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桂荣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65-166
目的:探讨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32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3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9例临床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对其病情进行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英 《中国医药科学》2011,(21):189-19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98例均溶栓成功,溶栓成功率92.4%。结论做好早期诊断及治疗工作,能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病情观察与护理。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注意护理要点。结果急性心肌梗死35例患者全部康复,达到了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4.
静脉溶栓是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为患者赢得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降低因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导致的死亡率[1]。2009年1月至2010年06月,我院采用静脉滴注尿激酶(UK)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特点,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52例患者心电图特点。结果经确诊的5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酶谱均符合AMI的酶学变化。37例无病理性Q波,有ST段抬高,T波直立形成单向曲线,15例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结论提高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认识,掌握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变化特点对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我院治疗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作为观察组,均是诊断为心肌梗死12h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患者,探讨其再通率以及预后。结果通过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和急救护理,急性心梗患者再通率为31/40。结论应用尿激酶早期静脉溶栓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冠脉再通率,减少再次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急性肺栓塞患者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为此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出现的急性肺栓塞误诊患者29例,对其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首次误诊为急性左心衰、冠心病10例,心肌梗死7例,右心衰3例,冠心病5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急性支气管炎1例,误诊时间为7d~7个月。结论急性肺栓塞在临床中误诊率相对较高,医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尽量展开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趋年轻化,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结论早期迅速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降低漏诊率,从根本上防止心肌重构和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的探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认识,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降低患者死亡率。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02月至2011年07月诊疗过的32例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病情好转22例,死亡7例(21.9%)、心源性休克1例,心律失常1例,心力衰竭1例。结论掌握无痛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型总结分析;确诊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积极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在6h内确诊者18例,在6~12h内确诊者43例,12h后确诊为心肌梗死的有28例。89例患者中,临床治愈及好转者78例,死亡11例。结论不典型心肌梗死临床症状多样化及部分不典型心电图改变,易误诊、漏诊及延误诊断。故医师要足够重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认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特点及心电图不典型改变,注意观察进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动态变化,以提高本病诊断率,避免错过治疗时机甚至加重病情。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病,才能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李嫦为 《北方药学》2014,(2):128-129
目的:分析研究临床常见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类型、主要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血管患者43例,重点分析其疾病种类、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结果:43例急性心血管患者中,急性心绞痛患者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5例,急性肺栓塞患者3例,入院后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症状予以相应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3%、91.7%、80%以及100%。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急性心血管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根据本组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最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3例,细菌性痢疾1例,急性胃肠炎1例,消化性溃疡2例,急性阑尾炎5例,急性胰腺炎3例,急性肠梗阻6例,急性胆囊炎3例,泌尿系结石2例,宫外孕2例,急性盆腔炎1例,卵巢囊肿1例。针对本组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治愈29例,治愈率96.66%,死亡1例(心肌梗死),病死率3.33%。结论急诊内科临床医师应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积极做好早期辅助检查,根据诊断结果有针对的进行临床治疗,提高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12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起到的效果。结果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痊愈100例,明显好转15例,未改善转院治疗4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95.8%。结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患者的症状和心理压力明显减轻,病情能够明显好转,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少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王丽华 《首都医药》2008,15(8):27-2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鞍山市中心医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的21例患者资料.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起病急骤,诊治不及,可危及生命,病情稳定后护理不当,同样可导致短期内病情反复,危及生命.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极高,严密观察病情协助医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雷柯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14-15
目的对比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和心肌酶谱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方法及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本院诊断治疗的48例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者32例,两组均同时行肌钙蛋白Ⅰ和心肌酶谱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验阳性率。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后AMI组患者心肌酶谱阳性率为83.3%,低于cTnⅠ组的95.8%,健康对照组心肌酶谱阳性率为9.4%,高于cTnⅠ组的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肌钙蛋白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提高阳性诊断率,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黄睿 《中国医药指南》2013,(28):367-36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期间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一般性治疗与溶栓治疗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给予患者治疗,利用统计学方法及理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系统性的评价与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40例患者的疾病症状均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与缓解,而且患者的便秘症状也基本上消失,并且经过进一步的临床分析,40例患者中,其中有36例患者的溶栓已经完全治疗成功。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既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病发率,而且有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谢对兰  向小平 《河北医药》2000,22(5):351-351
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室速(颤)及心源性休克。早期迅速有效地预防或终止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治疗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了临床研究,其目的为观察潘南金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60例为1997年3月~1999年8月的住院患者,男44例,女16例;年龄(64±27)岁,均符合世界心脏病协会和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其MI定位诊断是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1 两组临床资料情况比较 (例)梗死部位治疗组对照组 前壁712 下壁8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及其急救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40例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例患者入院后出现误诊,误诊率为8.3%,其中,5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0例误诊为急性胆囊炎,5例误诊为气胸;220例患者最终痊愈,18例患者明显好转,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0.83%。结论早期的心电图以及快速的心肌酶谱检查是确定急性非典型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及时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死亡风险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积极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经过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符合再通标准的患者占52例,再通率为68.4%,未通的患者占24例,主要是因为就诊延迟导致,溶栓的时间越早,再通率就会越高,再通的患者病情较稳定,都治愈出院。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积极静脉溶栓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早期治疗能够促进冠状动脉的开通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激酶应用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有效的护理方法,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56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统计相关数据。结果使用尿激酶溶栓的本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t-PA、PAI值和血管再通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早期的溶栓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所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可使大部分冠状动脉再通或梗死面积缩小,提高临床治愈率,及时准确的病情观察和娴熟的护理技术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