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教学试验,对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选项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项目特点。运动处方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和指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高校健身锻炼方法与训练教学中应用运动处方教学研究,文章探讨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运动处方教学的教学方式具有着针对性强的特点,在高校的许多教学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深受高校各学科教师的喜爱,也更能够帮助高校的学生更快的掌握住课堂上的知识内容。截至目前为止,虽然处方教学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各个学科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是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应用还是相对较少。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仔细查询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具体结合了高校体育课的实际情况,对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地区自然通风体育馆为研究对象,用问卷和实测的方式分别采集了建筑内运动人群及观众人群的热感觉投票值和室内外热环境参数,初步建立了这两类人群的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和对应的热舒适范围。并通过对比,分析了两类人群的适应性热舒适模型和热舒适范围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自然通风体育馆室内运动人群的热敏感度0.326 6要小于观众人群的热敏感度0.379 9;运动人群和观众人群的中性操作温度都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前者中性操作温度高于后者,差值在0.80~1.48℃之间;运动人群和观众人群热舒适范围的上下限都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前者热舒适范围的下限与后者相似,但是前者热舒适范围的上限比后者高,差值在1.86~2.48℃之间。  相似文献   

5.
针对存在更复杂运动模式的无序运动人群密集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自适应聚类模型的分群检测算法.以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背景去除算法和自适应初始化聚类算法为核心,通过建立多层自适应聚类模型实现密集人群的分群检测.实验数据库选用了大量真实室内外密集人群运动场景视频,并通过大量对比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可靠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一种基于二维网格的自动视频对象分割及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网格的自动视频对象分割及跟踪方法。该方法首先检测图像中的特征点,然后将特征点分为运动和静止两类,再提取、构造粗糙运动对象轮廓,再进一步得出较精确的运动对象边缘,最后跟踪分割出的运动对象,实验证实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正>四川旅游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四川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建立,是全国第一所旅游类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以管理学科为重点,协调发展工学、人文等学科,突出旅游类、食品科学类、休闲运动类、语言与艺术类专业,培养旅游业、餐饮业等领域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高级人才。学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红岭路459号,占地面积700多亩。校园环境优美,已建成国家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是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其现实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将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和青年学子的价值认同。课题组随机选出湖南省8所高等院校师生作为调查对象,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主题,从“大学生的满意度和期望值”两个维度进行问卷调研和深度访谈。调查后,运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把脉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现实困境,找准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创新的着力点,实现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时代转型。  相似文献   

9.
由武汉工业学院完成的科研课题“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健身课教学模式研究”,通过了湖北省教委组织的鉴定。主要完成人员:周瑞琪,张选民,张明如,阎宗富,范正森,涂红艳,靳玲玲,周平安,龚艳,赵少平。该成果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对传统的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和“一刀切”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识性的改革。改革后,健身课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强身健体、健康第一”。研究的方法以采用实验对比法、问卷调查法等为主。授课形式采用运动处方教学为主。对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公共区域中的群体异常行为的自动识别,提出一种基于光流场向量的人群运动特征描述子。通过从视频中提出的光流场信息,用位置、运动向量、运动方向和运动强度4个维度构建描述子,使用K聚类算法对描述子进行聚类处理,并对K聚类之后的结果进行了运动角度与强度数据的合并处理,最终获得能够描述场景中人群的全局运动特征。在试验中,使用提出的描述子进行了异常行为检测,并与类似的异常检测算法进行了比较,获得了较好的异常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体医结合”课程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认为,该课程采用运动处方教学融合了医学教育的特点,体现了医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合新医改医学人才培养要求,是实现“体医结合”目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仅具有开医疗处方的能力、还有开运动处方的能力。这不但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拓展了空间,而且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在校期间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菜品的质量、不健康的膳食习惯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的身体发育,对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慢性病的不良后果。本课题组对大学生不良饮食习惯进行了调查,针对可能引起的慢性病制定了对应的运动处方,以帮助大学生通过相关的运动和养成健康的膳食习惯,树立健康的膳食观念。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体育健身指导系统进行研究,设计出包括健身者基本情况、运动处方、营养指导、运动监控以及健身效果评价的健身指导系统软件。  相似文献   

14.
小儿麻痹后遗症学生在体质与运动能力均比正常学生差,因此,研究一种适应小儿麻痹后遗症学生健身训练、防止肌肉继续萎缩的运动处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生脉散配方颗粒及加味方剂对小鼠的抗应激作用。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红景天组(阳性对照组)、生脉散组、益气生脉散组、活血生脉散组。分别连续灌胃给药7 d后,比较各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断头后张口喘气时间、低温环境生存率。结果生脉散配方颗粒及加味方剂均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耐缺氧时间,提高小鼠低温环境下生存率。在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方面,活血生脉散组与生脉散组具有显著差异;在提高小鼠低温环境生存率方面,益气生脉散组与生脉散组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生脉散配方颗粒及加味方剂对小鼠均具有抗应激作用,生脉散配方颗粒与丹参、黄芪配伍加味后分别增强了耐缺氧、耐低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体育运动能调节情绪,增进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文章针对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精神问题,着重阐明体育运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体育运动健心功效的原理和老年人运动处方的要素与锻炼心理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开设习题课的必要性,习题课的作用及增加习题课学时数的意义等方面论述了习题课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运动心脏研究提供更新的理论依据,在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中AMPK的表达,探讨不同运动训练强度对大鼠心肌AMPK分泌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中等强度运动组(ME组)和大强度运动组(HE组)AMPK含量表达升高.大强度运动组(HE组)升高较明显;中等强度运动组单磷酸腺苷激酶(ME组)呈升高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强度运动组(HE组)与中等强度运动组(ME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分析认为:大鼠经不同强度运动训练后,心肌组织中AMPK表达随运动训练强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递增趋势,相对于低强度运动训练,高强度训练对于大鼠心肌AMPK的影响更大.提示心肌AMPK表达对不同强度运动产生适应性改变,心肌通过增加AMPK表达适应强度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糖-蛋白质补充对一次性抗阻运动恢复过程的影响.文中以18名男子力量项目运动员在一次抗阻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分别摄入糖-高蛋白饮料(HP组=6人,糖:蛋白质=3∶1)、糖-低蛋白饮料(LP组=6人,糖∶蛋白质=6∶1)或纯糖对照饮料(C组=6人).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h和运动后次日晨采集血样,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谷丙氨酸转移酶(ALT)、尿素(BU)以及睾酮(T)和皮质醇(Cor).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后3h和运动后次日晨C组CK水平显非常著高于HP组和LP组(P0.01,分别),运动后次日晨LP组CK水平显著高于HP组(P0.05);运动后3hC组ALT水平显著高于HP组和LP组(P0.05,分别);运动后即刻C组Cor水平显著低于HP组和LP组(P0.05,分别);各时间点T、AST及BU水平组间比较无差异性.摄入糖-蛋白质饮料能促进男性力量项目运动员抗阻运动后机体运动能力的恢复和提高.摄入糖-高比例蛋白质更有利于运动后疲劳的恢复和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