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太原工学院在研制丝光沸石的基础上,继将进行自行合成、交换的氢型丝光沸石回收硝酸尾气中NO_x的研究,在试验室进行了吸附、解吸工艺条件及丝光沸石使用寿命的试验。实  相似文献   

2.
针对有机溶剂回收率低、回收成本较高的问题,在传统有机溶剂回收装置的原固定床独立吸附工艺上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吸附/脱附-再生-冷凝分离的溶剂回收工艺。新工艺不仅可以提高有机溶剂的回收率,而且还减少了有害废气的排放,并实现了冷凝水的重复使用。根据新的回收工艺流程,设计一种并联组合式吸附器结构的有机溶剂自动回收系统,并配置有触摸屏下位机。控制系统设计了上位机监控平台,实现对多台设备的分布式管理。该回收装置中的4个吸附器相互配合使用,提高了吸附效率,有效解决了传统有机溶剂回收装置中固定床独立工作,对有机溶剂回收率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橡胶工业生产中,特别是大生产规模进行涂胶时,使用大量的易燃易爆的汽油等有机溶剂。为消除有机溶剂中毒,火灾、爆炸的危险,防止环境的污染,节约汽油等重要物质,对有机溶剂必须予以处理与回收。  相似文献   

4.
扩大试验所用的天然沸石可以代替合成丝光沸石用于回收NO_x,该法为加速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本装置上进行了三吸附器系统的模拟试验。证实了三吸附器系统可以大为提高床层利用率。 本试验还测定了天然沸石不同粒度的吸附容量及吸附剂床层的流体阻力。  相似文献   

5.
1,4-二氧六环是一种优良溶剂,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混溶,是很好的有机溶剂,它已广泛用于化学工业、药物合成、农业化学、电子工业及光敏树脂等领域。采用乙二醇生产的副产物二甘醇(一缩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1,4-二氧六环是最经济工艺路线,本技术特点是使用沸石催化剂催化合成1,4-二氧六环克服了传统工艺使用硫酸催化剂或其它液体酸催化剂对设备腐蚀严重.废物处理繁杂,  相似文献   

6.
聚苯乙烯泡沫包装材料,是一次性使用,即用过后就成为废料,且难以处理。为此,我们进行了回收利用的试验。 (一)母液的制备用高沸点和低沸点的有机溶剂,按一定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中,酒精是常用的有机溶剂,为了提高酒精利用率,降低产品成本,减少污染,确保安全,使用过的酒精需要进行回收。我们利用生物化工厂生产“促性腺激素(HCG)”时排出的含酒精废液,进行了回收试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对比。经过试验和生产证明,设备简单;方法可靠;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废气中有机溶剂的处理及回收进行分析,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当前废气的回收利用情况,并主要探讨废气中有机溶剂的处理与回收措施。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社会各行业均取得快速的发展,在经济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废气的大量排放,也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尤其近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诸多学者逐渐加强对废气中有机溶剂的处理与回收的相关研究。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废气和有机溶剂等相关内容展开分析,同时重点研究废气中有机溶剂的处理与回收方法。  相似文献   

9.
使用后的废弃沸石膜管难以处理,而α-Al2O3作为沸石膜的载体,使用寿命长于沸石膜。因此,以工业应用中被糖类损环的A型沸石膜管载体为对象,进行废弃膜管α-Al2O3载体的回收,并以二次生长法为基础,在回收载体上二次制备A型沸石膜。研究了酸种类、酸浓度,酸洗时间等条件对沸石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去离子水及0.2mol/L的氢氧化钠预处理后,用浓度为0.8%硝酸超声酸洗5min,得到的载体性能最佳,采用此载体合成的A型沸石膜渗透通量和分离因数分别为1.14kg(m^2·h)和3.649,且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使用后的废弃沸石膜管难以处理,而α-Al_20_3作为沸石膜的载体,使用寿命长于沸石膜。因此,以工业应用中被糖类损环的A型沸石膜管载体为对象,进行废弃膜管α-Al_2O_3载体的回收,并以二次生长法为基础,在回收载体上二次制备A型沸石膜。研究了酸种类、酸浓度,酸洗时间等条件对沸石膜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去离子水及0.2mol/L的氢氧化钠预处理后,用浓度为0.8%硝酸超声酸洗5min,得到的载体性能最佳,采用此载体合成的A型沸石膜渗透通量和分离因数分别为1.14kg/(m~2·h)和3649,且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挥发性有机溶剂的危害、回收意义和常见的回收技术。重点阐述了用活性炭回收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技术,就最常见的汽油回收炭、丙酮回收炭、丁酮回收炭为例,阐述了活性炭在溶剂回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天然沸石和合成沸石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人们越来越希望沸石在防治空气污染、控制水质恶化以及加工和回收利用废料方面起重要作用。合成沸石主要用于3个领域,即用作洗涤剂助洗剂、吸附剂和催化剂。用作洗涤剂助洗剂的沸石需求量与洗涤剂工业息息相关,保持  相似文献   

13.
墨西哥研究人员最近利用沸石研制成一种可有效清除和回收工业废水中多种重金属的药剂 ,使废水得以被再次利用。沸石是一种含水的网硅酸盐矿物 ,含有可作离子交换的阳离子及不固定水分子。墨西哥州自治大学科研人员将沸石研磨成碎末 ,置于食用盐水中浸渍 3天 ,每 2 4小时更换一次食用盐水 ,然后使用这种混合药剂分离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该药剂通过沸石的交换离子原理 ,降低工业废水中的负离子浓度 ,恢复阳离子浓度 ,以达到处理废水的目的。这种药剂适用于处理冶金和机械加工企业排放的污水 ,可以清除和回收废水中如铜、铝、汞等有害人体…  相似文献   

14.
冷凝法回收有机溶剂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岩岩  徐森  刘大斌  梁欢 《化学工程》2012,40(1):35-37,42
采用冷凝技术回收挥发性有机溶剂操作简单,回收成本低,工作原理为将废气冷却或加压到有机气体的露点温度以下,使其液化,而从废气中分离出来。根据其工作原理设计出一台有自动控制系统的管壳式换热器的样机(冷冻式干燥机),并利用该装置回收了乙酸乙酯、乙醇。通过试验测试了不同冷凝温度、换热时间对回收效率的影响,冷凝温度依次为-18,-15,-7℃,换热时间分别为5,10,20,25,30,40 min。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越低,回收率越高,-18℃时乙酸乙酯的最高回收率为70%,乙醇为96.77%;换热时间太长或太短回收效果均不理想,最佳换热时间为20—25 min。采取此种工艺回收溶剂效率得到提高,进一步研究工作压力、进气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找到一个最佳条件可最大化回收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目前有机溶剂在工业上已大量应用,这些有机溶剂价格昂贵并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为此必须把这些含有溶剂的溶液进行分离回收,以供再利用,这在经济上及防止环境污染上,都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化纤工业的发展,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将要不断增加,故对这些在合成纤维制造中常用的一些有机溶剂的性质和回收技术都迫切需要了解。本文仅以芳纶、腈纶、涤纶等主要化纤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有机溶剂的主要性质及回收技术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16.
《化工时刊》2002,16(4)
有机溶剂气相回收技术 本技术集国内溶剂回收方面的专家、教授对有机溶剂回收装置进行了开发,现已开发出活性炭高效节能吸附器,活性炭布高效节能吸附器(主要可应用于有机氯有机溶剂,或对活性炭有触  相似文献   

17.
本项目由宇清化工环保产业发展中心开发。其技术原理是采用新型的吸附材料活性碳纤维吸附废气中的有机溶剂 ,以达到回收有机溶剂和净化空气的目的。该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产生的含有机溶剂废气的溶剂回收和罐装槽车等间歇性操作所产生的有机废气的回收治理。国内外治理有机废气技术主要有深冷、燃烧、吸附 3种。采用深冷法设备庞大、能耗高、投资大、效果差。燃烧法不能回收有机溶剂 ,还可能带来二次污染和安全隐患。吸附法是较为普遍应用的方法 ,在净化废气的同时 ,回收废气中的有机溶剂。传统的吸附法采用颗粒状活性炭 (GAC)作…  相似文献   

18.
《化工设计通讯》2016,(3):72-74
废有机溶剂回收利用行业可以从废有机溶剂中回收蕴藏的可再生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通过调研发现,2014年江苏省废有机溶剂产生量最多的三个城市依次是徐州、苏州和南京,而产生量最多的四个行业分别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化学品制造业及合成材料制造业。江苏省废有机溶剂回收利用工艺大致可分为三类:常压蒸馏、特殊精馏以及减压精馏。对这三类工艺的企业处理规模进行了对比,发现常压蒸馏更适合于企业处理成分较为简单的废有机溶剂,对于成分较为复杂的废有机溶剂企业一般都采用特殊精馏、减压精馏等工艺。  相似文献   

19.
斜发沸石的改性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起 《化学世界》1997,38(12):631-633
本文研究了常压下斜发沸石的改性条件;揭示了改性沸石的IR特征话线与Al/Si比值及交换容量间的关系;考查了天然、改性沸石作为废铵回收剂、微肥载体及在洗衣粉中部分代替三聚磷酸钠、元明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张志宇 《辽宁化工》2011,40(2):172-173
将活性炭纤维(ACF)吸附回收装置首次用于丙烯酸生产行业,废气通过预处理除去微量酸后进入活性炭纤维装置进行吸附,达到饱和后使用蒸汽脱附,脱附的有机溶剂经冷凝后实现与水的分离,重新回用于生产,回收溶剂的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