能均降低,体液免疫呈“亢进”状态,抗HBc阳性组优为显著。本研究对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47例原发性胆管结石病人术中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份3(C_3)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胆汁细菌培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此类病人胆汁中IgA含量明显增高,C_3明显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均明显增高,胆汁细菌检出率为95.7%,表明胆道体液免疫反应增加。提示胆汁的细菌感染、胆道局部免疫反应增强可能在胆道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动态观察胆红素钙结石成石过程中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在成石过程中免疫球蛋白的作用,将10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10),胆道不全梗阻组(BO组,n=45)和胆道不全梗阻加感染组(BOI组,n=45),动态检测实验组术后3、7、14和20天的胆汁,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胆囊Ig分泌细胞的含量,并比较其变化。结果:实验组各时相血清IgA浓度均明显高于Con组(p〈0.00  相似文献   

12.
杨清萍 《浙江医学》2013,(23):2065-2067,2102
目的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不同亚型的抗环瓜氦酸肽(CCP)抗体,探讨其在RA中的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35例RA患者、53例非RA的其他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CCP抗体-IgA、IgG和IgM,并用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IgM。结果RA患者血清中的抗CCP抗体-IgA、IgG、IgM的检出率分别为57.8%、73.3%、30.4%,均高于CT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患者的RF-IgM阳性者中的抗CCP抗体-IgA、IgG、IgM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RF-IgM阴性者(P〈0.05)。抗CCP抗体一IgA、IgG亚型在≥24个月、7~23个月病程组中的阳性率高于≤6个月组(P〈005),但≥24个月与7~23个月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一IgM在≥24个月的阳性率低于≤6个月组(P〈005),但7~23个月与≥24个月、≤6个月病程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抗CCP抗体一IgA、IgM对RA的诊断敏感度均低于抗CCP抗体-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抗CCP抗体-IgA、IgM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与抗CCP抗体-IgG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A患者血清中存在不同亚型的抗CCP抗体,抗CCP抗体-IgA、IgM在RA诊断中与IgG亚型有相似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研究精神分裂症体液免疫各项目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免疫学意义。方法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系统研究了患者及对照组IgG/C3-TCIC(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IgA/C3-TCIC、IgM/C3-TCIC水平与血清IgG、IgA、IgM及C3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健康人IgG/C3-TCIC、IgA/C3-TCIC、IgM/C3-TCIC水平与血清IgG、IgA、IgM及C3含量呈强弱不同的正相关;精神分裂症患者只显示IgG/C3-TCIC水平与血清IgG、C3呈负相关,其余均不相关。结论健康人Ig/C3-TCIC水平主要取决于血清总的IgG、IgA、IgM及补体C3的含量,而精神分裂症患者Ig/C3-TCIC水平的升降基本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变化无关。Ig/C3-TCIC可作为观察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4.
李德红  李勇  居军  鲁彦 《医学综述》2012,(21):3674-3676
目的比较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和RA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并探讨免疫球蛋白/补体与RA活动期的关系。方法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80例RA患者根据标准分为静止期组、活动期组和合并感染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C4的水平,并比较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与活动期RA和RA合并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RA活动期患者血清IgG、IgA、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静止期组,IgM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不高于静止期。RA活动期与合并感染组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无显著性差异。IgG、IgA与RA活动期及活动性指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高度相关性。结论血清IgG、IgA与RA疾病活动期有相关性,可作为RA活动期的观察指标之一,IgG、IgA、IgM不能作为区分RA活动期和合并感染的指标。补体不能作为判断RA处于合并感染、活动期或静止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北京地区随机人群,抗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人工合成主要表面糖蛋白(Re-combinant 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调查抗Pjr Msg、Ig G、Ig M和Ig A抗体水平,探讨人群感染Pj情况。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的Pj r Msg可溶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调查266例北京地区随机人群血清抗Pj r Msg Ig G、Ig M和Ig A抗体的检出情况。结果北京地区266例随机血清,抗Pj r Msg Ig G、Ig M和Ig 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42.5%(113/266),41.7%(111/266)和0(0/266)。其中同期Ig G阳性Ig M阳性、Ig G阳性Ig M阴性、Ig G阴性Ig M阳性和Ig G阴性Ig M阴性的检出率分别为17.3%(46/266)、25.2%(67/266)、24.4%(65/266)和33.1%(88/266)。40~50岁组的抗Pj r Msg Ig M抗体检出率为62.8%(59/94),分别高于20~29岁组的32.9%(28/85)(χ2=15.895,P=0.000)和30~39岁组的27.6%(24/87)(χ2=22.522,P=0.000)。结论北京地区成人抗Pj r Msg Ig G与Ig 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5%和41.7%,人群感染Pj后的Ig G或Ig M抗体阳性率高达66.9%,Ig A抗体没有检出以及Ig M抗体在高年龄组中检出率高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对银屑病患者55例、非银屑病皮肤科患者30例和骨科对照组患者43例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和淋巴细胞转换率变异性的统计学分析,并以情绪和社会生活事件为指标,探讨了银屑病的免疫学特征及与心理社会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各免疫指标变异性增加与心理 社会因素有关;慢性心理-社会应激通过导致其免疫功能紊乱及抑制是构成这种变异性增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庄奕宏  李春妹 《吉林医学》2006,27(7):732-73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体液免疫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色比浊法和速率法检测120例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00例正常孕妇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补体C3、C4和胆汁酸水平,并观察其与母婴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①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组IgG水平为(8.31±2.11)g/L,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0.1±1.87)g/L(P<0.05),IgM水平为(2.66±0.91)g/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1.61±0.81)g/L(P<0.05);②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gG和IgM水平分别与体内胆汁酸浓度(49.99±36.1)μmol/L呈负相关和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和0.327(P<0.05);③如将95%正常妊娠妇女体液免疫数值作为正常值范围,把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体液免疫异常组和正常组,则异常组流产、胎儿宫内窘迫、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大部分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的部分体免疫功能发生了改变,其异常程度与围生期母婴结局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10-113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Ig)检验对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间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收治的64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型组(n=36)和重型组(n=28);另外选择同期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三组的血清IgA、Ig M、IgG水平。与此同时,跟踪64例乙型肝炎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根据病情改善分为改善组(n=41)和未改善组(n=23),再对比两组的血清IgA、IgM、IgG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经检验,重型组的血清IgA、IgM、IgG水平高于轻型组、对照组(P0.05);轻型组的血清IgA、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跟踪、总结,6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有41例治疗后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改善组),23例治疗后未见明显有好转迹象(未改善组),改善组的血清IgA、Ig M、Ig G及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未改善组(P0.05)。结论 通过血清IgA、IgM、IgG水平的检测,能有效判断乙型肝炎的病情严重程度,也能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标志物之一,再结合总胆红素水平,可判定疾病治疗效果,免疫球蛋白检验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