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金银花作为一类具有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药用植物,在促进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综合治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以重庆市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农户的实地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巫山县岩溶石漠化地区适宜金银花药源植物生长的生态条件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种植金银花药源植物所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提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金银花产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为更好地认识石漠化发生的成因、演替模式、驱动力因子及相应的生态重建技术、模式,根据岩溶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研究重庆岩溶地区地质背景和分析土壤类型,对重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类型和等级进行了简单划分,依据重庆岩溶地区自身特点,借鉴近年来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的治理成果,提出了重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易志斌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126-128+132
基于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原因分析和实地调研情况,指出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和迫切需要意识到的问题,并提出生态旅游才是广西岩溶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议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重视和挖掘广西岩溶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制定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着力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加强生态旅游产品监督和认证制度,培养和引进生态旅游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及其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对土地石漠化的时空特征、区域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治理自然生态环境、控制人口数量、培植替代产业、综合开发是治理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关键所在.最后结合湖南岩溶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对该地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广西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为基础,介绍了广西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现状,综述了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及程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变化原因,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快石漠化防治的林业对策。  相似文献   

6.
石漠化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工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草食畜牧业,既可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增加当地人民收入。通过对石漠化发展现状、发展原因及治理措施等进行综述,从而分析探讨石漠化地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付忠良  李增 《北京农业》2013,(6):161-162
岩溶是指通过流水冲蚀等机械作用使可溶性岩石发生化学溶蚀,云南地区是我国发生岩溶最严重的地区。岩溶引起的石漠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束缚,基于此就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措施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石漠化是在自然岩溶过程基础上,加上人为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岩溶退化为石漠化虽受多种影响制约,但最根本的原因仍在于岩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因此,科学分析和认识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对区域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的石漠化生态修复建设目标,对改善这些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实现贵州岩溶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龙本楼  张继辉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75-277,286
黄平县地处我国三大生态脆弱区的西南岩溶地区的东南部,岩溶地区严重缺土、缺水,石漠化治理已迫在眉睫。该文论述了黄平县石漠化现状、形成原因,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石漠化生态治理措施,为保证岩溶地区植被顺向演替、生态逐步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云南农业》2014,(5):9-10
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下游东岸,全县总面积3245 km2,岩溶面积1520.68 km2,占国土总面积的46.86%,其中石漠化面积514.66 km2,是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县区之一。长期以来,巧家县岩溶地区陷入了"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成为了生态最恶劣、经济最贫困的地区。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工作,在国家发改委、  相似文献   

11.
毕节地区土地石漠化的不断加剧和贫困落后互为因果,在岩溶山区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根据毕节地区石漠化成因以及石漠化危害,结合已开展过的石漠化防治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加快石漠化生态治理及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草本植物在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状及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草本植物在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壶关县是太行山区典型的干石山区,旱耕地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1996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定为生态示范县。为了使壶关县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在分析了影响壶关县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壶关县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土地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地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在参考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喀斯特土地石漠化过程对土壤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生态特征对土地石漠化的响应,利用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监测指标,基于"干扰-响应"框架初步建立了一套喀斯特土地石漠化风险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笔者分析了广西生态移民与石漠化地区治理的现状,认为广西石漠化地区已经总体上实现了生态逆转,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移民。同时也指出广西石漠化地区移民存在严重的回流现象,进而探讨了教育移民的重要意义。教育有助于提高移民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有助于培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今后走出石漠化地区,更有助于提高留守居民的技能,改变其生态意识,提高现有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教育移民,恢复石漠化地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强调应建立石漠化地区青少年教育基金、青少年中高等教育发展基金、青壮年就业培训基金,以及石漠化地区生态培训基金,通过教育补助提高石漠化地区人群的素质与技能,实现永久性移民。  相似文献   

16.
宋云萍  余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35-6336,6364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该文以贵州册亨县林业发展为例,提出了以珠防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和短周期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工程等"四大工程"为发展目标,并阐释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实施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菌根桑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干旱等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有利于减轻贫瘠干旱胁迫,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一种新的有效措施。在综述丛枝菌根真菌的结构、生理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石漠化恢复过程中菌根桑的可利用性以及在调查桑树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筛选优良抗性菌株、丛枝菌根真菌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桑树的共生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旨在从全新的角度探讨菌根桑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对策以及为岩溶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奠定基础,从而保证菌根桑在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区现代农业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导致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等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石漠化等问题的出路。强化石漠化山区现代农 业理论建设、为国家在石漠化山区实施一系列生态、农业、水利等工程提供参考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 支撑、通过对喀斯特石漠化山区现代农业生产环境、成功的经验技术模式、存在问题等内容的论述、指出;(1)石漠化 山区虽然生态环境脆弱、人口与贫困问题突出、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已取得许多成 功的示范、有较大潜力可待挖掘;(2)石漠化山区现代农业应注重生态、经济、民生三者的统一、多种属、多门类相结 合、调结构与提效益相结合;(3)石漠化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已形成生物、农业、工程、信息等技术为主导的技术体系、取 得了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种植结构调整、工程措施优化等成功的模式、还形成了生态农业、低碳农业、设施农业、 可持续农业等为主流的农业类型;(4)石漠化山区现代农业研究虽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研究相对薄弱的地 方、如规模种养与产业化发展、极端气候抵御、土地功能评价、生物多样性保护、岩溶碳汇与生态景观格局评价等问 题、值得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石漠化中心地区,从石漠化的影响因素展开全省石漠化分区的定量分析研究对促进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运用主导因素法和叠置法,依据地形、气候条件、地带性土壤、植被等综合因素对云南65个石漠化县域进行区划。将云南省65个石漠化县域分为7个区域10个亚区19个小区,7个区域分别为北热带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南亚热带中低山河谷盆地石漠化区、中亚热带高原山地石漠化区、北亚热带高中山石漠化区、暖温带高中山石漠化区、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原温带石漠化区和金沙江燥热河谷石漠化区。本研究提出的云南省石漠化区域划分新体系,是从粗放的宏观区划向精细区划迈进的创新成果,这一区划成果使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技术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舒银燕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6):206-210
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战中减贫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农业产业扶贫在扶贫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梳理阿玛蒂亚·森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界定产业扶贫模式可持续性的内涵,强调扶贫覆盖面、减贫效果、配套政策和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等因素的影响.确定适用性、效果、政策、载体等4个评价准则及10个关键性问题,并据此提出10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主张采用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可持续性评价指标赋予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