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大汉 《山东医药》2007,47(25):105-105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儿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们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α-干扰素治疗小儿VMC,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4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治疗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的方法,为提高急性VMC的治愈率,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VMC 43例,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科常见疾病,以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自20世纪80年代初,小鼠VMC动物模型建立、分子生物学等学科飞速进展,新诊断技术的出现,使VMC治疗取得长足进展,但目前临床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病毒流行感染期,大概有5%的患者会发生心肌炎,大概有12.5%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会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目前普遍认为,病毒感染后会直接导致的心肌损伤和机体的免疫应答所致的损伤,在VMC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VMC还没有有效而特异的治疗手段,蒙西医疗法综合了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改善心功能等多种不同作用,能够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本文将结合自身的临床治疗经验,围绕病毒性心肌炎的蒙西医疗法进行阐述,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玉丹荣心丸(简称荣心丸)为国家新药保护品种,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有良效,但荣心丸改善VMC的病理改变尚无研究。2004年1月~3月,我们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全面,中药现已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7.
刘艳  刘倩 《山东医药》2007,47(28):103-103
病毒性心肌炎(VMC)应用免疫抑制剂、干扰素等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2004年2月~2006年8月,我院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VMC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移植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方法。本文从BM-MSCs的免疫调节、抗氧化、非免疫原性及异基因BM-MSCs的应用等方面阐述其在VMC治疗中的生物学功能,从而为治疗VMC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危害小儿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因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诊断相对较困难。心电图检查是临床诊断VMC的重要方法之一。现采用美国PI公司生产的IBM动态心电图3通道24h连续记录,经计算机人机对话测试分析,对我院收住院的7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心脏超声及心肌酶学改变等辅助检查,旨在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高大汉 《山东医药》2007,47(25):105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儿科常见病,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们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α-干扰素治疗小儿VMC,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VM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症状隐匿,病情变化多端,治疗不及时重者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发展为心肌病,后期多导致心力衰竭。目前,并无统一的治疗方案,中药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发挥了独特的疗效。1资料患者,女性,27岁,主因"胸闷、憋气3周加重伴心悸气短3  相似文献   

12.
牟军良 《山东医药》2006,46(20):99-100
1998年10月-2005年1月,我们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3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及治疗问题,目前还相当困难。其原因是缺乏有效而特异的诊疗手段,虽然国际国内不断有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推出,但尚无统一模式。现将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的诊疗新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将100例柯萨奇B病毒(CVB)所致的VMC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心肌炎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中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结果治疗组CK-MB和α-HBD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激素对降低VMC患儿CK-MB、a-HBDH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黄芩茎叶总黄酮与生脉饮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病毒性心肌炎(VMC)为常见病、多发病,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是其主要病原体。2003年11月~2004年2月,我们制作了大鼠VMC模型,观察了中药生脉饮、黄芩茎叶总黄酮对VMC的治疗作用,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风湿热和白喉等所致心肌炎逐渐减少,而病毒性心肌炎(VMC)的发病率显著增多,其中以肠道病毒包括柯柯萨奇A、B组病毒,孤儿(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为常见,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CVB)约占30%~50%。本研究应用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的双黄连粉针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心肌炎 (VMC)是以柯萨奇B3 病毒性感染为主的临床常见心脏疾患。近年来 ,国内发病率有所增高。VMC与扩张型心肌病 (DCM )之间的关系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许多资料表明[1] ,通过临床随访 ,确诊为VMC的 10 %~ 5 0 %最终演变为DCM。由于DCM预后不良 ,病人除进行高度心脏移植手术别无其他特效治疗手段 ,故VMC的防治引起临床重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运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对防治柯萨奇B3 病毒性心肌炎 (CVB3 -VMC)进行了实验和临床研究 ,大量研究证明 ,中医药在防治CVB3 -VMC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本文就其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阿托伐他汀钙(atorvastatin)对减少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周龄小鼠146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组,n=18);病毒性心肌炎组(VMC组,n=60);阿托伐他汀钙药物对照组(对照组,n=18);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VMC药物治疗组,n=50).VMC组及VMC药物治疗组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正常组及对照组未注射病毒,VMC组及VMC药物治疗组小鼠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连续用药2周.用药后3、7、10、14、21、30天,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炎症浸润程度,电镜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及各种细胞器的变化.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反转录酶-聚合酶连锁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心肌脂肪酸合成酶(Fas)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VMC组比VMC药物治疗组的30 天累计生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VMC药物冶疗组比VMC组在第10、14、21、30天的心肌病理组织学积分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C药物治疗组比VMC组心肌损伤的病灶数量少,心肌线粒体和肌浆网改变也较同期VMC组轻.第14、21天VMC药物治疗组比VMC组凋亡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C组比正常组Fa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增加,VMC药物治疗组比VMC组Fas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改善VMC小鼠生存率,改善组织病理学表现,其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Fas转录及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表明阿托伐他汀钙对VMC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的炎症。VMC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其危害性也较大。现报告20例,心电及超声心动图(UCG)结果于后。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解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的疗效,将100例柯萨奇B病毒(CVB)所致的VMC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心肌炎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治疗4周后复查心肌酶中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结果治疗组CK-MB和α-HBD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激素对降低VMC患儿CK-MB、α-HBDH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