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s drug,BZD)中毒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急性BZD中毒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洗胃、导泻、补液、利尿、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氟马西尼首剂0.2—0.5mg静脉注射,如果未转醒,每间隔1分钟追加0.1mg静脉注射,直至苏醒或总量已达2.0mg,对照组给予乙甲哌啶二酮(美解眠)50mg缓慢静脉推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昏迷程度评分及治疗后清醒时间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氟马西尼后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和平均清醒时间上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氟马西尼可作为治疗急性BZD中毒的首选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黄颖琼  黄光玉 《四川医学》2008,29(12):1731-1732
目的 观察比较氟马西尼与纳洛酮在急性苯二氮革类药物(BZDs)中毒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费用.方法 随机选择我科70例急性BZDs中毒患者,将其分为氟马西尼组、纳洛酮组各35倒,均进行常规洗胃、导泻、维生素C解毒、利尿及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氟马西尼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氟马西尼0.25-0.5mg静脉注射,随后根据情况给予氟马西尼10gg/min静脉泵入维持,纳洛酮组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0.8mg静脉注射,随后0.4mg每30min、1h静脉注射,疗效采用Glasgow-Pittsburgh评分,t检验,P<0.01.结果 开始治疗前两组的Glasgow-Pittsburgh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0min、1h和4h氯马西尼组的Glasgow-Pittsburgh显著高于纳洛酮组.氟马西尼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3.5±1.5)d vs(2.3±1.4)d]纳洛酮组.结论 氟马西尼在快速催醒方面优于纳洛酮,且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段歆  赵静山 《吉林医学》2011,(18):3673-3673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36例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氟马西尼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分别采用氟马西尼治疗与纳洛酮治疗,观察催醒效果及其临床不良反应。结果:氟马西尼组在治疗后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纳洛酮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马西尼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氟马西尼救治的苯二氮卓类药物过量引起的急性中毒患者,其作用快,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氟马西尼与纳洛酮在急性苯二氮革类药物(BZDs)中毒患者中的治疗作用及费用。方法随机选择我科70倒急性BZDs中毒患者,将其分为氟马西尼组、纳洛酮组各35例,均进行常规洗胃、导泻、维生素C解毒、利尿及抗生素预防性治疗。氟马西尼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氟马西尼0.25—0.5mg静脉注射,随后根据情况给予氟马西尼10gg/min静脉泵入维持,纳洛酮组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0。8mg静脉注射,随后0.4mg每30min、1h静脉注射,疗效采用Glasgow-Pittsburgh评分,t检验,P<0.01。结果开始治疗前两组的Glasgow—Pittsburgh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0min、1h和4h氟马西尼组的Glasgow-Pittsburgh显著高于纳洛酮组,氟马西尼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3.54&#177;1.5)dvs(2.34&#177;1.4)d]纳洛酮组。结论氟马西尼在快速催醒方面优于纳洛酮,且缩短了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治疗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40例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分为氟马西尼组25例,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氟马西尼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5 min后,氟马西尼组患者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明显恢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马西尼对急性苯二氮卓类药物中毒患者有良好的促醒作用,对于无陪护而昏迷原因不明患者,也有助于尽快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氟马西尼对丙泊酚的拮抗作用.方法 102例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观察组给予3mg的氟马西尼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 观察组反应性、语音、面部表情和眼睛OAA/S评分达到4分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氟马西尼对于丙泊酚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氟马西尼治疗因苯二氮卓类药物(B Z s)所致中毒患者中的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尤其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比较26例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BZs)药物中毒患者与27例对照组一般对症处理.结果 氟马西尼较对照者可明显缩短BZ s中毒患者入院后昏迷持续时间和留观时间(P<0.01)及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氟马西尼在诊断与治疗BZ s中毒昏迷患者中显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2例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纳洛酮注射液0.4mg~0.8mg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30分钟后重复给药.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催醒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O1).结论 应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氟马西尼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待术后通气功能良好,咳嗽和吞咽反射活跃后即予静注氟马西尼0.2~0.5 mg;对照组不予氟马西尼.监测两组患者给药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及镇静清醒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给药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波动小,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的镇静清醒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马西尼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可使患者意识尽快恢复,明显缩短苏醒时间,且对老年患者副作用发生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应用氟马西尼在抢救急性酒精安定混合中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1月-2011年12月入我院治疗的酒精安定混合中毒124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洗胃、心电血压监护、补充水电解质等常规处理,同时相应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和氟马西尼联合治疗,比较治疗2d后两组的有效率、平均见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2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见效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应用氟马西尼治疗急性酒精安定混合中毒疗效显著,且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1.
依从性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其对临床效果及疾病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早期预测患者依从性状况并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医护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预后。对依从性的定义和测量工具、依从性预测模型及评分系统等系列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展特定疾病的依从 性预测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中使用双腔球囊导管置管和注药过程中影响诊断的相关因素,并分析预防措施。方法:搜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本院行HSG的患者2 308例,均使用双腔球囊导管。比较不同球囊大小、导管顶端插入深度和不同通液速度对HSG的影响。结果:不同球囊大小造影剂外溢、导管脱出、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和宫腔显影不全的比例有明显差异,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顶端位于输卵管开口处者82.69%(640/774)同侧输卵管、宫角不显影,经调整后71.45%(553/774)同侧宫角显影,55.17%(427/774)同侧输卵管显影;导管顶端位于宫腔内、宫颈管内者有37例和7例宫腔部分显影或不显影,经调整后宫腔均正常显影;不同通液速度疼痛和输卵管再通的比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淋巴静脉返流的比例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根据宫腔大小和位置选用适当的球囊大小、导管位置和通液速度,获得最好的显影效果同时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测量方法,使病变诊断定量计算更为简便。方法本文拟在T2测量方面借助Matlab进行测算,依据T2的数学表达式特征,采用单双指数曲线拟合法、最小二乘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通过Origin9.0软件评估,数值波动双指数拟合最小、最稳定;最小二乘法较大;单指数拟合最大。但最小二乘法和单指数拟合地更快。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测出横向弛豫时间T2的值。  相似文献   

14.
评刊之感     
欣逢《中国医院》创刊6周年、公开发行两周年之际,谈点评刊之感,以兹庆贺、纪念。 从2001年7月起,我有幸担任本刊评刊员,真诚感谢给我这一“老有所学”机会,期期通读,收获甚丰。24期,千篇文章(含动态、短讯),颇有走进没设课桌的动态医院管理大学之感。《中国医院》杂志突出特点,一是政策性强,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卫生部对医院改革发展,乃至整个卫生改革发展的部署,传递信息,答疑释惑;二是科学性强,理论阐述,经验介绍,感悟体会,都遵循经济社会规律和医学科学规律;三是权威性高,政府官员,学会领导,院士、博士专家,优秀院长、主任,国内国际名士,均为本刊撰稿。本刊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管理者及时而良好的指导作用,已为业内人士所公认和赞许。  相似文献   

15.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17.
国外医院患者入院过程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明  陈洁 《中国医院》2012,16(2):77-78
合理有效的做好患者人院安排是医院面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笔者简单介绍了国外医院的入院过程,并提出改进患者人院过程应准确的记录患者信息、有效的使用各种技术、以及最优化医院的资源等策略,以期为中国医院患者入院以及挂号过程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国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方法 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板(SCI-E)数据库2006-2016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应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国际ITP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时间分布、地域分布、发文机构分布及主题分布情况,重点对目前ITP的国际研究热点主题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期刊论文936篇,2006-2015年ITP主题领域的文献量呈稳固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东亚、欧洲及北美洲地区,文献发文排名靠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和英国;论文产出最多的机构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动物模型、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幽门螺杆菌根除、系统评价、T淋巴细胞增殖为研究热点;大剂量地塞米松、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反应等高频关鍵词为最新研究方向.结论;本文明确了ITP主题领域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地域分布,以及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可以为我国ITP科研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治疗效果。方法:对76例高血压头颈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葛根素治疗)、对照组42例(β体阻滞剂治疗)。结果:5天内总的症状消失率治疗组82.4%,对照组5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停药反跳率分别为8.8%和42.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峡谷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对高血压性头颈痛疗效优于β受体阻滞剂而且稳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