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临床资料 患者 3(男 2 ,女 1 )例 .年龄 2 9,34及 41岁 .1例无任何症状 .2例表现为腹痛及腹部不适 .扫描使用西门子 Somatom AR.C CT扫描仪及 PQ60 0 0螺旋 CT扫描仪 .先以 8~ 1 0 mm层厚 /距肾上腺定位扫描 ,静脉注射造影剂 50~ 75 m L后 ,再以 5 mm层厚 /距扫描直至肾脏 .3例均行 CT平扫及增强扫描 ,3例均位于右侧 ,最大径分别为 4.3,4.8,4.5 cm,均表现为椭圆形等密度肿块 ,边界清晰 ,密度均匀 ,平扫 CT值 2 5~ 48Hu,增强后轻度或未见明显强化 ,CT值 30~ 56Hu,2例平扫时可见轻微细点状钙化 .2 讨论 节细胞神经瘤为起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MRI)检查在肾上腺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并随访13例肾上腺肿块患者,均在我院做过核磁共振检查.检查使用GE1.5TMRI扫描仪,采用常规T1WI、T2WI、化学位移(正/反相位)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3例肾上腺肿块最终经临床证实,有8例为腺瘤在化学位移成像反相位图上病灶信号明显衰减,2例肾上腺单个增生结节在各扫描序列上与肾上腺信号相同,1例病灶信号不均为肾上腺髓脂瘤,另有1例为肾上腺转移瘤,1例为肾上腺癌.结论 MRI在肾上腺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正/反相位成像序列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肾上腺薄层CT扫描在初诊高血压(年龄<50岁,血压达高血压2级及以上)及既往确诊高血压(发病年龄<40岁)且目前已用3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的患者中筛查肾上腺性高血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共126例。上述患者均行双侧肾上腺薄层CT扫描、双侧肾上腺彩超、血电解质、肝肾功能检查,并对发现有肾上腺形态学异常的患者进一步行血、尿醛固酮( ALD ),血管紧张素Ⅰ(37℃和4℃)、肾素活性(PR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血浆肾上腺素(AD)、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AD)、血浆多巴胺( DOP)、尿香草扁桃酸( VMA)检查。比较肾上腺薄层CT与超声检查的对肾上腺形态学异常的检出率。结果126例患者中共检出肾上腺性高血压23例,其中有19例于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腺瘤者17例,嗜铬细胞瘤2例;结合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者16例,皮质醇增多症5例,嗜铬细胞瘤2例。 CT检查出形态学异常者66例,阳性率52.4%,明确诊断21例,符合诊断率16.7%;彩超检查出形态学异常者42例,阳性率33.3%,明确诊断9例,符合诊断率7.1%。在筛查肾上腺性高血压中肾上腺薄层CT的检出率高于彩超检查(P<0.05)。结论与彩超检查相比,肾上腺薄层CT扫描在筛查肾上腺性高血压中简单高效,可以提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及MRI影像表现、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CT、MRI随访证实的11例肾上腺损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4例行MRI扫描,并有6例行CT随访。结果 11例均为单侧肾上腺损伤(右侧10例,左侧1例)。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9例,肾上腺区弥漫性出血2例,均合并不同程度其它脏器损伤。CT复查表现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减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多排螺旋CT及MRI能准确显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创伤后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收集胃癌病例 40例 (其中包括 3例胃癌复发 ,2例原位癌 ) ,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收集 1 998年 1 0月~ 2 0 0 0年 1 0月两年间在该院行胃 CT扫描并均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胃癌40例。男 2 7例 ,女 1 3例 ,年龄 2 7~ 75岁 ,平均 5 9岁。其中胃窦癌 1 9例 ,胃体、底及全胃癌 1 6例 ,胃癌术后复发 3例 ,原位癌 2例。在 CT扫描前一天晚上禁食 ,扫描前 5~ 2 0 min口服温开水 80 0~ 1 2 0 0 ml,检查前常规 65 4 - 2肌注 ,使用 CT扫描仪为GE980 0 Hight,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平扫及增强 ,层厚、间隔均在 …  相似文献   

6.
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肾上腺损伤27例的CT检查资料,其中男25例,女2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8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为单侧肾上腺损伤,分为挫伤型(9例)及血肿型(18例),挫伤型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肢的肿胀、增粗;血肿型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两种类型伴有或不伴有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出血.均合并胸腹部其他组织、脏器损伤,无单纯肾上腺损伤.定期复查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肿胀减轻,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CT检查能直观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类型及程度,能够反映肾上腺损伤的病理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1995年 10月~ 2 0 0 2年 5月由我院 CT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共 13例 ,笔者将其 CT诊断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中 ,男性 10例 ,女性 3例 ,年龄 31±5 .2岁 (18~ 4 3岁 )。 9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醛固酮增多症和库欣综合征 ,如高血压、周期性软瘫、向心性肥胖、毛发增多等 ,且临床治疗多不满意 ;4例无临床表现的病人是在检查中偶然发现的。1.2 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使用 TCT- 6 0 0 HQ全身扫描机(日本东芝公司 )。患者取仰卧位 ,常规腹部扫描条件 ,先扫定位片选择层面 ,一般自剑突下 2 0 mm…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肾上腺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临床及影像证实的肾上腺损伤患者资料.20例患者均进行64层螺旋CT扫描,1例患者进行CT动态增强扫描,9例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对肾上腺进行多平面重建.结果 20例患者均为单侧肾上腺损伤,13例发生于右侧肾上腺,7例发生于左侧肾上腺.肾上腺挫伤5例,肾上腺局限性血肿12例,肾上腺弥漫性出血3例.9例通过多平面重建,使肾上腺解剖结构显示更加清晰,与周围结构分界更加明确.结论 64层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且能进行多平面重建后处理,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损伤的CT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或随访证实的肾上腺损伤的CT检查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14例均行CT常规扫描,其中5例行CT增强扫描,9例CT随访。结果单侧肾上腺损伤13例(右侧12例,左侧1例),双侧肾上腺损伤1例。其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11例,肾上腺区弥漫出血3例,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出血呈条束状或局限性密度增高10例,膈脚增粗2例,单纯肾上腺损伤1例,余均合并其他脏器损伤。CT复查表现为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降低,肾上腺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结论CT检查能显示肾上腺损伤的多种病理改变,对肾上腺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肾上腺结核导致Addison病的多排螺旋CT检查(MDCT)特征性表现。方法选择广东英德市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肾上腺结核导致Addison病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和特征表现。结果所有Addison病患者均为双侧肾上腺受累。出现肾上腺增大的23例共45个(75.00%),7例共15个(25.00%)为双侧肾上腺萎缩。CT增强图像上38个(84.44%)出现肾上腺呈现周边环形强化,出现肾上腺不均匀强化7个,占15.56%。增强CT扫描的病灶中心区域和病灶周围区域的CT值均显著高于常规CT扫描的各CT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常规CT平扫的病灶中心区域CT值与病灶周围区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扫描后的病灶中心区域CT值与病灶周围区域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上腺结核导致Addison病,采用MDCT诊断能够充分显示肾上腺病灶的形态学变化,可有效提高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