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本试验通过研究KAIl(Kang-ai-1)、intergrinα5 β1和FAK基因编码的蛋白(focal adhesion kinase)产物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非瘤肺组织、原发癌和转移癌中KAI1、intergrinα5 β1和FAK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非瘤肺组织、肺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癌中KAIl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24.7%和0%,(P〈0.01)。intergrinα5 β1分别为0.0%,49.4%和83.3%(P〈0.01),FAK分别为10.0%,48.3%和83.3%,(P〈0.01),3个指标在三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KAI1和intergrinα5 β1及FA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密切相关。KAIl与intergrinα5 β1呈显著负相关,intergrinα5 β1与FAK呈显著正相关。结论KAIl与intergrinα5 β1、FAK的异常表达与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这3项指标对预测肺癌的进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在NSCLC患者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6例NSCLC和40例正常肺组织中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NSCLC组中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4%和37.7%,对照组中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0.0%,2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DH1蛋白和KAI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NSCLC组织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TNM分期高低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等级相关分析证实在NSCLC组织中ALDH1蛋白与KAI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异常表达的ALDH1和KAI1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展、浸润和转移等过程;在NSCLC患者中联合检测ALDH1和KAI1蛋白的表达有益于早期预测其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1(KAI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7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χ2=12.22,P<0.0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手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2χ=10.80~14.91,P<0.01)。结论KAI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AI1/CD8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在癌细胞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NSCLC原发灶及2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结果 KAI1/CD82蛋白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32.26%,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85.0%, P<0.01).KAI1/CD82蛋白在低分化、TNM分期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肿瘤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22例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表达水平配对比较分析,淋巴结转移灶中KAI1/CD8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原发灶(P<0.05).结论 KAI1/CD82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了NSCLC的恶性进展,可作为判断NSCLC早期侵袭、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KAI1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60例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病例150例正常粘膜中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粘膜(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结论KAI1蛋白低表达与食管癌的癌变和淋巴结转移有关,KAI1的功能下调使得细胞具有恶性侵袭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低氧培养条件下肺癌细胞株及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ranswell侵袭小室测定法检测缺氧对肺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分别采用RT-PCR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法测定缺氧条件下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446及60例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HIF-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两种肺癌细胞系在缺氧下侵袭力较正常时增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肺癌细胞的HIF-1αmRNA和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或P<0.01).肺癌组织中HIF-1α的mRNA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5.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的30.0%、20.0%(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中晚期(Ⅲ~Ⅳ期)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早期(I-Ⅱ期)(P<0.05).结论:氯化钴诱导缺氧上调HIF-1α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使之进一步耐受缺氧.HIF-1α的过表达参与了肺癌的侵袭转移,HIF-1α可成为判断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中的蛋白表达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浸润性宫颈癌、15例原位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采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E7和HPV18E6/E7的DNA状况。结果宫颈浸润癌及原位癌组织中的KAI1蛋白表达与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相比明显下调(P<0.05),原位癌与浸润癌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16E6、E7和HPV18E6/E7在浸润性宫颈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1%、54.3%和12.9%,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与宫颈癌中的KAI1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中呈下调表达,HPV16E6、E7和HPV18E6/E7感染不影响其表达。  相似文献   

8.
KAI1、MMP-9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AI1、MMP-9蛋白表达及其在乳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106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良性乳腺组织中KAI1、MMP-9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KAI1、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2%、81.1%,30例良性乳腺组织中KAI1与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与MMP-9的表达分别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联性(P<0.05); MMP-9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联性(P<0.05).KAI1与MMP-9呈负性相关.结论:KAI1、MMP-9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价乳腺癌的进展与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找能预测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GAC)浸润、转移及预后的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5例胃腺癌和50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抗癌1号(KAI1)、CD34及D2-40的表达。通过CD34的阳性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通过D2-40的阳性表达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 vessel density,LVD)。分析KAI1、MVD及LVD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胃腺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KAI1的阳性表达率、MVD和LVD分别为92.0%、 (9.2±7.8)/低倍镜(LP)和 (7.5±7.6)/LP;在GAC组织中,KAI1、MVD和LVD分别为37.2%、 (21.6±9.1)/LP和 (22.6±12.7)/LP,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的表达水平、MVD及LVD的高低与肿瘤细胞的p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有关(P<0.05);KAI1的表达与MVD及LVD呈负相关,MVD与LVD呈正相关(P均<0.05)。Cox回归分析示KAI1的表达、MVD及pTNM分期是影响GA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VD≥22组和LVD≥23组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MVD<22组和LVD<23组的患者(P<0.01);KAI1表达阳性的患者其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患者(P<0.01)。结论 早期联合检测KAI1、CD34及D2-40对GAC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KAI1/CD82和P5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KAI1/CD82和P53在人类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人非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的KAI1/CD82及P53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KAI1/CD82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6%,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56%。KAI1/CD82与NSCLC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癌组织中的KAI1/CD82低表达与P53高表达之间有相关性。结论KAI1/CD82低表达和P53蛋白的高表达在NSCLC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KAI1/CD82和P53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转移预测、恶性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P53可能参与调控KAI1/CD82在肺癌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KAI1转移抑制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与宫颈鳞癌KAI1蛋白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石蜡切片KAI1蛋白表达,样本包括正常对照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20例,宫颈癌组织20例。结果KAI1蛋白表达与宫颈组织恶化有关,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90%、4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表达与CIN分级无关,Ⅰ、Ⅱ、Ⅲ级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有关,高分化组较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宫颈癌按临床分期不同期别越早表达率越高(P〈0.05)。KAI1在未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KAI1基因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蛋白表达强度与宫颈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转移均有关,提示KAI1变化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对其检测及进一步研究可能会从一定程度上预测宫颈癌侵袭转移潜能,并作为未来分子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和分期肺癌组织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5(ARK5),Integrin β1和MMP93种细胞因子表达高低的检测,探讨其与肺癌粘附、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和肺癌组织ARK5,Integrinβ1和MMP9的表达.结果 肺癌组织ARK5,Integrinβ1和MMP9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鳞癌与腺癌、大、小细胞癌中ARK5,Integrinβ1和MMP9的表达分别比较均P<0.05,而腺癌、大、小细胞癌三者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低分化癌ARK5,Integrinβ1和MMP9表达均高于高、中分化癌(P<0.05),而高、中分化癌之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肺癌伴有淋巴结及远处浸润转移者ARK5,Integrinβ1和MMP9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及远处浸润转移者(P<0.05),同时在Ⅲ期和Ⅳ期中这3种细胞因子表达均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结论 ARK5,Integrinβ1和MMP9的表达在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中增高,尤其在低分化及伴有淋巴结及远处浸润转移者中明显增高,但在鳞癌中增高不明显,提示这3种细胞因子的高表达与低分化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粘附、转移的能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TA1及HIF-1α蛋白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9例肺癌组织中MTA1及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肺癌组织中MTA1和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24%和50.85%,MTA1的表达与各种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未见明显相关性.HIF-1α在低分化肺癌组低于高、中分化肺癌组(P<0.05).MTA1蛋白表达与HIF-1α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MTA1、HIF-1α在肺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是促进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FAK、Paxillin和MMP-9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ESCC组织、2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36例健康食管黏膜组织中FAK、Paxillin及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3种蛋白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FAK、Paxillin及MMP-9蛋白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和Paxillin蛋白表达与ESCC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MP-9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MMP-9与FAK、Paxill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299和0.464,P值分别为0.022和0.000).结论 FAK、Paxillin及MMP-9的高表达可能在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KAI1基因的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屎路上皮癌组织及其正常尿路上皮黏膜中KAI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KAI1基因平均模板量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正常尿路上皮黏膜的表达(P<0.01),且随着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高及淋巴结转移的出现,KAI1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KAI1蛋自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尿路上皮黏膜(P<0.01);随着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的升高,KAI1蛋白的表达逐渐减少(P<0.05或P<0.01);KAI1在浸润性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表浅性癌病例(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KMI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下调与尿路上皮癌分化、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有望成为评判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KA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KA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对10例正常人及51例胃癌患者组织中的KAI1蛋白表达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及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KAI1蛋白表达,胃癌伴淋巴结转移的KAI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表达的降低或缺失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明显相关;KAI1蛋白表达阳性者和阴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82.3%和49.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KAI1蛋白低表达在胃癌的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KAI1/CD82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41例大肠癌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其中高分化腺癌74例,中分化腺癌90例,低分化腺癌42例,未分化腺癌35例;肿瘤位于黏膜层(T0)88例,黏膜下层(T1)19例,肌层(T2)55例,浆膜层(T3)42例,侵及外周组织(T4)37例.血道转移14例,淋巴道转移44例,种植性转移4例.结果KAI1/CD82蛋白的表达随大肠癌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的增高而降低.临床分期有淋巴道和血道转移者KAI1/CD82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无转移者(P<0.01).结论大肠癌浸润和转移可能与KAI1/CD82基因的低表达或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组织中KAI1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KAI1基因的表达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KAI1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在食管癌组织及其正常黏膜中,KAI1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黏膜(P<0.05),但KAI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癌变可能与KAI1蛋白的低表达有关,但与KAI1 mRNA的表达无关,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翻译后修饰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KAI1基因在人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RT-PCR法检测45例大肠癌组织及转移灶并以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KAI1mRNA半定量分析。结果本组中40例大肠癌组织KAI1mRNA表达水平比相应的正常大肠粘膜高(P<0.01)。大肠癌组织KAI1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Dukes'分期呈负相关(r=-0.474,P<0.01),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r=-0.566,P<0.01)。伴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KAI1mRNA表达水平比不伴淋巴结转移的低(F=20.228,P<0.01)。转移淋巴结的KAI1mRNA表达比相应的原发灶表达降低(P<0.05)。结论KAI1mRNA表达降低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KAI1基因在人大肠癌中起转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CD24蛋白和黏着斑激酶(FA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二步法检测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30例非瘤乳腺上皮组织中CD24和FAK的表达,并分析CD24和FAK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在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24和FAK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2%(75/86)和72.1%(62/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24在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在肿瘤不同分化程度间、不同临床分期及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24和FAK表达呈正相关(rs=0.222,P<0.05).结论 CD24和FAK的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了解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