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少陰心经之脉,起于心中,属气管(心系)、下横隔膜络小肠。其枝上心系挟咽縏於目。其直经却心系上肺出腕之下,下走上膊内侧,臑内之后廉,即内侧二頭膊肌沟,(少陰心主即由心包经之后)出肘之内侧,通过内尺骨肌舆前膊屈肌之间,抵豆骨(掌后锐骨)之端,入于掌中之后缘小指球之下缘,循小指内侧,终于小指桡侧爪甲根部去爪甲根部一分之处。  相似文献   

2.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之脉,起於食指桡侧爪甲根部之商阳穴,上行手背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之间,通过长伸拇肌腱与短伸拇肌腱之间,经前膊桡侧,至时關节外侧,由此稍曲向上膊之后侧上行,更出上膊外面再上行,通过肩峰突起之外端,(巨骨前廉)锁骨之外后侧,至第一胸椎,由此经锁骨上窩络肺,通横膈膜而属於大肠经脉。其支由前颈部经颈、颊、挟口左右脉络交叉终於鼻翼之外侧。‘一商阳部位:在食指桡侧爪甲根部,去爪甲一分处。取穴法:在爪甲发生根部取之。主治症:脑充血,齿痛,喘息,面疔,扁桃腺炎,耳鸣,肋膜炎,急性热病时瀉血。刺灸:鍼一分,灸三壮。(甲乙经曰“刺入一分留一呼”)解剖:肉肌:属於固有食指伸肌与固有食指屈肌之间。血管:掌侧指动脉頭静脉之分枝。神经:  相似文献   

3.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之脉,起於小指之尺侧,循手掌之尺侧,(稍近手背)上腕,上行前膊之尺侧,达七膊骨内上髁之后侧,上行上膊之后内侧,由肩胛骨肩胛棘之后下方,经其后下缘至中央部,出其上缘,向内方交於脊柱之大椎,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於胃,属小肠。其支由缺盆循颈,上颊至外眥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眥,斜络於颧。少泽部位:在小指尺侧,去爪甲角一分陷中。取穴法:伏手取之。(挨穴法曰:在小指外侧  相似文献   

4.
足太阴脾经之脉,起於趾内侧爪甲根部,即足之内侧,上行第一蹠骨之内侧,达内踝之前,上行胫骨之内後缘(出厥阴之前),达膝关节之内面,出於大腿之内下端,上行内侧内央,经鼠蹊沟,出於下腹部(络中极、关元),属脾,络胃(下脘)上膈〈膈膜),由此上侧脇,经中府、挟咽、连舌本、散於舌下。其支别复别出於胃,上膈注於心中。隐白部位:在去趾内侧爪甲根部一分许处。取穴法:取於足之趾第二节之内侧,去爪角一分处。主治症:失神,下肢冷厥,月经过多、胃痉挛  相似文献   

5.
杨力 《科学养生》2016,(11):28-29
正手太阴肺经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下行沿着上臂内侧,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大拇指方向),进入寸口(手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上向大鱼际部(手掌大拇指方向较丰厚的肌肉,因为像鱼肚而得名),沿边际,出大指的末端。肺经的支脉是从腕后走向食指桡侧(大拇指方向),出其末端,在此经气接手阳明大  相似文献   

6.
手厥阴心包经之脉,起於胸中,属心包,下膈歴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内桡骨筋腱与长掌筋腱之间,入掌中循中指之桡侧,终於桡侧爪甲根部。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无名指)出其端。一、天池部位:在第五肋间,乳腺之外方一寸,任脉之外方五寸。(当乳中天谿之间)取穴法:本穴诸家之记载为第四肋间,按古意第五肋间亦可,其理由:(一)乳后一寸(乳在第五肋间)(二)与脾经的天谿平列,(天谿亦在第五肋间)(三)彙解、和语抄、口诀指南之图为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桡骨缺损并不少见。有单侧或双侧者。临床表现为前臂短,腕关节不稳定,并向桡侧偏斜,故有“桡侧拐状手”之称。本病除桡骨部分或全部缺损,有时并发拇指发育不全或全部缺损及腕掌骨全部缺损或发育不全。但是桡骨缺损并发第一掌骨,拇指指骨全缺损,仍属少见,笔者在洛阳正骨研  相似文献   

8.
手之少阳三焦经,起於环指尺侧爪甲根部,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背之腕(阳池穴),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交足少阳之后,入缺盆,交膻中散络心包,下膈膜,属三焦。其支者自膻中上出缺盆,上项挟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却出至目锐眥。一关冲部位:在环指尺侧,去爪甲一分许处。取穴法:挨穴法曰:取於无名指外侧端一分处。主治症:咽头炎,食道痉挛,噫病,小儿急癎,霍乱,干呕,扁桃腺炎,头痛,角膜白翳,前膊神经痛,治五指痛尤效。刺灸:针一分,灸三壮。聚英云:“铜人针一  相似文献   

9.
列缺穴的定位仍存在争议,1990年、2006年颁布的腧穴定位的国家标准中关于列缺的定位分别为: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1桡骨茎突的解剖学形态桡骨下端有向下方突出的锥形突起,称为桡骨茎突.桡骨茎突部的掌侧是桡骨茎突上方向前突出的纵形骨嵴,是桡骨茎突部纵行结构上最突起的骨性结构,也是中医临床上"高骨"体表最高点.桡骨茎突掌侧骨嵴内侧为桡动脉,外侧为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向下为桡骨茎突尖(见图1).  相似文献   

10.
足厥陰肝经     
足之厥陰肝經,起于(足母)趾之聚毛(亦謂三处,在(足母)趾之表面,有毛)經足背(足母)趾与二趾之間上行,自足內踝上行胫骨櫛之內侧骨面,于足踝之上八寸許出于足太陰脾經之后側,上膝膕窩之内侧,循股入于陰中,循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胆上貫膈,布于脇肋循喉嚨之后,犹上入咽头上連淚管(即目系)上而出额,会于督脉之巔。其支者自目系下頰环唇內。其一支复从肝別,貫膈而注于肺。  相似文献   

11.
十二、消濼部位:在上膊外面之中央,三角筋停止部稍向后下方处(当上膊后面之前侧)。取穴法:伸手开腋手向背扭,穴在三角肌停止部之后下方。因正当桡骨神经溝部,故强压时手部感麻痛。主治症:上膊神经痛,癲癎,头痛,颈项部强直及麻痹,结缔组织炎,肩胛部诸肌痉挛,关节偻麻麻质斯。刺灸:针五分乃至六分,灸三壮。聚英云“铜人灸三壮,明堂针六分素註五分”甲乙云:“刺入六分灸三壮”。解剖:当上膊骨桡骨神经溝部。肌肉:三头膊肌。血管:上膊动脉分枝之上膊深动脉,头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区域。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左侧8例,右侧12例),剥离以桡骨茎突为中心的长10 cm、宽5 cm的皮肤,仔细分离桡神经浅支、血管和腱鞘,找到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最高点。观测桡骨茎突周围桡神经浅支和桡动脉的走行分布,并以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及其最高点为标志,分别在桡骨茎突外侧腱鞘浅面和桡骨茎突外侧面骨沟处各划定1个安全治疗区域,测量并比较这2个安全治疗区域的面积。结果:(1)桡骨茎突周围桡神经浅支的走行分布。在桡骨茎突根部,桡神经浅支斜行于桡骨茎突外侧腱鞘浅面,其主要分支数量为1~2支,且走行于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形成的骨沟之外,仅有部分细小分支覆盖于桡骨茎突腱鞘浅面。20具标本中,19具有2支桡神经浅支分支走行于桡骨茎突掌、背侧骨嵴形成的骨沟之外,1具有1支桡神经浅支分支走行于桡骨茎突背侧骨嵴之外。(2)桡骨茎突周围桡动脉的走行分布。桡动脉在桡骨茎突根部沿着桡骨茎突掌侧骨嵴的掌侧面走行,到达桡骨茎突掌侧骨嵴最高点,以30°±5°角折向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腱鞘的内侧,并斜行至手背。(3)安全治疗区域。桡骨茎突腱鞘浅面安全治疗区的面积大于桡骨茎突外侧面骨沟安全治疗区的面积[(303.04±38.63)mm~2,(134.29±24.37)mm~2,t=2.286,P=0.023]。结论:桡骨茎突掌、背侧2条骨嵴之间,掌、背侧骨嵴最高点连线以上,距离两骨嵴最高点1 cm以内,是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13.
咽喉病在我国医学上向来受到重视,至令留传的第一部医书——内经早有很多记载,以后经过长期的经验,更积累了许多宝贵资料。内经上说:“喉主天气、咽主地气。”(生气通天论)这是说明了喉属呼吸、咽属消化的两个不同系统。又说:”心欬之状、欬则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欬论)说明欬嗽猛烈能诱致咽喉肿痛。又说:“一陰一阳结、为之喉痹。”(陰阳别论)说明人体生理变化引起的喉病,这是内在的因素。内经上又说:“邪客于手少阳之脈令人喉痹,客于足少陰之络,令人嗌痛。”又说:“嗌中肿不  相似文献   

14.
江成林 《中医研究》2009,22(5):52-53
肺为脏、属阴,大肠为腑、属阳,两者相距甚远。《灵枢·经脉篇》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其支者,以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又曰:“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肠……”由此可以看出,肺与大肠通过经络的联系,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两经的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故二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冲等诸穴之定位,历来争论虽多,但总不外乎“中指端”与“桡侧端去爪甲角如韭叶”二说.今读《中国针灸》(1987·2)许平医师发表的文章,提出位在“尺侧端”的新观点,文间立论奇异,条释迥殊,不敢苟同,兹据管窥所得,提出商榷意见如下: 一、历来中医文献均定挠侧为内侧,尺  相似文献   

16.
<正>《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两者经脉通过示指的衔接,进行气血的流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尺骨近端置钢板及螺钉方向对桡骨粗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收治"左尺骨上段粉碎性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患者1例,男性,年龄36岁,术后因尺骨近端1枚螺钉略长并顶向桡骨粗隆,致前臂旋前时桡骨粗隆内侧突与螺钉尖端发生撞击,出现疼痛、受限。选择45具等比例尺骨3D模型,根据随机对照组法分为三组,每组均为15具,钢板分别置于尺骨近端后侧正中、后外侧、后内侧,(钻头从桡骨粗隆水平的尺骨板孔中心进心,按时钟平均分成8个方向贴孔边钻孔,观察尺骨钉孔分散点),比较三种方法置钢板后,钉道进入尺骨近端桡侧面孔数、钉道出孔位于尺神经沟的孔数比较。结果:尺骨近端后侧入路每组置钉孔数为120孔,尺骨近端后侧正中组钉道进入尺骨近端桡侧孔数47孔(39.2%),尺骨近端后内侧组钉道进入尺骨近端桡侧孔数56孔(46.7%),而尺骨近端后外侧置板组钉道进入尺骨近端桡侧孔数2孔(1.7%),与其他两种置钉方向相比,孔数显著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尺骨近端后外侧钢板钉道未进入尺骨近端桡侧面孔数为118孔(98.3%),显著高于尺骨近端后侧正中钢板的73孔(60.8%)、尺骨近端后内侧钢板的64孔(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尺骨近端后外侧钢板钉道出孔位于尺神经沟者69孔(57.5%),尺骨近端后侧正中置板、后内侧置板钉道出孔未发生在尺神经沟中,与尺骨近端后外侧置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尺骨近端后内侧置钢板,螺钉尖端斜向前外侧桡侧面,与桡骨粗隆较接近,增加碰撞风险。而尺骨近端后外侧置板容易损伤尺神经。尺骨近端后侧正中置钢板,螺钉尖端正中或偏向内侧,可以避开桡骨粗隆,且不会损伤尺神经。  相似文献   

18.
远端尺桡关节是腕功能的复杂部分。桡骨和手的运动和功能,与尺骨远端均有密切关系。有效负荷是经由三角纤维软骨通过尺骨远端传送到前臂单位。尺桡远端和腕部尺侧之间的解剖关系极为精密,这些关系即使发生很小的变化,也能导致负荷方式的明显改变。作者只能研究这种负荷方式变化的临床细节。自1791年DeSault发表关于桡骨远端脱位的研究报告以来,关于桡腕损伤和疾患的论著大量出现。这些年来,尺管桡腕疾患始终没有变化,但关于腕关节尺侧综合症及治疗方案的不同观点,却在不断增加。这种现象不仅证明需要继续研  相似文献   

19.
上肢腧穴 太渊(Tai yuan) 归经 穴属手太阴肺经,本经原穴;八会穴之一:脉会太渊。 定位 在腕横纹桡侧端,当桡动脉搏动处。 取法 仰掌,在掌后第一横纹上,手摸有动膊跳动处即是太渊穴。 刺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主治  相似文献   

20.
我们根据生物力学原理结合解剖学特点,对腕舟状骨骨折进行了实验研究。尸体实验证明腕关节向桡侧和背侧屈曲运动时,舟状骨纵轴与桡骨关节面趋于平行,骨折线则垂直,剪式伤力大;反之,向掌屈曲和尺倾运动时,其纵轴与桡骨关节面呈垂直,而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