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涵的发展,关键是要有职业与技术并重的理念;在对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核心问题进行诠释的基础上,对“高职技”内在联系进行理论探讨,进而提出高职内涵发展的职业与技术并重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着重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廊坊市发展教育产业、打造“教育城”的最优选择。通过为高职院校努力争取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加强区城教育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及建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产品异地销售模式等策略,解决高职教育现有产销矛盾,有效发展教育产业。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1991年1月,国家教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发文,批准成立邢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的试点单位.经过六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对“什么是高职”、“为什么要发展高职”、“怎样才能办好高职”、“高职的特点”等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内涵,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高职办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需要一支专兼结合、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塑造一支“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认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根据高职教学需要客观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以实现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目的。一、高职教育需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高等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和高新技术应用性生产,高技术设备运作和维护,或者懂得经营管理的人才,即培养技术应用型、现场管理型的…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院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现实的高职学院内部管理存在很多弊端。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实行产业化、国际化运作,形成现代开放的组织模式,进行“三定、一聘、一剥离”,优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魏浩 《成人教育》2006,(11):46-48
文章从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职业性”“区域行业性”等方面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7.
对高职学院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学院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更新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等数学实践环节的高职学院数学教学才有出路和发展,才体现高等职业教育“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才能完整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指导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其核心理念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是“就业与成才”,主要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职业技能发展,高职教育就业指导要贯穿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再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内涵及实施孟广平我曾就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界定谈了一些看法(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4年第4期“学术园林”栏目),现拟对制约高职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如确定高职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等,作一些补充论述。一、确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强调学生的技能培养,但人文素质的养成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通过国学教育在本校的开展,论述国学教育在学生人文素质养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层级性,高职院校应据此建立层级结构。以能力目标的层级性为核心,围绕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和资格证书等四个方面实施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解决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难题,不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而且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大程度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职教育出现伊始即面临生存困境,为了摆脱困境、确立地位,不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解决合法性危机和社会认同问题。刚出现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虽是“本科压缩饼干型”,但通过“象牙塔”与“社会”的第一次交叉解决了当时的生存问题;大量兴起之后,高职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交叉,建立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确立了高职教育的独立身份;占据半壁江山之后,高职教育再次通过“技能”与“人文”的交叉,引进了通识教育,建立起一种“通、专、实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破解了在高等教育内部的认同感问题。为了给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将往“大交叉”方向迈进,即实现学科交叉、部门交叉和区域交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培养定位、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合格应用性技能人才评价一整套教育体系论述,得出“U盘式”高职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当前高职教育背景的前提下,简单叙述了高职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及高职教育的发展对高职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着重讨论了何为“双师素质”及其在当前形势下针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可实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构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新加坡重视通识教育的经验出发,阐述了通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对如何构建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本特性在于职业性与技术性。专业人才培养要立足于职业性与技术性,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在分析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内涵,指出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必要性。构建与职业标准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不只是与教学环节的单一对接,而是需要进行深度产教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整合与刷新等一系列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性工程。  相似文献   

18.
"订单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有利地推动作 用。本文就高职教育"订单模式"的形成与特点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9.
每个教育层次都应根据自己的培养目标构建独特的教育模式。服装高职学校是为服装行业第一线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应采取实战型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市场适应能力,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0.
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在我国现已具有相当规模,但质量问题不容忽视,本分析了因为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实训条件缺乏,师资及生源等因素,造成高职毕业生特色不明显,社会认可度低,同时论述了为恢复高职的应有地位,保证高职培养质量,目前应采取的几项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