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清  刘岐凤 《中国热带医学》2009,9(9):1753-1753,178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临床变化特点。方法对47例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资料分析。结果47例急性脑卒中早期患者中,20例有心电图异常(42%),出血性卒中的心电图异常率高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心肌酶谱改变16例(34.0%),20例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中,有心肌酶谱改变的16例(80%),出血性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较缺血性卒中组高(P〈0.05);20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cTnT阳性者为8例,其中出血性卒中组有5例,缺血性卒中组有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丘脑基底节区病灶合并心电图异常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早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变化与脑血管疾病类型与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谱在婴幼儿肺炎并心力心衰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收治的41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3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酶(α-HBDH)、谷草转氨酶(AST)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恢复期AST较急性期显著降低(P〈0.05),余心肌酶谱各指标呈下降趋势,但与急性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可以反映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心肌受损的严重程度。CK—MB增高是判断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及时检查、积极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预防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对181例窒息新生儿于生后48小时内抽取的股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其中有66例患儿存在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异常。将此66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Ⅰ组(川芎嗪治疗组)、治疗Ⅱ组(1.6二磷酸果糖治疗组)和对照组。三组患儿均进行吸氧、纠正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情况,维持正常血压,并予以维生素C、ATP、辅酶A静滴等基础治疗。结果生后48小时内三组血清心肌酶谱各项均明显升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7天复查,三组心肌酶谱各项均较生后48小时内数值明显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治疗Ⅰ组心肌酶谱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Ⅱ组心肌酶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Ⅰ组与治疗Ⅱ组心肌酶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可有效预防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且副作用小,用药安全、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的早期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观察组分为重度患儿组(40例)与普通患儿组(52例)。同时以同期的9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cTnI与心肌酶谱的水平。结果:观察组hs-CRP水平为(12.45±3.98)mg/mL,cTnI为(0.86±0.08)μg/mL,较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同时观察组中重症组患儿心肌酶谱与hs-CRP及cTnI水平均高于普通组患儿,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各指标均有显著降低,且普通组心肌酶谱与hs-CRP 及cTnI水平均低于重症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重症组心肌损害率为45.00%,普通组为5.7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与心肌酶不仅能灵敏监测患儿炎症反应与心肌损害程度,而且对于患儿病情的及早判断、早期干预与预后评估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免疫机制及预后。方法将病例组随机分为常规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等常规治疗,IVIG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IVIG。T细胞亚群、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7干扰素(IFN-7)的检测分别采用APAAP方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并同期进行心肌酶谱、心电图、心脏彩超和胸片检查,随访2年。同期选择2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结果常规组和IVIG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VIG组慢性心肌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病例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及IL-2均下降(P〈0.01),其CD4^+/CD8^+比值、sIL-2R,TNF-α和IFN-7均升高(P〈0.05)。经IVIG治疗后,其T细胞亚群及IL-2均明显升高,CD4^+/CD8^+比值、sIL-2R,TNF-α和IFN-7明显下降(P〈0.05)。常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且紊乱,IVIG可调节其细胞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慢性心肌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总结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影响,以求提高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抗病毒组(44例)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照组(40例)仅使用内科常规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后2周、4周两组患者生化指标、病毒转阴率、MELD评分、生存率及并发症等因素变化。结果:1.治疗后2周结果:两组的TBiL、PTA、INK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意义;MELD评分在抗病毒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MEL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抗病毒治疗4周结果:抗病毒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病毒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中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生化指标,提高病毒转阴率,降低MELD评分,提高生存率,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婴幼儿肺炎心肌酶变化的规律。方法89例婴幼儿肺炎根据年龄分为3组,小龄婴儿组29例(<6个月)、大龄婴儿组32例(6~12个月)、幼儿组28例(>1~3岁);按病情轻重分为轻症肺炎组56例和重症肺炎组33例。检测89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不同年龄肺炎患儿血清CK-MB、LDH、CK、HB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的血清CK-MB 、CK水平高于轻症肺炎组(P<0.05);两组间LDH、HB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肺炎患儿不同年龄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患儿不同年龄组心肌酶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对婴幼儿肺炎患儿心肌酶影响不大,但婴幼儿肺炎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改变,心肌酶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黄惠祥 《河北医学》2013,(6):903-905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心肌酶的变化,探讨其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心肌酶谱进行动态观察,并络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8侧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心电图异常者122例(72.62%),心肌酶谱异常者85例(50.60%),不同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O.05);不同部位、不同意识状态下出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率存在显著差异(P〈O.05);有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72.心肌酶谱异常与脑血管病的类型关系不大,与发生的部位密切相关,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可以反映病情程度及预后,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澄  刘裕英  吕艳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6):100-102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联合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在脑梗死患者检测中的意义。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根据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24例、中型组52例和重型组44例;根据Pullicino公式计算梗死灶面积分为小梗死灶组51例,中梗死灶组45例和大梗死灶组24例。同时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脑梗死组的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随着神经缺损程度和脑梗死灶大小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肌酶谱、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脑梗死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作为评价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以及监测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航  李洁兰  梁永 《广西医学》2009,31(1):31-32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血清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因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186例进行血清心肌酶谱和心电图的检测,并与因呼吸系疾病住院非呼吸衰竭患者75例做对照分析。结果(1)呼衰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2)呼衰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3)心肌酶谱病情加重而升高,轻、中、重度三组呼衰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心电图异常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轻、中、重度三组呼衰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呼衰患者的心肌酶谱水平和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明于非呼衰患者,呼衰病情越重,其心肌酶谱水平和心电图异常越高。呼衰患者心肌酶谱水平和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升高,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是评估预后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方法对63例腹泻患儿及47例正常体检儿童进行血清心肌酶谱AST、LDH、CK、α-HBD及CK—MB测定。结果腹泻患儿血清AST、LDH、CK—MB、α-HBD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CK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腹泻与腹泻合并脱水酸中毒患儿比较心肌酶活性存在差异性,尤以CK—MB、LDH为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常伴有心肌损害;心肌酶谱检测可早期发现心肌受损的情况;对于腹泻小儿应常规进行心肌酶谱的检测,以便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同时应早期给予保护心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致腹泻的婴幼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采用NAC-免疫抑制法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羟丁酸脱氢酶(HBDH)采用酶动力法测定。测定327例腹泻婴幼儿血清心肌酶谱含量,并根据病情将婴幼儿分为轻症组(166例)和重症组(161例),非轮状病毒腹泻婴幼儿243例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对照组心肌酶谱异常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同时异常的患儿心肌酶升高水平较单纯,心肌酶谱异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腹泻性肠炎婴幼儿伴心肌损害。心肌损害的轻重与病情的轻重有关。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同时改变者心肌酶水平显著增高。提示心肌酶谱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心肌有无损害及心肌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探讨其在轮状病毒肠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50例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观察组,同期50例非轮状病毒肠炎住院患儿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的心肌酶谱(AST、LDH、CK、CK—MB),比较两组心肌酶谱的变化,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谱明显低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早期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可及早发现心肌损害,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的心肌酶谱、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52例大便轮状病毒(RV)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空腹抽血查心肌酶谱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择同期住院RV抗原检测阴性的40例肠炎患儿作对照纽,做相同的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RV抗原阳性患儿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对照组相比,RV抗原阳性患儿心电图的异常表现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超声心动图各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害可引起心肌酶谱、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多指标的变化.动态观察奠变化.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有重耍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心肌钙蛋白I及心电图(ECG),评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肌损伤程度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入院即刻血清cTnI、24h血清cTnI,根据检测结果分为cTnI正常组(61例)与cTnI升高组(19例),入院即刻及24h行18导心电图检查;入院时NIHSS评分和第14、60天改良Rank’s评分,记录60d内临床死亡终点事件。结果第60天两组改良Rank’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I升高组心电图异常率100%,cTnI正常组心电图异常率5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电图缺血样改变的比率cTnI升高组显著高于cTnI正常组(P〈0.05);第60d血清cTnI升高组的病死率(36.84%)高于cTnI正常组(8.20%)(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发cTnI升高的发生率较高,心肌钙蛋白I升高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急性脑梗死伴发心肌损伤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将患儿分为病例组68例和对照组60例,测定各项生化指标。将病例组又分为治疗1组,采用蓝光照射退黄治疗;治疗2组加用保护心肌治疗,治疗7d后复查心肌酶谱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心肌酶指标均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可以引起新生儿心肌的损害性改变,经蓝光照射及保护心肌治疗后,心肌酶谱逐渐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重指数(BMI)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4月住院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114例,按照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肥胖前期组、肥胖组,对比分析三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肥胖组病程、发热时间、胸闷胸痛、肺部啰音、CRP水平、心肌酶谱上升例数、并发肺炎的发生率高于体重正常组和肥胖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咳嗽、咽痛、流涕、头痛、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症状、体征、病程、发热时间、CRP水平、心肌酶谱上升、肺炎发生率与BMI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心肌损害情况的诊断及其与中毒程度的关系,并探讨其治疗经验。方法85例记录心电图,轻、中度组中毒后3d内查血清心肌酶谱1次,重度组连续心电监护,并分别于中毒后第1、3、5,7天抽血查心肌酶谱。对照组抽血查心肌酶谱1次。除按有机磷农药中毒处理外,早期针对心脏损害进行治疗。结果心肌酶谱于中毒后逐渐升高,并随中毒程度加重而升高,中、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异常中重度组18例,中度组9例,轻度组4例,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监测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对及时诊断AOPP中毒性心肌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AOPP心肌酶升高与中毒严重程度有关,并随病情缓解呈恢复趋势;(3)早期针对心脏损害发生的不同机制采取不同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MPP患儿(MP组)104例,细菌性肺炎患儿(nMP组)110例,进行急性期心肌酶值测定,并对MP组中有心肌酶升高的25例患儿于入院后2周及恢复期进行复查,观察其预后情况。结果:肺炎急性期MP组心肌酶(LDH、HDBH、CK、CK-MB)均高于nMP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周复查,以上各项指标的升高例数均明显下降,而恢复期仅有1例LDH增高(P〈0.01)。结论:MPP患儿有明显的心肌损害且程度重于细菌性肺炎患儿。而经过系统的抗MP及保护心肌治疗。MPP引发的心肌损害恢复较怏,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心肌酶生化指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心肌酶生化指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对30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心肌酶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羟丁酸脱氢酶(LBDH)、乳酸脱氢酶(LDH)与肌酸肌酶(CK)与疾病的严重度及预后关系。结果急性胰腺炎轻症组与重症组的心肌酶指标均升高,两组之间比较,重症胰腺炎患者组较轻症胰腺炎患者组升高明显(P〈0.001或0.05)。除AST指标外,LBDH、LDH与CK指标均与预后相关(P〈0.01或0.05),LBDH、LDH与CK指标升高者的预后相对较差。结论心肌酶生化指标LDH、CK及HBDH的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急性胰腺炎患者心肌损伤,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