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芪三萜皂苷(Astragalus saponins,AST)对CVB3病毒诱导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CVB3病毒、原代心肌细胞及小鼠构建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并使用AST进行干预,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的生存率和体质量变化,体外超声评价小鼠的心脏功能及检测心肌蛋白中LDH和CK-MB水平。心肌组织天狼星红染色评价纤维化水平及TUNNEL染色检测心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蛋白中Caspase-3和Fas表达情况以研究AST保护病毒性心肌炎的机制。结果:AST能够显著增加CVB3注射后的小鼠生存率、缓解CVB3诱导小鼠的体质量减轻。体外超声结果显示,AST能够显著改善CVB3诱导小鼠心脏的收缩功能障碍。CBV3诱导组小鼠心肌蛋白中LDH和CM-KB水平较正常小鼠显著增加,而AST对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心肌组织病理染色结果显示,AST对CVB3诱导的心肌扩张和纤维化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CVB3诱导组小鼠心肌组织的凋亡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小鼠,而AST对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CVB3感染的心肌组织中,Caspase-3和Fas表达水平显著的升高,而AST能够显著的抑制CVB3诱导的二者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结论:AST通过提高小鼠的生存率、抑制心肌扩张、心肌组织纤维化和心肌细胞凋亡对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CVB3诱导的Caspase-3和Fas在心肌组织中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安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酶及病毒滴度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病毒B(CVB3)建立小鼠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空白时照组、模型组、心安颗粒10,20,40g(生药)·kg^-1·d^-1和利巴韦林0.1g·kg^-1·d^-1组,注射CVB32h后给药,连续用药7d,第8天处死小鼠,取血测定血清心肌乳酸脱氢酶(LDH)及中和抗体,取心肌制成细胞悬液,测定病毒滴度。结果:心安颗粒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LDH含量明显降低,中和抗体及病毒滴度明显降低(P〈0.01)。结论:心安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具有抗病毒、缓解心肌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清热养心颗粒中氧化苦参碱在正常及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其与药效作用的相关性。方法:以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UHPLC-MS/MS检测小鼠血清中氧化苦参碱浓度,比较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体内药动学差异。同时,采用酶标仪测定各时间点血清中LDH、CK及IL-2活性,绘制药-效曲线。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清热养心颗粒中氧化苦参碱在模型组小鼠血清中血药浓度高,消除速度慢,生物利用度高,血清中氧化苦参碱浓度与其抗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有关,能够降低LDH、CK水平,抑制IL-2的释放。结论:清热养心颗粒可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心肌损伤,其药效学与氧化苦参碱药动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柴芦疏肝解毒胶囊对动物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白酒制备小鼠酒精实验性肝损伤模型,柴芦疏肝解毒胶囊按高、中、低剂量灌胃,连续8周,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含量,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柴芦疏肝解毒胶囊高、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ST、ALT含量,与肝损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受试样品高、中剂量组小鼠肝组织的MDA含量均值均低于肝损模型组;GSH含量均高于肝损模型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肝损模型组显著减轻。结论柴芦疏肝解毒胶囊对小鼠酒精实验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秃疮花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秃疮花提取物 (DLF)对卡介苗 (BCG)和脂多糖 (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ivBCG和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在注射LPS前 ,小鼠ip不同剂量的DLF(0 5、1 0、2 0g·kg-1) ,连续 10d。观察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的活性及血清白蛋白 (ALB)、球蛋白 (GLB)含量变化 ,测定肝组织匀浆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不同剂量的DLF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LDH活性及肝组织匀浆MDA含量均低于模型组 ,血清蛋白维持正常比例 ,且肝组织损伤不同程度地减轻。结论 秃疮花提取物对BCG和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虹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7):37-37,39
目的 了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急性期血浆白细胞介素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含量改变及其与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1(LDH1)的关系 ,探讨两者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ELISA法和酶法检测 7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浆IL - 6、TNF α和LDH1含量。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组血浆IL - 6、TNF α和LDH1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IL - 6水平与LDH1呈负相关r =- 0 35 2 ,P <0 0 1,TNF α水平与LDH1呈正相关r =0 4 2 7,P <0 0 1。结论 IL - 6、TNF -α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过程 ,TNF -α加重心肌损伤 ,IL - 6有防御感染作用 ,两者起不同作用 ,其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情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养心颗粒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养心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 (VM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 (接种 )柯萨奇病毒B3 稀释液 ,随机分为养心颗粒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和死亡情况 ,并于接种病毒后不同时间取其血样和心脏组织 ,作酶学检查、病毒分离、组织光镜观察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治疗组小鼠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酶学检查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病毒分离两组比较无差异 ,心肌病变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P<0 05) ,电镜观察发现治疗组的病变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养心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具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邹桢 《青岛医药卫生》2014,46(5):356-358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魏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常规给予抗病毒药物、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阿魏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14天。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对比,并测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治疗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心肌损伤标志物AST、LDH及CK-MB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LDH和CK-MB明显较低。结论注射用阿魏酸钠联合黄芪注射液明显改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亦显著降低,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9.
蒲艳 《江苏医药》2015,(7):794-79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心肌酶和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炎组,42例)和同期住院非脑炎患儿(对照组,38例)血清hs-cTnT和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CK同工酶(CK-MB)。结果 脑炎组血清hs-cTnT和AST、LDH、CK、CK-MB均高于对照组(P<0.01)。脑炎组血清hs-cTnT和AST、LDH、CK-MB异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血清hs-cTnT及心肌酶学检测对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或心肌炎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桂皮醛治疗CVB3诱发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桂皮醛(CA)对柯萨奇病毒B3(CVB3)诱发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小鼠经腹腔注射CVB3m0.1 mL建立病毒性心肌炎BALB/c小鼠模型。于接种病毒72 h后,CA不同剂量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CA22.5,28.1,37.5 mg&#8226;kg-1,RA组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50 mg&#8226;kg-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0.9%氯化钠溶液2 500 mg&#8226;kg-1,连续给药21 d。观察接种病毒后第7天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含量;测定接种病毒后第14天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第14天心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核因子κB(NF κB)表达,行心肌组织光镜病理检查与评分;第21天行心肌组织光镜病理检查。计算小鼠累积死亡率和中位生存时间。结果与模型组比较, CA28.1,37.5 mg&#8226;kg-1治疗组小鼠死亡率显著降低(均P<0.01),中位生存时间延长,感染第7天心肌病毒滴度降低,血清CK、CK MB、LDH释放减少(均P<0.05)。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1),感染第14天心肌iNOS、NF κB表达(P<0.05)与病理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CA有治疗CVB3m诱发的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 κB与iNOS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均给予吸氧、纠酸、强心、利尿、抗感染、营养心肌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每日0.05~ 0.15 mL/kg,最大剂量6 mL)和磷酸肌酸钠(每次0.5~1.0 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心肌酶谱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CK、CK-KB、cTnI、LDH、AS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心肌酶谱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安全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康心胶囊系列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康心胶囊系列,治疗前后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观察临床表现。结果 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康心胶囊系列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治纲  ;任秀云 《中国药房》2014,(34):3251-325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药学服务方法,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治疗过程,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制订相应的药学监护措施,提出用药建议:左氧氟沙星0.4 g、qd抗感染治疗;黄芪注射液、维生素B6、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辅酶Q10胶囊营养心肌细胞;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结果:患者出院时心功能有所恢复,射血分数55%。结论:临床药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参与临床合理化用药,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确保患者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的有效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法试验,从6家中心选择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患者280例,按3∶1比例分为试验组210例、对照组70例。试验组口服荣心丸每次4.5~9 g,3次/d;对照组口服辅酶Q10胶囊每次10~20 mg,2次/d。疗程均28 d。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炎症状积分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以及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的改善情况。结果 疗后28 d的FAS(PPS)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对照组的心肌炎症状积分和下降均值分别为5.975(6.000)、4.721(4.788),证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2%(90.59%)、70.59%(71.21%),疾病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14%(92.08%)、72.06%(72.73%),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者共报道临床不良事件3例,经研究者判断,与试验药物均不可能有关,均不属于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荣心丸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或兼心脉瘀阻证)疗效优于辅酶Q10,并且未提示更高临床应用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方式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水飞蓟护肝胶囊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大鼠模型的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水飞蓟护肝胶囊高剂量组、水飞蓟护肝胶囊中剂量组、水飞蓟护肝胶囊低剂量组.上述动物均通过联合用药异烟肼80 mg/kg、利福平160 mg/kg、乙胺丁醇8 mg/kg、吡嗪酰胺8 mg/kg,连续28 d建立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大鼠模型,另取SD大鼠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建立后各组动物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其中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饮用水,阳性对照组给予双环醇13.5 mg/kg.连续给药14 d,实验结束时10%水合氯醛3 ml/kg麻醉动物后称重,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肝功能指标,摘取肝脏称重并计算肝脏指数.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水飞蓟护肝胶囊高、中剂量组大鼠肝脏指数显著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水飞蓟护肝胶囊能够改善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心肌康颗粒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0月到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磷酸肌酸钠联合心肌康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心肌钙蛋白I(cTnI)、心肌酶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9,P<0.05)。试验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9.80%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83,P<0.05)。治疗后2组心肌肌钙蛋白(cTnI)、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羟丁酸脱氨酶(HBDH)、乳酸脱氨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心肌康颗粒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心肌酶等多项指标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早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观察2组4周后治疗疗效和室性早搏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59.5%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室性早搏的改善总有效率为64.3%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显著提高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伴室性早搏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1年11月~2013年1月的4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3组,每组15例,分别予以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辅助治疗,比较三组之间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的有效率分别为80%、86.7%、86.7%。双黄连粉针的不良反应率最低,为13.33%;其次是清开灵注射液,为26.67%;最高是参麦注射液,为33.33%。结论双黄连粉针辅助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最满意,不良反应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