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的方式选择(附16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外科多种方式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65例,探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左后外侧切口胸腔内未闭动脉导管(PDA)结扎、缝扎术82例,切断缝合术35例;左后外侧切口胸膜外PDA结扎、缝扎术13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PDA缝闭术23例;左侧腋下直切口PDA结扎术10例,切断缝合术2例。结果165例无手术死亡,仅1例结扎术后导管再通。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动脉导管的粗细长短及并发症决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300例未闭动脉导管的手术治疗经验。300例中,合并其它先心病11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1例;另1例为他院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和再通。所有病例除4例为切断缝合外,均采用双重结扎法处理。全组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和假性动脉瘤发生。手术死亡3例,术后再通4例。作者认为,粗大导管伴肺高压者,术中降温、降压以及操作慎重细致并结扎紧密牢固可避免术中大出血和减少术后再通。  相似文献   

3.
自93年9月至94年12月,我院采用切断缝合术治疗12例动脉导管未闭,术中均控制性降压,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阻断导管时MAP为6.7-8kPa,手术效果满意。结扎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有可能出现术后再通,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因此,切断缝合术无疑是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269例未闭动脉导管的手术治疗经验。269例中,合并先心病11例,风心病二尖瓣狭窄1例,在他院手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和再通1例。所有病例除4例为切断缝合外,均采用双重结扎法处理。全组无术中术后大出血和假性动脉瘤发生。手术死亡8例,术后再通4例。作者认为,粗大导管伴肺高压者,术中降温、降压以及操作慎重细致并结扎紧密牢固,可避免术中大出血和减少术后再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手术治疗高危动脉导管未闭,窗型2例,粗大动脉导管6例人民,假性动脉瘤1例,动脉导管结扎术后再通2例,合并心内膜炎3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0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瓣下狭窄5例。方法 全部在浅低温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结果 术后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 ̄3年,心功能I级19例,Ⅱ级1例。结论 浅低温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动脉导管是治疗高危动脉导管未闭  相似文献   

6.
李德森 《医学文选》1999,18(3):458-460
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约占先心病的21%[1,2],以往最有效的方法是开胸手术治疗,但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大出血。此外,喉返神经的损伤、假性动脉瘤形成或动脉导管再通时有发生,严重的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有必要寻找安全系数大的非开胸的根治PDA方法。1967年,自Porstmann[3]首创了非开胸堵闭PDA获得成功以来,经过近30多年广大医务人员及科技工作者的努力,非开胸堵闭术治疗PDA得到不断地发展。目前,国内一些医院[4~9]亦开展了这个项目。现根据目前…  相似文献   

7.
Denis Browne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enis Browne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Denis Browne切口治疗52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手术过程与转归。结果本组全部病例术野暴露良好,术中出血量少,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无手术死亡及再通病例。结论Denis Browne切口隐蔽美观,并发症少,可在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弹簧圈封堵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方法和疗效。方法:PDA最狭窄处1.7~4.0mm(3.15±0.52mm)PDA长度3.0~12.6mm。采用Jackson可控制脱离,回收弹簧圈,经皮穿刺封堵动脉管未闭(PDA)。结果:封堵术后PDA完全闭塞,无并发症发生;3~12个月随诊未见残余分流及再通发生,疗效满意,结论:本方法是一安全,少创,有效的非开胸手术治疗PDA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1例的外科治疗阎德民谷春久张显清肖德绵袁翼华(第一临床学院心脏外科,沈阳110001)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治疗我院自1964年1月~1996年6月对84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动脉导管未闭236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56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5G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255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陈立波  张晓宏 《吉林医学》1995,16(3):139-140
我科在34年间,对719例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治愈710例,死亡9例(1.25%),术后喉返神经损伤9例,动脉导管复通4例,假性动脉瘤形成2例。本文认为复杂和重症病例在体外循环下施术较为安全,高龄或手术难度大者采用低温麻醉为宜,术中控制性降压是避免大出血的有效措施,导管切断缝合法可降低导管复通率与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12.
动脉导管未闭外科治疗的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外科多种方式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65例,探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 左后外侧切口胸腔内未闭动脉导管结扎,缝扎术82例,切断缝合术35例;左后外侧切口胸膜外PDA结扎,缝扎术13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PDA缝闭术23例,左侧腋下直切口PDA结扎术10例,切断缝合术2例。  相似文献   

13.
我院治疗8例大龄动脉导管未闭,最大年龄32岁,平均年龄24岁。大龄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危险性大,死亡率高,我院采用降压后靠主动脉一侧分离导管,带垫片10号丝线双重结扎导管,无一例破裂或再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PDA(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5年间对34例成人PDA的外科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的完整资料。结果:13例管型及漏斗型导管单纯用10^#丝线双重结扎,7例近主动脉端10^#丝线缝扎,近肺动脉端结扎,4例用垫卷置于导管上方压迫结扎,1例术中断裂后,两断端分别缝扎,1例同期行脾切除;合并其他心脏病的10例于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缝闭导管肺动脉开口;术合并大出血3例,其中单纯PDA2例,合并多瓣膜病变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喉返神经损伤、栓塞、灌注肺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15年无假性动脉瘤及再通发生。结论: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及术中认真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动脉导管未闭(PD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236 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进行PDA直视缝合术 56 例,经胸膜内结扎术170 例,经胸膜外结扎术10 例,心内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 235 例治愈,死亡1例,随访未发现导管再通及假性动脉瘤.结论 PDA一经确诊,即应积极手术治疗.确实可靠的降压对预防术中大出血保证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30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外科治疗情况。305例经左后外侧切口第4肋间进胸,用10号丝线结扎导管,15例在低温体外循环(CPB)下结扎导管,14例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缝闭导管。结果:随访3个月~14a,除6例有气急、心悸外,均恢复正常。结论:(1)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单纯PDA,可在学龄前择期手术;(2)抗心衰治疗无效的早产儿应急诊手术;(3)特殊类型的PDA应在体外循环下手术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闭合术后昏迷2例马拉提,乔峻,申康,高晓明(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作者采用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下手术治疗重症动脉导管未闭5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室缺10例,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再通1例,术后2例发生昏迷,现报告如下。本组2例均...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33例成人动脉导管未闭。其发病率占同期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19.9%。其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如下:1.动脉导管未闭(PDA),随着年龄增长肺动脉压力的逐渐增高,胸骨左缘2~3肋间的连续性杂音可发生变化,呈双期或单收缩期杂音。2.自幼出现症状的PDA病人,未闭导管的直径多较粗,成人出现肺动脉高压的未闭导管直径一般≥10mm。3.成人PDA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手术的危险性较之儿童期明显增加,应慎重。  相似文献   

19.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切断缝合中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观察陈帼芬赵文香曹守才(滨州地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滨州市256610)关键词硝普钠;动脉导管未闭;儿童我们在27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切断缝合手术中,应用硝普钠(SNP)行控制性降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  相似文献   

20.
采用左腋下小切口行地管切断连续往返式缝合术共治疗12例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DA)患儿,平均年龄8岁,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我们认为左腋征小切口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是一种适宜于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