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内有关专家近日在北京举行了“电压—无功高级研讨会”。对电压稳定的定义、分类、机 理、研究方法、影响要素,电压安全,电压质量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 看法。专家们希望电力部门重视电压—无功机理的研究,通过实际测量建立电网负荷模型。 在系统中安装监测装置对电压长过程变化、系统振荡及角度进行监测,为认识和检验失稳机 理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相似文献   

2.
结合安徽电网的系统建设,对电网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阐述了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提出了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的建设原则,详细介绍了安徽电网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的架构、功能设计、数据采集、以及开发的主要软件,论述了安徽电网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的技术关键。电网电压无功监测管理系统已在安徽省的合肥和安庆两地得到了具体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云南电网无功电压监测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功能、性能指标及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等.该系统实现了电压监测5分钟数据及电压合格率日、月、季、年数据的分类统计查询,以及无功设备可用率、运行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等.  相似文献   

4.
电压是电力系统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无功电压控制是提高电压质量、降低网损的重要技术手段.现实中,无功电压控制有难点.自动电压控制(AVC)对发电机组、电容器/电抗器等多种无功调节手段进行全网优化闭环控制,提高无功电压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对于AVC的关键技术研究,为保持系统电压稳定、提升电网电压品质和整个系统经济运行水平、提高无功电压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对交流系统大扰动后的直流系统无功动态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直流系统无功源-荷转换的新观点。从动态无功平衡的角度分析了直流系统无功源-荷转换对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的影响机理和途径,并提出了定量刻画临界暂态电压稳定时直流系统无功动态特性的解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直流系统无功源-荷转换特性、无功网络传递特性和直流落点电压支撑强度,构建了一种用于评估直流系统对受端电网暂态电压稳定影响的解析指标。与临界切除时间变化量指标所得结果相比,南方电网的相关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指标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建设城市电网智能电压监测系统的重要意义,描述了辽宁城市电网智能电压监测系统的设计思想、组织构架,介绍了智能电压监测系统的实际功能及运行情况,提出了与智能电网运行环境相适应的无功电压管理工作新思路,总结了智能电压监测系统对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无功电压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区域分布式电压无功监测与优化控制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网络结构。最底层为电压无功补偿装置。介绍了系统主要的控制、管理、数据采集、故障(检测、记录、保护等)处理功能。系统以网损最小和电压水平最好为目标函数,对系统进行无功优化。阐述了潮流、安全约束条件.说明了实现配电系统区域电压无功优化的实时监测与控制调节的几种情况。该系统的投运可解决分散就地电压无功补偿装置监控难、维护难的问题,又可改善配电网的电压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风火打捆直流外送系统中,风电机组的调压能力、直流系统的无功电压特性及无功补偿设备都会影响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风火打捆直流外送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需要综合考虑风电、直流、交流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随着直流的功率调整或发生故障,直流给风火打捆直流外送系统带来了安全稳定问题。文章分析了直流闭锁后电压暂升原因,研究了直流系统无功调节与风电机组无功电压控制的机理,提出直流、风电协调控制策略,并以黑龙江电网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对风火打捆直流外送系统电压稳定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多起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后,电压稳定及动态无功支撑日渐成为电网无功规划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基于微分-代数方程的短期电压稳定和基于潮流方程(PV曲线)的长期电压稳定的动态无功规划方法,对2010年华东电网进行动态无功储备评估和动态无功需求研究.  相似文献   

10.
超导储能装置用于改善暂态电压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0,自引:14,他引:26  
建立了超导储能装置(SMES)在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中的简化数学模型.SMES经双桥系统的电流源型换流电路与电力系统相连.研究了具有快速响应特性的SMES在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和其无功控制策略,以及采用不等触发角控制时的控制原则.在Matlab平台上编制了暂态仿真程序,对典型3机10母线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超导储能装置安装在动态负荷处,采用无功-电压控制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