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提高河流健康评价精度,将模糊理论中的三角模糊数引入盲数系统,形成延拓盲数理论。基于延拓盲数理论构建河流健康评价模型,并采用网络分析法(AN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结合通榆河的实际状况,展开河流健康评价,得到各评价指标的分值及不同评价等级的隶属度,从而确定通榆河的河流健康等级为"Ⅲ"类。河流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生态系统薄弱,应进一步加强河流的修复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多指标评价法对蔷薇河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分为"病态、不健康、亚健康、健康、很健康"5个等级,构建了单一目标层、5个准则层和16个具体指标的健康河流评价体系,并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得出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蔷薇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指数为3.02,即蔷薇河处于健康状态,但已接近亚健康状态。此评价方法可为同类其它河流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毛祁河实际情况和城市河流特点,从防洪排涝、河流景观、生态环境、社会服务、河道管理5个方面构建毛祁河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并对毛祁河治理前后各指标和总体康复程度利用综合集成赋权-物元可拓模型科学评价。研究表明:生态治理前、后毛祁河健康程度为"病危"和"特别健康"等级,通过总结和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治理后管理建议措施;研究成果可为毛祁河生态治理及其它城市河流健康评价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廊坊市凤河为研究对象进行河流健康评价,为给凤河今后的河流健康治理提供方向,实现当地河流水生态健康发展的目标。在较为完善的评价标准基础上通过逐项评价和AHP-模糊数学模型评价2种方法对凤河进行科学、合理、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河流健康评价。构建了涵盖“盆”“水”生物、社会服务功能的4个准则层及对应下属12个指标层的评价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在逐项评价法中凤河健康状况为健康,在AHP-模糊数学模型评价中凤河隶属于“非常健康”等级测度0.411 0,隶属于“健康”等级测度为0.343 8,隶属于“亚健康”等级测度为0.223 9,隶属于“不健康”等级测度为0.021 3,隶属于“劣态”等级测度为0,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河流域在河岸带宽、底泥污染物、水质方面等方面表现不佳。提出的评价方法为受城市影响大、人工化高的河流开展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大沽河流域水资源,构建了流域地表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基于集对分析理论,考虑各评价指标等级标准边界的不确定性,建立了熵权多元联系数耦合计算模型。将该方法应用于大沽河流域,得到流域地表水环境健康评价指标联系数计算结果。结果表明:2015年大沽河流域Ⅰ区(莱西市)、Ⅱ区(平度市)、Ⅲ区(胶州市、黄岛区)、Ⅳ区(即墨市、城阳区)以及Ⅵ区(莱阳市、招远市、莱州市)的地表水环境处于"健康"状态,Ⅴ区(高密市)以及整个流域处于"亚健康"状态。青岛市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使得流域地表水环境得到较大地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整个流域的地表水环境健康水平,应针对流域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直观地从评估值看出河流健康状态,提出等级指示值和河流等级类别指标值改进突变模型。根据河流受人类社会活动负面影响的程度和流域规模将河流划分为四类三级,构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不同等级类别的评价标准,提出河流等级类别指示值改进最终结果,并运用改进的突变模型对潮田河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潮田河健康综合评价结果为-0.029C2,河流属于县级Ⅱ类,处于亚健康状态;潮田河正从亚健康向基本健康状态转变,实施河湖长制以来潮田河健康状况越来越好;河流形态结构完整性问题突出,建议加强对河流水工建筑物或设施的改造,增添鱼类洄游通道并保证其能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是中国经济社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科学评价太湖流域河流健康状况对其河长制工作开展、居民幸福指数提升等有重要意义。研究依据水利部、浙江省相关规定和要求及太湖流域河流特征,构建了含水文水质、生境结构、水生生物、社会服务和河流管理5个准则共13项指标的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Delphi法确定了各准则及指标权重,明确了等级划分标准;同时以湖州市长兴港河流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科学、客观地评价太湖流域河流健康状况;长兴港整体为“绿色”健康水平,但河流连通性等仍需进一步改善。研究成果可为太湖流域河流健康评价提供方法及案例参考,进而为流域水生态修复和河流健康保障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进传统的随机森林算法,对江苏省通榆河的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建立了包含18个具体指标的通榆河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分为"病态、微病态、亚健康、微健康、健康"5个等级。模型改进结果表明,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IRF)较传统的随机森林(RF)算法和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ANN-RBF)在模型误差和计算效率上均有明显提升,算法性能得到较大改善;评价结果显示,通榆河在2016~2018年的水生态健康状况分别为微病态、亚健康、微健康,整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改进的模型可为相关评价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耿芳  董增川  徐伟 《水资源保护》2016,32(6):131-135
以黑龙江上中游为例,研究国际界河的河流健康评价。为了全面衡量该过程中的随机性与模糊性,将云模型引入河流健康评价。基于水文特征、形态特征、水体特征等7个层面选取了16个指标构建了黑龙江上中游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年为典型年对其进行了河流健康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上中游2013年河流健康等级为"中"。分析了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河流治理措施:加强水污染控制、加固沿岸堤坝、退耕还林恢复湿地、实施生态调度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城市河流特点和许昌市饮马河的实际情况,文章建立了基于综合集成赋权和物元理论的城市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模型,构建了饮马河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饮马河治理前后各项指标和总体健康程度。结果表明:饮马河生态治理前河流健康等级为"病危",生态治理后河流健康等级为"特别健康"。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饮马河河流生态治理提供依据,并对治理后管理提出建议。研究结果也为其他城市河流健康评价和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考虑反映河流系统的动力状况、水质状况、河流地貌和生物指标状况、河流服务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了河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理论的河流健康状况多层次评价模型,给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标准和权重。以海河三岔口河段为例,应用已建的河流系统健康状况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河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能定量地从各层次分项指标和总体角度反映河流健康状况,可为河流管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确定有效指示河流健康状态及其变化的关键因子并进行评价,对于干旱内陆河流生态水环境保护与河流适应性管理至关重要。以叶尔羌河干流卡群-艾里克塔木河段为对象,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下简称PSR模型)和"可达最佳状态"参照标准选择23项指标构建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组合赋权和有序度熵模型对现状水平年叶尔羌河河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叶尔羌河干流卡群-艾里克塔木河段综合健康指数0.529,评价等级为亚健康状态(Ⅲ级),分河段卡群-依干其(S1)综合健康指数(0.546)略优于河段依干其-艾里克塔木(S2)。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河流健康受到威胁,需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13.
河湖健康评估是河湖生态保护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工作,是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重点介绍全国河湖健康评估工作的技术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构建了包括水文水资源、河湖物理形态、水质、水生生物及河湖社会服务功能五个方面的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5个等级的河湖健康分级标准,形成了系统的河湖健康调查评价方法,采用该标准与方法,在全国36个河湖(库)水体进行了河湖健康评估。实践证明,全国河湖健康评估提出的河湖健康内涵及评估指标体系能够系统表征我国河湖生态及功能特点,指标总体科学合理,整套技术方法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包括生境多样性指标、河流水质指标、河口径流指标、森林覆盖率指标、地下水超采率和河流纵向连续性指标等河流生态功能指标进行分析,考虑各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作用确定指标权重,并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利用滦河流域有关成果调查和资料,对滦河河流生态功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介于一般与较差之间。该评价方法考虑了多项影响河流生态功能的因素,因此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河流生态功能,可为河流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汾河上中游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综合整治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依据汾河流域2016年水生态监测数据,从涵盖水体物理化学和水生生物特性等方面构建生态系统健康的候选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与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得出包含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鱼类多样性指数、石油类、溶解氧、硝态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氟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锌、铬、铜和镉这15个指标构成的河流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方法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评判综合多指标条件下的河流健康等级情况。结果表明:汾河上中游流域的37个采样点中"健康"等级有12个,"亚健康"等级有1个,共占35%;"一般"等级有7个,占19%;"较差"和"极差"等级采样点为17个,占46%。其中健康与亚健康等级采样点均位于汾河上中游北部地区,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而较差和极差等级主要位于汾河上中游流域南部河段,城市生活及工业畜牧业排污是导致河流健康受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从水文完整性、化学完整性、形态结构完整性、生物完整性及社会服务功能5个准则层出发,构建了渭河流域甘肃段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和Critic法的组合赋权法和模糊物元可拓模型计算河流健康状况评价等级,对渭河流域甘肃段河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并结合障碍诊断模型,分析了该研究区域河流健康突出问题。结果表明:2017—2019年渭河流域甘肃段干流河流健康等级均为亚健康状态,且呈现小幅好转趋势;5个准则层中化学完整性表现最差,流域治理应重点关注河流水质治理;评价河段的敏感度指标与水文、化学、生物完整性相关,是提高河流健康水平最有效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河流管理质量,在已有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尺度划分的河流健康评价理论。以滦河为例,建立了其上游、中游和下游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改进的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对滦河河流生态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滦河上游、中游、下游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健康,滦河全河总体为轻度疾病状态,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方法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可用于其他区域的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18.
河流健康指标是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和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标尺,是准确、全面评价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基础。国内现有河流健康指标大多针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性,而对河流的功能性关注不多。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外河流功能性指标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并对两种的典型功能性指标的应用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介绍。以日本大山川减水河段环境流量修复为案例,使用典型功能性指标和结构性指标对环境流量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流功能性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对流量变动的响应。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我国河流健康评估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淮河中上游水生态健康影响因子及其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其亭  陈豪  张永勇 《水利学报》2015,46(9):1019-1027
在对淮河中上游10个断面水体理化指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栖息地状况等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提出的河流水生态健康定义,采用频度统计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健康评价标准体系;运用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法和水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对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60%的监测断面处于"亚病态"或"病态"水平,其中监测断面D5(槐店闸)处于"病态"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该河段水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监测断面D5是"重污染"。研究表明淮河中上游水生态退化较严重,需要加强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