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为了考察原水性质对混凝过程的影响,对南方某市4个水厂的混凝过程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4个水厂的原水呈现不同的水质特征,其中A、B水厂原水(湖泊水)的浊度比C、D水厂原水(长江水)的要低,而有机物浓度比C、D水厂原水的要高; 4个水厂原水中的有机物组成类似,均是腐殖酸所占比例最大(50%左右)。A、C水厂各混凝段的浊度随着混凝反应的进行呈下降趋势,而B、D水厂各混凝段的浊度无下降趋势,甚至略有上升; A水厂滤池出水的DOC浓度明显下降,较原水下降了55. 44%,而其余3个水厂的DOC浓度下降不明显;混凝过程对大分子质量有机物的去除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原水硬度对除藻效果的影响,以绿藻为研究对象,在原水钙硬度为50~300mg/L的环境下进行了臭氧和高锰酸钾的混凝除藻实验。混凝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钙离子浓度均能显著提高臭氧和高锰酸钾的混凝除藻效果。当钙离子浓度较低时,臭氧预氧化—混凝除藻效果优于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但当钙硬度> 90 mg/L时,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除藻效果则优于臭氧预氧化—混凝。水厂原水的3组平行实验数据也证明在高硬度环境下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除藻效果优于臭氧预氧化—混凝。  相似文献   

3.
混凝是降低雨水浊度的有效手段,通过研究改变混凝剂PAFC投加量、原水pH值、慢速搅拌时间对絮凝体分形维数及出水浊度的影响,得到了混凝过程中最佳混凝剂投加量、最佳原水pH值、最佳慢速搅拌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城市雨水混凝处理单元过程中混凝剂PAFC的最佳投加量为50 mg/L,最佳原水pH值为8,最佳慢速搅拌时为10 min。同时,正交实验表明,混凝剂PAFC投加量与原水pH值为影响混凝处理单元的主要因素,而慢速搅拌时间为次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南水北调引江原水进行混凝处理,并与同期引滦原水的混凝处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引江原水的浊度不高,仅投加混凝剂进行常规混凝处理即可被有效去除;当采用Fe Cl3和PAC复合投加时,低温期、常温期、高温期混凝剂总量分别控制在(25~30)、(10~15)、(20~30)mg/L均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与引江原水相比,同期引滦原水的浊度明显偏高,需要较高的混凝剂投量才能将出水浊度降至与同期引江原水相似水平;投加阴离子型PAM助凝剂可显著降低原水浊度,但PAM投量对出水浊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采用混凝/气浮工艺代替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处理北方地区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中试装置由不锈钢制成,处理水量为120 m^3/d,通过连续运行对比了两系统对浊度、UV254、CODMn、TOC、藻类、THMF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相比,混凝/气浮工艺具有运行稳定、除污效果好、药耗低等优点,适合处理北方地区的微污染原水。  相似文献   

6.
《供水技术》2021,15(1)
对某水厂原水、过程水和出厂水藻类进行为期1 a的采样监测和分析发现,原水全年均处于富营养水平,且在3月和4月的富营养水平较为显著;混凝沉淀阶段可以去除原水中绝大部分藻类,藻类去除率通常在90%以上,后续工艺主要是通过消毒剂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出厂水中少量的藻类对水质感官指标影响不大。当原水藻类大量增长时,可通过强化混凝沉淀和预处理提高常规工艺去除藻类的能力,同时有必要对原水藻类和出厂水消毒剂指标进行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7.
薛波  余安平 《供水技术》2011,5(6):46-48
针对机械加速澄清池在低温低浊原水条件下混凝效果变差的问题,城北水厂采用黄泥作为助凝剂,对黄泥投加方式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运行结果表明,采用连续性微量投加黄泥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澄清池的混凝效果,改善出水水质.同时,改进后澄清池的运行成本下降,对小型水厂在低温低浊原水条件下,提高水力循环或机械加速澄清池的混凝效果及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8.
pH值对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强化除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pH值对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效果的影响规律,分别考察了原水pH为5.0、7.0和10.0条件下高铁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对除藻效率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微酸性原水(pH=5.0),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效果最好;随着pH值的提高,高铁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效果逐渐降低,但即使在较高pH值条件下(pH=10.0)仍然可取得明显的强化除藻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受毒死蜱污染的原水,通过小试研究了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工艺对毒死蜱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投加8mg/L聚合氯化铝和0.05mg/LPAM难以将毒死蜱浓度降低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限值(0.03mg/L)要求,需要采用PAC吸附与混凝沉淀联用工艺。当原水毒死蜱浓度超标5,10,20,30,40和50倍时,所对应的粉末活性炭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30,30,40,40和50mg/L,出水浓度均小于0.03mg/L。PAC吸附强化工艺聚合氯化铝混凝工艺可有效应对原水的毒死蜱污染,保障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来源的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效果,确定了适合该原水的混凝剂,并探讨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对混凝除浊和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5.0mg/L,适宜pH为6.8-8.0,在此条件下,对浊度为272NTU的原水,PAC的除浊率超过99%,COD去除率也达到82%以上。  相似文献   

11.
桂林市城北水厂采用的是常规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由于我们城北水厂的水源水为漓江水,水质比较好,原水的浊度在一年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低,单纯依靠平流折板反应池的混凝和平流沉淀池的沉淀作用对浊度的去除率极低,有时还会出现沉淀池出水浊度比原水浊度略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山西建筑》2006,32(21):188-189
以西安市洗车废水为原水,三氯化铁为混凝剂,在不同的条件下做混凝实验,通过实验分析确定了搅拌时间、沉淀时间、转速、pH值以及水温等影响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对混凝剂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常规工艺处理高藻原水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引滦水为原水的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中,针对高藻原水采取了生物控制、预氯化、强化混凝、对过滤单元进行适当调整等几项措施。两年多的实际生产运行表明,这几项措施有效控制了高藻原水对生产工艺的影响,显著降低了藻类数量,使出水浊度保持在较低范围内(〈0.3NTU),保证了良好的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14.
北京某水厂水源复杂,且水质随季节变化突出。为了保证首都地区优质的饮用水供应,对该水厂混凝过程及出水中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余铝含量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并详细分析了不同组分的有机物对混凝过程以及出水余铝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厂3B工艺的原水中含有较多的腐殖酸类和分子质量1 500 u的有机物,3A工艺的原水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类物质,不同有机物对水厂混凝过程影响不同。原水经过混凝后,浊度和颗粒数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3A工艺的原水形成的絮体能较快达到平衡,其混凝出水中颗粒态铝含量较3B工艺少。小分子有机物(分子质量1 500 u)的含量与出厂水中余铝含量具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保证饮用水水质并实现节能降耗,宁夏宁东水厂采用调节原水pH值,投加高锰酸钾的方式来强化常规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调节pH值对于处理偏碱性的低温低浊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当原水pH值调节为中性时,混凝效果达到最优;适当使用聚丙烯酰胺可以优化混凝效果,但由于聚丙烯酰胺具有毒性,在实际运行中要慎重使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可有效提高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对于提高冬季低温低浊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滤池反冲洗水回流的方法.可以提高原水中颗粒物的数量.有助于提高水处理过程中颗粒碰撞效率,改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乐果为目标化合物,探讨了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以及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三种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乐果的去除效果随着活性炭投加量与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采用活性炭吸附-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对乐果的去除效果要略好于单独采用活性炭吸附,但这两种工艺都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乐果.采用石灰碱解-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工艺时,乐果的去除率随着石灰碱解的pH值升高而增加.当原水乐果含量为0.182 mg/L,用石灰调节原水pH值为9,投加30 mg/L活性炭吸附20 min后,去除率达89.9%,沉淀出水乐果浓度为0.018 4 mg/L,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滤池反冲洗废水回用,与原水一并处理时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中低浊度原水,加入一定比例(10%~15%)的反冲洗水,不但可以回收反冲洗废水,而且改善了混凝性能,提高了反应沉淀效果,节省了混凝剂投加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的混凝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新型的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进行低浊水净化试验.以低浊度的广东省开平市潭江水为原水,通过试验测定投加不同Al/Fe值的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PAFS)后,混凝沉淀出水的余浊、色度、残余铝含量及总铁含量,比较其在混凝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特点及在混凝效果上的差异.初步验证了这种混凝剂处理低浊水质的适应性及混凝特性.最后对混凝机理进行了理论上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设计中试装置,以受锑污染原水为试验水样,考察强化混凝去除水中锑的效果。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以取得较好的除锑效果,其最佳去除方案为:投加盐酸调节原水p H值至7.0;在絮凝池前,向原水中投加70 g/m3的粉末聚硫酸铁;滤后加氢氧化钠回调出水p H值,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p H值要求(6.5~8.5)。该方案对锑的平均去除率为(77.55±5.12)%,出水锑5μg/L、总铁0.3 mg/L,均满足水质标准。强化混凝方法简单、经济且安全,是切实可行的饮用水源水除锑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钴污染风险,通过混凝搅拌试验,研究了聚合硫酸铁(PFS)应急处理水源水钴污染的最佳条件及最大应对能力。结果表明,混凝剂PFS和助凝剂PAM的最佳投量分别为20、0.5~0.8 mg/L。当处理钴污染浓度分别为5、5~10、11~110 mg/L的原水时,可在混凝前将原水的p H值分别调为9.2、9.6、9.8,经混凝沉淀、砂滤处理后出水钴浓度可以达标(钴1.0 mg/L)。PFS对钴污染的处理能力可达111.95 mg/L,满足应急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