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治疗方法.方法: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心理、运动、自我监测健康指导.结果:患者对糖尿病认知程度显著提高,血糖控制理想.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指导可有效地控制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并发症显著减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目前仍难以根治的终生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治疗应饮食、运动、药物、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同时进行,以控制血糖,延缓和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玉泉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我院邱英明主任自拟复方玉泉饮治疗,观察其血糖的控制情况及糖尿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FPG、2hPG、HbA1C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所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仅有7.4%的病例出现失眠、头疼、腰膝酸软等症状.结论:自拟复方玉泉饮在治疗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胡筱娟 《陕西中医》2010,31(12):1691-1693
糖尿病是一类由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模式的改变和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已成为继心脑 血管病、肿瘤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 终身性疾病,虽然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但其慢性并发症的出现,却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该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止和减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已成为该学科的重点、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是引发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糖尿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糖尿病目前还没有彻底的根治方法,仍以长期饮食治疗和口服药控制血糖为主.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人群中糖尿病人血糖控制率不高,普遍认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是导致血糖控制不好的重要原因.因此,严格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药,提高患者用药和行为依从性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现将糖尿病患者用药和行为依从性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张发荣教授是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与科研工作60余年,对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有独特见解。血糖波动是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张发荣教授认为:"阴火"理论是治疗糖尿病血糖波动的主要依据,脾胃气(阳)虚、阴火鸱张是糖尿病血糖波动的重要病机,甘温除热是减少血糖波动的基本法则。从"阴火"理论治疗糖尿病血糖波动,是中医药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西医糖尿病及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纳入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稳定,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纯西药组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糖尿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对并发症更略知无几。不能认识其危害,因而不能科学的遵守治疗和护理方案,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危机人们的生命。因此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教育尤为重要。1并发症及危害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涉及全身各重要脏器,包括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水肿、蛋白尿、尿毒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心肌梗塞、脑梗塞)、糖尿病足部皮肤病变(下肢疼痛、皮肤溃疡、足部坏疽)等。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住导致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的结果,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日后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的死因中,慢性并发症占75.6%。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的早晚和严重程度与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的好坏,血脂和血压等有直接关系。患者如果能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定期对眼睛、肾脏、神经、心血管等进行评估。监测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情况,则能阻止或缓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应用微量泵输注小剂量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胰岛素,观察2组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微量泵输注胰岛素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天数及低血糖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量泵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单,适用于基层医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抢救治疗。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长,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不同程度的威胁人们的健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其发病率之高,危害之大,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使病人丧失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抑郁不但是构成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生理功能、并发症的发生、血糖调节及治疗等方面也会产生复杂而显著的影响.糖尿病抑郁症由于起病隐匿,多数早期轻症患者容易被忽视.笔者现将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中医治疗进展叙述如下,希望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社区干预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5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干预,给予糖尿病宣教、糖尿病饮食和降糖药物指导.治疗期间每月随访复查一次血糖.干预6个月后分别检测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并以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经社区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师及时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有望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情况,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胃轻瘫属糖尿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不及时还会影响血糖,出现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2000~2003年,笔者采用自拟的健脾运中汤治疗本病3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探讨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因素,对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通过观察不同因素与并发症的关系,发现不同治疗方法及血糖水平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均有重要意义.病程长短与并发症多少、病情轻重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明娟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56-157
目的: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控制血糖浓度,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治疗组进行饮食控制的宣教,提供饮食治疗的方案.对照组未进行饮食控制宣教,未提供饮食治疗方案.定期监测两组血糖浓度,观察两组患者饮食控制期间的血糖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40%,治疗组血糖浓度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科学合理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心理障碍是糖尿病迁延日久出现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其中最常见的为抑郁症状[1].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与无抑郁症者相比,病程长,血糖控制较差,合并并发症较多,故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实施社区护理,使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稳定,促进血糖达到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预约服务、电话指导、发放宣传资料,运用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心理辅导及健康教育和血糖的检测.通过实施社区护理使街道社区及附近村庄的糖尿病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生活信心明显增强.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50例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后病情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老百姓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科住院18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1个疗程,同时加口服降糖药.对比16例2型糖尿病单纯口服降糖药治疗.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并且两组间存在差异性.说明高压氧治疗可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了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和高血压对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明确降压和控制血糖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到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三组,其中高血压组(EH)47例,糖尿病组(DM)53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DM+EH)46例,另选择体检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检测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降压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随诊观察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大血管发病率依次为DM+EH组(17例,占36.96%)>DM组(12例,占22.64%)>EH组(5例,占10.64%).治疗后血压达到目标值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大血管并发症患病率为6.06%.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均是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时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和血压,可预防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血糖控制理想,即可纠正代谢紊乱,防止或延续并发症的发生,可延年益寿.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治疗建议"对胰岛素治疗给与前所未有的重视,将胰岛素作为降糖治疗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提出积极起始胰岛素治疗是治疗达标最有效的手段.临床上习惯将胰岛素作为最终治疗措施,这实际是放弃了控制血糖的最有效武器[1].为此,我院对80例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制定早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法,血糖正常,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服务,使糖尿病患者维持血糖稳定,促进血糖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发放宣传资料,电话指导社区面授等方式,运用糖尿病的五驾马车:1、饮食控制,2、运动疗法,3、药物治疗,4、糖尿病教育及心理治疗,5、血溏的监测.结果 :36例糖尿病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血糖明显下降,发病率显著降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并使有并发症的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结论 :加强社区护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延缓糖尿病病情进展,减少并发证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