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辽宁省11年间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科出血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第 1位原因。减少产科出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 ,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研究资料来源于辽宁省 14个市 2 5个监测点 1990 2 0 0 0年的孕产妇死亡监测网。1.2 方法在全省 2 5个以县、区为监测单位的监测点内 ,建立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活产统计和孕产妇死亡报告系统 ,对所有死亡病例按统一内容进行死亡调查 ,县区、市、省逐级每年一次对死亡病案开展技术评审。通过逐例评审 ,明确死因和分析影响死亡…  相似文献   

2.
19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产科质量 ,保证母婴安全 ,我们回顾分析了 19例孕产妇死亡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期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 ,降低死亡率。1 临床资料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院共有 19例孕产妇死亡 ,占同期住院孕产妇总数的 95 .32 / 10万 (19/ 19933) ,其中初产妇 14例 ,经产妇 5例 ;18~ 35岁 ,平均 2 8岁 ;孕 32周 1例 ,37~ 4 0周 16例 ,4 0 + 6周、4 2 + 2 周各 1例 ;3例死于分娩前 ,16例死于分娩后 ;未做过产前检查的 5例 ,占 2 6 .32 % ,做过1~ 2次产前检查者 10例 ,占 5 2 .36 % ,>3次产前检查者 4例 ,占 2 1.0 5 % ;在我院…  相似文献   

3.
2001~2006年成都市孕产妇死亡分析及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寻求影响死亡的因素,为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2001~2006年度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全市孕产妇死亡125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MMR)28.5/10万,其中常住人口平均MMR 21.9/10万,流动人口平均MMR 71.1/10万,孕产妇死亡原因第1位是产科出血,而内科合并症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由第4位上升为第2位.死亡病例中,选择在乡卫生院、家中或个体诊所分娩的占51.38%.结论及时掌握孕情,提高孕期保健覆盖率和保健质量,提高基层产科人员综合知识水平和综合急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截止2021年1月发布的全国妇幼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从2000年的53/10万降到2019年的17.8/10万,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率更是下降了85.6%,但产科出血仍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病因[1].2019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出血占16.9%[1],根据产前出血和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5.
积极防治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研究的进展,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死亡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但产后出血仍为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为当前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1984年21个省市孕产妇死亡率为48.8/10万,产科出血是第一位死因,占全部孕产妇死亡的45.4%。上海市1976年至1985年,10年内因产科出血死亡的产妇有110例,产后出血死亡者89例,占产科出血的80.9%。但其产后出血死亡率总趋势是逐年下降的,1976年产后出血死亡率为14.4/10万,1985年下降至1.3/10万,下降了90%,产妇因产后出血死亡在每年孕产妇死亡中的构成比也有下降趋势。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通过对1949~1988年40年孕产妇死亡的分析表明,直接产科原因引起孕产妇死亡者  相似文献   

6.
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12,自引:2,他引:210  
目的 了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和变化特征。方法 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农村与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差别及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1)1996-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63.9/10万下降到53.0/10万,下降幅度为17.1%;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86.4/10万下降到67.2/10万,下降幅度为22.2%;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9.2/10万下降到28.9/10万,下降幅度为1.0%。(2)全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的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羊水栓塞,农村和城市的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略有差异。(3)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分别下降33.8%和34.9%。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城市孕产妇死亡率出现波动。全国和农村的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17,自引:1,他引:117  
对1989~1991年全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247个监测点1.0亿人口范围内的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监测地区三年内活产总数4201457例,孕产妇死亡3274例,孕产妇监测死亡率平均为80.0/10万,调整后为87.8/10万。城市、农村、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高低有明显差异,三年比较,城市、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更为明显。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为产科出血、好高征、心脏病、产褥感染、羊水栓塞、肝病,产科出血主要原因为胎盘滞留、宫缩乏力。结果显示:可避免的死亡占89.0%,不可避免的死亡占11.0%。并对孕产妇死亡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我国产科出血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1996-2000年我国孕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产科出血发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在全国116个监测点,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我国1996-2000年孕产妇主要死因产科出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996-2000年我国产科出血死亡率由31.4/10万下降到20.8/10万,下降幅度为33.8%;农村由48.2/10万下降到31.4/10万,下降幅度为34.9%.我国产科出血死亡以产后出血死亡为主,占81.2%,其中胎盘滞留和宫缩乏力是主要原因.大多数农村产科出血病例在家中死亡.我国77.8%产后出血死亡发生于分娩后12h内.结论 1996-2000年全国和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产科出血死亡率高于城市.预防产科出血的重点应放在产后出血,产后第1个12h是发生产后出血死亡的危险时期.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2000-200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Qin M  Zhu LP  Zhang L  Du L  Xu HQ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4):244-249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孕产妇系统管理中的问题,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市2000至2009年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及评审结果、WHO十二格表分类进行分析.结果 (1)活产数变化:上海市活产总数从2000年的84 898例上升到2009年的187 335例,10年增加了120.7%.其中外地户籍来上海分娩者近10年有大幅度增长,已从2000年的26.5%上升到2009年的54.8%,期间增长了4.6倍.(2)孕产妇死亡率及其构成比:2000至2009年上海市活产数共1 279 010例,其中孕产妇死亡262例,死亡率为20.48/10万(262/1 279 010).上海市户籍者死亡率为8.09/10万(55/680 005);外地户籍者死亡率为34.56/10万(207/599 005).(3)不同广籍死亡率变化趋势:从2000年的21.2/10万降至2009年的9.61/10万.上海市户籍者孕产妇死亡率除2003至2004年外基本稳定在10.00/10万以下;外地户籍者孕产妇死亡率下降明显,2002年高达77.42/10万,而到了2009年已下降到11.69/10万.(4)孕产妇死因构成比及顺位:262例孕产妇死亡前5位的死因顺位依次为产科出血(69例,26.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7例,10.3%)、妊娠合并心脏疾病(24例,9.2%)、妊娠合并肝脏疾病(17例,6.5%)、羊水栓塞和异位妊娠(均为15例,5.7%).(5)2000至2009年前后两个5年孕产妇主要死因变化:上海市户籍者的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合并心脏疾病的死因变化较大,其中异位妊娠死亡率从第一个5年的1.36/10万下降到第二个5年的0.26/10万;妊娠合并心脏疾病从第一个5年的1.36/10万下降到第二个5年的0.52/10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第一个5年的0上升到第二个5年的0.78/10万.外地户籍者孕产妇的产科出血、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率下降显著,作为首位死因的产科出血从第一个5年的21.85/10万下降到第二个5年的5.47/10万;异位妊娠从第一个5年的4.37/10万下降到第二个5年的0.68/10万;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第一个5年的6.87/10万下降到第二个5年的2.96/10万.(6)直接产科原因与间接产科原因的死亡:262例死亡孕产妇中,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141例(53.8%);而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121例(46.2%).(7)产科出血死亡率的变化:2000至2009年的10年间,上海市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10.6/10万下降至2009年的1.7/10万.(8)孕产妇死亡病例的评审结果:262例死亡孕产妇经上海市级专家评审后结果分为3类,Ⅰ类(可避免死亡)41例(15.6%),Ⅱ类(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66例(25.2%),Ⅲ类(不可避免死亡)155例(59.2%).55例上海市户籍死亡孕产妇中,Ⅰ类17例(30.9%),Ⅱ类14例(25.5%),Ⅲ类24例(43.6%);207例外地户籍死亡孕产妇中,Ⅰ类24例(11.6%),Ⅱ类52例(25.1%),Ⅲ类131例(63.3%).(9)WHO十二格表分类:从死亡孕产妇的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和管理方面分析上海市户籍和外地户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影响因素显示,上海市户籍死亡者中以医疗保健机构的知识技能问题占主要原因(80.0%);外地户籍死亡者中以个人家庭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主要原因,分别为54.1%和40.1%.结论 (1)近10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尤其是外地户籍孕产妇死亡率)逐年显著下降,结果提示上海市对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措施有效.(2)产科出血虽然跃居10年孕产妇死因的首位,但呈显著下降的趋势;30%~40%的孕产妇死亡可创造条件加以避免.(3)但随着孕产妇死因构成比的变化及服务需求的提高,探索新的服务与管理模式以保障母婴安康更显得十分必要.
Abstract:
Objectives To find problems in the systematic management of maternal health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maternal mortality in Shanghai. Methods Every maternal death from 2000 to 2009 was audited by experts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 1 ) Number of live births. The number of live births in Shanghai rised from 84 898 in 2000 to 187 335 in 2009, which increased by 120. 7%. Notably, the number of live births of migrating people increased 4. 6 times. In 2000, it took up 25.5% and in 2009, it rose to 54. 8%. ( 2 )Maternal mortality ratio (MMR) and its composition. The total live births from 2000 to 2009 was 1 279 010,among which there were 262 maternal deaths, with average maternal mortality of 20. 48 per 100 000 live birth (262/1 279 010). For Shanghai residents, the MMR was 8.09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55/680 005 ),while the MMR of migrating people was 34. 5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 207/599 005 ). ( 3 ) Trends of MMR. The MMR declined from 21.2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2000 to 9.61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2009. The MMR of Shanghai residents maintained below 10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with exception of year 2003 and 2004. The MMR of migrating people declined sharply. In 2002 it was 77.42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and in 2009 it decreased to 11. 69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4)The composition of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s and rank order. The top 5 causes of deaths were obstetric hemorrhage (69 cases, 26. 3% of the total deaths),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27 cases, 10. 3% of the total deaths), heart diseases (24 cases,9. 2% of the total deaths), liver diseases ( 17 cases, 6. 5% of the total deaths), 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nd ectopic pregnancy ( 15 cases respectively, 5.7% of the total deaths). ( 5 ) The changes of causes between the first 5 years and the latter 5 years. The MMR of ectopic pregnancy, heart diseases and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Shanghai residents. The MMR of ectopic pregnancy decreased from 1.3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the first 5 years to 0. 2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the latter 5 years. The MMR of heart diseases decreased from 1.3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to 0. 52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While the MMR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increased from 0 to 0. 78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For migrating population, the MMR of obstetric hemorrhage, ectopic pregnancy and pregnancy induced pregnancy deceased significantly. As the primary cause, the MMR of obstetric hemorrhage deceased from 21.85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the first 5 years to 5.47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the second 5 years. The MMR of ectopic pregnancy decreased from 4. 37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to 0. 68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And the MMR of pregnancy induced hypertension decreased from 6. 87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to 2. 9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6) Direct obstetric causes and indirect obstetric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s. Among the 262 deaths,141 cases (53. 8% ) were due to Direct obstetric causes and 121 (46. 2% ) were due to indirect obstetric causes. (7)The trend of MMR of obstetric hemorrhage. The MMR of obstetric hemorrhage declined from 10. 6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2000 to 1.7 per 100 000 live births in 2009. ( 8 ) The results of maternal death audit. The results of maternal death audit were classified into 3 categories: 41 cases ( 15.6% )belonged to the first category, i. e, avoidable deaths; 66 cases (25.2%) belonged to the second category,i. e, avoidable when creating some conditions; and 155 cases (59. 2% ) belonged to the third category,which means not avoidable. Among 55 deaths of Shanghai residents, 17 cases (30. 9% ) belonged to the first category, 14 cases (25.5%) belonged to the second, and 24 cases (43.6%) belonged to the third category. Among 207 deaths of migrating population, 24 cases (11.6%) belonged to the first category,52 cases (25. 1% ) belonged to the second, and 131 cases (63.3%) belonged to the third category. (9)WHO twelve-grid classification of maternal deaths. The factors, including attitude, knowledge and skills, resources and management of the dead people and their families, the medical institutes and social supportive departments were integrated and analyzed. It showed that the main reason of maternal deaths of Shanghai residents was poor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edical staffs, accounting for 80. 0% of the deaths. While the main reasons of maternal deaths of migrating people were poor knowledge and skills, inappropriate attitude of the dead people and their families, which took up 54. 1% and 40. 1%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MMR in Shanghai declined continuously from 2000 to 2009, especially for migrating population which reflected the interventions of maternal management in Shanghai were effective. Though obstetric hemorrhage was the first top cause of maternal death during past 10 years, it declined Sharply. 30% to 40% maternal deaths were avoidable if some conditions were created. However, in order to adapt the changes of main causes of maternal deaths and accomplish increasing service requirement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new service and management mode.  相似文献   

10.
截止2018年的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从2000年的53/10万降至2018年的18.3/10万,其中产后出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更是下降了接近80%,但产后出血依然还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018年全国孕产妇主要死因构成比中,产科出血占23.2%[1],据此估算2018年我国因产后出血死亡的孕产妇就有约600人。产后出血发生率下降的同时,其内部的病因构成也在变迁,各主要出血原因占比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1.
        孕产妇死亡是指任何妊娠或妊娠相关的原因导致孕产妇从开始妊娠至产后42d内出现死亡(意外死亡的孕产妇不包括在内)。孕产妇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提示2018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8.3/10万。据统计,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最高的前4种疾病是产科出血(4.7/10万)、羊水栓塞(2.2/10万)、心脏病(2.0/10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10万)。2008-2017年上海危重孕产妇死亡64例,前2位死因分别为妊娠合并心脏病17例(26.15%)、重度子痫前期/子痫9例(13.85%)[1],以上数据显示妊娠合并心脏病已成为孕产妇死亡的非产科因素首位因素。如何优化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仍是需亟待完善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4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原因分析,提出降低长春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长春地区13个县(市)、区(开发区),按国家统一要求,填报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附卷、报表以及专家评审资料。结果:2002~2010年长春地区死亡孕产妇共144例。其中因产科出血死亡46例,占死亡的31.94%。而在产科出血死亡中,因产后宫缩乏力死亡的孕产妇29例,占产科出血死亡63.04%。因转院途中死亡孕产妇4例,占产科出血死亡8.7%。结论:①加强乡级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助产机构质量。②加强基层人员三基培训,提高产科急危重症的诊断、治疗水平,是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于降低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虽然是产科专用名词,但它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代表一个地区及一个国家文化、经济和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以孕产妇死亡率为例:在1995年,非洲孕产妇死亡率仍高达870/10万,其中8个国家在1500/10万以上;而欧洲则已降至平均36/10万,仅约为非洲的二十分之一;英、法、德、荷兰、丹麦等已降至10/10万以下;有些较小的国家如冰岛、马耳他、卢森堡均已无死亡。回顾我国,1990年为94.7/10万,199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调查分析2007~2013年山东省孕产妇死亡监测点资料,并进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死亡率预测。结果:7年孕产妇死亡率依次为20.91/10万、20.85/10万、22.24/10万、21.13/10万、20.59/10万、18.94/10万和16.80/10万,平均为19.53/10万,年平均下降率为3.58%;预测201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14.11/10万。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肺栓塞。分娩地点、死亡地点、孕产妇产前检查情况、家庭人均年收入及文化程度对其死亡有影响。评审结果显示,50.82%的死亡孕产妇是可避免的。结论:山东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速度减慢,处于平台期。实现孕产妇死亡率进一步降低有赖于提高产科服务能力、提升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孕产妇及家属认知与识别能力等综合措施的共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羊水栓塞10例挽救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羊水栓塞 (amnioticfluidembolism ,AFE)是产科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死亡率高达 70 %~ 80 % ,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 。近年来 ,对本病的认识及诊、疗技术均有提高 ,死亡率逐渐下降。我院自 10年以来 ,成功诊、治羊水栓塞 10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0年 4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院产科足月妊娠分娩及中期妊娠引产共 35 431例 ,出现羊水栓塞 10例 ,发生率为 0 .2 8% ,患者年龄 2 4~ 30岁 ,平均 2 7岁。初产妇 7例 ,经产妇 3例 ,1例孕 19周引产 ,余 9例为足月妊娠 ,妊娠37~ 41 …  相似文献   

16.
12年孕产妇围产期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年孕产妇围产期死因分析610041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邱文玉孕产妇死亡率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的卫生水平,尤其是围产期保健和产科质量的指标。为提高产科质量、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现将我院12年来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一般资料1981年1月至1992...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地区及基层医院预防和处理产后出血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一个严重并发症 ,占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从近年来我国监测的数据分析看来 ,农村死于产科出血的孕产妇死亡病例占全国死于产科出血病例的 80 0 %以上。1 目前农村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1 1 住院分娩率相对较低  2 0 0 1年的资料显示 ,农村地区的住院分娩率平均为 6 8 9%,有些贫困地区最低为 17%。在农村死亡的孕产妇中 ,有 40 0 %是在家中分娩的 ,其中 6 0 %是由无基本医学常识的家人和他人接生 ,这是造成产后出血发生率持续不降的主要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 ,有些地…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2001-2010年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2001年1月-2010年12月40例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病例、评审结果及WHO十二格表资料。结果①2001-2010年北京市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10.5/10万下降至2010年的0.6/10万,其中外来人口产后出血死亡率由2003年的22.7/10万下降至2010年的1.2/10万。②63.6%(21/33)的外来人口孕产妇在私人诊所或家中分娩;其中54.5%(18/33)无产前检查;死亡距分娩时间主要在产后12h内(69.7%,23/33);转诊延误(81.8%,27/33)明显。③7例北京户籍孕产妇中,6例在二、三级医院分娩;剖宫产、阴道分娩者各3例;5例产前检查6次以上;2例死亡距分娩时间在产后12h内,3例在产后1~42d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5例。④产后出血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及软产道损伤为主要因素(75.0%,30/40);产后出血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占97.5%(37/40),并集中在夜班、周末及节假日(80.0%,32/40);市级评审可避免死亡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者占85.0%(34/40)。⑤北京户籍孕产妇死亡与医疗保健知识技能(6例)、态度(2例)、资源(3例)及管理(6例)因素有关;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42.4%,14/33)、态度(66.7%,22/33)、资源(36.4%,12/33)、医疗保健知识技能(45.5%,15/33)及社会管理(54.5%,18/33)有关。结论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软产道损伤。其发生时间集中在产后2h内,死亡时间集中在产后12h内。北京户籍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主要与医疗保健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及管理有关;外来人口孕产妇产后出血死亡主要与个人家庭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及社会管理有关。  相似文献   

19.
产科危重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产科危重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特点及诱因 ,以及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II)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0年1月至 2 0 0 4年 4月转入GICU产科危重患者中发生MODS 6 6例的临床资料 ,并计算其A PACHEII评分。结果 :产科MODS患者诱因主要是产科因素 ,共 4 8例 (72 .73% ) ,死亡 7例 (14 .5 8% ) ,以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及产后出血为主 ;诱因 18例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死亡 11例 ,死亡率为 6 1.11% ,以妊娠合并心脏病和妊娠合并重症肝炎为主。产科MODS患者死亡率随着器官损害数的增多而上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随着器官损害数的增多 ,APACHEII评分逐渐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APACHEII评分用于预测MODS死亡阳性率 ,2 ,3,4 ,5个器官受损害 ,其阳性率分别为 33.4 5 % ,5 7.12 % ,97.0 9% ,10 0 %。结论 :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 /衰竭的产科主要诱因是重度子痫前期 /子痫 ,产后出血 ;产科MODS患者死亡率也随着器官损害数的增多而上升 ;APACHEII评分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评定产科MODS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扬州市1984年至1990年6月期间156例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分析如下.一、产科出血的死亡数占孕产妇死亡数的比例孕产妇死亡定为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不包括葡萄胎、计划生育手术及其他意外事件死亡者.1984~1990年6月,扬州市孕产妇死亡296例,其中产科出血死亡156例,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2.7%产科出血死亡占直接产科死亡人数221例的70.6%,与1984年全国性选点调查分析的资料相比,前者偏高(全国45.4%),后者相似(全国70.4%).二、产科出血死亡原因的构成及顺位表1 156例产科出血死亡原因构成及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