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HR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R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患者的胸部平片、常规CT及HR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胸部平片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肺间质及胸膜改变不明显;常规CT检查表现为:部分肺间质改变及胸膜病变;HRCT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肺磨玻璃样密度影、蜂窝样囊腔改变及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影、数毫米至1.2cm大小之胸膜下结节。结论磨玻璃样密度影是病变的早期活动性表现,蜂窝样囊腔改变为后期表现,胸膜下结节为其仅有的特异性肺部表现;应用HR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RA—ILD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无肺部病变者作为对照组,就其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RA病程长、疾病活动、病情重者易出现RA—ILD.肺高分辨率CT(HRCT)对发现早期肺间质病变明显优于普通胸部X线片,肺功能测定异常主要为弥散障碍(83.9%)。结论:RA—ILD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性相关,肺HRCT、肺弥散功能对早期发现病变有诊断意义,对于RA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纤维化(附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加深对RA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161例住院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分析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特点.结果 本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并发肺间质纤维化25例,占全部类风湿关节炎的15%;25例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者中,RF强阳性18例,ESR增高23例,CRP增高19例,血小板增高14例,低氧血症18例,23例患者呼吸系统疾患出现在关节炎之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联,但病情较原发性肺纤维化轻,经过适当的治疗,病情一般能够得到控制,只有3例死亡,占12%,死亡原因为Ⅰ型呼吸衰竭.结论 RA患者应尽早做肺HRCT及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肺部病变,尤其是RF强阳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IPF)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加深对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共125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肺功能检查等,分析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特点.结果:本组患者中并发肺间质纤维化18例,经过适当的治疗,病情一般能够控制,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Ⅰ型呼吸衰竭.结论:呼吸系统疾患出现在关节炎之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RA-IL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资料完整的352例住院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分为有ILD组和无ILD组,比较分析RA—ILD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005.12~2007—10住院RA患者ILD的发生率为5.1%。单因素分析相关因素为年龄、血免疫球蛋白G异常及双手X线Ⅲ/Ⅳ级改变。多因素多元逐步Logistich回归分析,相关因素为年龄和血免疫球蛋白G异常。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发生率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肺组织是风湿性疾病容易累及的器官之一,但以肺部损害为主要表现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较为少见。我院在1995年至2002年共收治类风湿性肺间质病变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并发肺间质纤维化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加深对(RA)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期间20例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结果 本组患者中RF强阳性16例,血沉(ESR)增高18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17例,血小板增高14例,低氧血症17例,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Ⅰ型呼吸衰竭.结论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联,RA患者应尽早做肺高分辨CT、肺功能检查,达到肺部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RF强阳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加深对(RA)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 回顾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期间20例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等.结果 本组患者中RF强阳性16例,血沉(ESR)增高18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17例,血小板增高14例,低氧血症17例,2例死亡,死亡原因为Ⅰ型呼吸衰竭.结论 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联,RA患者应尽早做肺高分辨CT、肺功能检查,达到肺部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是RF强阳性的RA患者.  相似文献   

9.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疾病,常伴有关节以外的其他脏器病变,如累及肺脏时可引起肺间质病变(ILD).而细胞因子在IL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调控肺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与降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层粘连蛋白(LN)通常在肺间质病变早期表达较高,其增多程度与肺间质炎症及活动程度呈正相关.本文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血清中TGF-β1和LN的表达水平,以探讨TGF-β1和LN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RA)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关节外受损最多的为肺部,尤以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炎(RA-ILD)最为常见。张华东教授为谢海洲、路志正学术经验继承人,后师从国医大师朱良春、李济仁及全国名老中医娄多峰、薛伯寿、张炳厚等,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科研多年,对类风湿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有独到见解。RA-ILD中医证型复杂,张华东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从"五体痹-五脏痹"理论出发,从五脏论治类风湿肺间质纤维化,不单从肺论治。张教授临证过程中认为中医论治类风湿肺间质纤维化应该有是证用是方,不能忽略患者临床表现,对于该病表现为肝肺病变的患者,应重点从肝肺论治。  相似文献   

11.
刘秋瑾  张昭  张辉  王静 《河南医学研究》2011,20(1):92-93,97
目的:总结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加深对(RA)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31例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2.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关节受累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除对称性、多发性关节肿痛及畸形外,病变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如肺、心、肾等),其中,肺间质纤维化(interstitial fibrosis,IPF)是RA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年研究发现,高分辨率CT(HRCT)是反映间质性肺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改变的一种敏感方法。本研究探讨RA胸部HRCT的早期影像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并发间质性肺病(ILD)的临床特征及分析相关因素,加深对RA并非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424例RA中合并间质性肺病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肺部X线,肺部高分辨率CT(HRCT)等。结果本组RA患者间质性肺病(ILD)的发生率为10.8%,肺功能检测异常表现为弥散功能降低和限制性通气障碍,肺CT 较X线胸片更能表现肺间质的改变。结论 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密切相关,对于RA患者应尽早做HRCT和肺功能检查,以早期诊断和治疗肺间质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RA-ILD的临床资料,并作为观察组;同期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无肺部病变者作为对照组,就其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RA病程长、疾病活动、病情重者易出现RA-ILD,肺高分辨率CT(HRCT)对发现早期肺间质病变明显优于普通胸部X线片,肺功能测定异常主要为弥散障碍(83.9%)。结论:RA-ILD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性相关,肺HRCT、肺弥散功能对早期发现病变有诊断意义,对于RA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最新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并发相关的肺间质性病变可呈多种不同的组织学改变。来自于韩国汉城 Ulsan 大学的 Dong Soon Kim 博士及其同事报道说,虽然与 RA 相关的肺间质性病变在结缔组织疾病的肺部改变中最为常见,但近20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不仅导致软骨破坏和滑膜炎症,还可累及关节外的诸多器官,因肺部富含丰富的血管及结缔组织,所以更易受累,其中尤以肺间质性病变最为常见,是类风湿关节炎预后不良和死亡的常见病因之一。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指南,在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肺部间质病变的发生及进展。因此,本文就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发病特征及中西医治疗进展做一综述,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发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RA-ILD的临床资料,与同期3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无肺部病变者就其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表现、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本组RA-ILD发生率为29.9%,病程长、疾病活动、病情重者易出现,肺功能测定异常主要为弥散障碍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高分辨率CT(HRCT)对发现早期肺间质病变明显优于普通胸部X线片。结论:RA-ILD的发生与疾病的活动性及严重性相关,肺HRCT、肺弥散功能对早期发现病变有诊断意义,对于RA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并进行积极治疗。方法对我院1990-2010年收治的11例RA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疾病活动度评分DAS(Disease Activity Score)28〉5.1(代表重度疾病活动度),伴高水平类风湿因子,关节外表现常见以肺间质病变和皮肤血管炎为突出。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多发性,多为感觉、运动神经纤维同时受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对改善病情有一定疗效,但常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足、腕下垂,肌萎缩等。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常出现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则神经损害的后遗症不可逆转,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尽可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以便最大程度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肺部损害的病变特征.方法 对93例RA中有肺部表现的4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呼吸系统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检查和肺功能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RA患者肺部损害发生率为49.5%;呼吸系统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及进行性呼吸困难;体征主要有爆裂音;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肺间质纤维化、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肺结节、肺纹理增多和肺部渗出性病变.肺功能损害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和小气道通气障碍.结论 RA对呼吸系统的损害较常见,应加以重视,RA患者应定期行胸部X线片及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5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老年人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7例年龄≥60岁的老年组RA及60例非老年组RA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非老年组RA相比,老年组RA男性比例高,急性起病多见.首发在肩关节及肩关节受累的多;而首发在跖趾关节及跖趾、趾间关节受累的少,晨僵时间短.关节X线分期Ⅰ期病变较多,Ⅱ期病变较少.关节外表现以乏力、肺纹理增多和肺间质病变多见,而皮下结节少.类风湿因子(RF)阳性率少,RF(+)患者肺间质性病变多.治疗显效率高( P<0.05~P<0.005).结论:老年组RA病情较轻,易为多种改变症状的抗风湿药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