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合成了以超支化聚缩水甘油为核、氟碳链为臂的超支化聚合物,并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凝胶渗透色谱、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初步表征.作为核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是以丙三醇为起始剂、缩水甘油为单体,在三氟化硼乙醚引发下阳离子开环聚合得到的.全氟辛酸酰氯由全氟辛酸与亚硫酰氯在DMF的催化下反应得到.利用聚缩水甘油的大量端羟基,将氟碳链接入聚缩水甘油中,得到了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这种全氟端基超支化聚合物其合成方法简单,结构独特:内核为亲水性,外臂疏水疏油,而且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有利于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新型核-多臂星形聚合物电解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法(FT-IR)、微分扫描量热分析(DSC)、离子阻抗谱等测试手段对以超支化聚缩水甘油(HPG)为核,线型聚氨酯(PEU)为臂的核-多臂星形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对其分子结构与电导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星形聚合物比线型聚合物有更强的溶盐能力和离子传输能力.氧锂比(氧化乙烯单元与锂离子的摩尔比)为4,共混比(质量)为30%时,体系的最高电导率可达0.2mS/cm.当星形聚合物的臂数为5时,体系的电导率高于相同条件下的其他臂数的聚合物体系.体系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其变化规律符合Arrhcnius方程.  相似文献   

3.
以羟基功能化的聚酯为引发剂,引发对二氧环己酮的开环聚合制备以聚酯为核、聚对二氧环己酮为臂的星形聚合物.星形聚合物经溴化后,引发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以聚对二氧环己酮-b-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为臂的星形聚合物,并经红外测试表明聚合物已成功合成.这种星形聚合物含有聚对二氧环己酮和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是一种水溶性聚合物.  相似文献   

4.
聚氨酯/全氟端基星型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全氟端基星型聚合物与线形聚氨酯共混,掺入高氯酸锂制成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并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差热分析、扫描电镜、交流阻抗谱等测试方法对电解质体系的溶盐性能、热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全氟端基星型聚合物是由全氟辛酸酰氯在作为核的超支化聚缩水甘油表面接枝得到.结果表明,含有全氟端基星型聚合物的固体电解质有更好的溶盐和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2-溴异丁酸季戊四醇四酯(PT-Br)为引发剂、氯化亚铜为催化剂、联二吡啶(bpy)为配位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成功合成了四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星形聚合物(Star PMMA).通过1H-NMR和GPC等手段对星形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进行了表征,证实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四臂星形结构.  相似文献   

6.
聚对苯乙烯撑型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淬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Heck缩聚反应合成了2种以三苯胺为核的"A2 B3"聚对苯乙烯撑型超支化共轭聚合物.通过FT-IR,1HNMR,GPC和TGA等测试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此类超支化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表征了聚合物的光化学性能,并首次对含硝基芳香烃淬灭其溶液荧光的能力进行了初步研究.此类聚合物不仅合成较为容易,检测的灵敏度也较高,是一类潜在的检测含硝基芳香烃爆炸物的荧光传感器材料.  相似文献   

7.
超支化聚(胺-酯)的合成、表征及其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氯乙酸乙酯和二乙醇胺为原料,利用先低温后高温的"二步法"制得新型的超支化聚(胺-酯).元素分析、FTIR和MS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反应阶段合成了预想的单体,高温聚合反应制备出超支化聚(胺-酯),合成反应过程中没有凝胶产生.进一步研究了聚(胺-酯)上端羟基与马来酸酐、丙烯酰氯的功能化反应,FTIR结果表明在超支化聚合物末端成功引入了双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具有活性端羟基的AB2型超支化聚(胺—酯)与乙酸酐的反应动力学,讨论了聚合物浓度、温度、搅拌速率等对该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体系在超支化聚合物介质中,致使动力学行为明显偏离经典的二级反应曲线,用反常扩散理论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超支化聚合物作为一类新兴的高分子材料,因其具有高度支化的"核壳"结构可作为"纳米反应器"制备形态规整、尺寸小、分布窄的纳米簇;利用表面大量的反应性基团,可以对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实现表面改性。目前对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已成为高分子领域的又一热点。  相似文献   

10.
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HPG)、丙烯酰胺(AM)在铈盐-羟基引发体系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得到了高度支化的水溶性超支化聚丙烯酰胺HPG-star-PAM,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NMR)及热失重分析(TGA)对聚合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使用乌式黏度计测定了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并使用旋转流变仪研究了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高度支化的聚丙烯酰胺样品具有优异的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聚(乙二醇-L-乳酸)二嵌段共聚物(PELA),并制备了其与α-环糊精(α-CD)的包结物(IC),通过红外光谱、差热扫描量热、广角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LA分子链被包结在α-CD分子形成的管道中,α-CD分子管道并排紧密排列,形成六方晶系的晶体。在IC中PELA链活动被限制,无结晶和熔融现象。IC中的α-CD与聚乙二醇嵌段结构单元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7。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可生物降解、具有温度响应性的、具有乙氧羰苯氧基、甘氨酸乙酯和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侧链的聚膦腈,用31P NMR、1H NMR、IR、元素分析、DSC和GPC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此聚膦腈的温度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浓度的缓冲溶液中,其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不受浓度和pH值的影响;而在低浓度时,其LCST随浓度的减小而升高.亲脂性的乙氧羰苯氧基和甘氨酸乙酯侧链的引入,使此聚膦腈的LCST低于聚二(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磷腈,而更接近于人体温度.对聚膦腈的水解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膦腈在碱性条件下的降解略快于在酸性条件下的降解,在中性条件下的降解最慢.这个新的聚膦腈在生物医用材料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核磁共振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微观渗流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核磁共振研究聚合物微球调驱渗流机理,设计了不同粒径微球的注入实验,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聚合物微球的驱油效果与驱油机理.对驱替后岩心不同直径孔隙内的流体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水驱、聚合物微球驱、后续水驱阶段驱出油的孔径范围以及剩余油分布.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调驱能够有效动用岩心中不同孔径中剩余油.不同尺寸聚合物微球对岩心的适应性不同,微米级微球主要适用于高渗岩心,纳米级微球主要适用于低渗岩心.  相似文献   

14.
以衣康酸酐(IAn)和L-丙交酯(LLA)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熔融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新型的生物基聚乳酸共聚物(IAn-PLLA).用1 H-NMR、GPC、DSC、TGA、XRD、水降解测试表征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1 H-NMR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为预期产物;DSC和TGA分析表明,随着IAn摩尔比增大,IAnPLLA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但仍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的降解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衣康酸酐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降解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Colloidal boehmite particles have been included into a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matrix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Boehmite nanoparticles were produced by the controlled hydrolysis of aluminium isopropylate. The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Transmitted Electronic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which revealed the particles of magnitude about 10 nm. The particles have been used without any surface mod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anocomposite has been carried out using TEM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TEM images indicate that the particles have been homogeneously dispersed in the polymer. DSC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boehmite affects the process of crystalliz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相似文献   

16.
以含磷芳香二胺双(3–氨基苯基)苯基氧化膦(BAPPO)和己二酸为单体,通过Yamazaki膦酰化反应制备新型半芳香聚酰胺(PA6I).研究反应温度、单体浓度、溶剂体系以及反应时间对聚合物特性黏度的影响,得到特性黏度为0.47,dL/g的聚合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谱(1H,NMR)对含磷半芳香聚酰胺进行结构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分析(TGA)研究新型半芳香聚酰胺的热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热性能,Tg为206,℃,5%热分解温度为388.1,℃.薄膜样品的极限氧指数为43%,表明该聚合物有优良的阻燃性.  相似文献   

17.
在钯催化下利用Heck耦合反应制备了以萘酰亚胺为发色团的共聚物,通过侧链上引入丁氧基醚链,使得聚合物具有很好的溶解度,能溶解在常用有机溶剂中.单体与聚合物结构均经^1H NMR,FT-IR,并通过DSC和TGA分析表明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达到380℃.紫外,荧光测试表明聚合物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在光电分子传感器材料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表层羧酸化的核/壳型高分子复合乳液(CCSP)。采用索氏萃取器,测定了核层的凝胶含量。通过壳层羧酸含量的分析,确定了壳单体的加料方式,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乳胶粒的粒径及分布.IR和DSC分析的结果表明,衣康酸(ITA)成功参与了壳层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