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储水式电热水器内胆不同位置加热对出热水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对比试验验证并结合理论支持,研究使用热水量的多少与加热内胆中不同位置低温水的关系,满足消费者对不同热水容积的需求.确保大用水量时热水够用,减少少量用水的加热等待时间,同时避免加热多余的热水,做到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2.
车载动力电池组用空气电加热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组热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有高温散热和低温加热的有效措施.与高温散热相比,电池组低温加热关注较少.根据传热学原理,建立了电热丝的换热模型,利用该模型设计并加工了一个加热箱.加热箱通过并联电热丝通电后加热空气:在箱子进口为恒定20℃空气,加热不足8 min,出口温度可达到90℃.再用加热箱出口的高温空气加热低温电池组:加热箱与电池箱串联后,置于-15℃环境中,加热约21 min,电池组表面温度达到0℃.证明了利用电热丝加热的高温空气为低温电池组加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锂电池在低温下充放电性能迅速恶化的问题,文中在分析电池等效电路模型和温升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低温放电产生的内阻热加热电池。以加热过程的时间和容量衰减为优化目标,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目标函数。通过仿真分析,对该加热方法的有效性和灵活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加热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满足锂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使用要求。该研究为我国锂电池低温加热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汽车动力电池的低温使用要求,根据传热学的原理,建立了动力电池的低温加热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设计了低温加热方案,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低温加热器的优缺点,选用了电热膜加热器方法。仿真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电热膜加热器具有良好的低温加热效果,不会影响动力电池的散热,而且具有良好的常温保持性能。  相似文献   

5.
将神经网络逆系统理论应用于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控制,并提出简化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的仿真工具,建立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仿真模型,实现永磁同步电动机动态解耦,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储水式电热水器加热等待时间长、热水不足、热水浪费等问题,本文研究自适应热水供应的方法及系统。在学习用户用水习惯后,储水式电热水器自适应规划热水供应的加热温度及时间,并控制电热水器加热。最终根据欧洲标准EN50440-2015中测试条件和评估方法,热水供应误差1.2%,满足用户舒适性要求;并对比智能控制与长期保温方式对比,智能控制节能22.7%。  相似文献   

7.
张勇 《日用电器》2021,(8):121-124
针对某高级中学生活热水的应用需求,研究采用直热加热闭式承压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的系统设计方案,详细说明系统的选型设计和工程控制方案,针对该工程系统不同季节用水模型进行实地产水量测试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直热闭式承压热水系统,夏季可连续不间断供给高温热水,冬季制热能力降低时也能保障高峰时段用水需求,高峰时段系统运行效率高于非高峰时段;由于系统多处于直热加热,年平均系统能效比可提升15%.  相似文献   

8.
朱凌 《上海电力》2006,19(3):266-268
天然气加热系统的正确应用,是提高联合循环电厂全厂效率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天然气加热系统的设计标准、加热系统流程及系统控制,并对上海漕泾热电有限公司配备的天然气加热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9.
低温下锂离子电池峰值功率和可用能量急剧下降,且难以充电,已成为制约电池应用的瓶颈之一。基于等效电路模型构建电池温升模型,从缩短加热时间和避免电压超限两个方面分析了加热电流幅值和频率的选取原则,提出了随温度自适应调整脉冲电流幅值的低温自加热方法。该方法可在7 min内将电池均匀地从-10.5℃加热到1.4℃,温升速率为1.7℃/min,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加热后电池可充入更多的电能,有助于解决低温下电池性能差、充电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净水-热水一体机的热水胆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加热过程的CFD仿真方法,分析了热水胆在工作过程中,胆内冷热水的流动机制和温度分布情况。通过在胆内设计一个分隔的加热腔体和热水输送通道,将加热后的热水和胆内冷水有效分离。搭建了优化结构后的样机,对比测试了胆的制热性能,结果表明,本文优化后的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热水胆的制热水能力,显著降低热水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