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海淀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啮齿类动物中汉坦病毒(HV)的自然感染情况,为HFRS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在海淀区捕鼠,捕获的啮齿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并解剖取肺脏,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结果在辖区内共捕获啮齿类动物2属3种225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该区HV自然感染率范围为4.60%-20.00%,平均6.22%。其中不同鼠种自然感染率褐家鼠为6.96%,小家鼠为6.06%,黑线姬鼠为0。结论海淀区啮齿类动物自然感染HV普遍,主要存在以家鼠属为宿主的HV感染。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至1986年2月对咸阳机场地区进行了啮齿类动物种群分布,季节消长调查。共布夹3640个,捕获鼠207只,总捕获率为5.69%。初步掌握了该地区啮齿类动物有3科5属6种。本地区啮齿类动物季节消长从4月至9月持续在10%以上,优势种为小家、大仓、黑线姬和黄胸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口岸地区啮齿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物本底属种和自然感染鼠疫情况。方法从口岸货场区、蒿属草荒漠区、禾本科草场区和丘陵区捕获啮齿动物并采集体表寄生物。在镜下进行分类鉴定;用正向血凝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啮齿类动物52只,隶属1目3科7属9种。检出27只染蚤鼠,9种96只寄生蚤。检出17只染螨鼠,采获8种119只寄生螨。共采集啮齿动物腹腔血52份,用正向血凝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能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啮齿动物体外寄生物在该口岸均有分布,故对其流行病学意义应深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1鼠情监测1.1旱獭密度调查调查区内均有旱獭分布,呈带状、岛状分布。70年代中后期的灭獭拔源效果显著,除湖南深山丛部分地带外,多呈低密度分布。3年4个监测面调查1220公顷,见獭102只,平均密度为0.084只/公顷,详见附表。1.2啮齿类动物调查3年按不同生境布放2033夹次,捕获103只,捕获率为5.07%,其中高原鼠兔4.9%,达乌尔鼠兔、根田鼠0.2%。此外,调查区内3年得可检材料高原灰尾兔28只,鹰11只,艾鼬4只,香鼬3只,赤狐2只,土逊2只,绵羊1只,百灵鸟1只。2媒介监测2.1旱…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霍尔果斯口岸啮齿类动物的种群及密度,为科学地灭鼠和传染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诱饵采用新鲜的油炸花生米。[结果]共捕获啮齿类动物45只,隶属于3目(啮齿目、兔形目、食虫目),6科(鼠科、睡鼠科、跳鼠科、仓鼠科、鼩鼱科、兔科),9种(柽柳沙土鼠、红尾沙土鼠、小林姬鼠、灰仓鼠、林睡鼠、小五趾跳鼠、小家鼠、草兔、臭鼩鼱),以柽柳沙土鼠为优势种,密度为6.00%。[结论]该口岸啮齿类动物种群繁盛,鼠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中俄边境中部地区不同生境鼠类初步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2008年中俄边境中部地区不同生境鼠的种类组成和携带体外寄生虫的情况。方法采用夹夜法捕鼠。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啮齿类动物4科7属计266只,同时捕获啮齿类动物的体外寄生虫蚤371只、螨133只、蜱1只。4种生境分布的鼠种的多样性不同,田地的鼠种多样性最高,其次为草地及林区,口岸的鼠种最为单一。同时,所有生境下捕获黑线姬鼠占21%,黑线仓鼠占21%,长尾黄鼠占16%,东方田鼠占13%,大林姬鼠占11%,棕背鼠平占10%,花鼠占7%及褐家鼠占1%。结论为中俄边境地区深入开展鼠类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口岸地域啮齿类动物及其体外寄生物本底和自然感染鼠疫情况,控制口岸疫情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从口岸货场区和居住区、蒿属草荒漠区、农田区和荒漠戈壁区捕获啮齿类动物并采集体表寄生物,在镜下进行分类鉴定;采集动物腹腔血,用正向血凝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啮齿动物115只,隶属1目3科8属9种。共采获37只染蚤鼠,其寄生蚤隶属10属11种104只。采获7只染螨鼠。其寄生螨隶属4属5种17只。采集啮齿动物腹腔血115份,用正向血凝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能传播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啮齿动物体外寄生物在该口岸均有分布,故对其流行病学意义应深入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区的鼠种构成及汉坦病毒(hantavirus,HV) 自然感染状况,探索肾综合征 出血热疫源地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夹夜法开展啮齿类动物监测,采集鼠肺样本及鼠血样本;采用间接免 疫荧光法(IFA)检测汉坦病毒抗原及抗体。结果 共捕获啮齿类动物9 种400 只, 总捕获率为6.47% (400/6180),其中社鼠(39.50%)和黑线姬鼠(24.00%)为优势鼠种;不同年度、地区捕获率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χ 2=88.69,犘=0.00;χ 2=94.85,犘=0.00)。HV 抗原总阳性率为1.25%,HV 抗原阳性样 本分别为社鼠和黑线姬鼠,带毒率分别为2.53%、1.04%;HV 抗体总阳性率为7.75%,HV 抗体阳性样 本分别为社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阳性率分别为12.66%、9.38%、5.88%。结论 北京市密云区存在 野鼠型HV 自然疫源地,应进一步开展人群HV 感染风险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汉坦病毒;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监测;捕获率;自然感染 中图分类号:R373.3+2;S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7 0538 03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龙岩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类的种群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龙岩市监测点鼠疫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合计捕获鼠形动物3305只,隶属2目2种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2899只,食虫目动物406只,鼠密度为4.32%,黄胸鼠密度为2.17%。3305只鼠形动物中,染蚤鼠1674只,捡获蚤5353匹(包括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染蚤率为50.65%,总蚤指数为1.62。黄胸鼠蚤指数为1.93,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1.68。室内游离蚤指数为0.05。检测鼠疫宿主动物血清3289份,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检测肝、脾1551份,鼠疫F1抗原全为阴性。[结论]黄胸鼠是龙岩市的主要鼠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黄胸鼠密度及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均超出鼠疫控制标准。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鼠类种群、密度及鼠疫监测情况。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01只.隶属2目2科4属7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全年平均鼠密度为8.48%,夏秋两季为鼠密度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1997年4~6月,昆明卫生检疫局对昆明机场鼠密度进行了调查,共放置鼠笼和鼠夹259个,捕鼠64只,捕获率为24.7%。其中家栖鼠类52只,捕获率34.7%(52/150),野栖鼠类12只,捕获率11.3%(12/106)。捕获的鼠种有:褐家鼠45只(70.3%)、黄胸鼠12只(18.8%)、小家鼠1只(1.6%)、齐氏姬鼠2只(3.1%)、大绒鼠1只(1.6%)和鼩鼱3只(4.7%)共6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厦门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结果捕获鼠形动物481只,分属2目2科3属5种。其中啮齿目动物428只,食虫目动物53只,家栖鼠密度为5.07%,黄胸鼠密度为1.00%,野栖鼠密度为4.57%。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22%,总蚤指数为0.01。未查出鼠疫F1抗体和抗原。结论褐家鼠仍是厦门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现象,局部黄胸鼠密度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1994年春季对贵阳磊庄机场口岸的鼠密度和鼠种的调查情况.捕获鼠形动物206只。类属2目3科5属7种,室内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室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1995年春季对平洲客运港区鼠密度、种群构成和生境分布的调查结果。共捕鼠形动物112只,类属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5种(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黄毛鼠.臭鼩鼱),室内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室外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15.
深圳机场鼠类种群及密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深圳机场建成通航后鼠类种群和密度的调查结果.共捕鼠52只,经鉴定.鼠种类分为2目2科3种,优势种群为褐家鼠.室外平均鼠密度为6.05%,室内平均鼠密度为9.86%.这些数据的获取,为今后深圳机场鼠类的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区特殊行业鼠类侵害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摸清城区特殊行业鼠类侵害现状及发生鼠害的原因,为有的放矢的降低鼠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城区饭店,副食店,综合商店及五金百货商店作为4类行业,用夹日法调查鼠密度及鼠种。结果:4类特殊行业平均鼠密度为1.83%,其中综合商店密度最高,为2.83%,其次是饭店为2.01%,五金百货商店及副食品店较低,分别为1.51%及1.31%。共捕鼠136只,其中褐家鼠106只,小家鼠24只,黑线仓鼠2只,北小麝Qu只,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77.94%。结论:城区饭店,副食店,综合商店及五金百货店等特殊行业鼠类侵害较重,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单位环境阻力小,鼠容量高;其次是未开展统一的灭鼠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褐家鼠不育雄性的社群生殖行为。方法 (1)春季将30只雄性褐家鼠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不育高等位鼠2只、多数低等位鼠5只、少数低等位鼠2只,混以普通可育鼠4、1、4只作为1~3组,不育鼠6只和正常可育鼠(对照)6只为第4组和对照组,观察其追逐、斗殴、爬跨行为。(2)将上述各组鼠与未孕雌性鼠10只同笼饲养12h,2周后处死,观察鼠受孕率及胎仔数。结果 (1)高等位组,鼠追逐、斗殴行为分别为71.4、23.5次/5min,孕率1/10;多数低等位鼠则为17.9、11.02次/5min,孕率4/10;少数低等位鼠为67.4、20.9次/5min,孕率1/10;不育组鼠为64.4、22.0次/5min,孕率为0;对照组孕率为7/10;(2)爬跨行为,高等位组为11.7次/5min,低等位鼠、少数低等位鼠、全部不育鼠分别为17.0、11.0、12.4次/5min;(3)经统计学处理,确认有高等位鼠存在组,攻击行为频次明显增强,交配行为频次减少,而低等位组则相反。结论 不育处理后社群生殖行为(雄性功能)未受影响,由于不育高等位鼠的“竞争性繁殖干扰”与不育的双莺作用,促使群体孕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日照口岸媒介生物本底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鼠类调查采用夹夜法;蝇类采用蝇笼诱捕法:蚊类采用紫外线灯诱捕法;蜚蠊采用粘蟑纸粘捕法。结果捕获鼠类102只,隶属2目2科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年平均鼠密度为1.01%。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3.53%,蚤指数0.24;捕蝇13291只,隶属5科29种,格氏丽蝇、丝光绿蝇为优势种群,蝇类平均密度为92.3只/笼;捕蚊465只,隶属1科3属8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群:捕蜚蠊279只,均为德国小蠊,阳性侵害率平均为9.72%。结论鼠密度呈降低的趋势,说明近几年的防制措施得力,鼠体染蚤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应用鼠类调查常规方法对珠海香洲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共捕鼠47只。隶属2目2科3属5种,其中以黄毛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同时使用敌鼠钠盐谷毒饵进行灭鼠,鼠密度由投饵前10.66%下降至投饵后0.99%,灭鼠率90.71%。灭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南昌李家庄口岸啮齿动物的密度及种群构成,1995年9月~1996年5月共捕获啮齿动物115只,隶属2目2科4属6种,即:黄毛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小家鼠、臭鼩鼱;其密度为4.95%,以黄毛鼠为优势鼠种。并对捕获的115份鼠肺标本进行了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抗原的检测,阳性率为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