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就是与语言大师对话 我国教育专家严凌君老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朱永新先生也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社会愈加呼唤阅读素养、人们更加期盼阅读能力的今天,作为学习与阅读主体的广大中学生们的阅读现状是怎样的?他们的阅读成效又如何呢?经过对三届高中毕业生阅读情况的跟踪调查,笔者初步得出结论:科学、合理的阅读,促进  相似文献   

3.
阅读是人们搜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有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个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一个人将来事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小学生对外界充满好奇,  相似文献   

4.
一在许多场合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最重要的精神生活内容之一。我们有过崇尚阅读的时代,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民阅读量持续下降,阅读的品质也不断  相似文献   

5.
钟文艳 《江西教育》2007,(11):24-24
阅读就是与语育大师对话 我国教育专家严凌君老师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 在许多场合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7.
教师们为什么拒绝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在许多场合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读书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必须从儿时养成。培养孩子读书习惯应该从购书、阅读开始。亲子共读不失为融洽亲子关系、提高孩子阅读品质的好方法。著名的教育学者朱永新说过,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就是这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史。我很赞同他的这个观点。阅读必须要从小抓起,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从认字之后,有了初步阅读能力时就要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育家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从实践来看,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时间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0.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敏,写记使人精确(Reading makes a full man,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writing an exact man)。"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  相似文献   

1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密切的关联,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相似文献   

12.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研究表明: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13.
<正>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有如下描述:"它能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吸收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能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思维和审美的能力。"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没有阅读就没有知识的传承,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没有阅读就没有生命的升华,没有阅读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培养、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力是语文阅  相似文献   

14.
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广泛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开启智慧  相似文献   

15.
周嫔 《广东教育》2015,(4):72-73
学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出终身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但事实的真相是,我们只培养出学生阅读者——只为了应付毕业、考试而阅读。如此一来,大多数人几乎很早就不再读书了,甚至对阅读充满了反感与厌恶。这种现象是非常令人痛心的,我们费尽心机教孩子"如何"阅读,但遗憾的是,却忘了教他们"想要"阅读。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  相似文献   

16.
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广泛阅读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而且可以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审美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陈瑛 《考试周刊》2010,(22):52-53
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能帮助儿童在畅游书的海洋时认识人性,领悟人类高贵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所以,一个人的童年是需要阅读,需要故事,需要文学的陪伴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8.
教师们为什么拒绝读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在许多场合我不止一次地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阅读是最重要的精神生活内容之一。我们有过崇尚阅读的时代,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民阅读量持续下降,阅读的品质也不断走低。更可怕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并不因缺乏阅读而羞愧;相反,专注于阅读倒仿佛是一种病态,这种价值观念的颠倒是非常可怕的。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认为那种只会死读教科书不会真正阅读的人,是"不善于思维"的人,是将"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的人。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文学家也曾对阅读的价值给予肯定: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指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具有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在论述"书与学校"的关系时指出: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那么它就还不能成为学校。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只有阅读,才能使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认为:书香是魅力学校独有的味道,更是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