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演变,景观与雕塑的设计手法之间产生了交融。一些艺术家尝试在景观设计中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雕塑语言,野口勇设计的加州情景剧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雕塑化处理的庭院。本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极少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但它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东西方传统的园林设计中。东方尤其是日本禅宗庭院是以极少数景观元素来表现自然以及人内心的思想境界,而西方传统园林是以简单的几何形体表现自然社会的,所有这些都是极少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思想和现代艺术手法相结合,从而产生现代的极少主义艺术流派。这种思想广泛运用于艺术、建筑以及景观设计领域。本文主要探讨极少主义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领域的发展以及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了英国景观设计学的发展历史,展望其在21世纪的发展.景观设计学在英国是伴随着职业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最早可以追溯到1821年,20世纪30年代正式开始景观设计学的教育和职业.历史经验表明,景观设计学在相关领域扮演着领导角色,是由于其发展动力源自体现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公共建设、自然保护、文化保护和全球化,并因此而充满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现设计在设计思想与设计手法两方面的传承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性发展,揭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产生的浪漫主义是一场开创西方现代意识的文化运动,其浪漫主义自然观里回归自然的幸福理想,对同时期的城市规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下,面对一个衡量国家发展与进步的指标体系——幸福指数GNH的兴起,以国民幸福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及规划模式应借鉴浪漫主义自然观思想。本文对浪漫主义自然观在城市规划中的表现进行了论述,提出浪漫主义自然观与国民幸福视角下城市规划建设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吴艺珂 《河南建材》2021,(9):116-118
室内景观设计,是人与自然和社会连接的媒介,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室内景观设计中观赏和装饰功能的发挥,满足的是人们视觉享受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而界定空间场所功能,是对原本环境与空间延伸的手段.生态功能是人们对绿色、健康、环保理念建立深刻认知后,对室内景观设计产生的要求和需求.设计人员应注重凸显自然元素的原始美感和功能,着重于全息影像技术的创新应用,将生态化理念贯穿到室内景观设计创新的全过程,以便从设计理念、设计技术、设计手法上实现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6)
中世纪基督教艺术之于文艺复兴,浪漫主义艺术之于古典艺术,现代艺术之于后现代艺术,它们的区别并不是简单地以时间顺序决定的,根本区别取决于不同历史时期中社会发展对人们的价值观的改变,从而导致新的艺术样式的产生。21世纪是电子通讯技术盛行的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这一代人的思维以及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8.
王翚  杨博超 《住宅产业》2012,(10):74-76
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多新的社会价值观被引入到规划设计的方法论研究中,其中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思想亦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景观设计思想的重要一个方面就是降低能耗。本文对现状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通过与之对应的建议措施来进行自然化的景观设计,以达到降低景观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景观的设计价值观的发展为背景,从现代艺术创作和景观设计的方法论的角度出发,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理性设计方法和感性设计方法的特点,以及现代艺术创作方法与景观设计感性设计方法的的相互关系,为现代景观设计创新梳理有借鉴意义的设计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重点分析了现代住宅景观设计对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与设计手法的传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现代住宅景观设计的创新性发展方向,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人居环境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历史园林以其历史性和艺术性成为广泛关注的艺术园林作品。英国斯塔德利皇家园林及方廷斯修道院是18世纪以来仍保存良好、历史悠久的极少数历史园林之一,是研究英国自然风景园发展与历史建筑的优秀案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杰出的公共绿地。通过对该园的历史发展过程、景观与建筑要素、设计手法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其影响主要为该园反映了风景园的发展风潮,是研究英国历史建筑的重要案例,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以及当代乡村绿色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2.
当代德国园林展的风景园林规划策略解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战后开展的园林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它有效地完善了城市绿地开放空间格局,保护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延续了地区文化景观的发展脉络,保持和增加了城市中心城区和边缘地区的社区活力。选取德国2000年以来已举办和规划当中的主要园林展,在总结风景园林规划策略并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风景园林建设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在瑞典马尔默市西港新区开发中,风景园林设计从项目策划阶段就开始介入,并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可回收利用材料、低维护成本、栖息地指向的绿化设计、慢行系统设计及多设计师参与等诸多特点成为21世纪全球城市新区开发项目的典范。从以上方面介绍和分析该项目,试图对我国城市新区及居住区开发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对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空间无序蔓延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精明城市形态的寻求,重新引起了美国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兴趣.本文综述了美国和中国城市形态研究的主要文献,认为中国的城市形态研究目前主要分别集中于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和城市设计等领域,尚未进行跨领域的研究.而从过去20多年美国相关研究进展来看,美国的城市形态研究趋向于多尺度下的多维度形态识别,即可分为景观生态、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社区以及城市设计等五个维度,分别对应大区域、大都市区、次区域、社区和街区等五个尺度.这些多维度、多尺度的城市形态研究成果对制定城市公共政策有直接相关意义.美国城市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不仅可以为中国城市形态研究提供启示,也将为21世纪中国城市塑造更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朱育帆  姚玉君 《中国园林》2007,23(11):50-56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化的产物,自19世纪起就成为风景园林行业的实践主体,直至今天仍是风景园林师最主要的实践类型。在城市特殊地区如商务中心区(CBD)高密钢筋混凝土森林中如何营造舒适的公园绿地环境则是在新时代仍需拓展研究的专业领域。以北京CBD现代艺术公园为例,从规划和设计2个层面详尽论述了公园从概念到实施思考的逻辑过程,并提出了作为"基调"的外环境设计的创作理念,试为特殊景境下营造都市理想空间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该课题研究从面向 2 1世纪我国对城市建设设计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 ,对综合性大学中建筑院系有其办学特色的(环境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发展取向及其系列课程改革进行探讨 ,分析并提出了建构有文理两科特点 ,以广义建筑学为基础、设计艺术教育为主线的 (环境 )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建设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时代的危机与挑战,提出园林发展的生态、文化主旋律方向.提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最重要、最直接的办法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在21世纪中华文化将成为人类文化显学的同时,中国园林文化是其组成部分之一.园林文化坚持"天人合一""多元共生""历史相续""以民为本""自主创新".尤要继承、借鉴中国古代园林的功能生活化,空间乐章化,诗、文、书、画兼容的空间艺术创作手法.面对未来,使中国园林以更加璀燦的艺术风格立于世界园林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18.
毛晨悦  吴尤 《风景园林》2020,27(7):62-67
近年来,针对铁路工业遗址的改造与再利用案例的研究不断拓展,体现出在规划与设计方面逐渐以风景园林为主导的趋势,成为城市工业历史街区更新的重要议题。以费城铁路公园(The Rail Park)整体规划为案例,围绕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布局、工业历史街区更新、空间营造3个层级来分析铁路公园的规划与设计。铁路公园体现出与城市开放空间系统的连通性较强、沿线城市街区差异性明显、场地空间特征性突出的特点,其规划与设计能够顺应各区段独特的周边城市环境与场地空间条件,采用和而不同、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进而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文化建设。铁路公园的规划与设计为城市工业历史街区更新与工业遗址景观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朱建松 《中国建材科技》2013,22(3):115-116,127
新世纪的中国经济表现出高速发展的势态,面对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的城市发展也必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许多国外学者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在城市化进程中,只有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做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以回顾规划理论的代际变化为切入,对一些当前的城市问题提出建议。认为:决策者依靠20世纪的理念指导21世纪的城市建设,规划师依靠20世纪的理论编制21世纪的城市规划,是出现城市问题的重要根源。中国城市的持续发展,有赖于与时俱进地对规划理念进行改革,其中心是根据中国特点,在"注重规划成果"和"完善规划过程"两者中建立平衡,力求建立一个政府、市场、社会共同运作、互相制约的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