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糖尿病新世界》2009,(2):30-31
患者问:我今年46岁,男性,患糖尿病已有三年,口服二甲双胍和文迪雅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很差。空腹血糖8.5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6.5mmol/L. HbA1c8.6%,血压150/90mmHg.尤其是血脂很高。总胆固醇(Tc)8.8mmol/L(正常值5.2mmol/L).甘油三脂(TG)9.5mmol/L(正常值1.88mmol/L),并患有中度脂肪肝。  相似文献   

2.
我刚刚被查出患2型糖尿病不到一年,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使用胰岛素。我现在用诺和锐30:早上12单位,中午6单位,晚上8单位。空腹血糖5.3~6.1mmol/L,早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0mmol/L,中餐前血糖一般小于5.9mmol/L,晚餐前血糖5.2~7.8mmol/L。请问我什么时候可以换成口服胰岛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之友》2012,(9):73-73
我今年36岁,有糖尿病家族史。在怀孕22周时做了糖筛,医生说我血糖太高。在注射胰岛素后,我空腹血糖5.9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9.1mmol/L,均比我不打胰岛素时要高。后来我没再打胰岛素,通过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血糖反而不错。我想请教专家,为什么我打胰岛素血糖反而偏高呢?(江西 陆某)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损害(IGT)和血糖调节受损(IGR)。其中,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6.1mmol/L且〈6.9mmol/L;糖耐量损害是指空腹口服75克脱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且〈11.1mmol/L;血糖调节受损是指既有空腹血糖受损又有糖耐量损害者。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损害和血糖调节受损均是介于正常血糖和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因此被称为糖尿病前期。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69岁,罹患2型糖尿病12年,同时患有多发性骨髓瘤8年,目前该病控制尚好。当前用诺和灵R一日三次餐前注射。餐后2/p,时血糖控制尚可,但空腹血糖在9.0mmol/L左右,晚餐前血糖在10.0mmol/L左右。其原因是,一年前本人用甘精胰岛素治疗,上述两个时段血糖基本满意,  相似文献   

6.
张大妈今年58岁,体形稍胖,自从单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距今已经有6年了,一直服用某种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这两个星期来的监测结果显示,张大妈的空腹血糖一直在8.0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为9.8%,并存在一定的胰岛素抵抗。医生建议让其改为口服太罗试一试。  相似文献   

7.
对157例服用口服格华止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FBG≥7.0mmol/L)的患者随机进行甘精胰岛素与优泌林N治疗,随访12周。结果:甘精胰岛素组与优泌林N组的胰岛素平均每天用量分别为19.21单位和18.68单位,FBG分别从10.63mmol/L和10.88mmol/L降至6.96mmol/L和7.20mmol/L,hbA1c分别下降了0.96%和1.25%。分别有21.25%和28.81%者发生低血糖(P=0.0919)中发生夜间低血糖的者分别占9.07%和16.10%(P=0.0334)。两种治疗方法对T2DM病患者治疗效果相当,但甘精胰岛素夜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例一李琳(化名),女,53岁,体形肥胖,初发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两个月后,空腹血糖8.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2mmol/L、糖化血红蛋白8.0%、甘油三酯2.5mmol/L。医生给她用二甲双胍片1.5克/日,治疗了6个月,血糖仍未达标,联合来得时10单位/日,两周后查空腹血糖5.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2mmol/L、甘油三酯1.2mmol/L,3个月后查糖化血红蛋白5.6%.  相似文献   

9.
选择糖尿病并眼肌麻痹病人18例进行初诊时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检查。结果:本组空腹血糖值6.2~7.0mmol/L8例,7.1~22.5mmol/L 10例;餐后2小时血糖6~9mmol/L 8例、10~25mmol/L 10例;病程为1个月至8年。结论:本组发病与糖尿病血糖控制水平无明显关系,可能与动脉硬化,微血管病变,血液循环不足或B族维生素代谢障碍等多种因素并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我患糖尿病20多年,一直注射优泌林30/70人胰岛素,早10单位,晚8单位,但午餐后的血糖几乎未达过标,餐时还加了1粒拜唐苹。经医生指导,早上增加了2单位胰岛素后,血糖有所下降,但午餐前又容易出现低血糖。更不解的是,我晚餐后2小时血糖如果在正常范围内。晚间几乎均要出现低血糖。所以晚餐我就不太控制食量,某天晚上我多吃了一些食物,餐后血糖11.4mmol/L,且睡前还吃了一些水果零食,第二天早晨查空腹血糖5.4mmol/L,请问专家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王女士今年62岁,6年前测空腹血糖11.0mmol/L,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开始几年口服二甲双胍、磺脲类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尚可。最近两年血糖控制不佳,注射胰岛素类似物,空腹血糖仍在10.0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于12.0~1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8.9%,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增敏剂效果不佳。曾用过GLP-1受体激动剂,因出现眩晕而停药,  相似文献   

12.
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4例口服三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予以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1~2mg tid,二甲双胍0.5~0.75g tid或阿卡波糖50~100mg tid)治疗过程中监测一日五次末梢指尖血糖谱(空腹、三餐后两小时、睡前)每周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每两月一次,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血糖一周后下降,四周均达到稳定,除诺和龙体重稍有增加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均无体重增加,所有入选无肝肾功能改变。结论: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2型糖尿病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3.
患者问: 我患2型糖尿病已经3年了,我在患病的前两年内,采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不佳.今年1月份以来,开始注射胰岛素,我开始用诺和灵30R,每天总量为35单位,早餐前23单位,晚餐前用12单位,开始还可以,空腹血糖常在7.0mmol几左右,餐后血糖在11.0mmol/L左右,但近两月血糖控制越来越不理想,我加大胰岛素用量,现在全天用量已达50单位(早餐32单位,晚餐18单位),但血糖控制仍然很差,空腹11.0~12.0mmol/L,餐后17.0~19.0mmol/L.我身高1.65米,体重140公斤.  相似文献   

14.
李玫玫  赵秀娥 《山东医药》2007,47(27):156-157
测定68例空腹血糖(FPG)〈6.1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6%-7%就诊者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2hPG),研究HbA1c对糖耐量受损(IGT)的诊断价值。发现IGT患者(2hPG≥7.8mmol/L)与血糖正常者(2hPG〈7.8mmol/L)HbA1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HbA1c对IGT的诊断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5.
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54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予以睡前中效胰岛素(NPH)联合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观察。方法54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2组,A组使用格列哌嗪5—10mg tid,中效胰岛素(NPH)每日睡前(22:00)皮下注射。B组使用二甲双胍0.5gtid,半效胰岛素(NPH),每13睡前(22:00)皮下注射,治疗过程中监测5次末梢指尖血糖谱(空腹,三餐后2h,睡前)每周2次,糖化血红蛋白每2个月1次,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结果2组治疗后FPH,2hPG,HbA1C均显著性下降。2组治疗前后对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睡前中效胰岛素(NPH)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选择30例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改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2周后,24小时平均血糖从13.8±2.3mmol/L降至8.2±2.1mmol/L,空腹血糖(FPG)从12.3±3.4mmol/L降至6.6±2.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PPG)从17.5±3.2mmol/L降至10.8±3.0mmol/L,日间血糖漂移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7.
达到下述三项之一者,可诊断妊娠糖尿病(GDM):(1)有2项达到或超过ADA提出的3项条件者,75克OGTT试验:①空腹血糖5.3mmol/L(95mg/d1);②餐后1小时血糖10.0mmol/L(180mg/d1);③餐后2小时血糖8.6mmd/L(155mg/d1);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之友》2010,(12):57-57
美国糖尿病学会有关空腹血糖正常值上限为5.6mmol/L,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小时血糖水平的正常值上限为7.8mmol/L。因此,可以将血糖是否异常的诊断点记忆成5678:即如果空腹血糖等于或者超过5.6mmol/L,OGTT血糖等于或者大于7.8mmol/L即可诊断为糖耐量损害(IGT)。也就是说,这部分人已经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了。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前期包括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血糖6.1~7.0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mol/L)、单纯糖耐量损害(IGT,空腹血糖〈6.1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和复合型糖调节受损(IFG+IGT,  相似文献   

20.
80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格列美脲片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甘精胰岛素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格列美脲,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半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FPG(6.4±1.5)mmol/L,2hPG(8.8±1.5)mmol/L,HbA1c(6.8±0.7)%;B组治疗后FPG(6.4±1.1)mmol/L,2hPG(8.9±1.3)mmol/L,HbA1c(6.7±0.8)%,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叭);但A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P〈0.01);且A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且可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