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本研究是1例对毛毛虫恐惧的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初一女学生,因受毛毛虫惊吓而对毛毛虫或与毛毛虫有关的事物紧张恐惧,大大影响了求助者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求助者资料,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求助者及其家人商定,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主要运用了系统脱敏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消除了求助者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和回避行为,求助者情绪好转,能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咨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失眠背后性压抑者进行了个体心理咨询。求助者的主导症状即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是失眠,而引发主导症状的关键因素则是性压抑。运用以心理分析法为主的治疗,帮助其获得领悟。咨询后求助者表示在咨询中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3.
人际交往问题是大学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通过对1例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心理问题个案进行咨询,通过会谈法和调查法搜集求助者的资料后,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上的问题,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其情绪基本好转,取得了一定的咨询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本研究是1例因就业去向与父母意见分歧而引发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为大四女生吴某,因为父母在毕业之际为其安排回家乡就业,与自己意愿相悖,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失眠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焦虑、抑郁、躯体化,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采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为主,认知疗法为辅的咨询方法,经过4次咨询,求助者情绪好转,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增强了沟通技  相似文献   

5.
求助者为一名高三女生,因不懂拒绝他人的要求而产生心理冲突,出现焦虑、烦躁和睡眠不良现象,受此影响近1个月无法自行调节,主动前来咨询。经综合各方面诊断其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对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进行分析,代之以合理观念,并通过角色扮演使求助者学会有效地拒绝。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和睡眠问题基本解决,咨询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唐英 《校园心理》2012,(5):352-354
<正>本案例报告1名高等职业院校新生因适应不良而引发的心理困扰及咨询过程。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现实疗法,经过5次咨询,求助者的躯体不适改善,情绪好转,咨询效果明显。1一般资料求助者,女,16岁,五年制大专一年级新生,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无宗教信仰,无家族精神疾病史。  相似文献   

7.
新生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通过对1例新生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个案进行咨询,通过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和调查法收集求助者的资料后,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搭配放松训练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上的适应不良问题,使求助者重新恢复学习动力,达到最初设定的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新生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比较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通过对1例新生适应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个案进行咨询,通过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和调查法收集求助者的资料后,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搭配放松训练来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上的适应不良问题,使求助者重新恢复学习动力,达到最初设定的咨询目标。1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汉族,20岁,独生子,某高等院校大一新生,父母均为事业单位职员,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求助者身体发  相似文献   

9.
文梦雪 《校园心理》2012,(5):349-352
<正>本案例是一例由学校适应不良所导致的严重心理问题,咨询中主要采用现实疗法,以改变求助者过去消极逃避的行为反应模式为核心目标,并结合家庭作业鼓励求助者将咨询中建立起的新的、负责任的反应模式运用于实际生活,提高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完善人格。经过7次心理咨询,求助  相似文献   

10.
求助者李某,女,因临近高考,担心考试,月考成绩明显下降而失眠、头痛、精神紧张。通过主述和个人陈述,对求助者观察及参考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系统脱敏和放松训练对求助者进行了帮助,经过五次咨询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各量表分数也趋于正常,基本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实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此文为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一个高中男生李某,因考试成绩自以为低下,在班上被老师不重视,感到自卑,"抬不起头",以致害怕上学,对学校产生了恐怖.咨询师根据对小伟临床资料的整理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测验,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咨询过程经过评估,诊断与咨询关系的建立,心理咨询结束与巩固三个阶段.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李某调整认知观念,消除了小伟的不良情绪与行为,对改善求助者的自卑心理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2.
求助者,男,24岁,某高校三年级学生,近2个月以来,因情感问题出现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症状,并有报复性心理,导致情绪有波动。该求助者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助心理咨询师。据其心理问题的特征,采用针对此类问题最有针对性和效果的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定了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相似文献   

13.
求助者小段,女,17岁。因最近心情不好,又动手打人3次而咨询。求助者从小因体型肥胖,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爱发脾气、摔东西。与人争吵时。常动手打人。感到同学看不起自己,内心很痛苦,很希望与同学交朋友。但一直没有交上很好的朋友。求助者压抑、急燥、冲勤、性格内向。其父母急燥,冲勤,常采用打骂儿女的教育方式。咨询开始阶段主要引导求助者谈出自己的经历、经过的事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为了客观而准确的做出诊断,同时做了MMPI、SDS等测定。与求助者讨论分析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制定了可行的咨询目标。通过约12周的咨询,求助者对自己的家庭及情绪反应有了新的认识,学会了调节情绪的方法。纠正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恢复了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黄洁 《校园心理》2023,(2):145-149
本案例介绍心理咨询师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对1例贫困大学生人际适应不良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通过5次心理咨询,咨询师帮助求助者改变不合理认知,重新认识自我,缓解和消除了不良情绪和体验,求助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咨询效果良好。本案例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怀和心理咨询辅导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卉 《校园心理》2013,11(1):68-69
<正>求助者李某,女,因临近高考,担心考试,月考成绩明显下降而失眠、头痛、精神紧张。通过主述和个人陈述,对求助者观察及参考心理测验结果,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主要采用系统脱敏和放松训练对求助者进行了帮助,经过五次咨询后,求助者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各量表分数也趋于正常,基本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实现预期目标。1一般资料李某,女,19岁,高三学生,身高160cm,独生女。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经营一家面粉厂,和奶奶同住。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史。求助者出生在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父亲工作繁忙,但尽可能满足其物质需求,母亲管教比较严格。  相似文献   

16.
<正>本个案求助者是一名12岁的青春期女生,因成长经历以及与父母不良沟通方式等问题,出现学习动力减退、与父母关系紧张、作业拖拉等症状。首先通过摄入性会谈、他人反映、心理评估等诊断为心理正常的发展性咨询对象。然后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干预,逐步提升来访者的学  相似文献   

17.
当求助者带着自己的心理困惑走进心理咨询室时,他们的心情或许焦虑,或许忧伤,或许无奈,尽管他们不能想象接受咨询之后会怎样,但他们肯定是带着心理渴望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卢杰 《校园心理》2010,8(2):141-142
<正>在学校心理咨询逐渐开展的今天,性心理咨询已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本文介绍1例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报告。文章从求助者的背景资料、表现特征、家庭状况、个人成长史等入手,针对该求助者的特征,制定了咨询目标及方案,并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使求助者有了明显的改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是现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记述了一位女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问题及咨询的过程。咨询师通过系统了解与分析,确定了其主要问题,与求助者商定了咨询目标,利用合理情绪疗法对该求助者进行心理治疗,咨询效果明显,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当认知,减轻了焦虑,改善了睡眠,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20.
华玉婷 《校园心理》2013,11(1):70-71
<正>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通过对1例因新生入学不适应而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的个案进行咨询。在通过会谈法、调查法等方法采集求助者的临床资料后,深入探讨了求助者心理问题产生发展的原因,并运用心理咨询的一些原理、方法和技能,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1一般资料求助者王某,男,1992年出生,20岁,汉族,来自某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省份,现为某高校大一学生,未婚。家庭经济情况较好,无家族精神疾病及遗传病史,无躯体性疾病。精神状态正常,学习无动力,经常旷课,在寝室睡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